古代對犯人在法場行刑,為何用木塞堵嘴?

用戶66243619


現在社會發達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瞭解到過去生活的樣貌,而最令我們感興趣的恐怕就是刑場上面處決犯人了,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繪聲繪色的畫面,一個犯人被塞住嘴巴,然後行刑,這個時候我們就很鬱悶,既然這個人都快要死了,為什麼還要塞住嘴巴,不讓他多吸幾口人間的空氣呢?

防止死刑犯突然咬舌自盡。

要知道,中國古代那可是封建社會,封建社會王法就是最大的了,在王法面前,你就是自己想死也由不得你自己。

  1. 很多時候,許多防下死刑的人無疑是罪大惡極的,他們犯罪以後首先是盡力逃跑,沒有自首這種說法,畢竟能活下來誰不想活著呢?而一旦被官府抓住了的話,那就沒話可說了,肯定是一個死刑了。


  2. 但是官府的人大家還是知道的,只要你有一點價值都會把你榨乾,很多時候如果你活著的話就能夠用你的生命去向你家人騙取錢財,而你的家人為了多延續你的生命或者讓你有一個好的死法,就會給他們錢財,這個時候,很多犯人就會選者咬舌自盡。讓官府沒有機會。

防止罪犯走漏朝廷機密消息。

在罪犯也是分為很多種的,有的就是普通的殺人犯,有的則是國家大臣造反之類的,像後面這種就比較威危險了。

  1. 他們作為朝廷曾經的大官或者武將,往往知道許多關於國家內部的機密消息,在審判的時候他們假裝老實本分,擺出一副任命的樣子,但是到遊街示眾的時候,他們就會用盡所以力氣把朝廷的機密洩露出去。


  2. 作為朝廷的皇帝貴族們,自然是要保住國家機密的,畢竟有些東西不適合公佈出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果犯人洩露了什麼機密軍情被敵國探子知道了,那就是十分危險的事情,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就用木塞子堵住他們的嘴。

用木塞堵住犯人嘴巴的這種發明最早是從武則天時代開始的,那個時候的她為了防止天下人私下議論他,任用酷吏,最後連死刑犯也不放過,到清朝末年的時候,慈禧為了防止政敵說她,甚至下令將他們的舌頭直接割掉,可以說是殘忍至極。


無根樹花正孤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堵住嘴算是好的,還有直接割掉舌頭的。

這種一般是對政治犯,也就是被殺掉的政敵。

比如劉瑾被凌遲時,就破口大罵,說出很多皇宮內部的事情。

劊子手怕被圍觀群眾聽到,嚇得急忙將他嘴巴塞住。

當時歷史記載:在劉瑾嘴裡塞了個大核桃,不准他再胡言亂語。誰知割了數十刀,劉瑾終於熬不住,氣絕身亡。但是,按照刑律,就是犯人死了也不能放過,因此,劉瑾依然被割足了3357刀。

有人則沒這麼好運氣。

比如肅順被慈禧太后暗算以後,遊街示眾一路上,都是破口大罵。

肅順這個人是個硬骨頭,誰都不怕,也不怕死,罵人越來越大。

圍觀群眾是看熱鬧的不嫌事大,都嘻嘻哈哈的聽著。

肅順罵的很難聽,指責慈禧太后和奕訢叔嫂勾結,大清遲早毀在你們手上。

最後,他連男盜女娼的話都罵出來了!

監斬官見肅順罵的太厲害,直接下了毒手。

他打了個手勢,兩個押送的劊子手心領神會,爬上刑車,用匕首撬開肅順的嘴巴,用鐵鉤子鉤住肅順的舌頭,往外一拉。然後,兩人手起刀落,沿著舌根把肅順的舌頭割了下來。

滿口鮮血的肅順,還是不依不饒,口裡發出烏拉烏拉的聲音。

到了刑場後,劊子手讓肅順下跪,以便斬首。

肅順傲然站立,怒視劊子手,就是不跪。

劊子手無奈,用鐵棍對肅順的膝蓋就是一擊,當場將膝蓋骨砸壞。

肅順無法站立,這才癱倒在地上。

最後肅順是被幾個劊子手架起來,才斬首的。


薩沙


古代在犯人行刑前為何用木塞堵嘴?有人說為了防止咬舌自盡,非也。我查過資料了,咬舌後人並不會立即死亡。那目的很明顯了,堵嘴就是為了不讓發聲。

一般死刑犯吼叫兩聲也無妨,大罵兩聲也無礙,因為他們說不出什麼勁爆內容。但是要處決朝廷官員就不同了,他們都是參與者,瞭解的內幕很多。

這都要死了,所以沒什麼可顧忌的。該說的不該說的一股腦全捅出來,要是有什麼大不敬的話,連行刑者都要一起倒黴。

畢竟皇家還是要顧及臉面的。一旦一些見不得光的事被抖露出來,不光影響他們的形象,甚至會危及政權統治。


據說往犯人嘴裡塞木塞是從武則天那開始的。武則天篡奪李唐政權是名不正言不順,所以反對她的人很多。武則天為了排除異己,“廣開言路”,大行告密之風,陷害了很多人。

有個叫郝象賢的大臣就因誣告而被處死,在行刑前他口出狂言,暴露了很多宮廷深處的秘密。大罵武則天是禍國殃民的妖女,是不講倫理常綱的亂倫之輩。他是過足了嘴癮,可把行刑者嚇了個半死。這讓再說下去還了得,皇家顏面何在?所以用木塞趕緊堵住其嘴。

之後這便成了慣例,凡是死刑犯都堵住嘴,不讓發聲。堵嘴之物,各式各樣,有一種叫麻核的,就是用麻繩打上結,在浸占上麻醉物,塞入犯人口中。舌頭被麻痺,口中無縫隙,只能發出嗚嗚聲。


甚至還有比這更狠的,直接割掉舌頭。咸豐時期的顧命八大臣之一肅順,建議咸豐處死慈禧。結果卻是咸豐歸西后,慈禧僅用六天將八大臣全部打翻在地。

肅順被押往刑場時,聽信蠱惑的百姓還往他身上招呼了一頓汙穢之物。即便如此,他一路上還是沒有停止大罵,指責慈禧太后和奕訢叔嫂勾結,大清遲早毀在她們手上,甚至連男盜女娼的話都說出來了。行刑者也是嚇壞了,怕再罵下去,捅出大簍子,索性將他的舌頭直接給割了。


總之給犯人口中塞木塞,就是讓你有話說不出,有秘密帶到墳墓裡去。


說史聽濤


古代對犯人在法場行刑,用木塞堵嘴,其實想也想得到為何堵嘴?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不讓犯人說話發聲,二是防止犯人咬舌自盡。

這裡說明一下,咬舌自盡其實是不會立即死亡的,只有長時間不救治才會導致死亡,所以犯人就算咬舌自盡最後還是會被處死的。再者,犯人如果想自盡的話,想咬舍自盡的機會多的是,何必等到行刑之前才想自盡呢。所以行刑時堵犯人嘴的目的是不讓犯人開口說話。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行刑時不讓犯人說話呢?如果是普通百姓類的犯人也還好,畢竟最多也就是喊喊自己冤枉啥的,無傷大雅。但是如果處決的犯人是朝廷重臣或者皇帝身邊紅人,比如宦官等人,必定知道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尤其是關於皇室的。從古至今,人性是不變的,對各種八卦信息充滿好奇。可想而知,行刑時下面一堆百姓在旁觀著,萬一這時候犯人來點關於皇室的重磅信息,豈不是成為天下百姓的飯後談資,對皇室產生極其不好的影響。

其實古代對犯人在法場行刑,用木塞堵嘴這個規定起源於武則天時期。武則天時期,為了排除異己,大興酷吏嚴刑,告密之風盛行。這不有個叫郝象賢臣子,有人誣告郝象賢,武則天便命酷吏周興審問。周興揣摩了下武則天的心意,宣佈對郝家滅門抄斬。

郝象賢在赴刑場路上大聲辱罵武則天,什麼難聽的話都敢說,比如說武則天亂倫,身為的李世民老婆卻勾引其兒子李治,心腸歹毒,狠心殺死女兒嫁禍王皇后,好色淫亂,宮中養了很多男寵等等,反正是將死之人了,無所畏懼,這可把身邊的行刑者嚇壞了,這些話讓武則天聽到了,豈不是自己也要以死賠罪,便讓人用木頭塞在郝象賢的嘴裡。

這麼大的動靜,結果不可避免被武則天知道了。武則天因此大發雷霆,處理了幾個有關此事的官員,並且從此立下一條規矩,凡是行刑處置犯人就用木塞把嘴堵住,以防止他們胡言亂語。

其實用木塞堵住嘴的還好,還有直接被割掉舌頭的。咸豐帝時,顧命八大臣之一的肅順,與慈禧素來不對付,對於慈禧的干預朝政很是不滿,甚至建議咸豐處死慈禧,以絕後患。咸豐死時因很多因素沒有賜死慈禧。等到咸豐死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欣,最後慈禧僅用六天將顧命八大臣扳倒了。

肅順等人斬首那天,被遊街示眾,一路上破口大罵,指責慈禧太后和奕訢相互勾結,大清遲早毀在她們手上,什麼男盜女娼都出來了。百姓不知道真相,聽信蠱惑,認為他們都是罪大惡極之人,一路上肅順面對的都是石塊、土坷垃、菜根和汙穢之物。

等到了刑場之後,肅順已經被砸的面目全非,即便如此,肅順仍破口大罵。劊子手也嚇壞了,擔心肅順再罵下去,自己也會吃不完兜著走,於是直接將肅順的舌頭割掉。此時的肅順披頭散髮、口噴鮮血,但掙扎不跪,劊子手找來鐵棍硬生生將肅順腿骨打折,這才不得站立倒下,最後將其斬首。

正所謂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嘴的作用就是除了吃飯,就是說話了。古代行刑時用木塞堵嘴就是為了防止犯人胡言亂語,做出有損皇家臉面的事情出來。


叨說歷史


古代犯人在被執行死刑時,嘴裡面塞木頭無非就讓犯人閉嘴,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掩人口舌,不讓犯人口無遮攔啥話都說。

據說這種做法源於唐朝的女皇武則天,武則天這個人心狠手辣,被他下令誅殺的人不計其數,武則天還善於發明一些陰險毒辣的酷刑,例如“醉骨”,“人彘”,“玉女登梯”,“仙人獻果”等等刑罰,聽起來就讓人聞風喪膽。


被武則天殺死的人除了皇親國戚就是朝中的官宦元老,這些人在被執行死刑前,心裡都是非常氣憤的,而且大部分都是被冤枉的,所以他們是死不瞑目,在臨死前難免會罵害死他的人,尤其是對武則天的怨恨,也就是說什麼話不好聽罵什麼,所以武則天作為皇帝,她不想自己被如此辱罵,於是就想了一個辦法,用木塞子堵住犯人的嘴,這樣就避免了犯人“出口成髒”辱罵自己,搞定自己無地自容似的。

你想啊,這些權臣們的嘴那個都不是白給的,所以武則天發明的這個做法確實很有效,犯人被木塞堵住了嘴,根本無法說話,只能發出“嗚嗚”的聲音,讓你們口無遮攔,這回樣就是你有天大的冤屈也說不出來啦!

後來,這種做法一直被延續到近代,只不過後來給犯人嘴裡塞木塞,成了監斬官必須要做的一道程序,為啥呢?人家武則天害怕犯人辱罵自己很正常,那是堂堂大唐皇帝,要臉面的人。可是你一個小小的監刑官害怕什麼?

然也,這些人比武則天還膽小,因為,他們害怕犯人在被執行死刑的時候胡言亂語,特別是有些犯人會亂咬人,除了辱罵監斬官之外,還會禍從口出,說那些監斬的官員們貪贓枉法,行賄受賄等等,反正自己也是將死之人,莫不如臨死拉上一個墊背的。這些官員害怕自己被舉報,所以給犯人嘴裡塞木頭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



正常人是死亡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可是這些被冤死的人,怎麼可能乖乖的就在哪等死,所以唯一能發洩的就是他們的嘴,因為身體都被五花大綁,根本想動也動不了啊,所以只有嘴可以說話。可是到了武則天時期,嘴都給你堵上了,真是悲催到家了。真正犯了錯誤的人還行無話可說,死有餘辜,苦就苦了那些真正被冤枉的人啦!有理說不出,臨了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由此可見,武則天是多麼的專橫霸道。


任馳贏天下


在古代一些犯人被斬首的時候,有的時候為了不讓考這些犯人亂講話,所以就把他的口用木頭塞住。這樣就可以使他在被斬的時候,無法說出任何言語出來,自然也就不會洩露任何的秘密。

據說這種刑法是武則天發明的,在她所主政的時代,殺了不少忠於李唐皇室的忠良大臣。而這些大臣中很多人都是悍不畏死,即使他們到了刑場,恐怕也會發表一份忠心的言論,這些言論傳揚出去,恐怕會對武則天的統治有所不利,所以為了是他們不能夠這麼做,武則天就發明這種方法。

本來這種做法是武則天時代那種特殊形勢下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到了後來的朝代,卻成了監斬官必做的一件事情。因為很多時候後來的統治者皇帝也怕這些被監斬的人說出一些不利於皇朝統治的言論出來,還有一些人害怕這些犯人反正是要死了,到時候在刑場上亂咬人也是個麻煩事。因為所謂無官不貪,沒有哪個當官的是乾淨的。

不過這種做法有些狠毒,同時也容易讓人看出來,繼而引發老百姓對統治者的非議,所以後來的統治者又改良了這種方法。據說是把被斬的犯人喉嚨給弄壞了,所以這時犯人想說任何話都不可能說得出來。不過犯人反正是要死了,在死之前先把他喉嚨弄壞,也算不了多大的罪行,只不過是讓犯人多受了一道罪而已。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說白了,無非就是不想讓人說話,畢竟一個將死之人在爆出點黑料那就不太好了。

可能說到這,有人就會質疑了,犯人都押赴刑場了還怕他說什麼嗎!其實還真的怕!一個鄉野民夫可能還沒啥,要是王勳貴胄呢?他們要是將一些宮廷秘密、朝廷昏暗點等等給爆出來,對當權者來說是很不利的,所以在押赴刑場前都會被用木塞堵住嘴,以防他們爆出不應該爆出的料,畢竟一個將死之人還有什麼是不敢的?

所以說木塞堵嘴算是好的了,更有甚者直接將犯人的舌頭給拔掉的。

至於“木塞堵嘴”這一做法的由來,據說是武則天發明的。

這樣從武則天上位後開始說起,大權在握的武則天開始清理以前反對她與李治“二聖臨朝”和反對她稱帝的人。但沒有例外這些人都知道武則天很多的秘密,以及她殘害忠良的內幕。

所以,他們在押赴刑場的同時,嘴巴也沒有閒著,他們本著自己是一個將死之人倒不如將武則天不可告人的秘密說出來的原則,這下子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老百姓們知道許多的內幕。

這件事讓武則天無比憤怒,於是從那以後,所有被押赴刑場的犯人,都會被用木塞堵住嘴,以防止他們說出不該說的話,爆出不該爆的料。

其實無論這個傳說是真是假,都不重要,因為這裡面有他的道理存在。畢竟那個時候的當權者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那些死刑犯們都死到臨頭,又有什麼害怕的呢?什麼話說不出來?這對於當權者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古代犯人們在法場行刑的時候還要用木塞堵住嘴。


像素說


古代對犯人行刑前,用木塞堵嘴是為了防止犯人亂說亂罵。

其實道理很簡單,在處斬犯人時,犯人要麼大喊冤枉,要麼咒罵朝廷官員執法不公,總之是為了發洩自己的不滿,弄不好還會咬人,這是犯人臨死前的掙扎。

犯人心想:“反正要死了,除死無大災,咬人罵人你能把我咋地?”

你別說,歷史上還真有一個犯人,在處斬前罵人,被斬首後又被凌遲。

行刑時,用木塞堵犯人的嘴始於武則天當政期間。

事情是這樣的:武則天被唐高宗李治立為了皇后,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李治患了嚴重的風眩病,【欲遜位武后】,想把皇位傳給武則天。

當時宰相郝處俊堅決反對:【天下者,高祖、太宗二聖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也。陛下正合謹守宗廟,傳之子孫,誠不可持國與人,有私於後族】

意思是說大唐江山不是你自己的,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應該傳給後代子孫,怎麼能私自傳給外戚?

高宗只好作罷。

這事後來被武則天得知,你說她心中能不恨郝處俊嗎?

講真武則天恨得牙癢癢,發誓要報復郝處俊,但還沒等報復,郝處俊就去世了。

過了幾年,高宗去世,武則天接連廢黜了兩個兒子(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的皇位,在武則天67歲時,“廢唐立周”稱帝。

也就在這時候,郝處俊的孫子郝象賢任太子通事舍人。

此時武則天的手下,酷吏周興知道武則天恨郝處俊,於是羅織罪名把郝象賢抓進了監獄,經過嚴刑拷打,郝象賢最後被判處死刑。

武則天對周興連聲誇讚,擇日處斬。就在行刑的路上,當著許多看熱鬧的人,郝象賢大罵武則天沒有人性,並且把她穢亂宮闈的事都抖了出來。

不僅如此,郝象賢還“奪市人柴以擊刑者”,甚至還想咬人,表現得相當激烈。

周興一下子慌了神,臨時找了一個木塞堵住了郝象賢的嘴,然而武則天的糗事卻被世人皆知。

史書記載:【則天大怒,令斬訖,仍支解其體,發其父母墳墓,焚爇屍體,處俊亦坐斫棺毀柩。】

從此以後,犯人行刑前,必先以木丸塞其口,然後行刑。

武則天死後,唐中宗復位,他廢除了這項規定,到後來朝廷行刑時都是把犯人五花大綁。

其實捆綁犯人裡面也有門道,比如捆綁時把犯人的頭顱使勁後拉,犯人背手昂頭,犯人想喊想罵也發不出聲音,這都是學問。


秉燭讀春秋


都別搶,我來答。

關於這個“木塞堵嘴”的問題,我覺得在古代應該是不成立的,因為執法人員並沒有必要去堵住犯人的嘴巴。雖然大家經常在電視劇裡面看到,那些犯人多數是被五花八綁,塞住嘴巴,而且每每要行刑的時候,都會來一出“刀下留人”的情節。

但在真實的歷史中,這樣的事情多半不會發生。有的同學會說這是防止犯人高喊“我冤枉”,可實際上只要想一想,即便犯人真的是冤枉的,難道僅僅憑他一面之詞就可以煽動群眾,製造社會輿論嗎?肯定是不能的。

一般來說,但凡被押送到刑場去的犯人,百分之百是逃脫不了被殺頭的命運了。這是因為即便在古代那種法律制度不太完善的社會下,針對死刑的審判也是十分謹慎的,因此還孕育出了古代的“死刑複核制度”。

  • 資料理解

古代的死刑分為兩種:斬立決和秋後決。

前者一般都是犯了謀反這種大罪,所以不用複核,可以立刻執行,今天審判,明天就可以咔擦。而秋後決一般是針對那些犯下惡劣罪行的犯人,由於古代講究“順應天時”,春夏的時候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所以不宜殺人,以免違背天時。

而秋後是萬物凋謝的季節,所以在這個季節處決犯人就是順應天時。一般來說,只要被判處死刑,且複核無誤以後,犯人們的命運就不會發生改變了,除非有通天的關係,那另當別論。

古代的死刑複核制度分為兩種:

  1. 死刑複核:指犯人被地方官府判處死刑以後上報刑部進行復核,重新審判,簡單來說就像地方法院判處死刑以後,要報送最高法院進行二次審判。如果最高法院覺得這件事另有蹊蹺,就會要求地方法院重新進行審理。

例子:

明武宗朱厚照時代,在浙江錢塘發生一起自殺命案,死者身中五刀,卻被審理為自殺。案子上報到刑部以後,後者認為事有蹊蹺,於是要求浙江知府重新審理。但是報送回來的結果依然是自殺,刑部把案子駁回並呈送大理寺。

後者也覺得很為難,因此這件案子直接被呈送到明武宗那裡。明武宗聽說這個人身中五刀而自殺,氣憤的說:豈有身中五刀自斃者?欲將朕比晉惠乎?因此要求刑部和大理寺調查浙江知府和這件案子,最後才查出原來這個人是被知府的侄子所殺。

可見古代的法律制度和意識並沒有那麼落後,那麼不符合事理的案子都會得到妥善的處理。

  1. 死刑復奏:指在死刑複核完成後,把犯人的最後審判結果報送到皇帝那裡審定,假如皇帝網開一面,赦免其中一兩個犯人,這種情況也是有的。此外,如果皇帝覺得沒有問題,於是硃筆一揮,那這些犯人就直接等待秋天到來後上刑場。

例子:

明朝時的解縉因為擁戴皇太子朱高熾有功,所以被朱高煦誣陷下獄。在詔獄中被關了5年,由於朱棣一直沒有明確表態是殺還是放,所以才一直被關。直到永樂十三年,當時的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報送囚藉給朱棣看。

當時朱棣看到解縉的名字還在上面,就問了一句:縉猶在耶?紀綱領會到朱棣的意思後,就把解縉灌醉,然後丟到雪地裡活生生的給凍死了。

綜上述所,可見古代犯人一旦被判處死刑無誤以後,基本上就不會出現什麼變動。所以把他們押解到刑場上時根本沒有必要塞住他們的嘴巴,以免他們大喊冤枉,這樣的事情多半是不會發生的。退一步說,即便這個人是被冤枉的,恐怕也不是他喊兩嗓子冤枉就會改變審判結果。

魯迅先生曾經在《阿Q正傳》中描寫過阿Q被押往刑場時的場景,當時阿Q就沒有被塞住嘴巴,所以當時阿Q為了顯示自己的勇敢,還準備唱一段戲。

阿Q忽然很羞愧自己沒志氣:竟沒有唱幾句戲。他的思想彷彿旋風似的在腦裡一回旋:《小孤孀上墳》欠堂皇,《龍虎鬥》裡的"悔不該……"也太乏,還是"手執鋼鞭將你打"罷。他同時想手一揚,才記得這兩手原來都捆著,於是"手執鋼鞭"也不唱了…… "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阿Q在百忙中,"無師自通"的說出半句從來不說的話。 "好!!!"從人叢裡,便發出豺狼的嗥叫一般的聲音來。

可見,用“木塞堵嘴”這種說法大概率是不成立的,當然我們並不否認它的存在,但就現實來說,大概率情況下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此外,有心的同學可以去搜索一些晚清時期行刑的老照片來看,你就會發現那些跪在地上的犯人並沒有被塞住嘴巴。

不過我們的都說事無絕對,譬如在宋代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宋代是一個社會制度很發達的封建王朝,雖然打仗不怎麼厲害,但是社會制度確實相當完善和人性化。“臨刑喊冤”在宋代被稱為翻異別勘制度,也就是說宋代規定一個犯人有三次機會推翻自己的口供,要求司法機關進行重新審核。

後來這個數量又加推到了五次,如果一個犯人臨刑前覺得自己冤的慌,就可以大聲喊冤,那麼這時候就不能殺他了,就必須重新審理此案件,直到此案件已經證據確鑿,無法再推翻。因此,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冤假錯案的發生,雖然嚴重降低了辦案效率。

譬如在宋孝宗時代,據說一名犯人連喊十次冤枉,不得已重新審理了十次,最後由於證據不確鑿,因此被宋孝宗重新改判。雖然這個例子比較正面,但是無疑也容易讓人鑽司法空子,降低辦案效率,也容易被有心人利用起來洗脫罪名。

不過,這種事情主要發生在宋代,其它朝代一經審理後,基本上就成定案了。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圍爐談史


趣談答案:用木塞子堵住他們的嘴,主要原因是為了防止他們喊臣冤枉呀,或者子民冤枉呀。

有趣的宋朝歷史

先來講一個朝代,這個朝代非常特殊,它就是宋朝。

宋朝為了體現出人文精神,更多的時候是對於司法的嚴謹,明確規定,任何犯人在刑場上只要大喊我冤枉,這4個字就必須拉回來重審。

可能有很多小夥伴好奇,如果一個犯人真的在刑場上不間斷的喊我冤枉,是不是每一次都要拉回來重新審核呢?

沒錯,真實的歷史就是這個樣子,於是有一個人破了記錄。

這個具體人物是誰不曉得了,只不過在歷史上有過有關他的記錄,那就是這個人在刑場上每一次劊子手伸出刀來,想要剁他的頭的時候,他都會大喊一句我冤枉呀。

就這樣來來回回了20多次,最終這件事情驚動了皇帝,皇帝把他拉了過來,並且進行了審問,最終無罪釋放。

把這個故事講完大家也就明白了,古代的司法審訊是非常複雜的,複雜到不可以用一兩句話解決。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只要任何一個案件推過來重新審核沒有10天半個月沒有三個月5個月的根本審核不了。

如果一個人在刑場上不間斷的喊我冤枉,而且每一次都需要重新審核的話,他多活個三五十年是沒有問題的。

堵住嘴的兩點必要性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堵住嘴最起碼第一點必要性我們已經知道了。

通過堵住犯人的嘴來讓他們不喊我冤枉啊,只要他們不喊這個,死了也就死了,最起碼能夠減輕對應的審判部門的工作額度。

同時最重要的還有一點,就是很多犯人知道自己死刑,所以會在刑場上亂七八糟的胡說八道。

這一部分人可能會蠱惑人心,也可能說的是實情,但簡而言之,當朝的統治者並不希望他們隨便來說,蠱惑人心。

畢竟按照古代砍頭的規矩,不是說把你砍了就沒事了,砍頭的時候周圍還有一大堆老百姓在旁邊湊熱鬧。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隨便亂說話的話,還有可能會起到不好的效果。

為了解決這個麻煩,更多的時候是為了讓老百姓安安穩穩的看個殺頭,起到殺雞給猴看的作用,把你的嘴堵住也在情理之中。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