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學與歐美等國的大學有何區別?差距在哪?

閒雲湖影日悠悠


應該這樣問,我們和斯坦福、哈佛差距到底在哪?第1工資(拼命讀書最後工資和一般工人工資一樣,誰還努力),第二尊重(去西方發達國家轉轉就知道什麼是對老師的尊重,就是第一位的)等等。 相比之下,國外其實更注重學科的交叉融合,本科四年其實學的更多是如何學習的通識教育。
最簡明扼要的比較是清華北大有沒有培養出諾見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等世界大獎的著名科學家。
國內大部分985大學的教授們都非常努力。幾乎人人晚上和週末加班,現在的問題是教授們絕大部分精力和時間用於科研和指導研究生,在教學上投入時間和精力很少。 國外著名大學的課程投入很大的,國內的課程投入太少了。課程考核對老師和學生都簡單,沒什麼壓力,雙方的投入都不夠。這主要是學校的問題,只需要更改課程的標準和考核指標。 16年在清華大學暑期學校聽過二十來天的課,課堂紀律確實不好,老師備課大部分比較隨意。
不過這些不影響我對該校的敬仰:當時學生基本都有自行車,在校園內都是行色沖沖的,極少閒逛的,說明學生的自律性很好;專題或大咖的大課上,學生多得站到大講堂外面,一位難求,並且這類很具前沿性、拓展性的講座很多,說明學校給學生開的窗口夠多、層次夠高。 國外商科、醫學和律師專業學費也是遠遠高於其他專業的,這不是也限制了真正想學有天賦的人?
而且國外大學從最基礎的教起,學費越高的私立學校老師也配備的越多。如果國內也收那麼高的學費,肯定有更好的教學配備。 拿著老外的課題使喚學生共同研究,美名同軌,要高大上。如果說另有高深企圖,我們也不懂得,才九年義務教育。不是北大清華,不是985,也不是211,也不是治療肺病排名第一的中山大學。
清北就是沒設備、沒理念、沒名教授、沒書、沒得東西多了!大學培養的就是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是名教授講幾節課就能行的!但是名教授講課有用是公認的!清北如果是超一流,那是自娛自樂,一個諾獎都沒有,還是夯實基礎,找出差距,努力向世界一流奮鬥還是有希望的。
每個地方的人都分左中右,每個學校老師都有好中壞,中國一樣,國外也一樣。不要妄自菲薄。清北必須把重點放在啟發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方面!引領世界科技帶頭人的工作!軍工強國建設!民用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 看外表現象小學生出了校門就直接去補習班,中學生早晚自習那麼緊,一片熱火朝天的學習氣氛,怎麼就沒有多少成材的,值得思考!
本就像認認真真備課,盡天職責無旁貸,但奈何人人覺得高校老師閒得會慌,每天每個部門都下達各種細化考核指標,要教授要帶400以上的大學生的課,要科研申請書無數,平均每個月至少交一份,要三走進管學生,要寫彙報,要認證,導致大學老師認認真真備課時間全去打醬油了!結果還是大牛更牛,兔子湯都喝不上是大多數!
能看到我們的不足之處就是好事,我們會在今後的教育政策上進行優化!未來的中國大學必將站到世界之巔!

交大升學小博士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們通過二者的差別來看二者的差距。

第一,中國的大學與初高中還是比較一致的,那就是採用分班的制度。雖然現在也推出了一些選課的制度,但是,整體上還是以固定班級為主體的。而歐美大學並沒有固定的班級班級概念,你選到什麼課程,那麼你就跟選擇這些課程的人同班。

歐美教育的這種分班方式,可以讓你大學四年下來結交到更多的同學,擁有更多機會去接觸更多的人,建立更多的社會關係,瞭解更多不同人的思想,也可以更好在未來去適應社會。

第二,課程設置。雖然國內大學也開始開設了很多教養課,但是國內大學的課程設置主體還是以專業課程為主。而歐美大學專業課程以外的課程設立較多,而且要畢業需要修夠足夠的教養課程分數,教養課程佔的比例遠遠高於國內。

歐美的這種教育方式與課程比例,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學科知識,而不僅僅是侷限於自己本學科內,而且還可以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興趣,對於某些大學前選擇專業後比較後悔的學生來說,可以通過這些教養課程及時換選專業,課程設置更為合理。

第三,國內大學對於學生學業評價的多是以考試分數為主。而歐美大學雖然有考試,但是考試分數佔據的比例不大,一般不超過50%,學生該學科的分數,往往還會與平時的作業完成程度,平時課上的表現記錄以及部分發表論文等眾多因素掛鉤。

歐美大學多方面的考察機制,可以更加全面的去衡量學生在這一學期上該學科的表現,而不是像國內大學那樣,通過一次考試去進行評定,有一定的偶然性以及不全面性。

最後,國內的大學更像是一個封閉性的場所,高牆林立而且門口有大門以及看守人員,外部人員不可以隨意出入。而國外的大學更像是一個對公共開放學習園地,門口也有看守人員,但是僅僅是為了防止某些大型車輛出入影響校園安全的因素進入而已。而歐美大學的課堂是可以隨意去上課的,即便是外部人員,只要你願意,而且課堂上有空餘的位置,你就可以去旁聽,唯一的區別在於你學的再好都不會有學分而已。

這樣的設置,讓很多有志於學習的校外人士有了學習高等學府知識的機會。


學能通專注兒童青少年學習能力開發訓練,喜歡不妨關注一下,別讓你我擦肩而過。

學能通


首先,中國的高等教育這些年發展得也很快,值得表揚。美國的高等教育投入大量的經費支持科研項目的成果轉化,支持學校的運轉和發展,尤其提現在公立大學上面。中國高校側重更多的是在校園環境打造方面,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其次,美國高校教材的更新速度與時俱進,中國高校目前還需大力趕上。

再次,美國鼓勵大師級別的專家,諾貝爾得主,院長,終身教授積極參與一線的教學活動中來;中國高校本科學生接觸到本領域專家的機會還是很少。

第四,國外的科研教學環境鼓勵創新,號召思辨,並積極促進同行業同領域不同高校間從業人員的交流;國內類似的學術活動相對較少,不同高校間人才流動性不強,不利於學術的增強。

第五,美國高校的跨校,跨專業選課相對靈活,以及國外交換生項目普遍,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性;中國高校這方面還可以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小神童教育無錫


首先,歐美教育和中國教育其實最本質的區別在於體制的不同,歐美國家體制嚴格來說更加先進,自由度相對較高,更加人性化,教育的培養個性化,發展每一個受教育者的個性,但是弊端在於不算公平,優質的教育價格高昂,窮人很難通過教育翻身,中國教育更加機械化,吃大鍋飯,行政干涉比較嚴重,競爭也相對公平,但是弊端在於教育出來的學生千篇一律,也出現了好學生不一定能成為人才的情況

第二,不管是中國教育還是歐美教育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其實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教育的本質都是為了奴化,當然也起到了培養人才的作用,培養人才只是教育的附屬品,歸根結底是為了讓聰明人鑽進統治階級設定的遊戲規則裡不能自拔,社會也就按照統治階級的要求運轉,不管最終培養的是人才還是廢材,都無一例外地接受了灌輸的道德等等觀念,使社會能在固定的軌道上運行發展


夢縈穹蒼


看看楊教授為什麼回中國就知道了


黃哥185


多了去了!比如,美國大學都沒有圍牆,中國大學都有圍牆;美國大學的大門都很小,哈佛的大門比許多國內的幼兒園的大門都小得多,更不用比山東聊城大學那個無比宏偉的大門了;美國大學的圖書館都對市民開放,國內大學的門口都有門崗,進去都難,甭說借書了……


HuangQuanyu


大學生勤奮刻苦不夠,外國大學生極為上進。信仰的力量遠遠不及。


劉有餘地1


差距在於有沒有嚴謹的學習風氣。


VictorUSA


中國的大學是嚴進松出,外國的大學是松進嚴出。另外學習氛圍也不一樣。


啟明星


即使清華這樣的一流國內大學,管理混亂,還沒有北美有名的私立中學有計劃有調理,老師講話沒有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這樣的教育怎麼可能教出靠譜的學生,所以國內大學生都功利,說話不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