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病毒既無生命又有生命?

一線教師觀教育


以前,很多人會認為病毒是生命中的一類,但後來很多人卻還是發現,其實病毒到底還是跟生命有著很大的區別的,而這最大的區別就是病毒不像一個完整的生命體那樣可以單獨的存在,它們必需要寄宿在宿主細胞之內才能夠生存。

實際上,單單拿這點來說就足以說明病毒絕對不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體了。

要被稱之為生命,本質上那應該是需要有能獨立生存的能力的,可是,一個生命體能獨立生存的根本是什麼呢?

這個根本,其實就是一個系統,我們就拿一臺手機來說,手機要能被我們正常使用,那麼,它就必須擁有CPU,內存,顯示屏,電池以及其他很多很多必要的小零件等等,像這些必要的零件,無論是缺了哪一塊,手機都無法正常運行。

那麼一個正常的生命體呢?我們就拿一個最為簡單的原核生物細胞來說吧。

原核生物至少要擁有的是存有遺傳物質的擬核,還有核糖體以及細胞膜等,這是確保一個細胞能夠系統地運行下去最最基本的保障的東西。也即是說,一個最為簡單的生命體至少得包括這幾個部件,可是病毒呢?病毒有什麼?

病毒出了有核酸以及少量包裹核酸的蛋白之外,基本就沒有其他可以利用生命能源的物質了。這其實也就是說,病毒的本身根本就沒有獨立消耗利用外部物質資源的能力,它們必須要寄生在宿主細胞內,然後利用宿主細胞的細胞器或者其他的生命物質來為其進行繁殖。

因為,要說病毒擁有生命,那絕對是不正確的,畢竟它根本就無法擁有獨立存活的能力,它頂多像是充當生命中的一個小部件而已。


小民科


病毒是一種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有機物種,它不是生命也不是非生命。


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它比細菌還要小,大約是細菌的千分之一,因此我們只能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他。而且病毒只能寄生與宿主細胞內,是由DNA或RNA與蛋白質構成,如果他離開寄生的細胞中,就不具有生命特徵,會變成蛋白質結晶體,類似於石頭一樣。


早在1892年,俄國生物學家伊凡諾夫斯基就發現了病毒的存在,也就是菸草花葉病,這種病毒會感染菸草使得菸草會出現死斑,褶皺或者畸形,當時伊凡諾夫斯基研究菸草花葉病毒時發現,通過細菌略器的菸葉汁也可以感染無病的植物上,他猜測可能有一種比細菌更小的微生物存在,後來病毒學的開創者馬丁烏斯-貝傑林克證明是正確的,並將這種病原體命名為,病毒。

從去年年底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就是RNA病毒,他是由蛋白質外殼包裹著RNA,在他的包膜上存在棘突,因此叫冠狀病毒。當冠狀病毒寄生與宿主細胞內,就會導致人的肺部引發炎症,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會死亡。不過大部分都是具有其他病史的老年人居多。



因此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我們平時一定要勤洗手,食清淡,多飲水,不要參加聚集活動,出門戴口罩,這是預防病毒的最好辦法,無需過度恐慌!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病毒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蛋白質包裹的一個基因片段(DNA病毒),甚至是由蛋白質包裹的半條基因片段(RNA病毒)。有的病毒甚至完全就是一段基因片段並沒有完整的蛋白質包裹。


當他們沒有接觸到細胞的時候,他們就是一個片段漂浮在大自然中,也許是附著在大自然的石頭之上,也有可能冰凍在北極的冰雪之中。就好像一種子在沒有遇到適合生存的土壤之前,紋絲不動一點生命跡象都沒有。

但是病毒一旦接觸到細胞,就好像種子開始生根發芽一樣,病毒的遺傳物質會被注入到細胞之中,然後利用細胞裡面完整的各種結構來完成自我複製。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它就像是被編好程序一樣的基因片段。只要條件成熟,就可以利用它所附著的細胞,完成自我的繁殖。

這樣的自我繁殖,我們用人類的思維很難理解,是不是存在著自主意識。我們也很難明白,為什麼他能夠被這樣完美的編輯出來,目的就是為了入侵現存的那些生物體裡的細胞。

理論上如果人類的基因編輯能力非常的強大,身體裡面的任何一個細胞裡面的基因物質都可以被人類拿出來編輯成一個病毒。畢竟一個完整的病毒就是由基因片段組成的,只需要有自我複製的能力,並且利用細胞裡面的其他物質的能力就行了。

這樣的一個病毒和我們身體中的一些DNA成分並沒有很大的區別。只不過我們人體中的DNA完成自我複製的時候是良性的複製並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外來入侵的這些病毒進入身體以後,利用了人體之中的物質進行自我複製,造成人體的很多功能沒有辦法完成。進而引發一些症狀,比如說呼吸困難,缺氧,血液出現異常等等。

可以這麼理解,一段來自於體外的基因片段奪走了本該由身體內良性的基因片段完成的任務。造成了身體運轉的不正常。而這樣的基因片段在完成自我繁殖以後,又流入到大自然去感染其他的宿主。

一個病毒能夠感染一類物種,很可能是隨機的。比如說這個物種體內的細胞恰好包含著這個病毒自我繁殖所需要的原料。換了另外一個物種,由於缺少那樣的原料,這個病毒就沒有辦法自我防止,所以很快會被體內的免疫細胞所消滅。

能夠防止是生命的一種特徵,具有DNA也是生命的一種特徵。所以,可以說病毒是一種生命。

但是,這樣的生命類型,離開了其他生物就沒有辦法單獨的生存。看起來又像一個遊離的基因片段。因此又可以說成是沒有生命的。

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膽的想象,如果一種病毒它本身不屬於任何生物體,但是它進入了某個生物體以後,能夠承擔這個生物體生存的某一種功能,成為了這個生物體體內的一部分,那麼我們根本不會把這樣的基因片段當做是一個生物。

假設這樣的基因片段可以跟隨著生殖細胞傳播到下一代,甚至這樣的基因片段會融入到一個生物的染色體之上,那麼它就變成了這個生物體的一部分。那麼我們也不會把這樣的病毒當做是生命,甚至都不會把它當做病毒來看。

絕大多數的這樣的病毒所攜帶的基因片段都是對生物體有害的,但是極少數對生物體有益的可能就成為了生物體本身的一部分。因為有害並且要不斷的傳播,你會把它當做是一個生物但是由於的情況下,你就會把它當做身體功能的一個分支了,你就不會覺得它是生命了,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我們人的身體可能是由無數的生命所組成,而我們一時所能控制的自己,可能只是我們身體上所有生命中的其中一個而已。所以我們活著,我們可能並不只是自己活著,而是讓非常多的生命和我們一起共生。

這種感覺應該是非常奇妙的吧?


外語那點事


“為什麼說病毒既無生命又有生命?”,病毒是有生命的,只是它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一種特殊的原始生命體。生命和生物在涵義上還是有差別的,我們通常說某個東西是“活的”,可以代表其有生命,但是生物卻不同,在定義上生物是指具有動能的生命體,其明顯特徵是具有新陳代謝,以及通過生化反應具有生存能力與繁殖能力,但是病毒卻並不符合所有的條件。

生物的分類

地球生命燦爛繁榮不僅僅是因為個體數量上的龐大,還有種類數量上的體現,為了搞清楚各個物種間的差異與分類,生物學還有一個專門研究生物分類原理與方法的分支,被稱為生物分類學。通過對生物的嚴格分類可以理清各個物種間的親緣關係以及進化關係。

我們知道現代生物學家通常用域、界、門、綱、目、科、屬、種來對生物進行分類,但最早期的生物分類其實只有動物界與植物界這兩種,這還是1753年瑞典科學家林奈創立雙命名法後提出的,隨著科學家對各種細菌、真菌等生物的不斷髮現,兩界分類法已經明顯不適用了,因此到19世紀60年代,科學家又加入了一個由細菌、藻類等低等生物組成的原生生物界。

到上世紀50年代末期,美國生物學家魏泰克參考真菌與動植物在結構與新陳代謝方式上的差異,又提出了增加真菌界分類,至此已經形成了包括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的四界分類系統。而十年後的1969年,魏泰克根據真菌與植物之間的差異,提出了五界分類法,既把整個生物界按生物結構和功能的複雜性分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至此形成了沿用至今的五界分類法,它主要包括:a、以細菌、藍藻為代表的原核生物界;b、以草履蟲等單細胞原生動物為代表的原生生物界;c、以各類黴菌與酵母等為代表的真菌界;d、以各種綠色植物等為代表的植物界;e、以各種動物為代表的動物界。

為什麼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一種特殊的原始生命體

病毒在結構上主要包括由DNA或者RNA組成的核心和由蛋白質構成的包裹遺傳物質的衣殼,當病毒入侵宿主細胞時還會在衣殼外形成一層脂蛋白雙層膜狀結構,其主要成分為含有蛋白質或者糖蛋白的類脂膜。病毒在體積上相較於細菌等微生物來說是更小一些的,通常病毒的直徑在一百納米左右。正是由於病毒極其簡單的結構特點,病毒依靠自身是無法完成新陳代謝與繁殖的,所以病毒需要寄生在宿主內才可以完成各種生命活動,而病毒的這個特徵已經和生物的定義產生了很大的差異。

雖然病毒不具有新陳代謝等生物體特有的特徵,但其依然可以利用宿主細胞進行大量繁殖,這無疑是一種生命形式的表現,因此通常認為病毒是一種特殊的生命體。但是病毒的具體產生原因科學家並不清楚,而五界的劃分其實體現了生物的進化過程,但是病毒的結構過於簡單,科學家並不清楚病毒是最初的原始生命形式還是由原核生物退化形成,這就造成無法確定病毒的分類地位,因此病毒既沒有劃分到五界內也不屬於生物範疇。

其實在自然界中,不僅僅只有病毒的生物學位置無法確定,還有一些和其相似的物質也處於相同的情況。比如一類可以在宿主細胞內複製的小分子無免疫性疏水蛋白質,它們被稱為蛋白質病毒或者朊病毒,和病毒不同,朊病毒沒有核酸,僅僅是蛋白質構成的具有感染性的因子。

除了朊病毒外,類病毒也不在五界之內,類病毒不具有蛋白質外殼,僅由棒狀結構的單鏈RNA分子構成,類病毒可以侵染高等植物,並利用宿主細胞內酶類物質進行自我複製。和類病毒相似的還有擬病毒,也被稱為類類病毒,通常由裸露的RNA或者DNA構成,擬病毒自身沒有侵染性,其需要在真病毒的幫助才能完成侵染與複製,或者我們可以把擬病毒稱為“寄生病毒的病毒”。值得注意的是朊病毒、類病毒與擬病毒都不是病毒。

總結

首先來說,病毒是有生命表現的,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病毒是一種特殊的生命體,但是病毒卻稱不上完整的生物,首先來說病毒不具有自主新陳代謝與繁殖等生物體特有的特徵,其次病毒不能獨立存活,沒有應激性。病毒的結構過於簡單,科學家並不清楚病毒是最初的原始生命形式還是由原核生物退化形成,這就造成無法確定病毒的生物分類地位,因此通常將病毒認為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一種特殊的原始生命體。

感謝瀏覽,我是漫步的小豆子,謝謝。


漫步的小豆子


這提問是有問題的,病毒是生物,有生命這是毫無疑問的。

病毒結構簡單,就是由蛋白質包含簡單的DNA或者RNA構成。不能獨立完成生命過程,必須寄生在宿主細胞內完成生命過程,所以說病毒是生物,有生命是毫無疑問的。

因為簡單,所以原來認為病毒是低等生物,現在觀點已經不完全認為這樣。不同類型的病毒,噬菌體到高等生物病毒等級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低等。

病毒是中文說法,英文定義為

(virology) ultramicroscopic infectious agent that replicates itself only within cells of living hosts,many are pathogenic,a piece of nucleic acid (DNA or RNA) wrapped in a thin coat of protein。病毒實際上並不完全和疾病相關,噬菌體病毒還是消滅細菌的,是有害細菌的天敵。噬菌體滅菌是替代抗生素最好的辦法之一。

很多疾病病毒比較難治療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有很強的變異性,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通常都不是同一種病毒,剛剛對一種病毒免疫了,新的病毒很可能已經變異出來了。人體自身的抗體也就無效。所以每年都建議免疫力弱人群打流感疫苗,因為是針對不同的流感病毒。

病毒與免疫學密切相關,有比較新的觀點認為,每年感冒也不見得是壞事,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對免疫力的鍛鍊。這對應的俗話就是小病不斷,大病沒有,所以感冒也要辯證的看,不能一味認為感冒全是壞事。

病毒在傳播過程中需要整和到宿主DNA上,再利用宿主的DNA繁殖出新的病毒,這樣從宿主DNA脫落下來或者轉錄為RNA病毒時,會攜帶宿主的部分DNA信息,這就是為什麼SARS和新冠狀病毒可以追溯到蝙蝠的原因。

感染人類的病毒是同人類一同進化的,甚至病毒進化速度還超過人類進化速度。科學認識病毒,病毒也不全是帶來疾病。客服人類感染的病毒還要依賴科學。


kyle5862


不管是普通的感冒還是水痘,或者是其他的病毒。病毒在自然界很常見,它們的數量遠比地球上的任何生物數量都要多。一旦感染卻很難治療,因為抗生素對它們基本不起作用。原因是病毒不像我們習慣的其他生物那樣是有生命的。事實上,我們很難將其歸類為“有生命”或“沒有生命”。這是為什麼呢?

不符合生命的定義

病毒甚至不是細胞。儘管它們有遺傳物質,如RNA或DNA,被蛋白質外殼包裹,但僅此而已。它們沒有任何細胞器,甚至沒有細胞膜。

大多數時候病毒並不活躍,它們不消耗任何能量,也不能自我複製,甚至不能獨自存活。病毒“活著”的唯一時間和方式是當它們接觸到宿主細胞的時候,它們與細胞上的受體結合,將自己的遺傳物質注入細胞,劫持細胞的能量和複製工具來複制自己。

病毒的簡單結構,上圖為登革熱病毒。

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堅持認為,病毒之所以沒有生命,是因為它們不符合我們對生命的定義。它們不能進行新陳代謝,不能對環境變化做出任何反應,不能生長,不能排洩。它們唯一真正進行的過程就是繁殖,但它們不能自己繁殖。由於它們大部分時間都不活躍,沒有宿主甚至不能生存,因此一些人認為它們沒有生命,也不是活著的。

揭示病毒的起源

病毒的獨特結構一直讓生物學家困惑,病毒是怎麼來的?是什麼製造了病毒?

1992年,科學家發現了mimivirus巨型病毒,直徑400納米,大約是大腸桿菌細胞寬度的一半,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具有比某些細菌更大的基因組文庫。其中的一些甚至擁有蛋白質基因,可以轉化mRNA來製造新的病毒。此外,它們還有DNA修復、新陳代謝和蛋白質摺疊的基因。所以它們實際上能夠自行復制。

2015年,伊利諾伊大學作物科學和卡爾·韋爾斯基因組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古斯塔沃·卡埃塔諾-安諾勒斯(Gustavo Caetano-Anolles)和他的研究生阿爾尚·納西爾(Arshan Nasir)追蹤了病毒的進化史,病毒DNA中有太多的隨機突變,因此不能提供信息,所以他們檢測了蛋白質摺疊。它們是病毒和細胞中特有的蛋白質,由基因編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更加穩定。

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生命樹每個分支的3460個病毒和1620個細胞的蛋白質摺疊。在細胞和病毒之間共有442個蛋白質摺疊,只有66個是病毒獨有的。科學家的發現表明,病毒和細胞一起進化,然後出現了分化,也就是說病毒和細胞比我們想象的更為相似。但病毒在進化的過程中發生了退化,結構變得更簡單,而不是更復雜。也許較少的細胞機制對病毒來說更為有利。它們在地球上的數量也證明了其進化的成功。

它們是什麼?

人類喜歡以自己容易理解的方式對事物進行分類。例如,我們根據相似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我們可以根據我們所知道的來定義生命,但是當像病毒這樣的東西完全不符合我們的定義時,我們就會感到困惑。

大自然的運作方式並不總是黑白分明的。例如,有些寄生蟲,如細菌和真菌,不能自己繁殖,需要一個宿主來完成它們的生命週期和生存。他們仍然被認為是活著的。另外,如果你拿一粒種子,你會說它是活的嗎?它沒有任何生命跡象,但當種子被種植,並有適當的條件,然後它開始發芽和生長,就變成了生命。在這方面,病毒與之非常相似。它們在到達寄主並繁殖之前並不活躍,但是一旦進入宿主就會變得具有生命特徵。也就是說,只有活著的東西才會面臨進化和生存的壓力,而病毒就可以利用環境來複制自己,它們在複製自己的過程中會發生突變,也就是進化,而且非常多樣化。

病毒確實有生命跡象。但它們不太符合我們對生命的定義,沒有細胞結構,而這正是我們對如何給病毒分類感到困惑的主要矛盾所在。也許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們對“生命”的定義。


量子科學論


病毒是不是生命,這要看病毒處在什麼狀態,如果病毒在外界,那麼它只是一個由DNA或者是RNA以及蛋白質外殼組成的化學物質,如果病毒在宿主細胞中,病毒就會利用宿主細胞的能量進行自我複製,產生第二代病毒,此時病毒可以看成是一種非細胞的生命形態。

不同的學科對於生命也有不同的定義:

物理學中對於生命的定義:生命以負熵為生,從環境中攝入秩序,然後代謝出廢物,將體內的高熵排放出去,使自身的熵始終維持著比環境更低的水平,生命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僅與外界有能量交換,也有物質交換。

生物學對於生命的定義:一個生命應該具有這些功能,自身繁殖、生長髮育、新陳代謝、遺傳變異、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分子生物學對於生命還有著更為詳細的定義,生命是由蛋白質、核酸以及在酶的相互作用之下形成的,生命是一個可以不斷繁殖的物質反饋循環系統。

照這麼來說,病毒並不是一個嚴格的生命體,因為它在脫離宿主細胞之後表現得完全不像是一個生命體,沒有任何活動,只是一團化學物質而已。不過,在病毒進入細胞後,釋放出自己的DNA或者RNA接管細胞核,不斷地借用細胞的能量來複制自己,大量的複製,然後這個被寄生的細胞破裂,無數個病毒衝出來想要入侵周邊的細胞,此時的病毒雖然表現得像是生命,但說它是生命卻又顯得不夠嚴謹,因為不符合傳統上對於生命的定義。

對於病毒是不是生命的看法,近100年來看法一直在變化。起初人們認為病毒是毒,後來又認為是生命形式。直到1935年,美國科學家溫德爾·斯坦利在實驗室中首次獲得病毒結晶體,證明了病毒是蛋白質的,次年也就是1936年,斯坦利又從病毒結晶體中獲得了核酸。雖然這些都是生命物質,但是從這些生命物質的表現來看,沒有發現屬於生命的生理活動,沒有新陳代謝,沒有繁殖,因此,由於這項研究,病毒被降級為只是一團化學物質。

到了現在,對於病毒到底是不是生命又拿不準了,因為病毒有著截然不同的兩面性,所以不好下定義。

在說不準的情況下,我們不妨看看病毒是如何起源的?

病毒可以說是這顆星球上古老的存在了,起碼也得有三十多億年的歷史了,而最早的病毒可能來源於古菌基因的隨機突變,在偶然的情況下誕生了病毒。這次突變誕生的新東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退化,因為病毒的結構很簡單,但從另一方面講,病毒又是成功的,因為它在這顆星球上存在了那麼久,進化得更加精巧了。

原來病毒源自細胞,它原先是生命形態,但是在演化的過程中,它趨向於簡單了,變得不再具備生命該有的一些特徵了,所以,嚴格來說,病毒不算是生命形態。


科學船塢


病毒真的是地球上簡單到極致的一種生物,但相反它們非常的強大,任何生物都可以成為它們的宿主。實際上病毒並不能完全的稱之為生物體,它們處在一種非常模稜兩可的位置。在西方國家對於生命體有這樣一個定義,小學時期就會接觸學習。

這個定義被稱為“格倫太太”,它代表著兩個英文單詞Mrs Gren,其中每個字母都有自己的含義:

  • 運動(movement)
  • 呼吸(respiration)
  • 感知(sensitivity)
  • 生長(growth)
  • 繁殖(reproduction)
  • 排洩(excretion)
  • 營養(nutrition)

病毒並不能滿足上邊這七點因素,在某種意義上來說病毒應該是類生命體。病毒比較特殊,你如果說它是有生命的,那麼它並不能滿足生命的所有條件。你如果說它沒有生命,這種說法又不準確,因為病毒和常規的物質還是不一樣的。就像問題所說病毒真的是既無生命又有生命的怪異存在。


我們可以把病毒稱之為非細胞型生物,因為它跟其它生物不同。在我們理解中生命體都是以細胞為基礎,有的甚至單個細胞就是生命,而細胞分裂就是它的繁殖方式,這也被稱為無性繁殖的一種。多細胞生命不同種類的細胞構成各種組織器官,典型的如人類的皮膚等等。

但是病毒不同,它們沒有完整的細胞結構,可以把病毒看成是一段簡單的遺傳基因(DNA或者RNA),外層包裹著蛋白質殼體。這就是它們的生命形式,沒有完整的酶系統也沒有關係自己的代謝機構,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其它宿主細胞。當病毒單獨的存在就是沒有生命的,可以把它們理解成一堆毫無用處的化學物質。



病毒的繁衍只能通過宿主細胞,需要細胞中的能量以及各種原材料,這個時候病毒就是有生命的了。但病毒並非所有細胞都可以肆意侵入,它們整個生命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個步驟:吸附細胞、丟棄殼體把遺傳物質注入細胞、合成(逆轉錄/整合入宿主細胞DNA)、利用宿主細胞翻譯蛋白質裝配,最後一個步驟就是破壞細胞進行釋放,之後會尋找機會侵入下一個細胞。


大多數生物體每天都在和各種病毒作鬥爭,人類的免疫系統對於一些普通病毒可以很好的進行清理,例如病毒性的流感是人類經常會發生的疾病,但可以輕鬆地治癒。而有些病毒就比較難對付,尤其是那些變異後或者新出現的病毒,人類的免疫系統對於它們比較“陌生”,無法更好的防禦。實際上各種病毒微生物的存在給其它生物帶來了生存壓力,因為它們的存在讓人類不斷的發展進化。

病毒這種簡單到極致的生物在地球上的歷史可以說非常漫長,目前已經發現詳細描述了將近五千種病毒,但科學家認為這很可能僅僅是冰山一角。病毒的存在給了人類很大的壓力,霍金在生前就曾擔憂過這一點,尤其是現代社會抗生素的濫用很可能讓病毒進化變異,導致出現超級病毒,那將是人類最大的威脅。

當然了任何物種都在不斷的演化中,人類可以發展出智慧文明,就不會輕易的終止,未來我們將會進行星際探索飛出地球、飛出太陽系去到深空,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科學黑洞


為什麼說病毒既有生命又無生命呢?那我們就先來看一下什麼是生命?

我們對生命的定義是在宇宙中自然出現的存在一類能夠自我生長、繁衍、感覺、意識、意志、進化和互動的現象。其中這裡提到的生命最重要的特徵就是“自我生長和繁衍”。通常生命最小的個體是細胞。像細菌、藍藻這樣最原始和最簡單的生命只有一個細胞,但是它們能夠具備一切生命特徵,能夠自我生長,繁衍。而病毒呢?它的結構非常簡單,只是一種核酸(DNA或者RNA)外面包裹了一層蛋白質外殼,不具備細胞結構。它是非細胞物生物。

圖示:病毒個體微小結構簡單

為什麼說病毒是生命呢?原因在於它也具備生命的最主要特徵,能夠自我生長和繁衍。但這是有個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它必須寄生在其它生命的活體細胞中才能夠進行自我的生長和繁殖。病毒在進入到宿主細胞後,就會利用宿主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來完成自己的DNA複製,製造出和自己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圖示:噬菌體病毒和細菌

這樣來看,病毒寄生在其它生命的細胞內就具備了生命的主要特徵。但是一旦病毒離開了宿主的細胞呢?很顯然,病毒個體微小,結構簡單,自身體內沒有供它生長,複製自身DNA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它就不能生長和繁衍新的病毒。所以如果病毒一旦離開了其它生命的活體細胞就成了沒有生命的化學物質。

所以我們說病毒既有生命又沒有生命。它進入到其它生命的細胞中就有生命,離開了其它生命的細胞就成了非生命物質。

圖示:病毒入侵細菌

我們說病毒很微小,它到底有多微小呢?我們知道細菌就是非常微小的。通常情況下細菌的只有0.5到5微米大小。微米是一種非常小的長度單位。1微米是1毫米的千分之一。我們只有通過顯微鏡才能夠看得到細菌。

而病毒呢?病毒更小。多數病毒只有100納米大小。一納米是又是1微米的千分之一。所以普通的病毒比細菌還要小几十倍!而人類的細胞平均大小10到200微米之間。人類細胞的直徑要比病毒大了100倍到2000倍。

圖示:病毒寄生在細胞內

因此,病毒一旦進入人類細胞內就好像一隻老鼠鑽進一個大糧倉裡面,有吃有喝舒服的不得了。病毒就在裡面利用細胞內的營養物質製造自己的下一代,直到這個細胞壞死,複製出來的新生病毒就會再去攻擊其它的細胞,然後再複製出大量的病毒,再去攻擊其它的細胞……難怪有人會這麼說,“病毒式擴散”!真的是非常可怕!


兔斯基聊科學


因為病毒是介於非生命體和生命體之間的這麼一種東西。目前,關於病毒是生命還是非生命,科學界還存在爭議,所以說病毒既無生命又有生命。

認識病毒

19世紀,伊萬諾夫斯基在研究菸草花葉病的時候,發現了病毒的存在,他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病毒的人,被稱之為病毒學之父。

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 此外,還存在一類比病毒結構還簡單的病毒,統稱為亞病毒。它們包括擬病毒、朊病毒、類病毒。其中,朊病毒就是蛋白質分子;類病毒和擬病毒沒有蛋白質外殼,就是裸露的核酸長鏈。

病毒個體很微小,需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得到。生命分為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除病毒外都具有細胞結構。 細胞生物的遺傳物質中包含DNA和RNA,而病毒僅包含其中一項,遺傳物質外包裹著蛋白質外殼。

病毒只能存活於活體細胞中,並利用細胞中的物質進行自我複製,脫離了活體細胞,病毒就什麼也幹不了。 因此,讓人們產生了困惑,病毒究竟屬於生命還是非生命?

病毒的地位存在爭議

地球上的生命是碳基生命。通常生命具有新陳代謝、生長、繁殖、遺傳、變異、應激性這幾個特徵。 在這些特徵中,新陳代謝是最重要的。

病毒不僅沒有細胞結構,更沒有新陳代謝功能。 病毒只有在活體細胞中,才能夠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進行繁衍。脫離了活體細胞,病毒便不再表現出任何生命活動跡象,完全是沒有生命特徵的化學物質。

特別是亞病毒的發現,讓人類對病毒的地位產生了疑問。很難想象,蛋白質分子和核酸長鏈也能算作生命。 病毒的結構還是太簡單了,達不到完整生命體的標準。可以認為,病毒是一種具有生命結構的複雜化學物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