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姐戰疫·巾幗物業

寧姐寫在前面的話:

居民宅家做貢獻,她們幫助守家門,千家萬戶生活事,物業巾幗在行動,星火光芒與溫暖,打贏小區保衛戰。

這個物業公司有個巾幗戰疫團

“您好,請配合測量體溫,謝謝”,“您好,已將您需要的物品採購回來放在您家門口了”……在蘇寧物業服務的每個項目,她們是阻擊病毒抗擊疫情的“女漢子”。

她們,沒有陪伴家人一天,跑遍園區,只為做好防疫宣傳。她們,在寒風中千萬次的測溫,只為換來業主的安全。沒有一身鋼筋鐵骨,但卻背起15公斤的沉重消毒藥水箱難以計數地消殺,只為大家的家園平安……

這樣的身影,在蘇寧物業服務的項目還有很多很多,也許人們不會記得她們的名字,但這樣的“巾幗力量”卻從不缺席。

寧姐戰疫·巾幗物業|她們是家門守衛者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這個小區眾人拾柴火焰高

“70後”的李潔靜是萬科物業興元嘉園的業委會主任,自疫情防控工作啟動後,李潔靜就帶領業委會成員與物業、業主堅守在戰疫一線。興元嘉園住著853戶幾千號居民,在這樣一個相對“高冷”的商品房小區,一開始的防疫工作並不是很順利。

“過年剛開始,呼籲朋友親戚之間少走動,我們也採取了非常果斷且嚴厲的‘看門’措施——不讓進,於是就會出現親戚在門口與我們爭執,我們通知了業主,並提醒他,大事大非面前任何人沒有特權。”李潔靜回憶道疫情前期大家的態度。雖然有些業主不理解,但李潔靜與管家一起上門開導、勸說,幾天後,大家就自覺遵守約定。紛紛減少出門,口罩送到指定回收點,出行回來的業主主動網上申報報備,有的主動居家隔離……

疫情期間,飯店、菜場不開門,很多人吃飯成了問題,這時候,李潔靜與興元嘉園熱心業主主動聯繫熟悉的飯店,在小區內建立採購群,一來解決飯店庫存,將損失降低,二來為“足不出戶”為鄰居們提供了新鮮食材。“從開始的團購,到現在菜上貨架自取,小區的文明又上了一大步!”李潔靜坦言說。

寧姐戰疫·巾幗物業|她們是家門守衛者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不僅如此,李潔靜和熱心業主還將飯店老闆多送的幾份食材,和管家一起上門送給不便出門的老人。此外,業主還積極眾籌口罩送給站崗的安全員。

寧姐戰疫·巾幗物業|她們是家門守衛者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寧姐戰疫·巾幗物業|她們是家門守衛者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李潔靜說,一個好小區,一定是業委會、業主、物業共建共管的,她特別感謝物業在疫情期間做的工作,公共區域消殺、進出口為業主測量體溫、管家幫業主代採購物幫拿快遞、每日的溫馨提醒…..

“業委會是架在業主和物業之間的一座橋樑,她能做的就是做好橋樑,站好崗。”李潔靜說道。

還有更多物業巾幗在行動

熊寧霞是南京棲霞建設物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瑜憬灣管理處項目負責人,雖然家中有住院需要照顧的老母親,但面對突來疫情,她還是回到單位,帶領員工做好防疫工作,對老母親她只能晚上下班後趕到醫院。66臺電梯,46個大廳、80個垃圾箱,15000平車庫,從每天一次消毒,到每天二次消毒,手把手教保潔人員如何保護好電梯又要做好消毒工作,門崗負責查口罩、量體溫、登記一個都不能少。緊缺防疫物資,她動員員工跑了10多家藥店、超市,這家買一點那家買一點想方設法解決小區消殺問題。

寧姐戰疫·巾幗物業|她們是家門守衛者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寧姐戰疫·巾幗物業|她們是家門守衛者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銀城物業白馬瀾山小區項目經理畢玉嵐,每天與保安一起在小區大門口處叮囑來往業主測體溫、戴口罩、勤洗手、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遇見外賣小哥,禮貌攔下。隨著疫情的升級,她帶領小區物業按時按點做好疫情消殺工作,見到抵抗力差的老年人,主動上前關懷詢問。得知部分業主買不到菜時,她主動和菜場聯繫購買。6歲的女兒問媽媽什麼時候回家,她說等這次疫情考試結束就回家。

寧姐戰疫·巾幗物業|她們是家門守衛者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新河社區東門新村小區本是個無物業公司服務的開放小區,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韓文娟分管物業管理,她看到小區五個出入口,每天人員和車輛隨意進出的情況後,果斷封閉四個,只留一個出入口。她說:“光封了也不行,必須要管起來。”她召集樓棟長,熱心黨員和居民在東門新村小區門崗24小時值守,發放臨時停車牌給本小區業主,仔細甄別外來車輛。為做好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韓文娟還跟網格員、醫生一起上門為居家觀察的人員測量體溫,細心詢問他們各項生活需要,叮囑他們安心在家觀察,有任何需要第一時間聯繫社區,併為他們清理生活垃圾。

寧姐戰疫·巾幗物業|她們是家門守衛者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