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地方有人去世了還要吹吹打打?難道親人去世不覺得悲傷嗎?

筆染暮雨菲


咱們中國很大,所有有些地方習俗不同。不過人去世後,吹吹打打,好像都比較在意,家裡親人去世,正常的人都會覺得悲傷,但和吹吹打打(敲鑼打鼓)並不衝突,因為有的時候,敲鑼打鼓有另外的含義。

就我個人理解而言,有說得不當的地方,還請高手指正並補充。

紅白喜事的說法,很多地方都有。紅事一般指結婚生子升遷之類,白為什麼也有叫喜事的時候呢?咱們中國人雖避忌死,但並不怕,人終究是會走向死亡的,上了年紀了,比如八九十甚至上百歲了,這樣的老人雖然去世(壽終正寢),家人雖然也會傷心,但老人的人生結束,要入土為安,可以稱得上喜喪。

敲鑼打鼓是為了什麼呢?告訴親人朋友,有人仙去了,是為送走他們的靈魂,有親友鄉鄰,可以來和他告別了。吹的曲子各地有不同,古曲居多,輕重緩色也各不相同,但這種曲子很特別,只要一聽就能明白。

人去世了,活著的親人們,要熱鬧送他前往另一個世界。自然老死的人去世,敲鑼打鼓的聲音,就是給靈魂開路,不斷地提醒,讓他在另一個世界也不要忘記保佑親友。如果是不正常死去的,比如意外,比如犯事,因為這種人的魂魄一時不能入輪迴,所以也必須敲鑼打鼓,請他好好走,有頭債有主,不要禍禍親人(其實有很多地方年輕人出了意外,是有很多講究的,敲鑼打鼓不行的,禁忌很多,咱就不多列了)。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莊子鼓盆而歌的灑脫,或許也是對死者最大的尊重,無論多麼悲傷,都要好好活著。


宛如清揚


親人去世還要吹吹打打,與人的悲傷其實關係不是很大。為什麼?首先這裡講親人去世還要吹吹打打,主要指農村。我記得小時侯,村子裡那家親人去世都要請一班吹鼓手(當地人的叫法),四個人,兩個吹嗩吶,一個敲鼓,另一個敲鑼。請吹鼓手是要給錢的,所以有的家庭特別困難,沒錢請吹鼓手,喪事辦的冷清,還會被人譏笑。從這裡看出,親人去世吹吹打打,並不是親人去世不悲傷,而是農村的一種風俗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文化。親人去世吹吹打打,某種程度上還會沖淡親人去世時的悲傷氣氛。我記得小時候聽到那家嗩吶響,就老遠的跑去看,這時候小孩子顯得高興,去湊熱鬧。當然,真正至親的人,在這種表面熱鬧的氣氛下會顯得更加悲傷。這是自己的觀察與理解,也不知對不對?


桃花源中人2019


親人去世還吹吹打打,應該是每個地方的習俗。親人去世家裡肯定是很難過的。我老爸去世的時候,我們守了3天夜,家裡特地請了一個樂隊,半個小時就要吹吹打打一次,有親戚來弔唁樂隊就要奏樂,子女就要三磕頭回禮。

火化前一天的下午,要安排樂隊哭喪,每個子女都找樂隊分別哭喪,據說哭喪的次數越多,代表家人對逝者的懷念。雖然親人去世家人非常的難過,但是親人去世吹吹打打其實是希望逝者能走的更體面,更風光。我們更尊重每個地方的習俗,懷念逝者,思念故人。



小小張生活記事


親人去世為什麼還要吹吹打打,按照正常思維,是不應該的。本來全家上下處於萬分悲痛之中,為何還湊這個熱鬧呢?主要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古老風情習俗,一種喪葬儀式。讓死者去世一路走好,風風光光的安心去,在生沒有到享受這熱鬧的場面,死後讓他(她)享受到。據傳說,他(她)在陽間享受到這種待遇,到陰間去同樣會受到閻王爺的寬待。到了陰間不會受好多折磨和苦頭。有些地方還請道士和尚做道場就是這個來意,通過做道場把死者在生時所做的壞事,罪過把它戒掉。並同在做道場中燒的紙錢與房子到陰間去重新做好人。再世投個好胎。

再一個請吹打樂隊,它還有另有好處,能使在悲哀之中的人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可減輕或緩解他(她)的精神壓力,放鬆一些心情。把家裡的空氣熱騰起來。不會出現家裡的那種覺得陰氣森森恐懼氣氛。

親人去世的悲哀與悲傷是每一個活著的人都要經歷過。像我母親去世時,我是悲傷欲絕,痛哭流涕。在那段時間裡,我根本上什麼都不顧,一切都由庫房理事會的人去辦理。我在家裡來回走來走去,在實在難以忍受之下出去看看,聽聽他們的樂曲,緩解緩解一下自已的心情,這樣人才會感覺舒服一些。

從表現象看起來家裡老了人,吹吹打打,音樂聲,鞭炮聲不斷,挺熱鬧。認為是不太適合本質意義。亂費了人力物力,還亂費了經濟。實際上它能使去世者的家室在陰沉的氣氛中增忝光彩,增添了陽氣。陽氣昇天壓住了邪氣。再不會使人感覺有那陰沉沉的恐懼心裡,可平安放心的度過每一天。

這種葬喪儀式還能傳承多久,還要看社會的發展,國家政府是否允許,能不能繼續傳承下去,還在後話。i


群來喜why168828


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無論南方還是北方,親人去世都有吹吹打打的習俗,只是吹的和打的樂器大同小異,悲不悲傷是個人情感問題,比如南方的江浙一帶,他們會在整個喪事操辦過程中載歌載舞,氣氛相當活躍,原因是他們大多數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義裡面講人死後會上天堂,天堂是人間仙境的地方,活著是受累,死後是解脫,人間不如天堂,所以親人去世等於從一個疾苦的地方去到另一個極樂的地方,難道不該歡送嗎?當然,這是一種形式上的心理安慰,只要親人去世了,這樣的歡樂本生也是悲傷!其它的一些地方習俗是要吹嗩吶打鼓的,還有二胡。嗩吶、二胡的音效多帶哀樂,表答對故人的沉痛祭奠,喪事的整個氛圍本來就不祥,鼓聲可以緩解那種晦暗的心理!


貴一九八七


這問題所涉入太廣因中國民族多樣地域之寬廣,每個地方因歷史當地人夂風俗與當地民眾觀念一時不能改變過來。反正不違犯法大家相互尊重吧,在一些地方親人故去早己隨時代有所簡化比如我們這老人臨終前都會囑咐下輩。後事遵從當地習俗越簡化越好不好鋪張浪費。我們這現都是以最簡化和以最少花費辦的事結為主。對活人.故人都是雙嬴都是一天全為完第二天位恢復正常。但每逢初一十五一定點香給故人的靈牌和清明時節一定全家族以敬畏之心。不管在外的遠都一定回定上墳奉上食物等傳統流程一一都不能落下。


AA46130


我來自農村,所以很能理解這件事,其實親人去世分兩種,一種是由於年齡大了,算是喜喪,吹吹打打,來送的人多,為的是人氣,送老人最後一程,一般沉浸在悲傷的親人就按照司儀的程序去做就好!還有一種是因為意外離世的,是橫死,是不能入祖墳的。生氣離別本也是人生輪迴,許多事是做給活著的人看的,也算是寄託一種哀思!


夢的長度


親人去世,己是無盡的哀傷,珠淚不幹,哪裡還有心情去聽吹吹打打的樂曲啊!

不過,這是幾千年文明古國傳下來的風俗。親人去世,要請吹鼓手吹奏樂曲,一般就是嗩吶演奏。這樣死者走的風光,體面。

現在是農村或城鎮有這樣的風俗,一般單位上也就是在社區門口貼個訃告,通知親友到殯儀館舉行送別儀式,開個追悼會。沒有人去請吹鼓手。

隨著喪葬儀式的越來越簡單化,估計以後請吹鼓手的也要減免,這種儀式,以後見不多了。


用戶夢語


個人觀點:這是一個陋習!

1.、既浪費錢財!又鬧心!

2、新時代,應該放棄!

3、人活著的時候好好生活!

特別是對待老人,要善待、要孝順、要孝敬!

4、人死了,一切從簡!











正源畫廊一業餘學法


這要從古時候說起,人去世了,辛苦一輩子。家人肯定想要他風風光光的離開。還有一點,那些吹吹打打就是為了讓附近的人知道家人過世。變相告訴鄉親們。

老祖宗千百年留下的規矩。既然能一直延續下來,肯定有他存在的原因。只是後來演變的讓我們有些地方無法接受。你們其他看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