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十大投資理念解讀



索羅斯十大投資理念解讀

  

  1981年,在美國公債市場上,索羅斯遭受到了他金融生涯的一次大失敗。正是在這次失敗之後,他開始從哲學的角度思考金融市場的運作。思考的越多、越深入,索羅斯越感到自已被以往的經濟學理論所愚弄。經過對華爾街的考察,索羅斯發現以往的那些經濟理論是多麼的不切實際,他認為金融市場是動盪的、混亂的,市場中買入賣出決策並不是建立在理想的假設基礎之上,而是基於投資者的預期,數學公式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場的。索氏投資理論投資理論正是誕生。

  索羅斯投資理念之一:突破被扭曲的觀念

  索羅斯是大師級的金融理論家,他總是靜若止水,心氣平和,即不縱情狂笑,也不愁眉緊鎖,他擁有參與投資遊戲的獨特方法,擁有認識金融市場所必需的特殊風格,具有獨特的市場洞察力。而使其成功的首要理念,則是他的哲學觀。

  早年,他一心想當一名哲學家,試圖解決人類最基本的命題----存在。然而他很快得出一個戲劇性的結論,要了解人生的神秘領域或人的本性的可能性幾乎不能存在,因為存在的前提是人們必須能夠客觀地看待自身,而問題在於人們(全體)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於是他得出結論----人們對於被考慮的對象,總是無法擺脫自已的觀點的羈絆,這樣,人們的思維過程不可能獲得獨立的觀點用以提供判斷依據或對存在給予理解。這個結論既對他的哲學觀也對他觀察金融市場的角度影響深遠。

  不能得出獨立觀點的結果就是,人們無法穿透事理的皮毛,毫無偏頗地抵達真理。也就是說,絕對完美的可知性相當值得懷疑。如索羅斯所言,當一個人試圖去探究他本人所在的環境時,他的所知不能成其為認識。

  索羅斯演繹出這樣一個邏輯:因為人類的認識存在缺陷,那麼他能做的最實際的事就是關注人類對所有事物的那些存有缺漏和扭曲的認識—這個邏輯後來構成了他的金融戰略的核心----尋找缺陷和偏頗。

  人非神,對於市場走勢的不可理解應是正常現象,然而當市場中絕大多數投資者對基本面因素的影響達成共識,並有繼續炒作之意時,這種認知也就處於危險的邊緣了。市場中為什麼會出現失敗的第五浪以及第五浪延長後往往出現V型反轉,用索羅斯的哲學觀,我們就很容易找出答案了。

  在此,我們暫且不對索羅斯的哲學觀作評論,旨在探討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首要應該解決問題,那就是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將會使其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上,以更廣闊的視野,辯證的思維去看待市場,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處驚不亂,從容應對,最終獲得成功。

  索羅斯投資理念之二:市場預期

  索羅斯認為,古典經濟學理論家們所建立的完全自由競爭模式,即在一定條件下,對自身利益的無節制的追求將使資源得到最佳的配置,從而達到平衡。而這種平衡不僅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出現過,在價格波動劇烈的金融市場中更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他認為供求關係不僅受客觀因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市場參與者對市場行為的預期,而這些行為正是由這些預期所決定的。所以預期的作用在供求關係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根據索羅斯的投資觀念,人們並不能對自已所處的環境做出完全的認識,因此人們根據預期做出買、賣決定,對市場價格形成影響,同時這種市場行為又反過來影響著其他參與者的預期。不僅是價格的漲勢洶湧吸引了眾多的買家,而且買入行為本身也有推動價格繼續上揚的動力,形成一個連續推進的趨勢。因此,索羅斯認為,正是由於供求關係與市場預期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市場行為成為未來走勢的不可確定的動因。即不是供需關係決定市場的走勢,而是市場的走勢操縱供需關係。

  實際上,索羅斯在金融市場的行為更具有投機性,他總是在被誇大的市場預期中尋求投資機會。表面上看,輕視價格變化的內在規律或基本面,而關注參與者預期(人氣)對價格變化的影響。他正是通過對市場預期與內在運行規律的偏差之糾正的過程來達到投資獲利的目的。

  索羅斯投資理念之三:無效市場

  無效市場理論也是建立在索羅斯的哲學研究基礎之上的。他認為人的認知並不能達到完美,所有的認識都是有缺陷的或被歪曲的,人們依自已的認識對市場進行預期,並與影響價格的內在規律—價值規律相互作用,甚至市場的走勢操縱著需求和供給的發展,這樣他就得到了這樣一個結論:我們所要對付的市場並不是理性的,是一個無效(準確地說是無序)市場。

  這種理論與傳統的經濟學理論是互不相容的,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市場的運轉有其自身的邏輯性和理性,市場的發展最終是走向一個平衡點,而達到這個平衡點的前提條件,一是人們能夠在任何指定的時間完美地掌握市場信息,二是市場價格能反映所有有效的信息。事實上,這兩個條件並不存在。

  通常,大多數分析師秉承有效市場理論利用自已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對目前價格分析,強化了當前趨勢的發展,在大眾的推波助瀾下,使市場更加趨於非理性,成為無效市場。受資金操縱、逼倉、以及指數基金對期貨進行保值、對沖基金的交易行為等等所引發的市場過度行為,我們不能說是在向市場的平衡點逼近,大多數情況下是越來越遠。依據索羅斯的觀點,這時的市場恰恰是無效市場特徵——非理性表現最為突出的階段,因而此時分析師對行情的判斷依據也是靠不住的。

  索羅斯投資理念之四:尋找差距

  索羅斯在考察了各種類型的金融市場與宏觀經濟的發展後發現,它們從未表現出均衡的趨向(均衡是暫時的)。實際上,斷言市場傾向於走入過度的非均衡,恐怕會更有意義一些,因為,這種不均衡遲早將發展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最後不得不進行修正,而修正的過程仍然是不均衡——波動。

  人們做出買入或賣出某種商品的決定,與其說是基於市場處於平衡狀態的考慮,不如說是出自對市場不平衡的看法,確切是說是對市場心理預期不平衡的看法。令市場走向過度的非均衡正是由於預期的偏差程度。因此可以說尋找市場預期與其客觀事實的差距,是索羅斯在金融市場發現投資機會的捷徑。

  他認為科學的方法基於這樣的預設,即成功的實驗應該證實被測試假說的有效性,然而當對象涉及思維主體的時候,實驗的成功並不能保證被檢驗的陳述的有效性或真理性。參與者的思維與事實無關,但卻影響了事物發展的過程,使事物的發展過程更加複雜化。但科學的客觀事實終將對那些錯誤的理解及認知上的差距進行糾正。

  金融市場永遠在不平衡中運轉,市場參與者的看法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不可避免。由於我們精力有限,認知程度不完美,因此難以發現市場預期與客觀事物間的偏差,而發現市場可能出現過度餓非均衡傾向,不僅是索羅斯投資的理念,也是他的專長。

  索羅斯投資理念之五:發現聯繫

  金融市場屬於社會科學範疇,其不僅具有自身的軌跡,也融入了參與者的主觀認識,並且這種主觀認識又與客觀事實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即不完美的觀念和實際事態發展之間存在著反作用聯繫,這種反作用關係增加了價格運動的複雜性。這不僅為索羅斯所密切關注,也是市場人士解釋金融市場行為的經典理論。

  索羅斯在金融市場所運用的理論之一:鍊金術,也並非要完全理解或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只是指望能夠獲得所期望的“標狀態”。他認為,自然規律的運作與人們對它的理解無關,人類影響自然的惟一途徑是理解並用這些規律,而金融市場並不遵循那種獨立於任何人思想的自然規律。

  持經濟生活合乎理性的邏輯的論者認為市場永遠是正確的,因為市場已經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價格傾向於折現。而索羅斯認為,任何預測未來的想法都是具有偏見和不全面的,參與者在偏斜的基礎上進行操作,而且偏斜本身對事態的進展產生影響,於是就可能給人這樣一個印象:市場可能準確地預測未來。但事實上是,目前預期反映的並非是純粹的未來事態,而是已受到目前預期影響的未來事態。

  市場預期對實際事態發展的反作用聯繫,或者表現為自我推進,或表現為由於預期的警示作用而避免事態的惡化。例如,天氣對農產品市場影響的誇大性預期、以及由於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而加大價格偏差,但往往是這種擔心會使政府部門出臺力挽狂瀾的政策,抑制事態的進一步惡化。

  對於我們這些特別需要採用跟市系統操作的市場參與者來說,發現這種反作用聯繫,瞭解反作用力對市場影響的力度,對其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具有很大的幫助。

  索羅斯投資理念之六:揭示偏見

  既然市場預期與事態自身的發展進程既相互聯繫又相互作用,市場的預期在事態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事物本身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那麼由於人們認識的不完善性所產生的預期偏差越大,則成為相對理性的投資者發現獲利機會的可能性就越大。

  索羅斯認為,市場的動盪不定,源於人們對市場存有偏見和缺陷的感覺。這種感覺正來自於對已知信息的精確反饋行為作用甚微,而且對硬性數據的理性分析和自身感情相互作用,產生“共振”效應。投資者依靠這種感覺形成傾向性的看法,進行買賣投資,反作用於市場後,又影響了其他投資者的預期。因此事態的發展不是從事實到事實,而是從事實到感覺,再從感覺到事實。

  對於投資者來說,認識到市場預期與事態自身發展趨勢之間的聯繫,並瞭解這種預期的偏差對事物發展的影響力度十分重要。索羅斯理論的重點之一就是探討誤解或偏見在事態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揭示預期的偏差,跟蹤其與客觀事物偏離程度的發展,一方面為我們捕捉市場機會極有幫助,另一方面,隨著市場本身對偏離預期的調整,或是共振形成的自我推進,我們可以調整自已的投資策略,對已有持倉做出繼續持有還是減倉的調整。比如去年CBOT大豆5、6月份的上漲行情,主要是由於美國中西部地區乾旱引起,市場認為可能造成大豆減產,實際上美國大豆種植帶降雨分佈並不均勻,乾旱地區主要是伊利諾斯州,對大豆作物影響不大,特別是後期的降雨使生長條件得到了較好的改善,市場對局部乾旱的炒作誇大,使預期產量與實際形成較大偏差,最終導致行情的報復性下跌。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當參與者的預期與現實情況間偏差很小時,市場可以自已糾正,其影響可以忽略不計,索羅斯稱此時的市場處於準平衡狀態。而這種狀態投資價值並不大;而在偏差過大時,有兩方面表現,一種是想法和實際大相徑庭,但局面依舊穩定,比如市場開放程度較小時,局面能夠被有效控制,對索羅斯來說也毫無意義(象今天的人民幣市場);而另一種是市場化程度高,預期偏離較大,事態發展迅猛,參與者無暇應對,局面非常不穩定,這種狀態才被索羅斯認為極有利,成為其有利的戰機。

  索羅斯投資理念之七:投資於不穩定狀態

  市場不穩定狀態就是指當市場參與者的預期與客觀事實之間的偏差達到極端狀態,在反作用力使市場自我推進到一定程度後,難以維持和自我修正,使市場的不平衡發展到相當嚴重程度,此時則為市場不穩定狀態。

  不平衡的市場狀態源於市場預期所形成的主流偏向受到客觀現實的強烈對比,市場中的清醒的投資者開始對這種偏差進行反省,對主流偏向進行挑戰而使市場原有的主導因素變得脆弱,但市場的慣性使原有走勢狂熱。盛極而衰,物極必反,索羅斯投資成功的理念之一就是善於發現市場的不穩定狀態,捕捉盛衰現象發生轉折的時機。

  例如,發生在80年代中期的一個案例,投標競買公司的出價使公司的資產被重新評估,於是銀行給予其他競買者更多的貸款,使得他們的出價越來越高。終於,投標價格一路飈升,市場因價值被高估而變得搖搖欲墜。根據索羅斯的理論,崩潰將不可避免。盛衰出現轉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穩定的市場狀態為投資者提供機遇。此時,他堅決地賣出了這家公司的股票。

  在我們的身邊也不乏盛衰轉折之例,美國大豆漲到1000時市場預測將達1400、1600,牛勢到了後期價格發展到出乎人們的預期,便有了大牛勢不言頂的市場心理,這時大豆庫存被極度低估,大豆價格虛值成份被大大誇大。最終盛衰轉折現象發生,大豆價格暴跌,國內進口商紛紛違約,因高價進口大豆使油脂企業重新洗牌。

  把握盛衰轉折發生的時機也非常關鍵,因為這時往往是市場主流偏向強烈之時,殺傷力也是比較強的,只有採取恰當的投資策略,有計劃建倉,才能充分利用這種不穩定的市場狀態所帶給我們的投資機遇。

  索羅斯投資理念之八:確認混亂

  不穩定的市場狀態是一直是索羅斯用以檢驗其反作用理論的陣地,索羅斯認為,金融市場是動盪不定,混亂無序的。而遊戲的規則就是把握這種無序,這才是生財之道。通過投資於不穩定狀態的市場,即檢驗了他的理論,也最終使他獲得投資大師、全球最佳投資經理的桂冠。

  按照索羅斯的理論理解,金融市場運行的內在規律並不是獨立運行的,市場參與者的觀點、偏見及心理因素都對市場的發展起到促進或制約的作用,以致於最終的發展可能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可以說市場的運行並不是邏輯的,更多的是心理的,是基於群體本能的。對某一事物的不同認識與預測,往往是造成混亂的主要原因。索羅斯認為金融市場上成功理念在於具備能夠預見到普遍預期心理的超凡能力,至於對現實世界的精確預言則並非必要。

  混亂的市場取決於參與者對事物認識的明顯分歧。而這種分歧越大,市場所表現的出的混亂性越強,而這時主流偏向往往並不明確。由於各方的堅持已見,價格走向也動盪不定。

  索羅斯則沉迷於這種混亂,因為那正是他掙錢的良方: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預測混亂的發生,例如在德國統一後,英國加入到西歐國家創立的新貨幣體系—歐洲匯率體系中,索羅斯看到了這種不穩定的歐洲貨幣體系必然導致金融市場將發生混亂。通過多年的觀察,索羅斯準確地抓住了其不穩定性,當絕大多數人不承認有這種不穩定存在時,混亂髮生了。這場英磅阻擊戰中一筆交易就賺取了近10億美元。

  從索羅斯的投資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客觀的宏觀經濟分析,良好的心理狀態,都是我們確認混亂,把握時機,亂中取勝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

  索羅斯投資理念之九:發掘過度反應的市場

  索羅斯投資理論的重要實用價值在於其利用反作用理論,來發掘過度反應的市場,跟蹤市場在形成趨勢後,由自我推進加強到最後走向衰敗的過程,而發現其轉折點恰恰是可以獲得最大利益的投資良機。

  所謂過度反應的市場,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因為所謂順勢而動的跟風者已經形成了主流偏見,這種偏見對市場又形成第二次推動。雖然跟風者的行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但在一定時期同樣能使市場自身的趨勢加強—這就是頂部區域堅決做多的原因。由於市場因素複雜,不確定的因素越多,隨波逐流於市場趨勢的人也就越多,這種順勢操作的投機行為產生的影響也就越大,這種影響本身也就成為了影響市場走勢的基本面因素之一,風助火勢,市場被投資者誇大的偏見所左右,二者相互作用令投資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緒之中,趨勢越強,偏見偏離真相越遠,實際上也使市場變得越來越接近脆弱。過度反應的市場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盛衰轉折的現象發生。

  按照索羅斯的理論,盛衰現象發生的主要順序特徵是:

  1、 市場發展的趨勢尚未被認定。

  2、 一旦趨勢被認定,這種認定將加強趨勢的發展並導致一個自我推進過程的開始。隨著現行趨勢和現行偏斜觀念的互相促進,偏見被日益誇大。當這一過程發展到一定階段,極不平衡狀態即告成熟。

  3、市場的走向可以得到成功的測試:市場趨勢和市場人士的偏見都可以通過各種外界的衝擊而一遍又一遍地受到測試。

  4、確信度的增加:如果偏見和趨勢都能在經受各種衝擊之後依然如故,那麼用索羅斯的話來說就是不可動搖的。這一階段為加速過程(或瘋狂)。

  5、現實與觀念的決裂:此階段的出現標誌著信念和現實之間的裂痕是如此之大,市場參與者的偏見已經顯而易見了,此時高潮即將來臨了。

  6、終於,一個鏡面反射型的,能自我推進的過程向著相反方向發生了。此時人們對市場的看法不再起推動作用,原有趨勢停滯不前,另一種聲音開始影響市場,原有的市場信心開始喪失,這時市場開始向相反方向轉換,這個轉換點叫做交換點。為崩盤加速階段。

  金融市場中盛衰轉折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對於農產品市場來說,因季節性特點,波動週期較短,季節性因素對市場影響較大。而對其中某一個基本面因素的炒作極易過度,市場表現為狂熱狀態發生頻繁,如形成的持續上漲或下跌,回調時間及空間相當有限,這種行情往往易導致盛衰轉折現象的發生。對於金屬和外匯市場來說,由於其循環週期與宏觀經濟環境聯繫較密切,因此週期較農產品市場相對較長,對轉折點的確認則應格外謹慎。操作不當則會被一個自我推進的趨勢所淹沒。

  也就是說,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認清市場開始對自身的發展勢頭產生了推動力的一刻。一旦這個關鍵時刻得到確認,投資者就能洞察一次盛衰轉折現象是正在開始抑或是已然進行之中。發現轉折點後的操作短期內可能會表現為逆勢操作,因此設好止損,及時調整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索羅斯投資理念之十:投資在先 調查在後

  索羅斯的相互作用理論只是為他提供投資目標的方向和抓住潛在機遇的方法,並不能提供精確的方位和重要的轉折時機。而將其理論轉化為實踐,以獲取利潤的理念之一則是投資在先,調查在後的操作方法。

  投資在先,調查在後,意味著提出假設,建立頭寸,小試牛刀考驗假設,等待市場證明正確與否。如果證明其假設是正確的,則追加頭寸,否則及時撤出。

  有時候確認一個走勢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很可能在他猶豫不決之時,市場走勢已經開始逆轉了,因此提出假設後立即建立頭寸有助於其抓住最佳投資時機。

  索羅斯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其哲學的思維,他知道,人們對事物的認知總是存在缺陷,無論確立了何種假設,在某一特定時段內投資者的想像必是錯誤的,也就是說這種假設是基於假設中必然存在的某些缺陷之上。成功的關鍵是在市場的演繹中不斷地尋找對自已至關重要的缺陷。關注其對投資行為的影響。當索羅斯與羅傑斯開創量子基金時,他們是有分工的。羅傑斯充當分析師,索羅斯則是決策者,他們遵循先投資,後考察的套路,索羅斯投資在先,羅傑斯考察在後。

  有時做為尋找感覺而做的投資會與當前的市場走勢一致,反映了這種假設與大眾投資心理的趨同性,這往往是索羅斯最擔心的事情,因為存有缺陷的認知成為市場的主流偏向,正是市場盛的一面。而一旦索羅斯調查發現出缺陷並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那麼他將對市場步入盛衰轉折所發出的信號表現敏感,這也正是他要尋找的趨勢的臨界點。這時他會離開大眾單獨行動,平掉以前建立的所有頭寸樹立新的投資觀念,建立新的頭寸,在一個新趨勢中獲得最大的利潤。當其假設是正確的時候,他會追加頭寸,而在其假設的預測失敗,他會努力研究失敗的原因,毫不猶豫地撤回頭寸,瀟灑出局。

  基於假設,投資在先,調查在後,是索羅斯更加準確全面的感受市場,捕捉戰機,獲取最大利潤的投資理念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