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多家百貨企業發展營業新模式 線上線下融合對抗疫情

近日,廣州多家百貨企業將營業結束時間提前至18:00,進一步提早結束營業。隨著線下門店人流量的減少,越來越多的百貨企業發力線上,向著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方式轉變。

根據廣百股份微信公眾號發佈的一則《廣百股份旗下門店營業時間變更通知》,2月4日至2月9日,廣百旗下包括廣百百貨北京路店、天河中怡店、新市店、佳潤店等在內的23家門店,營業時間調整為11∶00至18∶00,廣百百貨陽江店和茂名東匯城店的營業時間為11∶00至19∶00。

廣州多家百貨企業發展營業新模式 線上線下融合對抗疫情

顧客在某百貨線下門店購物。

多家百貨營業結束時間調至18∶00

值得注意的是,三天前,廣百股份微信公眾號剛剛發佈了部分門店的營業時間調整信息,將旗下部分門店營業時間調整為11∶00至18∶00,餘下的廣百百貨北京路店、天河中怡店、新市店等11家門店,依然維持11∶00至20∶00的營業時間。

與此同時,廣州友誼也於當日發佈通知稱,2月4日至2月9日,將環市東店、正佳店、國金店、時代奧萊四家門店的營業時間調整為11∶00至18∶00。

此外,摩登百貨曾於1月27日發佈通知,將1月27日至1月30日的營業時間調整為12∶00至18∶00,此後又兩度發佈新通知,將12∶00至18∶00的營業時間延長實施到2月9日。

對此,有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目前主要是從防控疫情的實際需要和保護員工的角度出發,自發對營業時間進行了調整。

向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方式轉變

隨著線下門店人流量的減少,越來越多的百貨企業發力線上,向著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方式轉變。一位某百貨櫃臺的櫃員從2月3日開始,將櫃檯商品搬到了微信朋友圈,每天將折扣產品、限時秒殺分享上去。該櫃員在朋友圈感嘆:“特殊時期,我已經把店鋪搬到了朋友圈。公司針對疫情居家不出門,不定時推出秒殺款活動,以此促銷。”

據瞭解,事實上,廣州很多線下百貨企業此前就佈局了線上業務,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此次疫情中消費者居家消費的行為,使各大百貨進一步發力線上,並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發展模式。

廣百相關負責人說,因疫情發展,廣百超市也積極宣導顧客減少出行,推廣使用線上購物平臺。其中,廣百超市在京東到家平臺上的訂單量大幅增加,每天接單量翻倍上升。鑑於顧客線上購物需求增大,商場方面也已經加大人手,確保顧客足不出戶也能買到購物所需。

摩登百貨相關負責人表示,摩登百貨在去年10月上線了一個小程序,之前主要當做客戶信息收集以及推薦優惠商品的營銷工具,未曾料到疫情期間,它成為了線上銷售的“主要力量”。

“因此我們現在在小程序上擴大了產品品類,希望增加多一些產品的曝光率。此前我們線上業務一直有投入,但只是作為線下的補充,對線下商品進行線上化。未來會根據消費者行為習慣的變化調整策略,在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方面投入更多。”摩登百貨相關負責人說。

業內:百貨行業未來將進一步分化

山西證券分析師谷茜表示,2003年時,中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主要源自第二產業,這一產業受到疫情影響較小,但第三產業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特別是餐飲娛樂、文化旅遊、批發零售等行業。

2003年的百貨行業尚處上升期,但受非典疫情的影響較為嚴重。百貨和購物中心屬於實體聚集性產業,一方面,客流下滑帶來租金和銷售收入承壓,另一方面,線上交易進一步分流市場份額。在非典疫情期間和之後,電商平臺銷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未來, 百貨零售行業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業態將得到長足的發展。實體零售企業拓展了線上客源,電商平臺也節約了獲客成本,同時促使大規模用戶自發培養起線上下單的習慣,帶動平臺的用戶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因此,本次疫情主要影響社交性需求,對於相對穩健的必選消費造成的影響較小,而對於可選消費的影響則彈性較大,同時驅動了實體零售的線上業務增長和電商滲透率的進一步提升,使得線上業務的發展潛力得到重估。

全年來看,零售板塊或將受到一定影響,預計企業業績三季度開始企穩,四季度消費旺季顯著回暖。但未來行業分化,在必選消費和線上業務有優勢的企業將會脫穎而出。

廣東亞太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陳海權認為,此次疫情無疑進一步催生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方式。“非典之後,電子商務取得了快速發展;而此次疫情不同,我們僅依靠過去的線上業務,在配送過程也受到很大挑戰,如員工放假導致沒有足夠配送人員,部分小區封閉導致不能很好的完成配送。因此,線上線下的融合對未來百貨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廣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