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博學多才?

宇塵的粉塵


一兩個人的意思做怪,就說是北大學生們把于丹趕下臺,北大學生就是思想行為再活躍也不會幹出格的事,這是對北大學生的詆譭。比人強揭人短,你比她強嗎,即然于丹是學者就難免對一些問題事物有不完善的理解,非常普通並常見的事情,那個學者敢說一生無誤的,一個都沒有。在中國還能找出第二個于丹嗎,前無古人定了,可以客觀點說至今後無再者。將來也許有,也可能沒有。眼氣是詆譭于丹的根本所在,學術界這樣的情況太多了。個別人代表不了北大學生,誰能認定鬧事的就一定是北大學生。我也曾混進過北大學生食堂,花錢讓學生用卡給我打飯,和北大學生一起吃飯,我就是北大學生了。


用戶8077005654304


頭條上關於于丹的問題很多,雖然大部分問題都是對於丹的質疑,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于丹在大眾口碑裡的影響之廣泛。

人紅是非多,是于丹受到廣泛質疑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不是這麼大的知名度,于丹應該不會有如今這麼大的質疑。《百家講壇》成就了于丹的名氣,但也是她後來不斷被質疑的源頭,她在百家講壇上講《論語》,確實對於國學的傳播起了很大作用,但她的“過度講解”,乃至曲解經典的方式,都是她受到不斷質疑的原因。

于丹有一定水平,這是基本能夠得到大家認可的。她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並且確實是有口才。

但要說到博學多才,于丹還不夠資格,她在學問上確實沒有多少成績,並且在大眾傳播中還有“曲解”這種情況的經常發生,無論如何也不能說于丹是博學多才的。

你對於丹的最深印象是什麼?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于丹老師是北師大的教授,教廣播電視媒介。

她是一位很好的演說家,她的初衷是想傳播國學,傳遞正能量,她也做到了。

但是在傳播的過程中,講著講著就進入到忘我境界,開始過度解讀國學,並且,由於她是大範圍地傳播,導致很多資深的,嚴謹的國學大師們對她不夠嚴謹的學術態度和諂媚似的歌頌,讚美,頗為不滿,加之,于丹老師成為明星之後的一些負面事件,導致最終跌落神壇。

想想也是有點可惜。

一位大師說《論語》:以治平為本,以仁為核,以和為貴,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論語裡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不憑空揣測,不全盤否定,不拘泥固執,不自以為是。

老師既傳播國學,也要做到君子訥於言敏於行,才可其身正,不令而行呢。


Sukyoo


于丹現象只是中國文化眾多現象的一個縮影。

你說她沒有"才″嗎?"才″似乎是有的。你看她一開講,就口若懸河,像三峽大壩開闡放水,滾滾而來,滔滔不絕,直逼你的眼簾,使你防不勝訪,如果不想看,只有換臺了事。

《于丹說論語》我看了,她講了幾十分鐘,"聽懂了嗎"?我似乎好象沒有,有時更加疑慮重重!何也?原來她講的都是華而不實的東西。是一種偽心靈雞湯,你如果還繼續聽她講下去,也許你會忘記自己姓什麼叫什麼了。

可當時于丹就象一個神一樣,各大院校,高等學府都敬她請她,並且以請到于丹為榮幸。於是于丹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於是她飄飄然了起來,賓館要最高級的,接待車要名車,吃的就更不用說了。

又於是她的名氣被傳到外國,外國高校也請她去講課。

外國人實在,于丹在國內成了神,個個敬她捧她。但外國人只是把她看成一個人,住宿不是最好的,接待也不是最好的。於是于丹惱羞成怒,出言不遜了。一天內換了兩個賓館。

消息被傳到國內,于丹神立刻就打破了。熱愛于丹的人發現,她原來就同潑婦差不多。

于丹現象就此打住吧。

我們需要像王立群、蒙曼、酈波這樣的學者。

我們不需要于丹這樣的"博士生導師"!


卓平


于丹真的那麼博學多才嗎?咱們先聽成龍怎麼說。

我最早知道于丹的,是在一檔成龍與馬未都的電視訪談節目上。當時,成龍先生調侃說,于丹講得好,可惜,我一句都沒聽懂;還是馬先生的古董實實在在,好懂些。



成龍說的是實情,也代表了大多數擁有普通學歷人的心聲。

看完成龍的這檔節目,便找來於丹的一些講學視頻資料。如於丹在央視的《百家講壇》《文化視點》上講的《論語心得》等。初聽,于丹老師口若懸河,繪聲繪色,絲絲入扣,頗為受用;可是一場聽下來後,想小結幾點學習心得吧,卻概況不出來(可能是我的文化水平有限所致。)也許這就是心靈雞湯吧,雖看不到雞肉等實實在在的乾貨,但卻很營養。

再後來,看到網上對於丹講論語的一些評價。如,一些漢學家們認為:“研究、解讀《論語》要回歸到原著本身;解讀經典的人要注意,不能把小說和歷史混為一談,讓人辨不清真假,結果誤導了觀眾。”看到這些專業人士的評價後,我釋然了——原來不是咱普通人水平太低,而是于丹在講演時有華而不實的地方。<strong>

于丹被北大學生轟下臺事件發生後,普通人對於丹學識的崇拜已經趨於理性。

北大學生是天之驕子中的佼佼者,他(她)們轟于丹下臺,不僅僅是因為于丹講演遲到後不道歉,也不僅僅是因為于丹著裝不夠莊重;更深層的原因應該和于丹講學的內容有關,與于丹賣弄學問有關。你可以不懂一些事,但一定要實事求是,這才是學者的風範。

記得紅學大家周汝昌學生曾經說過一則關於北大學生好學求知的軼事。周汝昌先生一次在北大講學,有學生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名字中“如海”兩字,是不是從宋代詩人王夢應《疏影》“人間解有花如海,待一片、不教隨水。”而來。老先生說,不知,但願意與同學們一起去考證。周汝昌先生實事求是的作風,不但沒有降低他的聲望,反而 贏得了同學們的加倍愛戴。<strong>

所以說,于丹被北大學子趕下臺,遲到、著裝隨意不是主因,可能是同學們看穿了她治學不實事求是,講學中浮誇成分多了些的緣故吧。

于丹是國內大眾熟知的文化學者,像這樣的學者,可以肯定地說,很多;只是于丹比較幸運,她抓住了機會將課堂搬到了電視熒屏上。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到處出鏡成就了她,也暴露出她的一些弱點。




老梅尋夢


妒忌心人皆有之,于丹老師講讀《論語》在央視百家講壇上一炮而紅,一時間收視率奇高,人們覺得論語也可以這麼來解讀,好比平時一道很普通的傳統菜,被一個廚師一搗鼓,弄出許多花樣來,清香靚麗,讓人嘖噴稱奇。但其他廚師們卻嗤之以鼻,不就是一道傳統菜嗎,看讓你整得不侖不類,切!

好譏人者,常被後人譏之。自古文人相輕,為什麼呢?

議于丹老師有沒有才華,答案是肯定的,一個人不會無緣無故的成功。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上講論語,她成功了!

酸葡萄定律,大家都懂。


老秀才109566801


如果中國有千萬個于丹,陳果,王立群,蒙曼,康震,易中天等這樣的教授,中國的教育水平一定會大大提高,受益者何止千萬?要記住這樣的事實,于丹,陳果,王立群,蒙曼,康震,易中天等人都是國家重點培養出來的傑出人才,她(他)們沒有辜負黨和國家寄予的厚望,競競業業奮戰在教育戰線上,嘔心瀝血,教書育人,傳授知識,造福於大家!她(他)們是教育界和文化界的精英,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我們應該虛心向她(他)們學習,向她(他)們請教才是正確的態度!習主席百忙之中親臨北京師範大學看望和慰問教師員工,為大家做出了榜樣!習主席非常尊敬教師,語重心長說了非常感動人的話,連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都這樣尊敬老師,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尊重於丹,陳果,王立群,蒙曼,康震,易中天等優秀老師呢?


用戶110781685223


博學可以肯定;多才也非虛名。

自《百家講壇》進百姓之家,國學大熱,入常人之眼。

於口才便給,講釋之言,加諸標點,即成美文;丹內心鴻達,清水雞湯,聞者傳香,未飲迷魂。

餘早歲喜詩詞古文之屬,未嘗深悉。自論語滔滔,辭海泱泱,狂瀾起而孤帆振;喜罡風烈烈,青天湛湛,淨乾坤滌盡纖塵。精典之門未閉,問道尚須自叩;雞湯不堪足飽,相視一笑了之!演講多為賣瓜客,聽諛詞而品其行;大師自甘玄默處,無慧眼不能識珠。

博學,學什麼?多才,看取捨!於藉口才之便,招財源滾滾;自取庸陋之失,納輿情滔滔。由愛如佳偶,到厭如棄婦。豈喜新之厭舊而能括之?精典常看常新,雞湯一夜乏味,蓋為此也。

凌雲虛於足下,神壇久戀迷失。

玄默方為真境界,名利一念成痴。

悠悠論語千年,三國未辭百世,

傳承豈因中天易,學問莫論雄雌。



狼主1970


現在有些人總是愛評論別人的不足,無論是娛樂的明星還是文學的明星人物都受到一定非議,這似乎讓人覺得非常疑惑。有的人評論到,于丹沒有那麼博學的,很多的思想道論都十分不完善,說話也沒有真正有深入的見解,甚至在一間大學裡面于丹還被趕下臺,這種種的一切是否在訴說著于丹的言論和博識有問題,于丹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博學多才?


大家可以查查于丹的資質和學歷,自然會發現於丹受教育的水平很高,而且家中是一個書香的門第,于丹現在是北師大的著名教授,之前她一直頻繁上一些語言類的節目,藉此來弘揚中國的文化,這就是于丹成名之後經常做的事情。但是就此作出批判實在不妥,于丹在某些方面的道論是十分精準的。 各位可以聽聽於丹關於《論語》方面的述說,你會發現於丹的思想是十分深入的,而且講述的角度跟別人十分不一樣。正所謂每一個人心中的角度不同,自然對於一些經典的著作有不同的理解,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這樣的見解被無數的人放大,於是這成為了攻擊于丹的手段。只能說有部分的人看不過別人爆紅,只是偶爾說出來的牢騷罷了。



試想一下,中國有那麼多的學者,中國有那麼多有才華的人,為什麼偏偏只有于丹有著這麼強大的影響力?而且於丹還是一名女學者。于丹獲得成功就跟她之前的勤奮還有她個人獨到的見解有關,這是于丹獲得影響力和流量的根本原因。

說到這裡,那就不得不承認于丹的文學實力了。于丹擁有的博學的知識,這在於她們的學校都是非常有名的,于丹已經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教授,這是于丹個人奮鬥得來的結果,剛開始的于丹也是從一個很普通的教授過來的,後面因為個人的能力的展現,讓于丹獲得了眾多人的關注,於是于丹的講課思想被傳播開來。 如果於丹沒有真實的才能,如果於丹不是博學多識,那麼即使她有再優美的詞彙也很難去堆砌一篇文章出來,也很難表達精妙的意思出來,這一點是值得所有人去反思的。在社會中很多人喜歡去挑別人的錯,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如果自己來做,自己真的會做得比別人好嗎?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于丹博學多才這事情?


濁酒話煙語


在我看來,于丹於我,甚至大多數人,是絕對的博學多才的!

為什麼近年來網絡上一提到于丹,我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抨擊的言語呢,甚至是盲目的咒罵和侮辱!

以我的瞭解,原來是就文學上的,國學上的某些觀點,大家有分歧,於是就群起而攻之!

其實這個問題不難理解,八個字:“文人相輕,古而有之” 這是很多文化人愛犯的毛病,雖然不是絕對,但其實挺多文人都很孤傲,高冷,看不起同行,除非觀點一致,否則必水火不容!這個現象尤其在年長的文化人中更甚!

我覺得,思想有辯證,只要不是有違人常,有違國法,就可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嘛,但辯論不是罵戰,抹黑,惡意中傷,這樣就顯得相當的無知,無腦,無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