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博学多才?

宇尘的粉尘


一两个人的意思做怪,就说是北大学生们把于丹赶下台,北大学生就是思想行为再活跃也不会干出格的事,这是对北大学生的诋毁。比人强揭人短,你比她强吗,即然于丹是学者就难免对一些问题事物有不完善的理解,非常普通并常见的事情,那个学者敢说一生无误的,一个都没有。在中国还能找出第二个于丹吗,前无古人定了,可以客观点说至今后无再者。将来也许有,也可能没有。眼气是诋毁于丹的根本所在,学术界这样的情况太多了。个别人代表不了北大学生,谁能认定闹事的就一定是北大学生。我也曾混进过北大学生食堂,花钱让学生用卡给我打饭,和北大学生一起吃饭,我就是北大学生了。


用户8077005654304


头条上关于于丹的问题很多,虽然大部分问题都是对于丹的质疑,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于丹在大众口碑里的影响之广泛。

人红是非多,是于丹受到广泛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不是这么大的知名度,于丹应该不会有如今这么大的质疑。《百家讲坛》成就了于丹的名气,但也是她后来不断被质疑的源头,她在百家讲坛上讲《论语》,确实对于国学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但她的“过度讲解”,乃至曲解经典的方式,都是她受到不断质疑的原因。

于丹有一定水平,这是基本能够得到大家认可的。她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并且确实是有口才。

但要说到博学多才,于丹还不够资格,她在学问上确实没有多少成绩,并且在大众传播中还有“曲解”这种情况的经常发生,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于丹是博学多才的。

你对于丹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于丹老师是北师大的教授,教广播电视媒介。

她是一位很好的演说家,她的初衷是想传播国学,传递正能量,她也做到了。

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讲着讲着就进入到忘我境界,开始过度解读国学,并且,由于她是大范围地传播,导致很多资深的,严谨的国学大师们对她不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谄媚似的歌颂,赞美,颇为不满,加之,于丹老师成为明星之后的一些负面事件,导致最终跌落神坛。

想想也是有点可惜。

一位大师说《论语》: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论语里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不凭空揣测,不全盘否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老师既传播国学,也要做到君子讷于言敏于行,才可其身正,不令而行呢。


Sukyoo


于丹现象只是中国文化众多现象的一个缩影。

你说她没有"才″吗?"才″似乎是有的。你看她一开讲,就口若悬河,像三峡大坝开阐放水,滚滚而来,滔滔不绝,直逼你的眼帘,使你防不胜访,如果不想看,只有换台了事。

《于丹说论语》我看了,她讲了几十分钟,"听懂了吗"?我似乎好象没有,有时更加疑虑重重!何也?原来她讲的都是华而不实的东西。是一种伪心灵鸡汤,你如果还继续听她讲下去,也许你会忘记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了。

可当时于丹就象一个神一样,各大院校,高等学府都敬她请她,并且以请到于丹为荣幸。于是于丹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于是她飘飘然了起来,宾馆要最高级的,接待车要名车,吃的就更不用说了。

又于是她的名气被传到外国,外国高校也请她去讲课。

外国人实在,于丹在国内成了神,个个敬她捧她。但外国人只是把她看成一个人,住宿不是最好的,接待也不是最好的。于是于丹恼羞成怒,出言不逊了。一天内换了两个宾馆。

消息被传到国内,于丹神立刻就打破了。热爱于丹的人发现,她原来就同泼妇差不多。

于丹现象就此打住吧。

我们需要像王立群、蒙曼、郦波这样的学者。

我们不需要于丹这样的"博士生导师"!


卓平


于丹真的那么博学多才吗?咱们先听成龙怎么说。

我最早知道于丹的,是在一档成龙与马未都的电视访谈节目上。当时,成龙先生调侃说,于丹讲得好,可惜,我一句都没听懂;还是马先生的古董实实在在,好懂些。



成龙说的是实情,也代表了大多数拥有普通学历人的心声。

看完成龙的这档节目,便找来于丹的一些讲学视频资料。如于丹在央视的《百家讲坛》《文化视点》上讲的《论语心得》等。初听,于丹老师口若悬河,绘声绘色,丝丝入扣,颇为受用;可是一场听下来后,想小结几点学习心得吧,却概况不出来(可能是我的文化水平有限所致。)也许这就是心灵鸡汤吧,虽看不到鸡肉等实实在在的干货,但却很营养。

再后来,看到网上对于丹讲论语的一些评价。如,一些汉学家们认为:“研究、解读《论语》要回归到原著本身;解读经典的人要注意,不能把小说和历史混为一谈,让人辨不清真假,结果误导了观众。”看到这些专业人士的评价后,我释然了——原来不是咱普通人水平太低,而是于丹在讲演时有华而不实的地方。<strong>

于丹被北大学生轰下台事件发生后,普通人对于丹学识的崇拜已经趋于理性。

北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中的佼佼者,他(她)们轰于丹下台,不仅仅是因为于丹讲演迟到后不道歉,也不仅仅是因为于丹着装不够庄重;更深层的原因应该和于丹讲学的内容有关,与于丹卖弄学问有关。你可以不懂一些事,但一定要实事求是,这才是学者的风范。

记得红学大家周汝昌学生曾经说过一则关于北大学生好学求知的轶事。周汝昌先生一次在北大讲学,有学生问,《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名字中“如海”两字,是不是从宋代诗人王梦应《疏影》“人间解有花如海,待一片、不教随水。”而来。老先生说,不知,但愿意与同学们一起去考证。周汝昌先生实事求是的作风,不但没有降低他的声望,反而 赢得了同学们的加倍爱戴。<strong>

所以说,于丹被北大学子赶下台,迟到、着装随意不是主因,可能是同学们看穿了她治学不实事求是,讲学中浮夸成分多了些的缘故吧。

于丹是国内大众熟知的文化学者,像这样的学者,可以肯定地说,很多;只是于丹比较幸运,她抓住了机会将课堂搬到了电视荧屏上。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到处出镜成就了她,也暴露出她的一些弱点。




老梅寻梦


妒忌心人皆有之,于丹老师讲读《论语》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一炮而红,一时间收视率奇高,人们觉得论语也可以这么来解读,好比平时一道很普通的传统菜,被一个厨师一捣鼓,弄出许多花样来,清香靓丽,让人啧喷称奇。但其他厨师们却嗤之以鼻,不就是一道传统菜吗,看让你整得不仑不类,切!

好讥人者,常被后人讥之。自古文人相轻,为什么呢?

议于丹老师有没有才华,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成功。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上讲论语,她成功了!

酸葡萄定律,大家都懂。


老秀才109566801


如果中国有千万个于丹,陈果,王立群,蒙曼,康震,易中天等这样的教授,中国的教育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受益者何止千万?要记住这样的事实,于丹,陈果,王立群,蒙曼,康震,易中天等人都是国家重点培养出来的杰出人才,她(他)们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寄予的厚望,競競业业奋战在教育战线上,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传授知识,造福于大家!她(他)们是教育界和文化界的精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们应该虚心向她(他)们学习,向她(他)们请教才是正确的态度!习主席百忙之中亲临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和慰问教师员工,为大家做出了榜样!习主席非常尊敬教师,语重心长说了非常感动人的话,连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都这样尊敬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于丹,陈果,王立群,蒙曼,康震,易中天等优秀老师呢?


用户110781685223


博学可以肯定;多才也非虚名。

自《百家讲坛》进百姓之家,国学大热,入常人之眼。

于口才便给,讲释之言,加诸标点,即成美文;丹内心鸿达,清水鸡汤,闻者传香,未饮迷魂。

余早岁喜诗词古文之属,未尝深悉。自论语滔滔,辞海泱泱,狂澜起而孤帆振;喜罡风烈烈,青天湛湛,净乾坤涤尽纤尘。精典之门未闭,问道尚须自叩;鸡汤不堪足饱,相视一笑了之!演讲多为卖瓜客,听谀词而品其行;大师自甘玄默处,无慧眼不能识珠。

博学,学什么?多才,看取舍!于藉口才之便,招财源滚滚;自取庸陋之失,纳舆情滔滔。由爱如佳偶,到厌如弃妇。岂喜新之厌旧而能括之?精典常看常新,鸡汤一夜乏味,盖为此也。

凌云虚于足下,神坛久恋迷失。

玄默方为真境界,名利一念成痴。

悠悠论语千年,三国未辞百世,

传承岂因中天易,学问莫论雄雌。



狼主1970


现在有些人总是爱评论别人的不足,无论是娱乐的明星还是文学的明星人物都受到一定非议,这似乎让人觉得非常疑惑。有的人评论到,于丹没有那么博学的,很多的思想道论都十分不完善,说话也没有真正有深入的见解,甚至在一间大学里面于丹还被赶下台,这种种的一切是否在诉说着于丹的言论和博识有问题,于丹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博学多才?


大家可以查查于丹的资质和学历,自然会发现于丹受教育的水平很高,而且家中是一个书香的门第,于丹现在是北师大的著名教授,之前她一直频繁上一些语言类的节目,借此来弘扬中国的文化,这就是于丹成名之后经常做的事情。但是就此作出批判实在不妥,于丹在某些方面的道论是十分精准的。 各位可以听听于丹关于《论语》方面的述说,你会发现于丹的思想是十分深入的,而且讲述的角度跟别人十分不一样。正所谓每一个人心中的角度不同,自然对于一些经典的著作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这样的见解被无数的人放大,于是这成为了攻击于丹的手段。只能说有部分的人看不过别人爆红,只是偶尔说出来的牢骚罢了。



试想一下,中国有那么多的学者,中国有那么多有才华的人,为什么偏偏只有于丹有着这么强大的影响力?而且于丹还是一名女学者。于丹获得成功就跟她之前的勤奋还有她个人独到的见解有关,这是于丹获得影响力和流量的根本原因。

说到这里,那就不得不承认于丹的文学实力了。于丹拥有的博学的知识,这在于她们的学校都是非常有名的,于丹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教授,这是于丹个人奋斗得来的结果,刚开始的于丹也是从一个很普通的教授过来的,后面因为个人的能力的展现,让于丹获得了众多人的关注,于是于丹的讲课思想被传播开来。 如果于丹没有真实的才能,如果于丹不是博学多识,那么即使她有再优美的词汇也很难去堆砌一篇文章出来,也很难表达精妙的意思出来,这一点是值得所有人去反思的。在社会中很多人喜欢去挑别人的错,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如果自己来做,自己真的会做得比别人好吗?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于丹博学多才这事情?


浊酒话烟语


在我看来,于丹于我,甚至大多数人,是绝对的博学多才的!

为什么近年来网络上一提到于丹,我看到的大部分都是抨击的言语呢,甚至是盲目的咒骂和侮辱!

以我的了解,原来是就文学上的,国学上的某些观点,大家有分歧,于是就群起而攻之!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八个字:“文人相轻,古而有之” 这是很多文化人爱犯的毛病,虽然不是绝对,但其实挺多文人都很孤傲,高冷,看不起同行,除非观点一致,否则必水火不容!这个现象尤其在年长的文化人中更甚!

我觉得,思想有辩证,只要不是有违人常,有违国法,就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但辩论不是骂战,抹黑,恶意中伤,这样就显得相当的无知,无脑,无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