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龐中華,可以說影響了一代人,為何被遺忘?

曾廣森


那麼龐中華先生為什麼會被歷史遺忘了呢?

龐中華先生被稱為“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這個定位是社會認可的,和今天的山寨組織隨意拿錢認定的自我封號是不一樣的。那麼這樣一位有著廣泛社會影響力的老師在今天似乎被遺忘了,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咱們還得從頭捋捋。先說說他是怎麼輝煌的。怎麼登上“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這個寶座的。

根據百度百科詞條可知,龐先生是上世紀45年生人。出生於四川達州的大巴山的山區農村。他的整個童年都在那裡度過。那個時候,在中國的鄉村鋼筆✒️還是一種奢侈品,只有老師才有鋼筆,學生使用的是毛筆,把碗翻過來用碗底做硯臺,磨墨寫字。

在那個時候,鋼筆就代表了文化,一直到上一個世紀八十年代,農村裡沒讀過書的小夥子也要挎一支鋼筆,為的是出門被人高看一眼。龐老師呢,據說是自己用竹子做了個鋼筆,得到老師的讚揚。從此迷戀上了鋼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到九十年代末,是龐老師人生事業的巔峰期,市場上龐老師出版的鋼筆字帖成千上萬毫不誇張,跟今天的田某人有的一比。

那麼龐老師是怎麼登上“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這個寶座的呢?

他是中國第一個寫鋼筆字的嗎?顯然不是。在中國幾千年的書法傳統裡,毛筆是主流,所有的書法研究,筆法研究,連篇累牘,都是圍繞著毛筆這一書寫工具。到了上世紀,鋼筆這一新式的書寫工具傳入中國。它的優點很多,一次吸夠墨水,可用好長時間,關鍵是方便攜帶。

但是,在中國人的心目心中,書法是毛筆書法,還沒人把鋼筆字當做書法的。所以鋼筆字還只是實用字。這個時候,龐老師率先提出“硬筆書法”的概念。這一點很重要!並身體力行。但是,第一個提出的新概念如果沒有社會基礎,也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當年魯迅先生曾經在文章裡說過,鋼筆在使用過程中代替毛筆是必然。所以,另一方面,龐老師還提出了一個理念:繼承傳統,向毛筆書法學習。具體說來就是“抽掉毛筆字的肉,保留毛筆字的骨”。並身體力行。

在二十世紀末的二十年間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培育了幾代青年人。我想他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社會大環境的因素。在當時鋼筆引進了,市場上卻沒有關於鋼筆的指導理論和字帖。龐老師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在當時除了少數舊社會過來老一輩知識分子以外,廣大的農村以及一般工人家庭很難接觸到書法這門古老傳統文化。雖有個別鄉村知識分子就是會寫兩筆,也大多數都是“自創體”,很難進入到書法殿堂。


這是一個巨大的社會需求。龐老師正好滿足了這個社會需求,並不遺餘力向社會普及了書法的知識。我記得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從龐老師的字帖裡讀到了懷素於芭蕉葉上練字,王羲之練十八缸水,智永數十年不下樓,還有翁方剛與劉墉談論書法的故事。將近三十年了,這些故事記憶猶新,如果不是龐老師的普及,一個鄉村學生是很難學到這些書法常識的。

2,正確的書法理念。龐老師的書法理念主要有兩點:把“硬筆”字引入書法,提出“硬筆書法”理念。又提出向傳統學習,具體體現在“抽掉毛筆字的肉,保留毛筆字的骨”。鋼筆的普及和傳統書法的教育斷層造成了很大的書法教育的荒蕪現實土壤。


“硬筆書法”的概念提出抬高了鋼筆字的地位,因為在社會上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裡,只有使用功能的都是工具,工具是不需要學習的,農村有句老話: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怎麼幹)你咋著。我們隨便挑個工具,菜刀,斧頭,還沒聽說先拜個老師學習一下的。只有“文化”,“藝術”這些才是高大上的,只有靠上這些才能激起人們的學習熱情。

假設龐老師當年不提書法,報了很多“鋼筆字學習”班,我估計是不會成功的。因為你想呀,鋼筆字還用學嗎?拿起鋼筆寫字誰還不會?還用去學?

向傳統學習,普及傳統書法文化常識,是為了跟歷史銜接,用於鍾華教授的話說要能夠嵌入歷史的鏈接。說白了就是書法要有淵源和出處,否則,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字再怎麼好看,花裡胡哨,個性再怎麼突出,終究是“漢字工藝品”,入不了書法殿堂。


現實書法的歷史教育斷層,好比一個大洞,龐老師的這兩個理念的提出,好比是兩個不大不小的木楔子,穿入,釘牢打緊,打個比喻,這很像木工做的活計,卯榫。龐中華老師就好比木工巨匠,兩個理念就是木楔子(卯),現實書法教育斷層就是隼眼,找準打牢,想低調都不行,實力不允許呀。

3龐老師的個人努力和才氣。他的字是狠下過一番功夫的,主要取法魏碑,去掉一些鋒芒,多一些雍容圓潤,去掉一些生辣,多一些流暢。總體上看,寬寬的,扁扁的,很適合大眾審美。易於學習。

我個人總結:龐老師的書法和書法理念是新而不異。新,必須立足現實,解決眼下問題。不異,必須符合書法法則和書法歷史規律。還拿剛才那個比喻,理念,或者叫書法觀也很重要,因為由隼眼(現實需求)大小方圓尺寸在那,否則的話榫(書法理念)卯(現實社會大眾需求)尺寸不符,是做不出傢俱的。

今天的書法家老想標新立異,標新沒錯,立異謬矣!今天的書法家在民間不斷喪失公信力的結症就在這。

那麼問題又來了,龐中華老師怎麼又被遺忘了呢?其實這個問題是不確切的。龐中華老師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不會被遺忘。主要是最近龐老師的公共社會活動減少了,市場上硬筆字帖不再是“一枝獨秀了”。社會的號召力減弱了。

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社會的發展變快了,從宏觀的歷史角度來說,建國七十年來,前三十奠定了工業化基礎,後四十年實現了市場經濟,從農業社會,向高度工業化,市場化,信息化的現代社會艱難轉型,我們利用七十年走完了其他國家幾百年的路程。我們的社會環境又變了。

前四十年的工業化進程中,由於社會環境的改變,鋼筆的普及,毛筆的使用環境的喪失,給傳統的書法傳承帶來了很大的危機,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今天的鋼筆由於受到了互聯網鍵盤的衝擊,除了學校,使用環境逐漸喪失。鋼筆也遇到了毛筆曾經的危機。

咱們再回過頭來看一下,當年的毛筆危機是整個傳統書法的危機,龐老師的貢獻在於把鋼筆帶入傳統,使傳統書法又多了一員新成員。在這個過程中彌補了傳統書法教育斷層,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了書法傳統的常識。

今天的硬筆字帖和硬筆書法家雖多,卻難以達到當年龐老師的巨大社會轟動效應與社會影響力。龐老師用青春和熱血完成了那個時代的歷史使命。今天,還沒有人接到這個“接力棒”。這是現在的現實情況。

就這個現實狀況來看,好像是龐老師被遺忘了,其實是鋼筆的使用環境喪失,是整個硬筆書法的危機。這個危機或許比當年的毛筆危機更甚。毛筆畢竟有幾千年的使用歷史,再加上毛筆的特性,有豐富表現餘地。鋼筆的表現餘地很少,喪失使用環境等於釜底抽薪。

今天的書法家寧願用拖把用菜刀,都不願用鋼筆,什麼原因呢?說白了,鋼筆唬不住人。摔也好,砸也好,鼻孔寫也好,腳丫寫也好,鋼筆通通不行。這就是鋼筆比當年毛筆危機還甚的原因。

總之,龐中華老師的歷史貢獻是不會被遺忘的,當今的“接力棒”還沒人能夠接下去,這是最大的問題!(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告知刪除)


布衣光頭強說文新解


並未被遺忘,我還經常觀摩下他的字,只是很少寫他的字體了,他的字形寬闊,寫時須拉開架勢,筆劃得長度到位,不然沒看頭,走形,所以寫起來較慢,但象龐中華這樣有真功夫,字體又全面,能登大雅之堂的人不多。比如二田的字,楷書不錯,但行書不出色,我昨天在網上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合適的硬筆行書字帖。王羲之,文徵明,趙孟頫都是行書高手,可都是毛筆字。抱庸的字筆劃和單個字都沒固定的形體,全是臨場發揮,學不來。目前還真找不到能跟龐中華比肩的行書字帖,很急人。




陽光如許2


說龐中華的硬筆書法影響了一代人,客觀與否?暫且不論。但稱其為“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 則不免有些偏頗或失準?導致這種“定論”,大概有以下原因:

1.人們往往用“博覽群書”,來形容著名作家的“博學”;普通人大都難以做到廣博地閱讀。故閱讀面狹窄逼仄,幾乎為一般讀者的通病。揀芝麻漏掉西瓜,似乎也順理成章了。

2.時過境遷、人事蒼桑,難免出現大有貢獻者!“一時”被遺忘的現象。

3.眼界問題:讀者中有的人,一是閉塞;二是忽視;三是主觀。

4.因年齡段受限,未有親身經歷早年間某時段的社會現象?即閱歷尚淺。

5.主觀臆想,“偏愛”作祟。在缺失考證的情形下以點概全,匆匆下結論。

6.市場經濟,不可避免也衝擊著圖書的出版、印刷與推廣銷售。特別是書店的宣傳力度、推銷手段成氣候的某本作品,當然會被推崇為最佳圖書。大有非他莫屬之勢!那麼,就會出現一味推介某本所謂“優質書”;而壓倒、忽略過往的有影響力的其他作品的不良推銷行為。

話回原點,“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龐中華!”…… 其實,早在1954年,沈六峰先生的《鋼筆字的寫法和練習》即由上海商務印刷館(局)付梓、發行了。(時間久遠,記不準商家名號?待考!)。近些年,上海文化出版社也不斷再版。沈六峰原名為沈國寶,1899年生於江蘇六合縣城,字子善、號沈六峰。1955年又出版了《怎樣寫毛筆字》;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書法理論家。名頭不少!被評價:一生淡泊名利,不求聞達。是我國硬筆書法早期探索者!他為硬筆現代書法事業做出了特殊貢獻!1954、1962、1963、1984、1986、2015年,……一版15印2062000冊。一直再版!充分證明沈先生書籍的強大老辣功力!

誠然,喜歡龐中華先生的硬筆書法者大有人在。常年激勵年輕人練習書法,的確功不可沒!但作為書法愛好者,遺忘、遺漏、或忽略、避開沈六峰老先生,則實為有些欠妥吧?再是,顧仲安(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田英章(教授,人民大學書法博導)、司馬彥、白砥、趙家祥、劉惠浦,……學者、博士、教授等人的書法,都先後在全國硬筆書法大賽中榮獲最高獎項……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均不可熟視無睹。故若說龐中華為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這一“定位”是社會認可的。然而,沈六峰老先生不是也在五十年代早就被認可得嘛!他被稱為:”我國硬筆書法早期探索者!” 實至名歸。 年齡與功力(當時專家評價:他是我國首位硬筆書法探索者!),沈老先生的出名和聲譽,當然是在龐中華之前。眼下,七十歲往上年齡段愛好書法的圈內老年人,都記憶猶新。所以,嚴謹而言,只能說,龐中華是七八十年硬筆書法風行一時的那個時期的第一人。或許如此說,才算得上中肯一些吧。


可月


我個人認為不能說龐中華先生被遺忘了。只是近年來龐中華先生鮮在公眾場合露面!也沒再出字帖,搞推廣。

我知道這問題的含意,是否是想問龐中華的字是不是被現代人淘汰了?我做為一個80後,也做為一個硬筆字愛好者,從我個人角度來看。龐中華的字不僅沒有被淘汰,而且以後的硬筆書法史,肯定還會為他濃墨重彩的記上一筆。這是他作為硬筆書法領航者該有的殊榮。

龐中華的字楷,行,隸書都擅長。就綜合實力而言,這也是當代少有書法家能做到的。所以龐字拿到百家爭鳴的今天來看,也毫不遜色任何書家。多數人不應該片面的認為,自己不喜歡的字就是水平高。











筆畫人生


說起龐中華,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他的硬筆書法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可以說是風靡一時。應該說是時代造就了龐,當時硬筆書法剛剛興起,能成一體與之匹敵者甚少,龐搶得先機,可謂是一枝獨秀,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故電視講座、字帖出版皆大開其道,大眾的認知和欣賞水平也有所侷限,龐風靡一時不足為奇。當時本人也喜歡硬筆書法,也曾在第一屆黃河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等比賽中獲獎,但說實話本人從未喜歡過龐的硬筆書法,其一,其書病態,軟弱無力,看他的字總感腳底生軟,毫無氣勢;其二,骨架鬆散消瘦,不聚結,法度不嚴密,沒有視角衝擊力;其三,缺乏變化,龐的字體為方形或方偏扁,顯得呆板,毫無靈氣,缺乏藝術性;其四,結構不正,其字多重心不穩,章法上又不懂得互補,同時其點、橫、撇、轉折等許多筆劃過於隨意,通篇越看越彆扭。

此一時彼一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書者的異軍突起,大眾欣賞水平的提高,一切都成了過眼雲煙者也!


cooleye1111


時代造英雄!龐中華在硬筆書法未開發普及時推出字帖以其簡明易學的特點獲得大量的認可,確實做了很大貢獻!時代在發展,硬筆書壇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龐先生功成身退是必然,了無遺憾!



魚肝油666


業界有一種相對普遍的認識,認為龐中華的硬筆書法、汪國真的詩歌,是膚淺而難登大雅之堂的,也就是說進不了主流。龐的書法,沒有力度,缺乏個性,倒是還算規整,但恰恰是規整誤導了習字者。汪國真的詩歌,缺乏深度,偏於直白,沒有太多詩意,留下的句子少之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