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歷史上真實的包拯!原來,我們都被騙了上千年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

北宋名臣包拯為官期間,廉潔奉公、不畏強權、英明無私,敢於替老百姓申冤鳴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美名。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包拯!原來,我們都被騙了上千年

千百年來,包拯在民間一直是黑麵形象,在當代的影視劇裡,我們見到的也都是面如黑炭、額頭有月牙的“包黑炭”模樣。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包拯!原來,我們都被騙了上千年

包拯為什麼這麼黑?懷著這份好奇,我們翻開了《宋史·包拯傳》,結果你猜怎麼著?裡面關於包拯臉部的特寫一字沒有,查無此黑。不死心的我們繼續翻找包拯的畫像,果真發現了一個驚天大秘密!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包拯!原來,我們都被騙了上千年

畫像上的包拯,不是這樣!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包拯!原來,我們都被騙了上千年

就是那樣!

揭秘歷史上真實的包拯!原來,我們都被騙了上千年

看出蹊蹺了嗎?沒有一張是黑臉!不黑也就算了,竟然還是一個白淨形象!

這就奇了怪了,好端端的為什麼要這麼“黑化”歷史人物呢?還是一個極其受人愛戴的清官!

在真實的歷史中,包拯是個白面書生,個頭也不高大。但因為他鐵面無私的形象,故而將他的戲劇臉譜刻畫地墨黑如漆,因為黑色代表正直剛猛;腦門上的月牙則是為了起到“通行證”的作用,“日斷陽間夜斷陰”,白天料理人間的案子,夜晚則主持陰間的訟事,需要陰陽兩界的“通行證”,這兩大標誌都是世人為了歌頌包拯的功德。

如果大家有機會去開封,可以去看看開封府任職碑,你會發現包拯的名字被抹掉了,這不是為了抹掉他的功績,恰恰相反,摸雕像是古時候的一種祈福方式,民間百姓將包拯視為正義和無所不能的化身,出於敬仰而經常用手撫摸指點其名,天長日久,竟將碑字磨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