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戰呂布是笑話還是佳話?一場不公平的戰鬥,為何被人傳頌?

a820697057


答: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懂讀書、會讀書的人會覺得“三英戰呂布”是一段佳話;只懂得看熱鬧的,不肯從深層次想問題的人,就會覺得是一場笑話。

為什麼會覺得是笑話?

因為他認為這是仨打一、以眾敵寡,勝之不武。

您要問他,如果情節不這麼安排,怎麼寫才好呢?

他肯定是說,讓關、張中的一人上場,和呂布大戰三百回,打得天昏地黑,最後終於把呂布打跑、或者殺死才過癮。

或者,就寫關二爺上場,和斬華雄一樣,只兩個回合,手起刀落就結果了呂布,那樣才精彩。

但是,認真想一想,這樣寫真的精彩嗎?

再想一想,為什麼自古至今,人們會津津樂道於“三英戰呂布”的情節呢?

為什麼只要一觸及呂布、赤兔馬、虎牢關、天方畫戟、董卓、貂嬋、十八路諸侯等等字眼,人們都會條件反射地聯想到“三英戰呂布”的故事來?

為什麼從“三英戰呂布”故事衍生出來的藝術作品,諸如走馬燈、年畫、宣傳畫、瓷器圖案、雕塑、郵票等等,總是層出不窮呢?

難道,這還不足以充分證明“三英戰呂布”故事裡隱藏的無窮魅力?

從行文方面上講,“文似看山不喜平”。

“三英戰呂布”故事發生前,書中已寫了大量你殺我、我殺你的情節:華雄斬鮑忠;程普刺胡軫;華雄斬祖茂……跟著是關公斬華雄。

不用說,大家對鮑忠、胡軫、祖茂這幾個人的死,幾乎是沒什麼印象的。

但對華雄之死,必定刻骨銘心。

為什麼?

因為太震撼了。

華雄被斬之前,已正面寫他斬鮑忠、祖茂,又側面寫他斬俞涉、潘鳳。

此時的華雄,已經是八面威風、凜凜逼人了。

似乎也印證了華雄剛出場時自稱“吾斬眾諸侯首,如探囊取物耳”的豪語。

但關公受袁術之排擠、得曹操所鼓舞,一上馬便下馬,而華雄首級已在掌中,營帳中溫酒熱氣尚在,直如天神下凡。

必須注意,眾諸侯聚合,龍蛇出動,劉備哥仨此時只是大澤中的幾粒小蝦米,寂寂無名,並不在受邀之列。

羅貫中寫虎牢關事,就是要讓劉備哥仨一鳴驚人、揚名天下。

關二爺的出場,威勢十足。

接下來,該是張飛和劉備了。

如果安排幾個無名小卒讓張飛和劉備來殺,這目的肯定達不到。

而且,劉備的武藝並不高明,也很難出彩。

於是,作者就玩了場驚心動魄的大混戰——“三英戰呂布”。

按照《三國演義》的人物設定,呂布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第一大反派,也相當於奧特曼裡面的大怪獸、網遊裡的最大boss,哥仨合戰他並不丟臉。

補充一下,《三國演義》在這一回書中,對呂布的刻畫也非常成功:他那一身行頭,自帶氣場,頭戴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八路諸侯各起兵馬迎戰,“河內名將”方悅不到五個回合,就被一戟刺於馬下。

然後,上黨太守張揚的部將穆順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孔融手下的大錘將軍武安國鬥了十來個回合,被一戟砍斷手腕。

呂布象開掛一樣,率軍衝殺,“如入無人之境”。

八路諸侯被嚇破了膽,龜縮回到大寨商議對策。

曹操說:“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

曹操的意思就是:呂布天下無敵,八路諸侯戰敗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可以再會齊另外十路諸侯再試一把。

眾人商議間,呂布又來搦戰。

八路諸侯只好硬著頭皮再次迎戰。

第四路公孫瓚親自出馬,沒有打幾個回合,就落荒而逃。

呂布先聲奪人,氣勢非凡。

天地之間猛然響一聲驚雷,猛張飛閃亮出場。

張飛與呂布過招,不能寫張飛敗;如果張飛敗,那麼作者寫這回書的意圖落空了。

也不能寫呂布敗;如果寫呂布敗,那又破壞了呂布天下無敵這一人物設定了。

於是就有了“三英戰呂布”。

此戰結束,呂布無愧於武力天下第一的名頭。

劉關張也闖出了名頭,天下皆知。

另外,也從三人合力戰呂布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哥仨同仇敵愾、義氣深重的一面,寫得光彩照人,讓人熱血沸騰。

再後補充一下。

類似“三英戰呂布”的情節,之後不少演義小說模擬仿寫,也都大獲成功。

比如《說唐》裡面的“五虎鬧花燈”情節,秦瓊、王伯當、李如珪、齊國遠、柴昭五虎對戰宇文成都;還有“會兵四明山”中,裴元慶、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對戰李元霸,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覃仕勇說史


三英戰呂布是笑話,但更是佳話。



🛡先說為何是笑話。

眾所周知,一場公平的戰鬥,首先需要遵循公平這個重要的原則,起碼是一對一單挑。

且看張飛先與呂布大戰不足50回合後,關羽見張飛槍法已經散亂,縱馬揚刀上前二打一。又鬥了三十幾回合,劉備見二人久攻不下,也躍馬舉劍參與到戰鬥中。



如此看來,這可是赤裸裸的圍毆啊,因為在那個冷兵器時代,單挑是兩軍交戰的潛規則,三個打一個,即使人家呂布是天下第一猛將,你們兄弟仨也不能破壞規則一擁而上群毆啊,這哪裡還有單挑的公平性?我估計當時場下看這場大戰的雙方兵士,其實也是對劉關張這種群毆行為鄙夷不堪的。



所以說,單就比拼武藝,暫且不論人品。呂布奪馬而逃,雖敗猶榮。而劉關張雖群毆獲勝,但破壞了冷兵器時代的單挑規則,亦不光彩。三英戰呂布的“三英”名不符實,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再說為何是佳話。



因為董卓在虎牢關乾的壞事兒太多,異常殘暴無情,這不僅讓老百姓受不了,就連各路諸侯都忍無可忍,於是組成了十八路諸侯聯軍討伐董卓。

董卓不得已親自帶兵和聯軍對戰,他率領的兵將裡面,就有猛將呂布。


呂布此人,雖然驍勇善戰,但乃是有名的“三姓家奴”。他為了一匹馬和些許錢財殺乾爹丁原,又為了一個女人殺乾爹董卓。其反覆無常,無信無義的性格歷來為世人所不齒。

因此,面對這樣欺世盜名對漢室不忠的董賊所率領的不忠不義的三姓家奴呂布,劉關張三人群毆他一頓,不僅給十八路諸侯解了圍,還給他們解了氣。讓他們覺得正義終究戰勝了邪惡。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三英戰呂布確實是名符其實的千古佳話!

綜上所述,三英戰呂布,從武士的單挑公平原則來說,是一個笑話。但從國家大義和呂布的人品道德方面來說,更是流傳千古的佳話!



(歡迎點擊關注墨魚軒書畫,閱讀欣賞更多文史典故)


墨魚軒書畫


雖然三英戰呂布是小說,但也反應實情,即戰爭是生死相搏,不是體育競賽,講究的是“消滅敵人保存自己”。那些說“不公平”或者追求“公平”的人,基本都是被消滅對象,所謂“勝者為王”。

孫子兵法說“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主張以多打少。毛主席也說“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主張戰略上藐視敵人“以一當十”,但戰術上重視敵人“以十當一”。所以遼瀋戰役前國軍多於解放軍,卻經常遭遇解放軍通過高速機動形成局部優勢,“以十當一”消滅敵人。

最經典的是西北戰場,胡宗南軍隊20多萬,彭德懷只要2萬,卻經常出現彭德懷1萬多人奔襲胡宗南幾千人的戰例。粟裕組織孟良崮戰役,也是4個縱隊擋住湯恩伯數十萬大軍,5個縱隊圍攻張靈甫1個整編師,這就是軍事藝術。不要把戰爭看成玩遊戲,沒人跟你玩。刀架在脖子上,你就知道“要清醒”。

即使是一些人言必稱歐美,盟軍1944年諾曼底登陸也是300萬大軍1.1萬架飛機 碾壓不足百萬的西線德軍,艾森豪威爾為何不與德國人“一對一單挑”?美軍今天打仗,哪一次不是用相當於對方几十倍的飛機幾十倍的導彈先揍你?

三英戰呂布,按照小說寫法那也是呂布太厲害,而且呂布助紂為虐幫助董卓,消滅他就是匡扶漢室。後來曹操說呂布非一人能敵,派出六員大將群毆呂布,人家要你性命,不是要爭天下第一名聲。用玩遊戲的思維,當然無法理解戰爭法則。記住一句話,戰爭就是生死相搏,你要公平決鬥就應該參加競賽而不是戰爭,否則等待你的就是死亡。

古代輸了戰爭,你的妻女就是別人的戰利品,你的財物就是別人的財物。講公平?講公平就是被人殺死。


一梭煙雨江湖行


當然是佳話,呂布是董卓反動勢力的代表人物,身後是天下無敵的西涼鐵騎,當時十八路反董諸侯面對西涼鐵騎,紛紛敗北無能為力時,是劉關張三兄弟挺身而出,戰敗呂布(董卓的反動勢力)扭轉戰局。並不是真的呂布一人戰劉關張三人,三國時期那有那麼多武將單挑情況發生。縱觀整部三國志,只有關羽於萬馬之中匹馬斬顏良才見於史書,原因就在於這種事情十分罕見,就這一個事情可以說奠定了關羽是整個三國第一武將的地位!


名捕小刀


三英戰呂布,無論從那個角度看都是一笑話。不仔細思考,覺得呂布好厲害,能抵擋三位英雄的進攻,有力的證實了呂布的匹夫之勇,而劉,關,張三人合起來連個匹夫都不如,這不就是天大的笑話嗎?但細思極恐,本來關,張二人的實力完勝呂布,殺呂布不在話下,可劉備覺得這樣呂布吃虧了,可能是怕呂布有所閃失,他跑來做關,張的拖油瓶,讓關,張無法全力誅殺呂布,幫自家兄弟的倒忙,這不也是天大的笑話嗎?


suiyi193378


三英戰呂布,肯定是佳話。為什麼這麼說呢?

呂布雖勇而無謀,且見利忘義,殺丁原,侍董卓乃三姓家奴也!

再者呂布歸附董卓,而董卓實乃國賊,至使呂布名聲更臭。

劉關張三兄弟就不同了,劉備的身份乃中山靖王后代,標準的紅二代;關羽在十八路諸侯束手無策時,溫酒斬華雄,亦是佳話;呂布虎牢關下英勇無敵時,只是一個步弓手的張飛出馬,與呂布大戰五十多合未分勝負。後續關羽、劉備又相繼衝了上去,這才有了著名的“三英戰呂布”成就了一段佳話。

表面上哥三打一個,勝之不武,但是這三人與眾不同。這三人有個故事,就是“桃園三結義”,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可見三個人在面對危險時是共同進退的。

但實際上,劉備的加入戰鬥,不但幫不上忙更削弱了關張的戰鬥力,否則,以關張的實力早就把呂布拿下了。

所以,呂布隨不義之師且名聲而臭,劉關張隨正義之師且三兄弟共進退,所以,“三英戰呂布”,在歷史上都是一段佳話。





超越1933202637212


三英戰呂布,肯定是佳話而不是笑話。我們來分幾點論述。

首先,《三國演義》也好,《三國志》也罷,呂布和董卓都是負面人物,呂布為了一匹馬和前程殺了自己的義父丁原而投靠了董卓,後面又為了一個女人又殺了自己的義父董卓,從而給後人留下了三姓家奴不忠不義的罵名,董卓篡漢自立實為漢賊,是當時天下人心向背的。

《三國志》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所以虎牢關一役,作為董卓的前軍大將呂布自然就在道德,人心上都是處於不利地位,人們就希望正義的劉備一方能打敗邪惡不正義的呂布一方,所以即使劉備三兄弟打一個呂布也是正義之舉。是天下人心所向,心繫蒼生是大仁,挺身而出是大勇,匡扶漢室是大忠,奮而擊賊是大義,與此相比,為後人所詬病的有損武德(也就是三個打一個),此乃小節而已!


其次,《三國演義》經過作者羅貫中的藝術加工,特別對於桃園三結義的情節當做整個三國故事的開始,讚揚三兄弟在開創蜀漢大業過程中遭遇千難萬險也不離不棄的情義。所以三英戰呂布,也是從藝術的角度來凸顯主人公劉備三兄弟同患難,共進退的的兄弟情誼,為後世所傳頌。


竹林論風月


三英戰呂布即不是佳話,也不是笑話,更不是一場不公平的戰鬥。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由呂布的能力所決定的。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還有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在三國時期武將中排在首位,而且他的坐騎赤兔馬也是馬中之龍。人和馬的優勢都讓他佔了,所以劉備關羽張飛憑藉個人能力是無法抗橫呂布的。只有聯合起來才有望戰勝呂布,所以才有了三英戰呂布這場經典大戰。這場戰役為什麼被人傳頌呢?主要在於一方面它體現了呂布的勇猛無敵,而另一方面也突出劉關張的精誠團結。這場戰役告訴世人一個道理:只要團結一致便能夠戰勝一切強敵。


小號哥


呂布就像一隻老虎,天下英雄在他面前就是一幫兔子,天下無敵!此時突然從兔子群裡跑出來劉關張三隻獵豹,合夥把老虎幹敗了,幹跑了!兔子一般的天下英雄,難道就因為獵豹不是跟老虎單打獨鬥,就敢小瞧了獵豹嗎?顯然不可能!

三英戰呂布,就猶如英雄會聚的華山論劍,武功絕頂的決戰紫禁之顛。普通的天下群雄只有望其項背的羨慕和存有能一睹當世英雄大展雄風的慶幸,沒有一個人會把這百年難得一見的絕世之戰當成笑話!



至於公不公平,18路諸侯這一面才不會在意公不公平!只管把呂布戰倒,這才是唯一的公平。董卓那一面的戰將,肯定有人覺得不公平。但也明白,自己的水平,即使出戰摻和到這場舉世之爭中,也會在分秒之間被秒下馬!


再者,只有第二場關張聯合,出現了兩打一的不公平戰況,劉關張三人出戰時,採用的是每人戰幾合的車輪戰術,並沒偷襲,背後暗下黑手!所以整體看還是公平的!唯呂布覺得受不了這種體力消耗,主動敗下陣來!


國風1974


這就得從人物本身來分析了。

呂布也是一代梟雄,有萬夫不擋之勇,但為人做事不正派,賣主求榮,認賊作父,所以也就毀了一世英名。

而劉關張三人以桃園結義起,肝膽相照,做人做事光明磊落,符合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具有教化與宣傳的作用,所以會千古留名傳為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