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战吕布是笑话还是佳话?一场不公平的战斗,为何被人传颂?

a820697057


答: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懂读书、会读书的人会觉得“三英战吕布”是一段佳话;只懂得看热闹的,不肯从深层次想问题的人,就会觉得是一场笑话。

为什么会觉得是笑话?

因为他认为这是仨打一、以众敌寡,胜之不武。

您要问他,如果情节不这么安排,怎么写才好呢?

他肯定是说,让关、张中的一人上场,和吕布大战三百回,打得天昏地黑,最后终于把吕布打跑、或者杀死才过瘾。

或者,就写关二爷上场,和斩华雄一样,只两个回合,手起刀落就结果了吕布,那样才精彩。

但是,认真想一想,这样写真的精彩吗?

再想一想,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会津津乐道于“三英战吕布”的情节呢?

为什么只要一触及吕布、赤兔马、虎牢关、天方画戟、董卓、貂婵、十八路诸侯等等字眼,人们都会条件反射地联想到“三英战吕布”的故事来?

为什么从“三英战吕布”故事衍生出来的艺术作品,诸如走马灯、年画、宣传画、瓷器图案、雕塑、邮票等等,总是层出不穷呢?

难道,这还不足以充分证明“三英战吕布”故事里隐藏的无穷魅力?

从行文方面上讲,“文似看山不喜平”。

“三英战吕布”故事发生前,书中已写了大量你杀我、我杀你的情节:华雄斩鲍忠;程普刺胡轸;华雄斩祖茂……跟着是关公斩华雄。

不用说,大家对鲍忠、胡轸、祖茂这几个人的死,几乎是没什么印象的。

但对华雄之死,必定刻骨铭心。

为什么?

因为太震撼了。

华雄被斩之前,已正面写他斩鲍忠、祖茂,又侧面写他斩俞涉、潘凤。

此时的华雄,已经是八面威风、凛凛逼人了。

似乎也印证了华雄刚出场时自称“吾斩众诸侯首,如探囊取物耳”的豪语。

但关公受袁术之排挤、得曹操所鼓舞,一上马便下马,而华雄首级已在掌中,营帐中温酒热气尚在,直如天神下凡。

必须注意,众诸侯聚合,龙蛇出动,刘备哥仨此时只是大泽中的几粒小虾米,寂寂无名,并不在受邀之列。

罗贯中写虎牢关事,就是要让刘备哥仨一鸣惊人、扬名天下。

关二爷的出场,威势十足。

接下来,该是张飞和刘备了。

如果安排几个无名小卒让张飞和刘备来杀,这目的肯定达不到。

而且,刘备的武艺并不高明,也很难出彩。

于是,作者就玩了场惊心动魄的大混战——“三英战吕布”。

按照《三国演义》的人物设定,吕布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第一大反派,也相当于奥特曼里面的大怪兽、网游里的最大boss,哥仨合战他并不丢脸。

补充一下,《三国演义》在这一回书中,对吕布的刻画也非常成功:他那一身行头,自带气场,头戴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八路诸侯各起兵马迎战,“河内名将”方悦不到五个回合,就被一戟刺于马下。

然后,上党太守张扬的部将穆顺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孔融手下的大锤将军武安国斗了十来个回合,被一戟砍断手腕。

吕布象开挂一样,率军冲杀,“如入无人之境”。

八路诸侯被吓破了胆,龟缩回到大寨商议对策。

曹操说:“吕布英勇无敌,可会十八路诸侯,共议良策。若擒了吕布,董卓易诛耳!”

曹操的意思就是:吕布天下无敌,八路诸侯战败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可以再会齐另外十路诸侯再试一把。

众人商议间,吕布又来搦战。

八路诸侯只好硬着头皮再次迎战。

第四路公孙瓒亲自出马,没有打几个回合,就落荒而逃。

吕布先声夺人,气势非凡。

天地之间猛然响一声惊雷,猛张飞闪亮出场。

张飞与吕布过招,不能写张飞败;如果张飞败,那么作者写这回书的意图落空了。

也不能写吕布败;如果写吕布败,那又破坏了吕布天下无敌这一人物设定了。

于是就有了“三英战吕布”。

此战结束,吕布无愧于武力天下第一的名头。

刘关张也闯出了名头,天下皆知。

另外,也从三人合力战吕布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哥仨同仇敌忾、义气深重的一面,写得光彩照人,让人热血沸腾。

再后补充一下。

类似“三英战吕布”的情节,之后不少演义小说模拟仿写,也都大获成功。

比如《说唐》里面的“五虎闹花灯”情节,秦琼、王伯当、李如珪、齐国远、柴昭五虎对战宇文成都;还有“会兵四明山”中,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对战李元霸,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覃仕勇说史


三英战吕布是笑话,但更是佳话。



🛡先说为何是笑话。

众所周知,一场公平的战斗,首先需要遵循公平这个重要的原则,起码是一对一单挑。

且看张飞先与吕布大战不足50回合后,关羽见张飞枪法已经散乱,纵马扬刀上前二打一。又斗了三十几回合,刘备见二人久攻不下,也跃马举剑参与到战斗中。



如此看来,这可是赤裸裸的围殴啊,因为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单挑是两军交战的潜规则,三个打一个,即使人家吕布是天下第一猛将,你们兄弟仨也不能破坏规则一拥而上群殴啊,这哪里还有单挑的公平性?我估计当时场下看这场大战的双方兵士,其实也是对刘关张这种群殴行为鄙夷不堪的。



所以说,单就比拼武艺,暂且不论人品。吕布夺马而逃,虽败犹荣。而刘关张虽群殴获胜,但破坏了冷兵器时代的单挑规则,亦不光彩。三英战吕布的“三英”名不符实,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笑话!

🛡再说为何是佳话。



因为董卓在虎牢关干的坏事儿太多,异常残暴无情,这不仅让老百姓受不了,就连各路诸侯都忍无可忍,于是组成了十八路诸侯联军讨伐董卓。

董卓不得已亲自带兵和联军对战,他率领的兵将里面,就有猛将吕布。


吕布此人,虽然骁勇善战,但乃是有名的“三姓家奴”。他为了一匹马和些许钱财杀干爹丁原,又为了一个女人杀干爹董卓。其反复无常,无信无义的性格历来为世人所不齿。

因此,面对这样欺世盗名对汉室不忠的董贼所率领的不忠不义的三姓家奴吕布,刘关张三人群殴他一顿,不仅给十八路诸侯解了围,还给他们解了气。让他们觉得正义终究战胜了邪恶。



所以从这一点来说,三英战吕布确实是名符其实的千古佳话!

综上所述,三英战吕布,从武士的单挑公平原则来说,是一个笑话。但从国家大义和吕布的人品道德方面来说,更是流传千古的佳话!



(欢迎点击关注墨鱼轩书画,阅读欣赏更多文史典故)


墨鱼轩书画


虽然三英战吕布是小说,但也反应实情,即战争是生死相搏,不是体育竞赛,讲究的是“消灭敌人保存自己”。那些说“不公平”或者追求“公平”的人,基本都是被消灭对象,所谓“胜者为王”。

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主张以多打少。毛主席也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主张战略上藐视敌人“以一当十”,但战术上重视敌人“以十当一”。所以辽沈战役前国军多于解放军,却经常遭遇解放军通过高速机动形成局部优势,“以十当一”消灭敌人。

最经典的是西北战场,胡宗南军队20多万,彭德怀只要2万,却经常出现彭德怀1万多人奔袭胡宗南几千人的战例。粟裕组织孟良崮战役,也是4个纵队挡住汤恩伯数十万大军,5个纵队围攻张灵甫1个整编师,这就是军事艺术。不要把战争看成玩游戏,没人跟你玩。刀架在脖子上,你就知道“要清醒”。

即使是一些人言必称欧美,盟军1944年诺曼底登陆也是300万大军1.1万架飞机 碾压不足百万的西线德军,艾森豪威尔为何不与德国人“一对一单挑”?美军今天打仗,哪一次不是用相当于对方几十倍的飞机几十倍的导弹先揍你?

三英战吕布,按照小说写法那也是吕布太厉害,而且吕布助纣为虐帮助董卓,消灭他就是匡扶汉室。后来曹操说吕布非一人能敌,派出六员大将群殴吕布,人家要你性命,不是要争天下第一名声。用玩游戏的思维,当然无法理解战争法则。记住一句话,战争就是生死相搏,你要公平决斗就应该参加竞赛而不是战争,否则等待你的就是死亡。

古代输了战争,你的妻女就是别人的战利品,你的财物就是别人的财物。讲公平?讲公平就是被人杀死。


一梭烟雨江湖行


当然是佳话,吕布是董卓反动势力的代表人物,身后是天下无敌的西凉铁骑,当时十八路反董诸侯面对西凉铁骑,纷纷败北无能为力时,是刘关张三兄弟挺身而出,战败吕布(董卓的反动势力)扭转战局。并不是真的吕布一人战刘关张三人,三国时期那有那么多武将单挑情况发生。纵观整部三国志,只有关羽于万马之中匹马斩颜良才见于史书,原因就在于这种事情十分罕见,就这一个事情可以说奠定了关羽是整个三国第一武将的地位!


名捕小刀


三英战吕布,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是一笑话。不仔细思考,觉得吕布好厉害,能抵挡三位英雄的进攻,有力的证实了吕布的匹夫之勇,而刘,关,张三人合起来连个匹夫都不如,这不就是天大的笑话吗?但细思极恐,本来关,张二人的实力完胜吕布,杀吕布不在话下,可刘备觉得这样吕布吃亏了,可能是怕吕布有所闪失,他跑来做关,张的拖油瓶,让关,张无法全力诛杀吕布,帮自家兄弟的倒忙,这不也是天大的笑话吗?


suiyi193378


三英战吕布,肯定是佳话。为什么这么说呢?

吕布虽勇而无谋,且见利忘义,杀丁原,侍董卓乃三姓家奴也!

再者吕布归附董卓,而董卓实乃国贼,至使吕布名声更臭。

刘关张三兄弟就不同了,刘备的身份乃中山靖王后代,标准的红二代;关羽在十八路诸侯束手无策时,温酒斩华雄,亦是佳话;吕布虎牢关下英勇无敌时,只是一个步弓手的张飞出马,与吕布大战五十多合未分胜负。后续关羽、刘备又相继冲了上去,这才有了著名的“三英战吕布”成就了一段佳话。

表面上哥三打一个,胜之不武,但是这三人与众不同。这三人有个故事,就是“桃园三结义”,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可见三个人在面对危险时是共同进退的。

但实际上,刘备的加入战斗,不但帮不上忙更削弱了关张的战斗力,否则,以关张的实力早就把吕布拿下了。

所以,吕布随不义之师且名声而臭,刘关张随正义之师且三兄弟共进退,所以,“三英战吕布”,在历史上都是一段佳话。





超越1933202637212


三英战吕布,肯定是佳话而不是笑话。我们来分几点论述。

首先,《三国演义》也好,《三国志》也罢,吕布和董卓都是负面人物,吕布为了一匹马和前程杀了自己的义父丁原而投靠了董卓,后面又为了一个女人又杀了自己的义父董卓,从而给后人留下了三姓家奴不忠不义的骂名,董卓篡汉自立实为汉贼,是当时天下人心向背的。

《三国志》陈寿: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所以虎牢关一役,作为董卓的前军大将吕布自然就在道德,人心上都是处于不利地位,人们就希望正义的刘备一方能打败邪恶不正义的吕布一方,所以即使刘备三兄弟打一个吕布也是正义之举。是天下人心所向,心系苍生是大仁,挺身而出是大勇,匡扶汉室是大忠,奋而击贼是大义,与此相比,为后人所诟病的有损武德(也就是三个打一个),此乃小节而已!


其次,《三国演义》经过作者罗贯中的艺术加工,特别对于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当做整个三国故事的开始,赞扬三兄弟在开创蜀汉大业过程中遭遇千难万险也不离不弃的情义。所以三英战吕布,也是从艺术的角度来凸显主人公刘备三兄弟同患难,共进退的的兄弟情谊,为后世所传颂。


竹林论风月


三英战吕布即不是佳话,也不是笑话,更不是一场不公平的战斗。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吕布的能力所决定的。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还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在三国时期武将中排在首位,而且他的坐骑赤兔马也是马中之龙。人和马的优势都让他占了,所以刘备关羽张飞凭借个人能力是无法抗横吕布的。只有联合起来才有望战胜吕布,所以才有了三英战吕布这场经典大战。这场战役为什么被人传颂呢?主要在于一方面它体现了吕布的勇猛无敌,而另一方面也突出刘关张的精诚团结。这场战役告诉世人一个道理:只要团结一致便能够战胜一切强敌。


小号哥


吕布就像一只老虎,天下英雄在他面前就是一帮兔子,天下无敌!此时突然从兔子群里跑出来刘关张三只猎豹,合伙把老虎干败了,干跑了!兔子一般的天下英雄,难道就因为猎豹不是跟老虎单打独斗,就敢小瞧了猎豹吗?显然不可能!

三英战吕布,就犹如英雄会聚的华山论剑,武功绝顶的决战紫禁之颠。普通的天下群雄只有望其项背的羡慕和存有能一睹当世英雄大展雄风的庆幸,没有一个人会把这百年难得一见的绝世之战当成笑话!



至于公不公平,18路诸侯这一面才不会在意公不公平!只管把吕布战倒,这才是唯一的公平。董卓那一面的战将,肯定有人觉得不公平。但也明白,自己的水平,即使出战掺和到这场举世之争中,也会在分秒之间被秒下马!


再者,只有第二场关张联合,出现了两打一的不公平战况,刘关张三人出战时,采用的是每人战几合的车轮战术,并没偷袭,背后暗下黑手!所以整体看还是公平的!唯吕布觉得受不了这种体力消耗,主动败下阵来!


国风1974


这就得从人物本身来分析了。

吕布也是一代枭雄,有万夫不挡之勇,但为人做事不正派,卖主求荣,认贼作父,所以也就毁了一世英名。

而刘关张三人以桃园结义起,肝胆相照,做人做事光明磊落,符合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教化与宣传的作用,所以会千古留名传为佳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