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如何才能不“囧”

《囧妈》如何才能不“囧”


免费春节档大片

徐峥导演在《泰囧》大获成功后,曾经说过“我已经做好思想准备,我觉得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票房越来越低的导演”,不管这话到底是谦虚,低调,还是睿智,高瞻,恐怕当时的他想象力再丰富,也想不到最近一部“囧系列”《囧妈》,至少在院线票房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不是药神》让徐峥成了山争哥哥(这边起昵称,好象就喜欢拆个字),观众缘好到了极点,这似乎还是不久之前的事儿,而这回对于春节档的调整与取消,反应最快,动静最大的都是他,本来应该顺理成章的继续成为时代弄潮儿,“创造历史”,可不管是院线的联名抵制,还是观众对于这部免费“春节档电影”本身的评价,都很难让人保持乐观。似乎这边电影的成功,很多时候更在于题材的社会效应,而跟电影本身的质量并不一定挂钩。

《人在囧途》的结构最完整与精巧

如果让徐峥自己划分的话,应该不会把《人在囧途》归于他的“囧系列”之中吧,毕竟这片不是他自己编导,制作公司后来还跟他打过一场版权官司。但平心而论,这部最早的囧电影,在结构上却是最完整,最有特色的,而且很容易让人联想起1987年约翰休斯自编自导,史蒂夫马丁主演的《飞机火车汽车》来,从片名就不难琢磨出这故事最核心的特色,就是一对有强烈反差的主角,“冤家”路窄,被命运与编剧捉弄,分都分不开,交通工具由飞机到火车,再到汽车,不断降级,不断陷于“囧”境……

而接下来他自己导演的《泰囧》《港囧》,故事发生地都不在内地,人在异乡为异客,除了能拍摄些优美旅游风光之外,主角们自由活动的尺度也大为加强,能暂时放飞自己,再紧紧结合目的地的特色,涉及一些搁在国内应该会显得敏感的话题儿,比如人妖,帮派等。公路片是骨子里就非常闲散的类型,主角可以一直处在“动态”中,跟之前宁浩“疯狂”系列的多线交织其实是一个道理,容易放下一个线头,再拾起另一头,继续“编织”故事。在一个禁忌很多的电影环境中,(国外)公路片与多线交织这两种类型,自然有它讨巧实用的地方,但如果创作者只图轻松与稳当,只想呆在舒适区的话,就可能永远处在类型片的“初级阶段”里。

并不是只拍中年危机 就是作者电影

另一方面,徐峥导演对于作者电影的概念可能有所误会,似乎只要坚持拍同一个主题,就能在类型片中流露出作者的味道。于是在这三部他自导自编自演的囧片中,他扮演的男主角,行“总”更名,坐不改姓,始终跟他一样姓徐,总是面临同样的中年危机,需要在名利色相与家庭传统之中做出抉择,后者虽然总能“笑”到最后,但不可否认,是一次比一次笑得尴尬。

这回的《囧妈》讲中国式的母子关系,有很多点都是大家习以为常,也深有感触的,但问题是,即使对于一部“铁路片”来说,有很多不错的故事点,也未必能串联成一个优秀的电影故事来,毕竟一部电影不是由多个春晚小品组成的。

徐妈妈的歌唱与吵架两开花

《囧妈》中可以被放大的情节点散落各处,俯拾皆是,比如徐妈妈坐火车去俄罗斯是为了能在红星大剧院领唱,不过除了她第一次亮相时,正在火车上听《红莓花儿开》的录音之外,整个过程中,就没见她为歌唱做过什么准备,或是竭力要保持什么状态。比如说,一个再业余的歌手在登台前的一段时间里,应该都会注意嗓子的保养,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一路跟儿子大声争吵,吵架后就往雪地里儿跑,也不怕得了感冒,哑了嗓子,甚至是染了肺炎……这些并不是对一部喜剧言情电影的小细节进行较真,而是希望能让这种符合角色特质的细节,能在影片中前后呼应,贯穿起来。不妨设想一下,一位视自己的嗓子为生命,不会轻易损耗的老妈,在和儿子的互动中,由“轻声细语”到一步步情绪失控,直至后来放开了嗓子骂儿子,这样的设置,应该会比现在这样情绪阴晴不定,说翻脸就翻脸,很个人中心,以唱歌为目的,但全程又从不“吊嗓”的老妈,要有趣一点吧。

如果囧妈是跑调天后呢

甚至更荒诞一点,像梅丽尔斯特里普在《跑调天后》中所演的角色一般,徐妈妈是一个习惯性跑调,但自我感觉格外良好,成为特别的网红,甚至被邀请去俄罗斯参加演出,而徐峥扮演的儿子一直希望让老妈找回自知之明,但同时又无法拒绝老妈当网红所带来的名利诱惑。就算是这么弄,至少会让最后在莫斯科的演出有戏剧性一些,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最后坐热气球到达剧院,不过是为了收尾,着实有点鸡肋,而现场那些俄罗斯观众的反应,也只是像收了钱的群众演员,而不可能因为听了一曲上海老太太唱的《红莓花儿开》,就有什么真正的共鸣与感动。

囧妈到底想把囧子改造成啥样

母子关系当然是此片中的重中之重,但即使这个应该是最大的情节点,在影片中也是挺散漫的,徐峥演的伊万像大部分中国儿子一般,都抱怨老妈管得太多,总想把他塑造成她幻想中的儿子,交流有障碍,根本不听他说的,老妈好象有选择性失聪一般……这些都是“喜闻乐见”的点儿,也从徐峥的嘴里直接被说了出来,但问题是,徐妈妈到底想把徐伊万塑造成什么样的儿子?而徐伊万的逆反心理与行为,又具体是什么?这一对本来最应该被具体化,具象化的点,在片中恰恰是找不到的。

按一般的补偿心理来说,如果老妈对于唱歌极为热衷,但年轻时又没能圆梦的话,自然会把这梦想“强行”传承到小辈身上。虽然去俄罗斯唱当地老歌,是比《港囧》中的怀旧金曲大串烧还要套路的情节,但暂且先延用这一情节主线,那么片中徐妈妈对于儿子伊万的塑造,自然应该跟唱歌有关,就算不是领唱,至少也应该精通一门乐器。如果这样的话,去俄罗斯演出的就应该换成徐伊万,徐妈妈只是陪同,外加监督。徐伊万可以是在音乐上已经功成名就,也可以是一直在努力中,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相同的,他自己内心深处根本不喜欢,只是惯性的在替老妈圆梦。他原本准备在完成这次俄罗斯演出后,就跟老妈说清楚,不想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了,但因为各种原因,母子俩的俄罗斯演出之旅状况不断,似乎永远也完不成了。而就在徐伊万把话说清楚时,徐妈妈发生意外,身体没事,但近几年的记忆丧失,只对儿子成人前的那些年有回忆。也就是说,在此时的徐妈妈眼中,徐伊万还小,是个“巨婴”,而徐伊万根据医嘱,不能太违背老妈的意思,以免情绪波动,病情恶化,于是他本来想说清楚的那些话,说不出口了,更要命的是,他还得几乎是从头开始,继续自己的音乐学习,因为在“选择性”失忆的老妈眼中,他还小,音乐之路还长着……当然最后徐妈妈的记忆即使没有恢复,母子俩的心结也会就此打开,失忆的桥段虽然也很套路,但母子间的矛盾与戏剧冲突的转换,不是靠台词,也不是靠熊出没来完成的。

囧爸的缺席与在场

另外,虽然片名是《囧妈》,虽然爸爸是“缺席”的,但母子间最激烈的一场冲突戏,还是因为故去的老爸而发生的,徐伊万埋怨老妈像管束父亲一样管束着他,更说出狠话,老爸不是因为喝酒喝死的,而是被徐妈妈气死的!于是迎来了老妈的一记耳光。但老爸这个点同样是散落的,而没能成为徐伊万内心的一条心路。比如,他对于老爸的酗酒是怎么看的?在影片中,他似乎一直是能置身事外的,被老妈一句“家里进贼了”就忽悠了过去,但事实上,小伊万再懵懂,也不会毫无感觉,而他后来说要保护妈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应该是不希望变成像他老爸那样的人,对酒更应该划清界限,极为痛恨。但在影片中,徐伊万对于父亲的感觉是模糊的,对酒也是,甚至还在一场突如其来的俄罗斯婚礼上大醉了一场,似乎也不会对自己可能活成了老爸的模样,而感到惶恐。

“缺席”的老爸是这样,异地的老婆也是如此。徐妈妈,徐伊万,很快会变成前妻的徐太太,三者之间似乎有一条“改造链”,这一点,在影片中用两段几乎一样的台词标明了,即儿子觉得妈妈一直想改造他,成为她想象中的模样,而媳妇也觉得徐伊万在改造她,在这中间,徐伊万似乎承担了被改造者和改造者的双重角色,这在逻辑上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却没有足够的情节能够予以支撑。

囧媳妇如何真正进入《囧妈》的故事中

影片中连熊妈妈都有熊宝宝,但如果要扣这个“改造”传承的点的话,更应该发生在两代母女之间,也就是说,应该是姥姥,母亲,女儿(外孙女),三个女人的一台戏,但可能因为这是徐峥自导自编自演的戏码,于是只能是母子与夫妻这两条关系线,但显然很别扭,有一种强行关联,勉强把话说圆的感觉。

就如同徐妈妈对于儿子的改造,影片里没有具体的情节,那徐伊万对于徐太太的改造,就更只存在于零星台词中,毕竟他到快离婚了,都一直以为她喜欢一个台灯,而她实际上刚结婚,就从来没有喜欢过,这样的情节点,是很难有大的说服力的。或许可以这样,还是母子,夫妻这两对关系,但紧扣“囧妈”这个主题,徐太太不是袁泉这一款的,跟徐伊万也不是在离婚中,而是比他年长不少,是老妻少夫,但保养极好,有冻龄的感觉。于是,可能有恋母情结的徐伊万,被夹在了中间,但不是通常的婆媳,而更像是在两个囧“妈”之间。这样的话,所谓的改造链就不是线性的,而是徐伊万被两个妈改造,往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于电影中的火车而言,则是两个女人在两列火车上,不同的线路,但过程中会有交叉的站点,徐伊万面临不同的选择……如此一来,他和老妈的戏就不会成为单独的主会场,而跟老婆之间的戏不会只存在于通话之间,更像是在联系场外亲友团,连个分会场都算不上,而两人的手机台词,连片中到后半段,徐伊万本人也“吐槽”,她太讲道理了,但真不是“袁泉”这个老婆的问题,而是她与徐伊万之间单薄的关系所限,让她除了道理之外,没有别的可讲,更呼应不了“囧妈”这一主题。

叙事上的“散点透视”是没有前途的

中国电影因为历史传统,以及目前环境的原因,偏好于走出国门,人在旅途,或者多线交织,这本质上并不新鲜,毕竟自古以来,游记,以及那种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法,就一直为文人墨客所喜好与擅长。但即使不去计较绘画中焦点与散点透视的孰优孰劣,可如果只专注一门,而对于另一种“弃如敝履”,再怎么说都不会是良好的心态,也正确的做法吧。这在电影的叙事上应该也是一样的道理,只在国外放逐自我,只在主题上搞“散点透视”,而不去追求结构的精准,与主题的紧扣,哪怕在这方面连一点企图心都没有的话,那不管这片是在影院里放,还是手机上播,“囧系列”应该跟大多数中国电影一样,是不会有前途与将来的。

李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