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01

漫漫求學路,莘莘學子心


一頭清爽利落的短髮、兩道彎彎的眉毛,一張柔和圓潤的臉上,永遠掛著讓人如沐春風的笑容。一身得體優雅的打扮,令人眼前一亮。


這位既幹練又時髦的奶奶不是別人,正是73歲的李蘭娟院士。


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在李蘭娟的身上,可不止中國工程院院士這個頭銜。


  • 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衛生部傳染病重點實驗室主任
  • 浙江省傳染病重點實驗室主任
  •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
  •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 肝衰竭與人工肝學組組長
  • 全國人工肝培訓基地主任


李蘭娟這個名字響徹醫學圈,可謂大名鼎鼎。但誰能想到,這位飽讀醫書的院士,小時候家境貧寒,甚至連初中都沒念完。


李蘭娟出生在浙江紹興的農村家庭,父親因患眼疾無法勞作,全家生活靠母親賣山貨來維持。


儘管家裡窮,李蘭娟卻十分喜愛讀書,成績也很優秀,小學畢業時就被保送到到紹興第一初級中學(現在的紹興第三中學)。


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唸了兩年後,有一天,母親突然讓她收拾行李回家,因為,家裡已經沒錢供她讀書了。


一聽到這個消息,蘭娟淚如雨下。可想到母親每天挑著一擔子的山貨,步行30多公里去做買賣,還難以維持家人的生計,她決定放棄學業,回家幫母親幹活。


她收拾好行李後,向班主任告別。


班主任瞭解了她的情況後,為她出了一個主意,先請假一個月,在家裡一邊自學一邊勞動,一個月後來參加期末考試。


蘭娟聽取了班主任的建議。


一個月後,回學校參加考試的李蘭娟,意外地考出了很好的成績。


從此,她靠著助學金省吃儉用,讀完了初中,並且以全市名列前茅的成績進入了省重點高中——杭州第一中學(現在的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


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可是,家裡實在太窮了,媽媽拿出僅剩的5元錢,讓她到杭州去讀書。


5元錢,從紹興到杭州,儘管一路極盡節儉,到學校也所剩無幾了。報到、註冊都成了問題,李蘭娟愁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這一次,也是老師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讓她先領了課本,又幫她申請減免學費和領助學金。


靠著那點微薄的助學金,她艱難地讀完了高中。


尼采說,那些打不敗你的,必將使你更強大。李蘭娟便是如此!


年少時艱難的求學路,不僅沒有讓李蘭娟退縮,反而激發了她的勇氣和鬥志,讓她在日後醫學研究的道路上,不管遇到任何困難,都不曾退縮;只要看到一絲希望,都堅持不懈。


02

從赤腳醫生到知名院士


李蘭娟高中畢業後,被安排到老家的夏履中學做代課老師。


當時的農村條件簡陋,醫療條件很差,很多村民生了病無法醫治。當了老師的李蘭娟,心裡便生出一個更大的願望,要為鄉親們解除病痛。


完全沒有接觸過醫學的她,拿出僅有的生活費,購買了針灸方面的書籍,又到省中醫院學針灸技術。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便把人體經絡背得滾瓜爛熟。


三個月後,村裡組建農村合作醫療,邀請李蘭娟加入,李蘭娟放棄了收入更高的代課老師一職,成為一名“赤腳醫生”。


農村合作醫療的條件相當落後。


沒有資金怎麼辦?


為了節省開支,李蘭娟找了幾位懂草藥的鄉親,到山上去摘草藥,實現了“藥品零成本”。


沒有接受過正規醫學培訓怎麼辦?


她有著超強的自學能力和記憶力,半年多的時間裡,認識了幾十種藥材,哪些能治療傷寒,哪些能用來消腫,哪些能用來敷跌傷,都記得清清楚楚。


場所簡陋怎麼辦?


上門診治。


全村400多戶人家,不管哪家有人生病,她都會上門診治,深更半夜不怕,颳風下雨不改。


有一次,村裡有個年輕媳婦分娩,找不到接生婆,她也當起了臨時“產科醫生”。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


1970年,李蘭娟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讀書,正式敲開了醫學殿堂大門,並於畢業後到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工作。


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很多人知道李蘭娟這個名字,源於2003年的“非典”,她對浙江省"非典"防治採取的一系列創新性措施,實現了全省醫務人員零感染率;率攻關小組成功培養分離出SARS病毒並完成全基因測序,對揭示"非典"的發病機理起了關鍵作用。


2013年H7N9禽流感來勢兇猛,她帶領的團隊在5天內迅速發現突發疫情病原,並第一時間向世界公佈了該病毒全基因組序列。隨後又證實,活禽市場是人感染H7N9的源頭。


在此研究成果的指導下,全國大規模關閉活禽市場,減少了人感染的風險,迅速控制了疫情傳播。


其實,李蘭娟還有一項更大的成就,就是創建“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Li-ALS)”,開闢了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的新途徑。


我國是一個“肝病大國”,在上世紀80年代,重型肝炎肆虐,病死率高達80%。李蘭娟在工作期間,常常目睹一個個重型肝炎患者痛苦地死去,十分不忍,決心要解決這一難題。


當時,她靠著3000塊錢的科研經費,帶領團隊開展人工肝治療爆發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的研究和實踐。


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這是何等困難?


老專家勸她,肝臟那麼複雜的功能,人工肝怎麼替代得了呢?她帶領的團隊,不時有同事因為看不到希望而半途退出。


“碰到困難,我就像鑽牛角尖一樣鑽下去,一定要想辦法研究到底。”李蘭娟在回憶起這段往事時,如是說道。


經過10餘年的反覆探索、實驗,李蘭娟團隊終於成功創建了“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Li-ALS)”,使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治癒好轉率從11.9%上升到78.9%。


從此,李蘭娟聲震醫學圈,成為我國人工肝技術的開拓者。


十年努力,攻克醫學難題。


令人意外的是,她沒有為這項技術申請專利,而是每年舉辦幾期人工肝的推廣班,將自己的科研成果、治療方法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醫生。


“因為肝昏迷、肝衰竭的病人,是很難很遠的路送來的,一定要就地治療,所以我把這個知識都傳授給大家,那麼全國各地的肝衰竭病人都能夠得到人工肝的救治。”


她把挽救病人的生命,當成最大的快樂!如今,人工肝技術已推廣至全國31個省市,她也被譽為“國際上最大的人工肝組織的領頭人”。


人工肝研究成功了,她又開始研究腸道的微生態,成為世界上最早研究肝病腸道微生態變化的開拓者,首創了“糞菌移植”技術,幫助腸道疾病患者重建腸道菌群。


“只要微生物存在,傳染病就永遠消滅不了,傳染病醫生永遠不能停下腳步,永遠要守護人民的健康。”


在從醫的道路上,李蘭娟從未停止過治病和研究,她給自己,也給立志從醫的後輩們十六字座右銘:嚴謹求實、開拓創新、勇攀高峰、造福人類。


03

風雨同舟,相濡與沫


也許你會好奇,像李蘭娟這樣一心撲在事業上的女性,背後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男人?


他的丈夫鄭樹森,是我國著名的器官移植、多器官聯合移植及肝膽胰外科專家,引領我國器官移植和肝膽胰外科學科發展。


這一對院士夫妻的婚姻,一度成為醫學界的美談。


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他們的愛情,是志同道合;

他們的浪漫,是相濡以沫;

他們的約會,是從家裡一起到醫院,和從醫院一起回家的那一段短短的路程;


他們的日常聊天,是“有個病人病情危重,我今天要給他做器官移植”“下午有個學術報告要發言,我中午飛機去北京”的學術討論。


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因為有著相同的志向和興趣,即便是枯燥的學術討論,在彼此眼裡,也是最動人的情話。


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因為有著對彼此的深愛,對方的親人也是自己的親人。


在他們結婚當天,鄭樹森的父親身體突發狀況,夫妻倆連夜往老家趕,在金華火車站,他們把鋪蓋往地上一鋪,就這樣度過了新婚第一夜。


回憶起這段往事的時候,李蘭娟說:“當時條件雖然艱苦,內心卻很甜蜜。”


鄭樹森在香港讀博的時候,鄭父得了重病。


李蘭娟怕丈夫分心,隱瞞了這個消息,自己悄悄跑回去,為公公打針掛水、診治病情,一口一口地喂公公吃自己精心熬製的稀飯,直到全部康復才放心離開。


而李蘭娟的母親在90高齡時兩次骨折,都是鄭樹森親自為她做的手術。


無數次的風雨同舟,才會有今天的相濡以沫。


當被問到夫妻之間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麼時,李蘭娟不假思索地回答:“志同道合、互相關心;彼此支持、相互理解。”


04

年逾古稀的時髦女郎


隨著科研成果的廣泛運用,李蘭娟也逐漸登上了各大網站、電視臺,接受記者採訪,發表公開演說。


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不管什麼時候,她總是衣著得體,神采奕奕,風采不輸女明星。


主持人撒貝寧對她曾經打趣道:“看到您走出來,我還以為見到了時裝模特呢!”


李蘭娟告訴大家,自己不僅每天上班都要畫一個美美的妝,還要求醫院的女同志上班要化淡妝,男同志上班要系領帶。


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這番捯飭,為的是什麼?


她覺得,這是醫務工作者對病人的尊重。病人看到醫生、護士有氣質,有好的精神狀態,心理感受會更好。


一個年逾古稀的“老太太”,為什麼能有這樣的面貌和活力呢?


李蘭娟的秘訣是“寬闊的胸懷、努力地工作”。


非典禽流感立下赫赫戰功,73歲再戰新冠肺炎,她的腳步永遠不能停


女人總在感嘆歲月的無情,青春的逝去,可再好的護膚品、再高級的醫美手段,也擋不住日漸衰老的臉龐。


唯有像李蘭娟院士這樣,擁有寬闊的心境,把濟世救人、奉獻自己當做畢生的追求和快樂,才能在年復一年的歲月裡,散發出真正的美,溫暖自己,更照亮別人。


致敬73歲的最美女院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