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醫大深圳醫院:啟用紅外體溫監測儀 備戰返程高峰疫情

截至2月5日24時,深圳的“新型肺炎”病例累計達314例。 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8018例,累計治癒出院1153例,隔離治療26302例(其中重症病例3859例),累計死亡病例563例,現有疑似病例24702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282813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86354人。


啟動紅外體溫監測儀 加速發熱病人分流


隨著“返工潮”的到來,返深人員越來越多,疫情防控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創財經全媒體記者獲悉,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所有人員早已取消休假,初三全體機關人員到崗,初六全體醫護人員上班,全員堅守崗位應對返程高峰疫情。

2月5日,在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門診樓,兩臺新裝好的紅外體溫監測儀啟動,每個進入門診大樓的患者,都必須經過這道關口,經過自動測體溫進行預檢分診,把發熱患者分流到發熱門診,患兒分流到兒童發熱門診。

“春節期間看病的人少,我們可以採取手持體溫計測溫的方式,但是隨著人流增多,門診預檢分診的壓力會很大,我們緊急採購了兩臺紅外體溫監測儀,加速分流,並且準確度更高,節省人力,降低風險。”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廖四照院長介紹。


創財經快報 | 南醫大深圳醫院:啟用紅外體溫監測儀 備戰返程高峰疫情

其實,此前醫院就已經規劃通道,只留門診大樓正門一個出入口,確保每一個進入醫院的患者都經過預檢分診。同時,為確保安全,病區和發熱門診、隔離留觀病區相對獨立。發熱門診有專門就醫通道,發熱患者從就診、拍CT到檢驗,全部都在發熱門診就能完成。隔離觀察病區也設置了路線指引,設有醫護人員通道和患者通道,避免交叉感染,為保護重點人群,醫院還特地開通孕婦電梯。


每天彙報重點數據 營造相對安全就醫環境


除了兩臺紅外體溫監測儀,此前醫院未雨綢繆,提前做好設備採購計劃,趁著春節前下單,採購一大批消毒設備,包括空氣消毒機、噴霧消毒設備等。為應對即將到來的就診人數增多,院內各區域均提高了物表及地板的消毒液濃度及消毒頻次,疑似病例轉走後,從儀器設備、診區地板到空氣,全都進行“終末消毒”。

在醫院每天的早班會上,相關科室部門必須彙報幾個重點數字,包括髮熱門診量多少,隔離留觀病區有多少患者,醫務人員有沒有發燒,全院在院病人有多少人發燒,有沒有經過排查,全院所有員工的動態等等這些都必須一一報備,同時,發熱門診和隔離留觀病區的一線醫護人員,由醫院統一安排住處,隨時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通過這些措施,保證確實有需要來院就醫的患者,有一個相對安全的就醫環境。”廖四照院長表示。


創財經快報 | 南醫大深圳醫院:啟用紅外體溫監測儀 備戰返程高峰疫情


開通互聯網醫院 開闢“新冠義診”專區


疫情嚴峻時期,醫院建議,除非緊急情況,否則患者最好擇期就醫或者手術。同時,根據國家要求,為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醫院也暫停口腔科、頜面外科、耳鼻喉科、兒童耳鼻喉科、眼科、內鏡中心、體檢中心、肺功能檢查室、C13檢查室、醫學美容等科室暫停門診診療服務,具體開診時間另行通知,有以上科室診療服務需求的患者可以看急診,醫院會安排醫生會診協助診療。

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互聯網醫院已上線“新冠義診”專版,專家在線提供諮詢服務。此外,所有門診科室開通線上診療服務,每天從早八點到晚八點不限號,所有醫生排班,確保及時回覆。

醫院提醒,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優先選擇線上問診,後期,互聯網醫院還會開放檢驗檢查結果查詢、醫技檢查預約等功能。


開展核酸檢測 加快疑似病例排除


為加快疑似病例的排除或確診,醫院加快核酸檢測實驗室的改造,採取系列措施,1月31日正式開展檢測工作。

新型冠狀病毒被列為A類病原體,原來只能在CDC檢測。醫院檢驗科是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醫療設備、實驗室安全等級都達不到要求,要檢測新型冠狀病毒需要在短時間內提高實驗室生物安全等級,滿足檢測高危病原體的能力。

大年初一,醫院緊急採購B2生物安全櫃、熒光定量PCR儀、核酸提取儀,購買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診斷試劑,對實驗室緊急改造。另一方面,火速集結檢驗科分子診斷室專家開始緊張籌備,對相關人員加強專業培訓、反覆技術操練、做質量控制等,終於用6天時間,把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提高到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檢測功能!

為提高檢測速度,2月4日醫院又從中心實驗室抽調2名檢驗技師,加強核酸檢測實驗室力量。


創財經全媒體記者:周華群

新媒體審核:李兵、麥敏詩、龔大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