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不睡覺,寶媽一腳將鞋子踢進老公碗中,網友卻為寶媽叫好

古語說“養不教,父之過”,而這個時代似乎越來越缺乏“父親的教育”。

媽媽們在“疲憊”的狀態下,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會時常因為一些“小事”發怒。

一旦媽媽控制不好情緒,忍不住吼了孩子,就會被認為“這個媽媽不稱職”“這個媽媽很糟糕”。甚至老公還會在邊上說風涼話,“孩子還小。”

有一位爸爸,就上傳了寶媽一段“無理取鬧”的視頻。

寶寶哭鬧不睡覺,寶媽一腳將鞋子踢進老公碗中,網友卻為寶媽叫好

視頻中,媽媽一手抱著寶寶不斷地哄著,一邊抬起一隻腳,將鞋子狠狠地甩進了正在吃飯的丈夫的碗裡。丈夫則拿著手機一邊拍視頻,一邊質問,你這是要幹什麼?發脾氣甩鞋子。

寶寶哭鬧不睡覺,寶媽一腳將鞋子踢進老公碗中,網友卻為寶媽叫好

寶媽甩完鞋子之後,接著很不耐煩地哄孩子睡覺,孩子哼哼唧唧一直不睡,媽媽進入崩潰邊緣,直接對著孩子說:不睡就別睡了。說完把孩子又豎抱了起來。

寶寶哭鬧不睡覺,寶媽一腳將鞋子踢進老公碗中,網友卻為寶媽叫好

丈夫卻並沒有明白妻子已經在情緒的邊緣,繼續拿著手機拍妻子。而妻子也發現了丈夫一直在拍她,生氣地吼,拍什麼了,你敢發上去。丈夫則說:不跟你說話,老吵架的,我什麼都沒有說就跟我吵架,崽不好帶,你怪我?

寶寶哭鬧不睡覺,寶媽一腳將鞋子踢進老公碗中,網友卻為寶媽叫好

妻子已經不想跟丈夫理論,繼續哄孩子。而丈夫還來一句:呵呵,氣死人了!而妻子則繼續一聲不吭,低頭親了親還在哼哼的孩子。

而他顯然沒想到廣大網友並沒有跟他一直指責妻子,反而為妻子叫好,指責丈夫的不作為。

寶寶哭鬧不睡覺,寶媽一腳將鞋子踢進老公碗中,網友卻為寶媽叫好

在我們的觀念裡會覺得孩子出問題大部分都是父母的責任,尤其是媽媽的角色佔據著更重要的比重。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育兒真的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兒。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單純有媽媽的關愛、陪伴和教育是不夠的。 著名的教育家格爾曾提出:“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著一種特殊的力量”。

寶寶哭鬧不睡覺,寶媽一腳將鞋子踢進老公碗中,網友卻為寶媽叫好

媽媽是溫柔以待的教育方式,而爸爸擅長培養孩子的獨立和探索精神,建立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慾。

爸爸作為孩子生命中接觸的第一個男性角色,男孩更容易模仿其男人氣概,女孩可以接受關於異性相處的引導。

所以,爸爸在育兒中的角色,是母親無可取代的。爸爸和媽媽相輔相成的教育,才可以培養出健全人格的孩子。

寶寶哭鬧不睡覺,寶媽一腳將鞋子踢進老公碗中,網友卻為寶媽叫好

爸爸越早參與照顧寶寶,越能養成在未來的日子裡和媽媽一起照顧孩子、陪伴孩子的習慣。作為丈夫,如果能做到這些,妻子再辛苦,也不會有過多怨言。

1.參與育兒

家庭教育中,爸爸媽媽都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是,不少家庭中育兒工作主要由媽媽進行。為了避免教育缺失,爸爸們也應主動參與其中。

2.多和媽媽溝通

由於媽媽通常接觸孩子比較多,所以對孩子更加了解。所以,爸爸在教導孩子之前,可以和媽媽進行溝通交流,用最適宜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孩子可以更快地適應爸爸的教育方式。

寶寶哭鬧不睡覺,寶媽一腳將鞋子踢進老公碗中,網友卻為寶媽叫好

3.多抽空陪伴

相比較而言,爸爸時常忙於工作,有些家庭中父子(女)一年見面的時間都很少。建議各位爸爸儘可能多留在孩子身邊,而且每天抽空教育和陪伴孩子。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我想不出,相比獲得爸爸的保護和愛,青少年還有什麼更強烈的需要。”

《做個好父親》這本書將枯燥的理論融入生活,通過一件件小事折射出一個個育兒的道理,既輕鬆又深刻。是一本非常好的父教育兒書,值得一看。

寶寶哭鬧不睡覺,寶媽一腳將鞋子踢進老公碗中,網友卻為寶媽叫好

書中告訴讀者朋友們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發揮著諸多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併為父親們提供了一整套影響孩子、陪伴孩子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讓父親在教育孩子時能夠有章可循。

寶寶哭鬧不睡覺,寶媽一腳將鞋子踢進老公碗中,網友卻為寶媽叫好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親教育有其特殊的重要地位和價值效果。不要讓父愛缺失,給孩子的一生帶來無法彌補的遺憾!

本書僅需39元,想要購買的家長可以直接點擊下方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