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單位內部個別消極怠慢,又蠻不講理卻無法開除的員工?

樟芽紅


這個問題在許多企業跟單位,都有這種員工的存在。至於如何去管理他們,這就需要方式方法。拿制度來約束他,當然,你首先要得到上層領導的明確態度,否則的話會碰壁的。

消極怠工的員工,一般他們都是有後臺的。有的時候處理一個消極怠工的員工。可能會被自己的領導或者是更大的領導為難。在工作中,會被人家穿小鞋的。這種情況很多地方都發生過,包括我自己也經歷過。

處理消極怠工的員工,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摸清他背後的靠山,可以用視頻資料。請教他背後的靠山,看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方法既能治標也能治本,並且日後他也沒辦法跟你穿小鞋。

我以前在蔬菜批發市場,當中隊長的時候。也遇到過消極怠工的員工,當時他背後就是他哥哥,他是當地的一個村長。

我中隊這個員工天天上班喝酒,被單位舉報了很多次。我實在沒辦法,後來找到他哥哥,他還是比較講理的。開始警告了他弟弟好幾次。

後來實在沒辦法了,給我打電話叫我把他給開除掉。因為他在中隊裡面,每天上班都是喝酒,沒有一天正常工作過。害得許多保安都模仿他。最終我把他給開除了,他哥哥也沒有找過我的麻煩。

處理這一類問題,一定要抓住重點。否則的話,對自己管理方面,會有一定的難度。以上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文清哥


在單位遇到消極怠慢又蠻不講理,但是還無法開除的員工,其實是很多管理者都會遇到的問題。不管這個員工的年齡大小,總體執行原則【眼不見為淨,用其長處】,具體方法如下。


作為一個領導,你可以不知道下屬的短處,卻不能不知道下屬的長處。——張瑞敏


一、年齡偏大資歷老,不服管束,消極怠工的員工



這樣的員工因為工作多年,很多其實已經不適應現在的網絡辦公環境,也多多少少學會了耍滑頭和躲懶,問題是作為領導很多時候還真的是找不到辦法治他們。因為礙於身份和對工作認知的不同,一是不屑於和他們爭論;二是爭論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那怎麼辦呢?


原則:避其鋒芒,偏安一隅


適合某人穿的鞋,可能會讓另一個穿來痛苦不堪;生活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良方。每個人都有他自成一格的生活模式。


對於這樣的員工,首先就是要避其鋒芒,不要和他較勁,也不要和他爭辯。


其次,給他一個“角落”,讓他自娛自樂遠離你的視線和單位工作核心。方法有幾種。


1.能調去邊緣部門開展工作就調去邊緣部門開展工作去吧。比如,後勤保障、車輛安排等等。


2.借調外出去其他單位開展需要配合,但是並不重要的工作。語遲之前在一個單位的時候,遇到過這樣一位資歷老,快退休,又有一些小職務退下來的領導。據說之前幾任領導都管不下他,經常被懟得那叫一個精彩。後來這位領導方法就很高明。


當時,有一個工作,需要單位出人去另外一個單位坐班開展,也不難,非常簡單,類似宣傳,動員人參加活動之類的,配合時間每年都是半年以上。領導就把他安排過去了。之後單位就清淨了很多。一直到退休,這位老員工都沒有回來,一直在另外一個單位坐班配合工作。


3.放到你看不見的一線去處理雜事。這種類型可參照縣及以下的電信、政府單位,對於老員工,他們其實更多時候是不適應做在辦公室的高強度工作的,但是你讓他去一線聊客戶、聯絡群眾,那效果就不是年輕員工能比的了,絕對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原因也很簡單,老一輩,50歲上去,甚至說很多45歲左右上去的人,他們當時生活的環境就決定了,他們處理一線群眾問題,真的經驗非常豐富,各種手段層出不窮,效果是差不到哪裡去的。


年輕力壯,脾氣犟,消極怠工,不服管教的員工



這種員工,其實處理起來要比同類的老員工簡單得多。


原則:迎頭而上,你退他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種類型而且年輕的員工,如果你退得很厲害,是會影響在同事、下屬心中的公信力和領導力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迎頭而上,但也不要蠻幹。


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給每一個願意幹事的人才以發揮才幹的舞臺。——張瑞敏

1.找到那個說話他聽的人,把他和那個人捆綁在一起。


在語遲經歷過的幾個單位中,不管是多麼難纏的人,在那個單位裡面,你總能找到一個和他聊得來,他能聽得進去的話的同事。找到這樣的同事,如果他們之間是上下級關係,那麼就把這個員工變成那個領導的下屬;如果他們是平級關係,那麼就用工作把他們捆綁在一起。


這樣做,一是減少自己直接和他接觸帶來衝突的可能;二是那個可以壓得住他的人,同時也一定是可以激發他工作動力的人。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能坐享其成。


2.提升自己,從那些和他相處得來的人身上,學習和他的相處之道。找到激勵他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時,也需要思考和尋求內部競爭機制,把每個人的工作活力激活起來。


“鯰魚效應”——即通過內部競爭機制,把每個人的活力激活起來。(挪威民間傳說:漁民捕沙丁魚通常很難活著返港。偶爾一次發現有一艘船的沙丁魚全活著返回。秘密原來裡面有一條鯰魚,它的存在使沙丁魚們驚恐萬狀,左衝右突,結果反而都保全了性命)。


我是語遲A,職場中人,願與你踐行思悟,一起一往職前。歡迎關注我,並留下你的評論吧。



語遲A


這個很容易辦到!在咱們國企裡有一套好方法,不妨一試!那就是再搭建一座廟,比如說叫做:再就業培訓中心,也可以叫:培訓課堂!還可以叫:末位淘汰收容組等等!

讓那些平日裡經常調皮搗蛋的人,每年末位淘汰出來的人都集中到這裡。要求他們每天必須按時打卡上下班,不能隨便請假。每人發幾本業務方面、管理方面的書籍,還有一些政治學習材料以及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要求他們每天自學,遇到問題整理出來,由企業人事部門請老師定期給予解答!每月要進行一次考試,考試成績納入基本工資考核!如果考核成績沒有達標,則按比例扣除一部分工資;如果每月考勤不能保證全勤,經常請假,還要扣除一部分工資!當然了還要確保他們稅後工資不得低於城市最低工資標準才是!

每年年終對這座廟裡的每位員工進行一次全面的考評,如果有的人經過學習教育進步很大,並且也找到了願意接收他的部門,則該員工經過雙向選擇後籤合同可以離開這座廟,重新上崗、以觀後效!

對於那些沒有學習改造好的、沒有其他部門願意接收的人、以及年終各單位經過末位淘汰勝出的倒黴蛋,仍然要在這座廟苦苦修行,期盼來年經過學習改造後能有一個好的評價,找到自己新的歸宿。而不好好學的人只能耐心熬著,直到壽終正寢!

當然還有一天光明大道可以走,那就是你自己去找關係、找門路,儘快調離,或者選擇辭職,出來後自主創業,自己當老闆,也許也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MM8421


企業都可以開除員工,你說的不可以開除,應該這是一個比如類似國企的單位。


①要有一套公司標準

一個管理者是要帶團隊的,不管這個企業是否存在亂像,個人都要以公平為首要原則,因此公平需要一套標準,這套標準在企業一般都有,一般會是德才兼備之人。就說這些標準至少能夠讓大家看到誰可以誰比較差。

②一定激勵優秀員工

因為企業的一些人情關係,有些人動不了,但是你手裡面至少有一個權利,就是激勵優秀的員工。對於那些表現優秀的員工應該給予最好的激勵,這樣也有利於整個團隊的工作。

③建議邊緣化差員工

當然作為領導肯定要一視同仁,這種邊緣化是指既然這個人你動不了,至少要減少她對部門的負面影響。也就是減少他承擔重要工作的頻率和比例,避免因他個人問題給工作帶來影響。

【HR視角】

每一把鎖都可以找到一把鑰匙,假設這個人你是無法搞定的話,建議先把整個團隊穩定起來產生效益,有了時間就可以慢慢的找方式來修理他。


非知名首席人事官


先要問當時為什麼要招他進來,是看中了他什麼能為你所用的?如果不是你招進來的,那麼招他來的能忍,你為什麼就不能忍?人,不應為自己決定不了的事生氣!人,不該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花有豔姿也有敗葉,關鍵的是你注重的是那兒。



良言諧語


無論國企還是民企這種人都不允許存在。

既然是一個蠻不講理的人,相信制度約束不了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他也不起作用,這樣的人就一個字:開。

否則,一顆老鼠屎害一鍋粥。

如果對這種人沒有辦法,這個單位也沒有希望。


攀巖的時代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到了在管理中的一個效應——“鯰魚效應”。

如果單位中有個別消極怠慢的員工,可以嘗試引進一些積極的員工,這些積極的員工如果給單位、部門帶來好的績效、好的聲譽,還可以給積極的員工以獎勵,讓這些消極怠慢的員工產生心理上落差。如果成效好,這些積極的“鯰魚”可以帶動不想動的員工們。

本人有寫過一篇關於“鯰魚效應”的拙見,歡迎撥冗閱讀。(可以點擊本人頭像進入主頁閱讀文章)


老莫聊組織行為學



wu吳金泉


消極、蠻不講理的員工為什麼要留?

規範的企業沒有什麼員工是不能開除的,具體視企業對該員工的任用目的是什麼。


婉瑜姐姐


這個問題有點難?比較複雜?管理要扶正祛邪?思想工作結合制度利益去進行管理?先定一個可行性制度?再做動員思想工作?事前先找個別人私談交心?後開會公開執法?然後進行去做去要求?管理要做獎懲結合?幹好了獎?幹差了罰?恩威並施?軟硬兼施?威逼利誘?還有通常做亂的員工一般分兩三類?一類是你拉幫結夥搞黑白兩道的人?二類是你管理不正歪風邪氣造成員工有怨恨心被逼無賴而反擊你?對症下藥吧?壞人要軟硬兼施壓倒他們?好人要安慰安扶補償打動他們?總之都是要開他們心鎖為上?攻心為上?人心打動了會成奇蹟?管理好了會出現整體大於一的效應?1+1>1調動員工積極性?多獎少懲?獎勵分獎金和精神獎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