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智為何會少林七十二絕技,他怎麼會結識慕容博的?

十點歷史君


鳩摩智當年與慕容博的交往,只有在新修版小說中才有交代,是金庸先生為填補結交一事的空白,解釋鳩摩智為何會少林七十二絕技,也解釋了他為何會為了慕容博,去天龍寺搶奪《六脈神劍劍譜》。新修版小說,對鳩摩智這個人物的情節,做了不少添加,不但解釋了他與慕容博的交往,還交代了他的師承,更講明瞭他所修煉的“小無相功”來源,無疑是進一步,豐滿了他的人物形象。

按照新修版小說的設定,鳩摩智之所以能跟慕容博結識,還要從慕容博到少林寺盜取武功秘笈說起。“雁門關血案”發生後,慕容博雖然順利借中原群雄之手,讓蕭遠山遠離了遼國政壇,為宋遼的再次交惡掃除了一大障礙,但是他的謊言,卻因蕭遠山留下的絕筆被掀開。帶頭大哥玄慈發現受騙之後,由於雁門關一戰傷亡慘重,還誤殺了致力宋遼交好的活菩薩蕭遠山一家,幾次派人到燕子塢請慕容博,就此事對質,但慕容博為了保護慕容家的聲名和大業,一直暗中藏身不敢面對群雄。然而肩負復國重任的慕容博,自然不甘於暗無天日的躲避,他還得繼續為復國創造機會和增強自己的實力,於是他把目光瞄向了少林。

慕容博心想,少林武功是中原武學之首,如能求得“七十二絕技功訣”,傳授於暗中糾舉的羽翼人馬,則慕容氏復國實力將如虎添翼,更形壯大。為此目的,他易容化名為燕龍淵,潛入少林,摸清藏經閣的所有動向後,開始盜取秘笈,抄錄副本,此後分四次,共從少林抄錄了八十多冊,合計五十多門少林絕技的功法秘訣。也是在這四次盜取經書出外的過程中,他與蕭遠山交手比試了三次,並在最後一次與蕭遠山交手後,就遇到了同上少林的鳩摩智。

根據鳩摩智所言,他師承吐蕃國密教寧瑪派,由於他們寧瑪教派在吐蕃國,與黑教邪徒爭鬥劇烈,他從他師傅那裡學到了,他們的傳派絕學“火焰刀”。羽菱君個人猜測,鳩摩智此番登拜少林,乃是受師門所遣,名為交流佛法,實則覬覦少林的“七十二絕技”而來。為的就是設法取得這些秘笈,回去壯大他們寧瑪教派的實力,徹底消滅黑教邪徒。然而鳩摩智到得少林之後,卻無機會下手,明取不得,便生暗奪之心,打算夜中潛入了藏經閣,但尚未進入藏經閣,他就看到從藏經閣而出的慕容博與蕭遠山。暗中跟隨兩人,觀看了兩人各用少林絕技的比試之後,為求慕容博傳以秘技絕招,便現身結識慕容博。

兩人談起武功,鳩摩智有心向他學招,但想與他素無淵源,貿然求人傳以秘技絕招,對方必不允諾,唯一的法子是投桃報李,各得其利,便道:“慕容先生,小僧在吐蕃國密教寧瑪派出家,因與吐蕃國黑教邪徒爭鬥劇烈,從上師處學得‘火焰刀’之技。‘火焰刀’能以內力凝聚於手掌掌緣,運氣送出,威力非小。今日與先生言語投機,非敢炫示己能,僅為剖析武技,請先生莫怪。”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四十二章》

這裡有個羽菱君認為比較突兀的地方,就是鳩摩智貿然跟慕容博攀談,兩人互通姓名,慕容博竟是以真名相告,而不是以“燕龍淵”的化名,與之結交。要知道,與同在藏經閣盜取經書的蕭遠山,慕容博一直都是以“燕龍淵”的身份,跟蕭遠山交手。此時暗中行盜經之舉的慕容博,在不清楚鳩摩智意圖的情況下,竟然會以真名相告,這實在不是慕容博這號人物的行事常態,不過這並不影響情節的推進。接著慕容博就將鳩摩智,帶到他的住處,鳩摩智便以投桃報李,各得其利的方式,用自己的師門絕技“火焰刀”,交換慕容博最新抄錄的三十多冊,共計約二十門少林絕技的功法秘訣,當然了,也是另錄相贈的副本。

不過受傳鳩摩智“火焰刀”的慕容博,在聯想到與“火焰刀”武學原理相近的,大理段氏“六脈神劍”時,卻又動了壞心思。他跟鳩摩智極力推崇“六脈神劍”的威力,成功勾起了鳩摩智奪取《六脈神劍劍經》的貪念,並與鳩摩智達成約定。那就是待鳩摩智取得《六脈神劍劍譜》之後,到他燕子塢,去交換他之前幾次抄錄的,另外三十多門少林絕技的功法。也就是說,鳩摩智號稱自己精通少林七十二門絕技,是在說大話,他手頭上的功法也就只有二十門左右,他後來之所以一心要奪《六脈神劍劍譜》,其中一個原因也是為了取得另外的五十餘本絕技副本,當然了,貪多務得的他,拿到《六脈神劍劍譜》,他也會另錄副本,自己修煉。

(慕容博)便即說道:“常言道得好:無功不受祿。大師今日傳我‘火焰刀’功法,在下感激不盡。這些年來,在下潛入少林寺藏經閣,借抄了七十二門絕技功法,現下手邊有三十餘冊抄本。今日午後起,我二人共同再錄副本,副本盡數贈於大師。蘇州舍下尚有五十餘冊功法,在下即日返家,抄錄副本。待大師取得《六脈神劍劍譜》,便請光臨蘇州燕子塢參合莊,在下將那五十餘本絕技副本相贈,交換《六脈神劍劍譜》,大師以為如何?”新修版《天龍八部•第四十二章》

這就是新修版小說中交代的,當年鳩摩智與慕容博結交的往事,他的“少林七十二絕技”就是這麼來的。另外新版小說還對鳩摩智的“小無相功”來源,也做出了交代,那就是在“曼陀山莊”順手牽羊而來的,但所得的功法秘笈卻少了一冊,這也加劇了他的走火入魔。

許多朋友對於新修版的一些解釋,一直持否定的態度,認為金庸先生的這次修訂純屬多此一舉,相比於三聯版小說中,存在的能夠讓讀者自行暢想的大量空間,填補空白無疑是毀經典。其實對於這一些讀者們的態度,金庸先生早在新修版小說出版之前,就已經想到了,他在小說後記中,也對此有做解釋。羽菱君摘點後記中的內容,以供大家參考。

這一次第三版又改寫與增刪了不少(前後共歷三年,改動了六次)。有一部分增添,在文學上或許是不必要的,例如無崖子、丁春秋與李秋水的關係,慕容博與鳩摩智的交往,少林寺對蕭峰的態度,段譽對王語嫣終於要擺脫“心魔”等情節,原書留下大量空間,可讓讀者自行想像而補足,但也不免頗有缺漏與含糊。中國讀者們讀小說的習慣,不喜歡自己憑空虛想,定要作者寫得確確實實,於是放心了:“原來如此,這才是了!”尤其許多年輕讀者們很堅持這樣的確定,這或許是我們中國人性格中的優點:注重實在的理性,對於沒有根據的浪漫主義的空靈虛構感到不放心。因此,我把原來留下的空白儘可能也填得清清楚楚,或許愛好空靈的人覺得這樣寫相當“笨拙”,那隻好請求你們的原諒了。因為我的性格之中,也是笨拙與穩實的成分多於聰明與空靈。新修版《天龍八部•後記》

作為一枚忠粉,雖然知道文學作品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但羽菱君卻認為金庸先生這樣的增添很有必要,由作者親自解釋,能夠消除因讀者對某些前因的過度想象,而造成的一些爭議和非議。比如說在新修版出來之前,許多讀者就認為鳩摩智之所以會“小無相功”,乃是曾經當過李秋水小白臉的緣故。小說中的鳩摩智雖然對武學過度執著,但卻是一代佛法有為的高僧,近似如來的形象,幾次中原之行的境遇,也不過是他修行路上所須堪破的諸多魔障和劫難,最終才能助他大徹大悟而成正果。但假如將他想象成為了武學,而自甘墮落的骯髒之人,無疑是對他這個人物的褻瀆,這也是金庸先生所不想看到的,畢竟貪與髒,對一個人,可是兩重不一樣的評價。

新修版小說的對鳩摩智相關情節的增添,使許多未解之謎得到解釋,不僅豐富了這個人物的形象,更充實了小說的原始架構,可謂錦上添花。作為讀者,一直很感謝金庸先生在八十高齡時,還花這麼大的心血,再一次去完善自己的作品,給了讀者一次盛宴的回饋。

我是羽菱君,專注於“天龍時代”前、“射鵰時代”前、“倚天時代”前,金庸武俠“三前”空位期前傳的解讀,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看過《天龍八部》的觀眾應該對鳩摩智這個吐蕃武學天才不會陌生,作為吐蕃國師,卻習得多項少林絕技,按少林武學的傳承製度,他是沒有資格學少林絕技,這得益於慕容博,慕容博在少林偷學多年,小有所成。


慕容博,燕國遺主,流落宋朝的目的就是挑起宋朝大亂,以獲得恢復燕國的機會。宋朝的最大威脅北有遼國,西有吐蕃。《天龍八部》開篇就講了慕容博以"大哥"的名號召集中原武林屠殺喬(蕭)峰一家,以挑起宋遼爭鬥,但是收效甚微。

鳩摩智來少林偷學少林絕技,又讓他看到了企機。傳授鳩摩智少林武學,其目的就是讓鳩摩智擾亂中原武林和大理段氏。大理段家有一門武林人士夢寐以求的絕學——六脈神劍,慕容博也不例外,而鳩摩智對武學的痴迷,恰好成了他利用的工具。

吐蕃一直有東進的野心,只是沒有遇到機會,鳩摩智進入中原,明則以武會友,切磋武技,實則探查中原武林的虛實,與慕容博本質上是相互利用。

鳩摩智的死,是一種大徹大悟,因為他在最後才發現人所謂的利益、權力、爭鬥不過都是慾求不滿,當看見段譽與王語嫣為愛而活時,才痛悟,不惜犧牲自我成全他人。


娛樂新劇情


鳩摩智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反派形象,是個武痴,為了武學可以不顧廉恥,不擇手段,但畢竟也不是冷血無情之輩。而且由於李國麟老師的精彩演繹,鳩摩智有了很高的人氣,單單在頭條,我見過的以小僧、明王、鳩摩智等等相關名字的條友會不下幾十個,作為一代高僧,一代高手,鳩摩智還真的值的好好探討一番呢。

在電視裡,鳩摩智扮相華麗,還有點搞笑情節,時常被喬幫主虐一下。可是在書裡,鳩摩智可厲害多了,除了跟虛竹打了個旗鼓相當,從來都是虐別人的,不少正派高手都被他虐過,比如出場就力敵天龍寺高僧的六脈劍陣,並抓住保定帝當人質,後來改抓段譽,一下子樹立了絕世大高手的形象。在少林寺面對少林神僧依然輕鬆狂虐,如果不是虛竹出手,少林寺丟人丟大了。後來在走火入魔的情況下還能肆虐沒有徹底黑化的慕容復,大師功力委實高深。看到這些情節忍不住給國師叫好,國師真的厲害!


而且國師雖然面對武學過於執著,有些不擇手段,經常暴擊大高手,但是對普通人還是很善良的,比如他當時在蘇州,逼迫慕容家僕人帶路去參合莊,雖然口頭上性命威脅,但是人家不聽他也沒咋地。後來還是他捉了個公差領路,公差領路後還給人家十兩銀子。真真是個好大師,打人只挑狠角色打,對普通人卻是網開一面。

鳩摩智與慕容博的相識相知,說的好聽一點是英雄惜英雄,說的難聽一點,卻是王八看綠豆看對了眼。這就要從兩個人的經歷性格說起了,慕容博武功是極厲害的,但是甘願做小人,淨喜歡幹些挑撥離間,無中生有的事,他以為挑撥各國高手之間的矛盾就會天下大亂了,實在是幼稚可笑。當日,他看中了契丹高手蕭遠山,挑撥中原高手去圍攻,經此一役後,他就假死玩失蹤了,潛伏少林,竊取七十二絕技,不過挑撥的心思一直還在,契丹高手利用完了,他又瞄上了吐蕃高手鳩摩智。鳩摩智與蕭遠山不同,他本身就是個不安分的主,學了火焰刀的高深功夫,仍然不滿足,依舊謀求其他高深武學。都說天下武功出少林,他肯定是要去少林看看的。於是,慕容博和鳩摩智兩個各懷鬼胎的人就遇上了。



慕容博那種老狐狸,一眼就看出大輪明王年紀雖輕,野心卻極大,只要給他少林武功,不用自己挑撥,他練成之後自己肯定就會惹事生非。至於另一個原因嘛,掃地僧說的明白,慕容博竊取七十二絕技,妄圖融合,但是七十二絕技非同小可,有一些極其難練,融合更是千難萬難,慕容博雖然聰明,也不能完全領悟,他需要找個人當實驗品,看看自己悟得對不對,鳩摩智這是送上門的買賣呀,於是乎,兩人一拍即合。鳩摩智那時候畢竟年輕,又痴迷武學,哪裡想得到慕容博的壞心,便欣然接受了。

說句實在話,在新修版本里,金庸老先生為了完善作品,把鳩摩智的絕技小無相功出處推到了丁春秋和王夫人身上,導致他學習小無相功是在大戰天龍寺之後,這無疑又大大增加了鳩摩智實力。因為在天龍寺鳩摩智的表現感覺已經不下喬峰,後面修習小無相功,金庸又用了功力大進幾個字,鳩摩智被無限拔高了。

不過大師千方百計謀求武功,對於練功走火入魔一事看得太輕了,最後才便宜了段譽,一身功力盡數給了段譽,也是涼涼。縱使書中說他因此以後潛心修佛,但是日後想起來,心中怕也會惆悵吧。


一覽眾河小


鳩摩智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反派形象,是個武痴,為了武學可以不顧廉恥,不擇手段,但畢竟也不是冷血無情之輩。而且由於李國麟老師的精彩演繹,鳩摩智有了很高的人氣,單單在頭條,我見過的以小僧、明王、鳩摩智等等相關名字的條友會不下幾十個,作為一代高僧,一代高手,鳩摩智還真的值的好好探討一番呢。

在電視裡,鳩摩智扮相華麗,還有點搞笑情節,時常被喬幫主虐一下。可是在書裡,鳩摩智可厲害多了,除了跟虛竹打了個旗鼓相當,從來都是虐別人的,不少正派高手都被他虐過,比如出場就力敵天龍寺高僧的六脈劍陣,並抓住保定帝當人質,後來改抓段譽,一下子樹立了絕世大高手的形象。在少林寺面對少林神僧依然輕鬆狂虐,如果不是虛竹出手,少林寺丟人丟大了。後來在走火入魔的情況下還能肆虐沒有徹底黑化的慕容復,大師功力委實高深。看到這些情節忍不住給國師叫好,國師真的厲害!

而且國師雖然面對武學過於執著,有些不擇手段,經常暴擊大高手,但是對普通人還是很善良的,比如他當時在蘇州,逼迫慕容家僕人帶路去參合莊,雖然口頭上性命威脅,但是人家不聽他也沒咋地。後來還是他捉了個公差領路,公差領路後還給人家十兩銀子。真真是個好大師,打人只挑狠角色打,對普通人卻是網開一面。鳩摩智與慕容博的相識相知,說的好聽一點是英雄惜英雄,說的難聽一點,卻是王八看綠豆看對了眼。這就要從兩個人的經歷性格說起了,慕容博武功是極厲害的,但是甘願做小人,淨喜歡幹些挑撥離間,無中生有的事,他以為挑撥各國高手之間的矛盾就會天下大亂了,實在是幼稚可笑。

當日,他看中了契丹高手蕭遠山,挑撥中原高手去圍攻,經此一役後,他就假死玩失蹤了,潛伏少林,竊取七十二絕技,不過挑撥的心思一直還在,契丹高手利用完了,他又瞄上了吐蕃高手鳩摩智。鳩摩智與蕭遠山不同,他本身就是個不安分的主,學了火焰刀的高深功夫,仍然不滿足,依舊謀求其他高深武學。都說天下武功出少林,他肯定是要去少林看看的。於是,慕容博和鳩摩智兩個各懷鬼胎的人就遇上了。

慕容博那種老狐狸,一眼就看出大輪明王年紀雖輕,野心卻極大,只要給他少林武功,不用自己挑撥,他練成之後自己肯定就會惹事生非。至於另一個原因嘛,掃地僧說的明白,慕容博竊取七十二絕技,妄圖融合,但是七十二絕技非同小可,有一些極其難練,融合更是千難萬難,慕容博雖然聰明,也不能完全領悟,他需要找個人當實驗品,看看自己悟得對不對,鳩摩智這是送上門的買賣呀,於是乎,兩人一拍即合。鳩摩智那時候畢竟年輕,又痴迷武學,哪裡想得到慕容博的壞心,便欣然接受了。

說句實在話,在新修版本里,金庸老先生為了完善作品,把鳩摩智的絕技小無相功出處推到了丁春秋和王夫人身上,導致他學習小無相功是在大戰天龍寺之後,這無疑又大大增加了鳩摩智實力。因為在天龍寺鳩摩智的表現感覺已經不下喬峰,後面修習小無相功,金庸又用了功力大進幾個字,鳩摩智被無限拔高了。不過大師千方百計謀求武功,對於練功走火入魔一事看得太輕了,最後才便宜了段譽,一身功力盡數給了段譽,也是涼涼。縱使書中說他因此以後潛心修佛,但是日後想起來,心中怕也會惆悵吧。


周氏家族v


鳩摩智之所以能跟慕容博結識,還要從慕容博到少林寺盜取武功秘笈說起。雁門關血案”發生後,慕容博雖然順利借中原群雄之手,讓蕭遠山遠離了遼國政壇,為宋遼的再次交惡掃除了一大障礙,但是他的謊言,卻因蕭遠山留下的絕筆被掀開。帶頭大哥玄慈發現受騙之後,由於雁門關一戰傷亡慘重,還誤殺了致力宋遼交好的活菩薩蕭遠山一家,幾次派人到燕子塢請慕容博,就此事對質,但慕容博為了保護慕容家的聲名和大業,一直暗中藏身不敢面對群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