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靜下心來去讀書,讀懂一本書,細細品味書中內容?

十二傑


古人云:身心未寂終為累,非想天中獨退還。讀書學習必須心靜,不去想亂七八糟的俗事,才能靜心讀好書。


梅林居士


讓生命的旅程多一縷書香

有一件事情,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當然,開始得越早,成就越高,收穫越大!這件事就是讀書。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在我進入中年以後,越發真切地感悟到顏真卿這句詩的真味。 記得少年時期,書籍少見,除了課本和幾本“小畫書”,沒有讀過其他什麼書。再大一些,跟著潮流開始讀武俠小說,好像還有一兩本瓊瑤的小說。知識儲備極少,內存空間幾乎一片空白。

“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以前我不太相信這樣的話。因為那時候,相處的小夥伴都不太讀書,也沒有覺得誰面目可憎,語言乏味。後來與喜歡讀書的人相處多了,慢慢體會到了自身的語言貧乏和思辨不足。在與人交談的時候,人家侃侃而談,而我每每是個懵懂的聽客。

工作之後,尤其是從事文秘工作之後,我的短板開始顯現,知識貧乏,見識短淺,讓我時常覺得筆端滯澀,思路閉塞。同事們輕鬆而又高質量完成的文稿,到了我手裡,則需要苦思冥想,反覆查找資料,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完成。我向領導和同事請教,他們告訴我,關鍵是知識儲備問題,書讀得太少,知識面太窄,怎麼可能高質量完成文稿起草任務?我霎時汗顏,為自己的淺薄無知而羞愧。

從此以後,我督促自己多讀一些書,久行成習慣。每天上午,我一進辦公室,隨手抓一本桌上堆放的書籍,坐在窗前的沙發上默默地讀著,時間或長或短,讀到心靜下來再處理日常的公文就覺得心無旁騖,得心應手。晚上上床的時候,常常也是捧著一本書,如果書裡的內容難以打動我,很快就疲倦了,睡得就早一些,有時候讀到一本必須要一氣讀完的書,常常熬到深夜。只是無論是早睡還是晚睡,睡眠效果總是很好,因為在滿足無慮中安睡,自然香甜踏實。

我們都看過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為主持人和幾位評委的才學所折服。在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觀照中,董卿算不上一個大美人,可是,當她名篇佳句脫口而出的時候;當她警言格句妙語連珠的時候,當她“諍語化春風,好話暖三冬”的時候,我相信許多人與我一樣,由衷地仰慕。“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在董卿身上體現尤為明顯。

讀書原本就是為了自身。少兒時代,書讀得好,可以上一所好的學校,結識一群優秀的同伴,踏上更高的人生平臺。長大以後,除了工作需要,讀書還為了修養、情趣、探知、消遣,是為了隨時找一個能夠隔空對話的哲人、老師、朋友,以此彌補我對人生見識不足、對萬物體驗不夠的缺憾。

讀書也是為自己多一種生活的選擇。當你的學識積累到可以成為“家”的時候,你可以隨心地選擇你所渴望的生活狀態,否則你只能接受生活的安排。作家馮唐畢業於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做了幾年醫生,然後改行從事商務管理,再後來辭職專業寫作,圓了少年時的“作家夢”。還有,與我們黃山區臨近的績溪縣有位80後的美女作家叫安如意,她最初讀的是職業學校,身體也有些殘疾,後來憑藉自己的才學和天賦成為了暢銷作家,過著自己想要的旅居生活,天南海北遊歷四方。讀書是獲取知識和見識的捷徑,但同時讀書對很多人來說又是一件十分乏味的事情。如今早就步入了網絡時代,不僅抖音遊戲漫天飛,而且快餐文化、百度搜索滿山滿谷,獲取知識的渠道太多了,以至於現在的年輕人早就忘記了書籍的寶貴和擁有讀書機會的可貴。當年,孔子讀《易經》,把系書簡(竹簡或者木簡)的韌皮繩子捻斷了三次,又重新編好三次;秦始皇讀書,每日馬車運送;袁枚的《黃生借書說》提出一句名言:“書非借不能讀也。”那時候,讀書的機會是屬於絕少數社會上層人士。現在的書籍太多了,普及率幾乎百分百,所以沒有人會在意專心讀書的人有什麼厲害之處,但是一旦到了用書的時候,我們這些平常人都會覺得“書到用時方恨少。”

有位同學,從事務繁忙的鄉鎮調到區直單位工作,與我的辦公室在同一樓層,他偶爾來我這裡聊天,見我常捧著一本書或者伏在電腦前寫著讀書筆記、雜文之類的文字,就奇怪地問我:“有什麼意義?”

我一時也說不清有什麼意義,我早就過了讀書升學的年齡,也不能像古代人那樣擁有讀書進仕的機會。讀書不能給我帶來任何看得見的收益,但就是覺得讀書是一種本能需要,就如吃飯、穿衣,是生活必需品。一個人不吃飯、不穿衣行嗎?

對我來說,讀書可以不被這個時代所拋棄。我常讀當代流行的作家作品,通過這些作品傾聽這個時代的聲音,隨作品中的人物軌跡漫行在當代的城市、鄉村,變換著不同的角色,審視、品味當今百態。我從這些作品裡讀懂時代物語,知道這是個精彩的時代,而且她跑得飛快,稍有懈怠,就無法趕上最後那趟車。我知道自己無法領跑這個時代,但至少要奮力地追趕時代前行的步伐,不至於被拋棄得太遠。

讀書會讓我在任何時候不慌亂、不寂寞。

今年的春節,因為傳染性極強的病毒肆虐,所有人被要求儘量呆在家中“閉關”。很多人不適應,很無聊,但對於喜歡讀書的人來說,“閉關” 有可能“破關”。我的一位朋友,利用這“禁足的日子”讀了很多“大部頭”,寫了精彩的讀書筆記。我看她的微信公眾號裡列的書單,都是一些經典著作,比如德國的赫爾曼▪黑塞的系列著作,那可是需要長時間“啃”才能“啃”得動的鉅作啊。

我 “宅”在家中也讀了幾本書。當我讀到汪曾祺大師的《在西南聯大》的時候,眼前閃現著一群衣衫襤褸的讀書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頑強地追尋著求學報國之路,忽然對人生劫難有一些新的感悟。這世界常常有這樣那樣的災難發生,地震、海嘯、洪水、火災、戰爭、疫病等等。中華民族也一直是在憂患中前行,我們昂然挺過無數次面臨滅絕的危險時刻,成為全世界唯一沒有斷絕的文明古國。我們的新中國是在最積貧積弱的低谷中誕生,我們的血脈中繼承了抗爭不屈的偉大民族基因,永遠不會在災難中倒下!

汪曾祺先生一生經歷過各種磨難,他把這些生死劫難當做生活的本來狀態,以超越生死的大儒心態和輕描淡寫的白描筆法,展示自己在戰爭年代、反右時期、文革時期的親身經歷和當時的世情百態。在他的筆下,他的這些跌宕不平的人生狀態是正常而又豐滿的,甚至覺得有趣。汪先生所經歷的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磨難,出現在他的文字裡,從來都是從容淡定,原汁原味,就如一潭泉水,靜靜地流淌,從水面無法看到波瀾和深淺。讀這些大師的文章我再一次感到自己的渺小與淺陋,他們深邃的思想和對人生的感悟留給我無盡的思想營養和生活啟迪,值得用一生去慢慢消化汲取。

人生是孤獨的旅程,願旅途中有書香為伴,撒一路芬芳!


青山10317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不無道理。

讀書是興趣,要基於自己的選擇,如果叫一個討厭數學的人去讀微積分,可能十秒就想撕書了吧!如果一個人正在學習銷售,剛好有一本暢銷的營銷大師手本,估計看這書就是如飢似渴。

書的範圍現在已經被擴大,不侷限於紙質材料,包括電子書,圖例等都可以被稱為書。當選擇多起來,我們確實會很迷茫。



如何靜下心來去讀書?

書是給有需求的人準備的,書是知識點,是文化的海洋。如果你想掌握某種技能,你肯定會想方設法去尋找這類能幫你提高的工具類書籍;如果你想去某個地方旅遊,你肯定會找介紹那個地方風土人情的資料書;如果你喜歡史學,你肯定會去看文學史類方面的書;如果你只是想打發時間,也許你會需要一本小說,融入情節,渡過漫漫長夜。所以,能讓你靜下心來去讀書,只能是你內心的需求,你需要,才會需要書,才會選擇你要讀的書。


如何讀懂書?細細品味內容?

現在的時代是一個碎片化的信息時代,像剛才上面說的,當你需要某種書籍,你去尋找了,但還是會迷茫,因為這方面的書太多了,仍然無從下手,一本本去看,可能會大大浪費時間。所以,有幾個小方法,能讓你減少很多時間去選擇書。

  1. 網上搜索你需要讀的書的類別的排行榜或者推薦榜,大部分還是挺靠譜。

  2. 現在的讀書APP很多,搜索關鍵詞也會出來很多書,你可以看看哪些是被讀的比較多的,可以作為參考。

  3. 當你搜集好類別書,先看一下目錄,好的書籍目錄條理很清晰,會幫助你理清思路,找到需要。

  4. 翻一下內容,看看是不是通俗易懂或者專業性比較強,找自己能夠看懂,有幫助的再繼續深究。

當找到你需要的書後,這時候範圍基本就縮小很多了,這時候你就可以慢慢品味裡面的內容,每個作者的想法不一樣,都會帶著不同的風格和見解,你可以先讀完每一本,再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把你認為好的吸收,不需要的撇去,又或者有不同觀點你可以記錄,也許現在不理解,但在後面的學習中可以慢慢去吸收。


我們讀書,就是學習知識,學習內容,作者為什麼這麼寫?作者比我瞭解更多什麼?他這樣寫我覺得不對?這個作者寫的很對我胃口?帶著問題去讀書,去品味,這樣你才會更想去讀書,才會多讀幾遍,完全理解消化書裡的知識,然後轉化為自己的見解。

最後,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老楊零基礎繪畫教程


如何讓自己靜下心來看書

首先

1.要調整心態。如果平時不是很重視學習,狀態比較放鬆的人,調整心態是很重要的,不要把學習當做一種負擔,你就暗示自己看看書做做練習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不要從心理上仇視學習。

2.要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天要看什麼,看多少,接受多少,掌握多少,詳細一點,要是達不到就對自己有所懲罰,比如多久不碰電腦、不碰手機之類的。

3.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自己的上網欲和玩手機欲。我們現在最離不開的就是手機了,幾分鐘不看,就燒的坐不住了。如果你去自習室,就一定不要帶電腦,手機倒是可以帶的,把手機放在自己的眼前,提醒自己不能玩手機,只有有電話或短信的時候才能看。

4.或者找個好朋友和你一起去上自習,你們倆約定好,互相監督,一旦出現問題,就及時提醒。

5.還有就是要堅持。一個好的習慣只要一週就能形成了,如果你能堅持一週,每天都定點起床,定點去自習室,坐在固定的位置和固定的人一起看書,那麼一週後你就會有這個固定的習慣。要記得不停自我暗示,比如XXX再不好看書你就只能等著掛科了!

6.如果沒有辦法一步做到位,就採取逐步遞進法。在上自習的時候,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放鬆自己的情緒,並且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不去注意外界的事物,只專注於眼前的書本。

7.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想一口吞掉一個大胖子,這是不現實的,還會讓你產生對學習的反感情緒。可以選擇看一個小時書,之後休息十分鐘,讓大腦和眼睛、身體都休息,看看窗外、和朋友聊聊天等等。切記休息時不要玩手機啊~

加油吧朋友!你可以噠!


曉曉手繪畫


閱讀本身便是讓你逐漸身心寧靜的一種方式。你所謂的靜下心,實際上便是讓你自己不胡思亂想,溜號走神罷了。對於你這種情況有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你可以試試:找一本你能夠吸引你的小說或名著,然後認真閱讀。除了書中的文字之外別的都不要想,思緒跟著書中的人物遭遇而起伏,也可以代入式思考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個人物,遇到了同樣的事情自己會怎麼做,同時應該怎麼做會更好。這種方法會讓你提高閱讀時的專注度,並且有助於你更好的理解書中想要表達的感情和思想。

自古有云“開卷有益”,當然我們都知道這個成語不是開卷考試有益於學生考出好成績的意思,它是說打開書本認真閱讀就會得到好處。進而伸延伸出了“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說法,而這兩句話至今依然有效。依靠知識改變命運依然是大多數人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中考、高考、考研堪稱改變命運的三大階梯,當今社會專業性越強的工作,學歷要求越高,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考研已經成為了必須的選擇。而除了本專業的精研外,其他知識的涉獵也關乎你個人能力的高低,包括人際關係的處理、電子設備的使用與維護、語言交流的技巧、書面報告的措辭等等 。而這一切的能力增長都來源於各種文字記錄與經驗,所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則是會讓你真正受益終生的。





曾梔子


如何靜心讀書,首先是你必須喜歡讀書,熱愛讀書,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家,喜歡的題材,喜歡的人和事,如同汲取營養一樣,如痴如醉如迷。當然,一開始總感到枯燥無味,單調孤寂,這時候,可以先停下來,活動活動,遠眺窗外的景色,聽聽自己喜歡的歌曲,激勵自己,繼續讀書。閱讀時旁邊放個字典詞典,便於查找,幫助理解,遇到精典段落句詞,隨手筆記下來,反覆讀誦,如此下來,便可養成興趣,收益非淺,逐步提高,生而熟,熟而巧,讀懂讀會,融合貫通。

說的不對,請批評指正!


愛浸海


個人讀書的粗淺體會:

1讀前無功利之想;

2讀中無先見之辨:

3得新意而隨記之;

4逢佳句而默湧之。

5讀畢:

(1)循其理而審思之;

(2)入其境而暢想之。


鑑鐘樓主人


人活一輩子,經歷、學習、感悟最重要!

人世間存在兩種生命形式:一種是腐爛,一種是燃燒。而學習,是燃燒的基礎。

當你的才華還不足以撐起你野心的時候,就該靜下心來讀書




做人多造福少造孽


充盈著書香的天空,在書香的天空下我領略到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展雲舒,我感受到了 人生如夢,我想出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以淚先流,的那份淒涼 ,我還能品味,蔬影衡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那份美麗,我更能體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那份自信,在書香的天空下,我知道了生命的意義 與人生的價值,我已開始漸漸懂得,我們這個世界,但我也更加信,人生閃爍美麗是雨宙永不退色的光輝,我沉弱在書香中,像一顆剛探出腦袋小草,眨巴著眼睛


張貴中


做,而不是想,翻開第一頁,讀完第一頁,然後繼續。其他的什麼方法策略,都是空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