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的洛麗塔:真實世界遠比小說殘酷

《洛麗塔》是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這個故事裡一個繼父誘姦了他的養女。

亨伯特在他老不死的一生裡,一直都十分清楚自己犯下的罪行,卻又永遠被慾望鉗制而步步為營。優秀的獵手追捕獵物時邏輯縝密,對自然法則瞭如指掌,但最終被獵物吞噬。死囚的自白,惡龍與深淵。

現實中的洛麗塔:真實世界遠比小說殘酷

電影《一樹梨花壓海棠》

《洛麗塔》還有一個名稱叫做《一樹梨花壓海棠》。

為什麼中文還有這個版本的翻譯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大文豪蘇軾了。他有一個好朋友名叫張先,都80歲了,還納了個妾,這個小妾18歲。

蘇軾有感而發為好友的“老牛吃嫩草”行為,吟詩一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80歲的老頭子白髮蒼蒼恰似一樹的梨花,而把18歲的青絲比作春天風華正茂的海棠,新婚之夜,不就是“一樹梨花壓海棠”嗎?

後來“老牛吃嫩草”的委婉說法便是“一樹梨花壓海棠”了。

現實中的洛麗塔:真實世界遠比小說殘酷

《洛麗塔》是以繼父亨伯特的角度來寫的。它以優雅的語言描繪出一箇中年男人對少女不可抑制的痴戀,或者說愛。這種痴戀有些變態,亨伯特也自認為因為愛受到折磨。 在書中,少女洛麗塔的一舉一動都亨伯特觀察,並被解釋成了清純的誘惑,或者放蕩。

納博科夫是個操縱幻覺的魔法師,以至於讀者對亨伯特本該抱有的惡恨或多或少轉為了同情。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洛一麗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我望著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愛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樣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樣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萬般柔情,便湧上心頭。”

在小說裡,我們儘可以享受作者用文字帶給我們的美感,也可以把它當成是一個愛情的悲劇。儘管讀完全書結尾的最後一個字時,你會後怕而又舒心地合上末頁,告訴自己還好這只是個小說,但你又不免心驚,它過於逼真而像是對某種真實癔症的模仿。


現實中的洛麗塔:真實世界遠比小說殘酷

沒錯,《洛麗塔》是有真實故事作為參考的。真實的故事可遠遠沒有影片中那麼美好。

洛麗塔的形象,有一半都是來自一位有著悲慘遭遇的美國小姑娘...

1948年6月13日,美國新澤西州卡姆登市,一名中年大叔看到一個長相甜美的小學生正在偷東西,他上前抓住了他,並警告小女孩以後不許再這樣。

現實中的洛麗塔:真實世界遠比小說殘酷

這名女孩名叫莎莉,只有11歲。

這位大叔從此瞄上了莎莉,他打聽到莎莉的學校,第二天就在學校門口堵住莎莉,

用一波哄孩子騙孩子的理由把莎莉帶走了,還威脅莎莉,如果她拒絕,就把她送去警察局。

莎莉不得不跟他走。這一走,就是兩年。

現實中的洛麗塔:真實世界遠比小說殘酷

那名大叔名叫弗蘭克,當年他50歲。

這名大叔之前也結過一次婚,妻子當年17歲,是名高中生。可想而知,又是使用一貫的騙孩子的方法。他們甚至生了一個孩子,但是大叔弗蘭克一點也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最後被17歲的妻子告上法庭,

兩個人離婚了。

其實結婚期間,弗蘭克一直偷偷在外獵豔,尋找未成年的姑娘下手。

這個大叔是個戀童癖。

後來因強姦、猥褻、誘惑未成年人被捕服刑,盯上莎莉時,他才剛刑滿釋放6個月。

後來為了養莎莉,弗蘭克找了一份工作,早出晚歸。他跟莎莉對外也是以父女相稱。他把莎莉送去上學,女孩每天和其他孩子一樣上學放學,回來就遭受弗蘭克的性強迫,因為遭受弗蘭克的脅迫,莎莉也不敢跟陌生人多說話。

他們不停地搬家,每次只要感覺有點不對勁,弗蘭克就搬家。但是有一次還是被鄰居發現有一點不對勁了,鄰居加強關注他們,後來終於察覺出來弗蘭克的罪證,將他們舉報,莎莉這才獲得解脫。


現實中的洛麗塔:真實世界遠比小說殘酷

莎莉向警方指證弗蘭克綁架、威脅她,並強迫她多次發生關係,成為他的奴隸。最終弗蘭克不得已認罪,被判處入獄30至35年,1966年因動脈硬化死於獄中。

莎莉在被綁架21個月後,重新回到了家人身邊。

這個案件一直被媒體追蹤,從最初的女童失蹤案,到真相大白後的戀童癖綁架案,受到社會的強烈關注,很多媒體指責受害人莎莉,說她當年如果沒小偷小摸,就不會有之後的事件了。

大概就類似於“做婊子還立什麼牌坊”之類的惡言惡語吧。

那個年代,對於未成年人及性犯罪案件當事人的保護還沒什麼概念,媒體公佈了很多關於莎莉的信息,大家唇槍舌戰著,口誅筆伐,這些都給莎莉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就像《阮玲玉》臨死前一直重複的那句話“人言可畏啊,人言可畏”,輿論是真的會逼死人的。

1952年8月18日,莎莉在新澤西州伍德拜恩附近高速公路的一次車禍中喪生,

年僅15歲。

我記得當年剛讀完《洛麗塔》時我跟朋友說:“這真是個了不起的故事,好喜歡納博科夫的筆觸,為什麼會有這麼可憐的人,總是追逐毀滅人的東西。”

朋友回答道:“這或許是個好小說,但如果它是真的,我永遠不敢想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