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內向,不善於交流,和父母沒有話說,怎麼樣才能讓他變得活潑開朗?

8500428559


不是叫孩子開朗,而是,家長要學習傳統文化,先使自己活潑開朗,然後,才能改變孩子。


家和子貴教育


你知道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你也看出了孩子變得內向,不善交流,和父母沒話說。恭喜你是一個比較明智的家長,孩子的行為也只是一個青春期學生的正常表現,你們並沒有鬧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對青春期的孩子如何管?如何教?

我認為首先是孩子自已覺得自己長大了,父母必須適應孩子的這個變化,這個要求。其次是孩子獨立意識增強了,對家長婆婆媽媽的說教感到煩了,父母應該開始蹲下身來和孩子平等交流。第三是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了。基於上述認識,父母如能做到以下三點,你的孩子才可能會逐步變得活潑開朗起來。

一是不以家長以親人。孩子進入青春期,出現一些看似不正常行為才屬於正常的表現,父母切不可覺得如臨大敵,突然對孩子當頭一棒。而應該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全面瞭解,關心愛護,正確引導,循循善誘。用愛心去溫暖,用親情去溝通,用道理來開導才可能入腦入心,才可能讓孩子對你不反感,並願意和父母交流。

二是不以老師以朋友。在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的漫長過程中,很多家長都養成了檢查作業,翻閱試卷,訓斥體罰的老師作風。一些孩子進入青春後是最反對父母尋問學習,尋問考試的。父母應該體諒孩子的這些變化,尊重孩子的想法,避開敏感話題,與孩子和朋友一樣交流,小事要放開,原則問題柔性堅持,慢慢說服。

三是不以警察以知已。青春期的孩子多有愛慕之心,早戀也不足為奇。當父母的千萬不要檢查孩子的個人空間或私人信件,不要主動挑明孩子內心的小秘密,而要在關心孩子的成長中,盡力做孩子的好朋友,小知己,指導孩子尊重同學,保護自己,珍惜友情。


邁克大山


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叛逆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對什麼都不再輕易盲從或依附,喜歡仰望星空,嚮往自主獨立的自由空間。而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都是希望他們能夠對自己的話言聽計從,這樣一個矛盾體就產生了。

青春期被家庭“迫害”的孩子,由於長期受到壓迫,犯罪率和自殺率相當高。除此之外,這些受害者還發展出自虐、自殘、自貶、自卑等性格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經常使用他們的特殊語言體系,家長可能讀不懂,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做到“亦師亦友”,孩子有什麼想法都是正常的,先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然後再引導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成為孩子的導師,讓孩子信賴父母,不能對孩子的想法發生呵斥扼殺孩子的想法。

我們作為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中,應更加註重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性、親和力和寬容度,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孩子博弈,以體驗取代灌輸,以說服代替壓制,以對話替代說教,成為對話型、開放型的家長。

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交流要注重平等、親和,讓孩子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依賴的好朋友,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家長都是希望他們能夠對自己的話言聽計從,這樣一個矛盾體就產生了。


布衣學堂


1、給孩子說話的機會:開闢專門時間,所有家庭成員傾聽孩子聲音,當孩子說話時,大家鼓勵他。

2、平等對待孩子:關於孩子的事情,要跟孩子商量,讓孩子自己拿主意,大人可以幫助理清思路。

3、鼓勵孩子交友,至少有一個知己朋友,可以在課餘一起玩,一起說話。從而,可以約3~4個小朋友一起玩,大人要給孩子創造條件。

4、給孩子選一個業餘運動項目,例如:空手道,增加孩子的對抗能力,從而增加自信心。

5、適當的時機,讓孩子演講。

循序漸進,定有成效!


易於思教你一起玩數學


和父母沒話說,是青春期孩子的共同的特點。有一個例外就是父母和孩子在孩子青春期之前親子關係是真正的和諧,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無話不談。但是能做到這樣的很少。所以我猜可能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已經出現問題了。不過你也不必驚慌,因為跟父母溝通少沒話說是青春期孩子的特點,過了青春期就會好一些。在青春期孩子跟同齡人關係好,並且有很多話說。所以我才想要多溝通交流,是你作為家長的願望和期待。但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並不想跟家長有過多的交流溝通。你能做的最好的就是尊重孩子,接納孩子,當你真正的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時候,你們的親子關係就會有改善。當你們的親子關係有改善的時候,孩子可能和你的溝通和交流就會多一些。強制和他們溝通和交流是無效的,並且越是強制,他們越是反叛。

內向這個問題,你需要觀察孩子是在青春期才變得內向嗎?還是他以前就一直是內向的?如果孩子以前一直是內向的,你想讓他青春期變得活潑外向,那恐怕有點難。因為人的人格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人格的形成是在七歲前甚至三歲前。所以你的孩子是青春期之前是外向的嗎?如果青春期之前是外向的,到了青春期變成內向的了,那可能是你們的關係出現了問題,孩子可能非常壓抑。如果孩子青春期之前就一直是內向的,那想讓他變成外向活潑的就很難。所以作為父母你只能接納孩子是內向的。內向和外向都有它們的優勢和短板。只不過你可能更偏好活潑外向。但如果孩子真的是一個內向的人,那就尊重他是一個內向的人吧。內向的人的特點是富於內省,思維內容很深刻,有很深的情感體驗。比較善於鑽研和學習。這也是他們的特長和優勢。就是去發揮這個優勢和特長就好了。在擇業的時候選擇適合他們的職業。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他跟他的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可能是活潑外向。但是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就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以及你們的每一個觀點。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孩子不是不善交流,他們渴望與父母的溝通和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內向和父母沒話說,是因為父母為孩子設立了許多條條框框,提出了種種要求,把孩子現在的生活和將來的前途都納入了自己預設的軌道,不給孩子自主的權利,不給孩子平等交流的機會,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只要求孩子可以這樣做,不能那樣做,在孩子眼裡,父母刻板嚴厲,不苟言笑,令人望而生畏,怎麼可能會和父母談笑風生,敞開心扉?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父母如果能做到無論孩子成績是100分還是50分,都一樣愛他,無論他拿沒拿獎都視他為最好,無論他排名多少都視他為最愛,那麼這個孩子一定不會和父母沒有話說。

父母如果能做到無論孩子的理想是做科學家,還是醫生,還是廚師,還是自由職業者,都一樣視他為自豪,視他為驕傲,不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有話和父母說的。


父母要引領孩子成長,讓愛與自由並行

如果父母不能做到尊重孩子的感受,時刻控制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孩子就會感覺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孩子就會感覺心靈都被扼殺了,還會和父母有話說嗎?

要給孩子做自己生活主人的權利,家長放手讓孩子感受生命,幫助孩子體驗自主感,允許孩子內心的自由,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會在選擇中學會思考,計劃,總結等各種能力,孩子也會樂於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性格也就開朗活潑了。


凡人小語


《話說青春期》

源自:拾遺 謹謝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日後的成長。

前言

吳先生在瀋陽開了一家小型旅店,前不久,店內來了兩名背書包手拉手的“小情侶高中生”,要求開一間房住。因沒身份證,吳先生向公安機關報警求助,民警火速趕到並將孩子帶回派出所,將兩個孩子的家長喊來。

看到女兒被人帶去開房,媽媽失聲痛哭:“平時,我對她管理挺嚴的,千叮嚀萬囑咐不讓她和男生玩,誰會想到,剛上高一,她就學會處對象了,還要去開房!”

據瀋陽晚報記者對事件的詳細採訪。原來,這對男女生早戀,當日下午,因為學校有事臨時提前放學,於是,男生便提出去開房,女生沒有多想,也沒有反對,便跟著前去了。

在民警的勸說下,雙方家長將各自的孩子帶回了家,把可能要發生的惡果扼殺在搖籃中。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日後的成長。

01

作家羅松講過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關於女孩:

一個步入青春期的高中女孩凌晨才回家,過了幾天,父親約她外出喝酒:“儘量喝,喝醉,爸爸帶你回家。”那一晚,女孩醉倒在吧檯上。

第二天,她一醒來,就看見了父親寫給自己的一封信:“你記得昨晚喝了多少酒醉倒的嗎?一共是兩杯啤酒跟五杯威士忌,記住,這就是你的極限。世界上有很多壞人,我沒辦法永遠在身邊保護你,所以才讓你知道你的極限,你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

第二個故事關於男孩。

一個14歲男孩,在書亭看到了一本很喜歡的書,可是身上沒帶那麼多錢,於是就偷偷把書藏進了懷裡,不料卻被老闆發現了,把他扭送進了派出所。很快,孩子的父親趕到了。

男孩低著頭,等待父親的大罵。但父親並沒罵他,而是對書亭老闆說:“他一定十分喜歡這本書,只是因為沒有帶足錢才這樣做的。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錢買下這本書……”

出了派出所,父親對孩子說:“人這一輩子都會犯錯誤。聽著,忘記它!不要讓它在你心裡留下陰影,好好學習和生活,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講完這兩個故事後,羅松說了一句我非常認同的話:

給女兒最好的保護是底線教育,給兒子最好的保護是陽光教育。

02

有關女孩的底線教育,有四點特別重要,希望大家可以告訴自己的女兒。

第一個底線教育:身體底線。

《虎媽貓爸》有這麼一個劇情:羅茜茜剛被保送直博的時候,博導陳小武開車帶羅茜茜到他姐姐家,進門不久他就把防盜門反鎖了,然後開始講他和師母關係不好……然後他就要霸王硬上弓。

羅茜茜就大哭大鬧起來,陳小武生怕驚動了鄰居,於是立馬停止了侵犯。事後,為避免再次落入“色狼”之手,羅茜茜尋求交換生項目,毅然出了國。

羅茜茜沒有像其他女孩子一樣,迫於導師的打壓和恐嚇而默默忍受。因為父親對她說過一句話:“千萬不要為任何事情出賣身體,以換求什麼好處。”所以關鍵時刻,她選擇了抗爭。

何為身體底線教育?身為父母一定要告誡女兒:

不要為任何事情出賣和傷害自己的身體。

第二個底線教育:生活底線。

我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

女兒考上大學後,父親給她寄錢:“1200元夠不夠?”

女兒回答:“夠了。”

父親又說:“想買什麼就買,別虧自己。”

女兒聽了,半天不作聲。

父親覺得奇怪:“怎麼了?”

女兒說:“室友和我一樣,每月家裡也是給1200元,但她生活質量比我高,每天都有零食吃,每週都去麥當勞……”

父親說:“她是不是在打工?你不要去,耽誤學習。”

“她沒有打工,是在談戀愛。有一次她約會回來對我說,其實她不喜歡那個男生,只是喜歡他替自己買單而已。她還說我傻,可惜了這張臉,如果她有像我這樣漂亮的臉,根本不用向家裡要錢。”

父親放下電話,立即給女兒打了1500元,對女兒哦:“從這月起,我每月給你1500元。多出的300元,你可以買零食。還有,如果你戀愛了就要告訴我。我每月再給你500元,作為戀愛經費。請你一定要記住,每次約會,都不要忘了帶上自己的錢包。”

這位父親為什麼要這麼做?他在給女兒灌輸一個生活底線——要有經濟獨立能力。

“經濟獨立的女人,是最有尊嚴的女人。經濟不獨立,人格便不獨立。人格不獨立,愛情便不獨立。”

第三個底線教育:感情底線。

作家柒柒曾寫過一慘痛經歷:大三時,她愛上一個男生,為了討好這個男生,她低到了塵埃裡。

男生喜歡吃魚,柒柒就在寒冽的冬晨,在河邊守候數小時,為他買最新鮮的魚。

兩人吵架了,明明不是自己的問題,柒柒也要站一整夜的綠皮火車,去他的城市,跟他說聲對不起。

大冬天,例假來了,她蹲在地上,也要把他的臭衣服洗得乾乾淨淨。

柒柒以為,這樣就能換來他的真愛。

可她熬好魚湯,電話他回來吃飯時,換來的是一聲:“煩不煩,我正忙。”她將乾淨的衣服放到他面前時,換來的是一句:“這本來就是女人該做的事。”

即便這麼忍氣吞聲,柒柒最後還是失去了他。

多年後,回憶這段感情經歷時,柒柒這樣寫道:

“我一直以為妥協一些將就一些,這個世界就會為我讓出一席之地,後來才知道:你永遠無法感動一個不愛你的人。”

所以現在,柒柒總是給女兒強調一個“感情底線”:“不要在一個不愛你的人身上浪費時間。更不要為他無底線地犧牲自己,因為你永遠無法感動一個不愛你的人。”

第四個底線教育:生命底線。

“我們一生中,總難免遇到惡人。當遭遇惡人時,如果你沒有能力和歹徒鬥爭,就應該打迂迴的戰鬥,不管手中的東西有多麼重要,都不應該和其發生正面衝突。最好的選擇應該是舍財保命。”

因此一定要教育女兒:生命高於一切,沒有什麼物品能比生命更重要。

我們一生中,也總難免遇到傷心事。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傷心事,都不能選擇終結生命,自殺是解決問題中最愚蠢的辦法。”

03

給兒子最好的保護是陽光教育,有關男孩的陽光教育,也有四點特別重要。

第一個陽光教育:冒險教育。

我發小劉宇是搞地質勘測的,他最喜歡帶兒子去探險。比如,上週他就帶兒子小劉野營去了。奶奶本不想上孫子去:“那個山太陡了,摔了咋辦?”“還有野豬,危險得很。”

但劉宇偷偷對媽媽說:“其實就是一個普通旅遊景區,我告訴他可能有野豬出沒,是想練練他的膽。”

那晚,父子倆在帳篷裡,似乎聽到了野豬的叫聲。劉宇把一根木棒遞給兒子,

自己也抄起一根,假裝守衛起來。這樣的“冒險教育”,讓他家小兒子的膽子比一般小孩大,十足的男子漢氣息。

現在總有很多家長這樣教育兒子:“那裡不能去,這個地方不能待,太危險了!”

教育家理查德說得好:“缺乏冒險精神的孩子,往往習慣於墨守成規,既性格孱弱,又不善創新。”一個男孩子,應該要具有冒險精神的。

第二個陽光教育:規則教育。

作家林曦講過一個教育故事:孩子與同學打架,回家後大哭。

我問他:“你很委屈,很生氣嗎?”

孩子說:“嗯,我要報仇。”

我問他:“那你打算怎麼做呢?”

“找根棍子,不行,我要像電視裡一樣,用劍刺他。”

“好,這樣很解氣,爸爸幫你準備一下。”

過了一會,我抱著衣服和被子下樓。孩子一臉驚訝:“你怎麼拿這麼多衣服?”

我回答:“如果用棍子呢,你會被帶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個月,所以要給你帶換洗衣服;如果用劍的話,就要呆很長時間,肯定得準備被子啊!”

孩子紅著臉說:“真的會這樣嗎?”

我回答:“嗯,法律規定是這樣。”

“那我們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氣嗎?”

“其實我也有錯,我不生氣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支持你。”

在“冒險教育”的基礎上,必須得增加一個“規則教育”,用規則來平衡冒險。

我特別喜歡這位父親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往最壞的結果想一想,這個最壞的結果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試一試。如果承受不了,就不要去做。”

第三個陽光教育:挫折教育。

西安交大博士研究生楊寶德,因為不堪導師騷擾而自殺;中興程序員歐建新,因為不堪被公司辭退而自殺。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之所以選擇自殺,就是因為缺少了挫折教育。

前段時間,在央視看到一故事。一長途車司機,因為常年不在家,就利用寒假帶著兒子一起出車。那路陡峭崎嶇,行車步步驚險。在翻越一座大山時,車子壞了。父親趴在雪地上修車,一趴兩小時。

車修好,衝上山頂那一刻,他告訴兒子:“你記住,人生就是這樣。關鍵時候就得咬著牙往前衝,衝上去就能看到萬丈霞光。”

這位父親只有小學文化,但他給了孩子很多這樣的挫折教育,後來,他兒子考上了博士。

在畢業典禮上,兒子說:“我之所以能跳出農門考上博士,是因為父親從小就告訴我:生活中打倒我們的絕對不是挫折,而是面對挫折時的消極逃避態度。”

第四個陽光教育:獨立教育。

一位我尊敬的公務員朋友,講過他父親教他做人的故事:

他爸在他暗戀一個姑娘時說:“一個姑娘不會因為你專一痴情而喜歡你,只會因為你優秀而喜歡你。”

朋友感嘆:真是醍醐灌頂。

初中一年級,他爸問他:“怎麼才能讓別人尊重你?”

“我尊重別人,別人就會尊重我。”

“錯了。是實力。”

朋友感嘆:太他媽深刻了。

他父親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官,但說話從來輕聲細語,只對他說過一句狠話:“不要妄想我會給你報銷發票。”

朋友感嘆:這句話,成了我的做事準則。

後來,他身邊很多同事都犯事入了獄,但他卻一直清清白白、平安無事。他感嘆:“所以我一直很感謝我父親。”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說過一句話:“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伊水緣


這位家長朋友,首先我們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性

1,青春期的孩子,正常的抑鬱期,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現兩個極端:盲目自信,盲目自卑。

2,青春期的孩子喜歡標新立異,追求新鮮的事物。這主要是在平常中缺乏廣泛的愛好,在小學階段沒有發現並沒有培養孩子的天分。

3,親子關係比較惡劣,溝通不及時,沒人疏導心裡的小秘密。如果雙方親子關係比較惡劣,孩子關閉了與家長溝通的渠道。

4,孩子更加註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由於長期生活中從父母那裡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和價值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害怕自己“出醜”

5,青春期的孩子處於第二個探索期,內心一直很糾結,很多事情想不明白,又不問家長,所以看起來很抑鬱,不愛和陌生人打交道。


家長需要怎麼做?

  1. 家長要接納,允許孩子的“抑鬱時間”;
  2. 培養興趣愛好,儘量與家長產生鏈接,一起參加,這樣溝通的話題就會增多;
  3. 帶孩子出去旅遊,激發孩子學習動力,旅遊有“技巧”,內容過多,在這裡不闡述。
  4. 與孩子做朋友,從含蓄的溝通方式【寫紙條、發微信、留言等】,在過度到語言表達,最好搭配行為表達【摸孩子頭、拍肩膀等】。

家庭教育指導師飛飛


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可以意識到自我的獨特性,他慢慢的開始脫離父母,不會完全地依賴父母,會自己去探索一些新的東西,那麼作為父母需要遵從這個年齡的特點,要允許他有自己的想法,需要理解孩子在青春期時,他們身體和心理的變化,他們在慢慢成長為一個“大人”。家長需要理解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性格,內向的孩子比較沉穩,不必要求他一定要特別活潑開朗,想要孩子變得稍微活潑開朗可以帶他去有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家裡做客,讓他多交些朋友,也可以看看他有什麼愛好,鼓勵其發展其愛好。


木令兒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孩子內向,不願和父母交流的原因:

1.父母在身邊的情況:因為兩代人的聊天話題不同,導致話少了。父母只顧自己的事或者給予的僅僅是物質基礎,認為讓孩子吃好穿好就可以啦,但是卻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想法。很少認真看待孩子的想法,有時候孩子的一句請求可能是好長時間不敢說卻又渴望擁有的結果。

2.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打工,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導致代溝越來越大。兩個孩子還好,有個伴兒,如果是獨生子女,沒有傾訴的對象,很容易內向,看著別人父母在身邊,自己父母卻不在,長期會產生失落感,可能表面不讓人看見,但心裡還是不是滋味,也不願意和他人聊天。跟爺爺奶奶更是隔了一輩人,也不會說出自己的內在想法。

其次,我們看看怎麼做,以下是個人觀點,如有問題,僅供參考。

1.要適度的去和孩子聊天,為什麼要適度呢?因為過多的關心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直被當成孩子,每個青春期的孩子都渴望極速長大,被人們當大人看待。說的俗點就是給他個面子,讓他當小大人。

2.要學會運用語氣和孩子聊天。青春期的時候,每個人都是自尊心非常強的,如果老是用長輩的語氣壓著他們,已達到自己的預判,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孩子更不願意敞開心扉。

3.要提高孩子的愛好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喜歡什麼愛好,可以去滿足,當然了,違法無理的要求肯定不行。讓孩子能夠在玩中找到快樂,說不定潛能被開發了呢。

4.要給孩子樹榜樣,正確引導。這就得父母以身作則,最起碼不能騙他(她)。告訴孩子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得自己去努力,父母是沒有更大的本事了。不要老是拿孩子和其它孩子作比較,只要今天比昨天好,這就是希望。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