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要喝純糧酒的人買不到酒,真正賣傳統純糧酒的人卻賣不出去,你怎麼看這個問題?有什麼建議?

釀酒那些事


我一直相信一分錢一分貨,糧食酒既然是糧食做的,一斤糧食出多少酒呢?一斤糧食多少錢一斤?加上做酒的過程、人工,價錢便宜的肯定不是糧食酒。

一般來說,喝酒的人只要有酒,其它的都不管不顧,只有那些比較講究的才懂得喝糧食酒,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糧食酒和勾兌酒的區別。

我有個同學是酒鬼,喝了好多年,他知道哪裡可以買到糧食酒,所以愛喝酒的人、還是能買到糧食酒的。

有糧食酒賣不出去,也學學那些發視頻的,把做糧食酒的過程發上去,讓更多的人知道,不愁打不開銷路。

把酒用二斤的塑料桶裝好,有需要的就物流車配送,可以嗎?是不是易燃物品呢?

如果自己有車,也可以送貨上門,或者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設立銷售點,一定要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啊。


艾玉芳


大家好我是提倡健康飲酒的V先生,其實這個問題,可以一句話來概括"中國的酒盲比文盲多的多"

在酒場混跡多年,就目前而言,中國人對白酒的認知,可以說是連小學生的水平都達不到。大部分選擇飲用酒首先還是看價格,然後就是口感。再者就是追品牌,喝個二三十年,也分不出糧食酒還是酒精酒。

雖然高端的白酒也有假酒,但由於口感上香味上難以複製,然後就是消費者在購買時都是比較嚴謹的,畢竟大把銀子還是會謹慎一些,然後對酒有一定的基礎認知和追求,所以高端假白酒很容易就會被分辨出來。

所以假酒一般出現在中低端最多,中低端的白酒佔市場的份額最多,消費者也是最多,假酒好混水摸魚,而這一類消費者買酒時除了關心價格以外,又特別關注酒的口感,很多人喜歡喝綿柔,順口,香型好聞,低度,假酒也恰恰抓住這點,針對消費者的口感來調配的,很多假酒在口感調配上也是絞盡腦汁,很多人在飲用假酒時都是一致好評。酒後出現後遺症,都以為這都是酒後的正常現象,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喝酒就會腦殼疼,就會傷身體。

下次依然會循環,口腹之慾最難忘嗎?逢人還推薦。你和他們說咧,他們還美其名曰:"老子喜歡,老子願意。"

糧食酒一般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上,自家釀,不是商業化,我們不討論,然後就是高端,價格一般都是普遍偏高的。很多人難以承受,什麼香型的酒都有糧食酒,也都有假酒,液體發酵法,和固液發酵法,可以說是佔市場90%份額。喝慣了勾兌酒的,偶爾嚐到糧食酒,都覺得難以下嚥。現在的市場,幾十到幾千,誰都說自己是糧食酒。你說你賣糧食酒,你說誰不是說自家賣的是糧食酒,賣的的人都瞎說,買的人分不清,自然就出現現在的現象。

說白了都是酒知識和酒文化的認知不足導致的,連最基本的辨酒能力都沒有,然後逢人就說自己喝酒二三十年,是個老酒鬼,逢人就說那個酒好,反正不知道為什麼好,就是好喝。好入口,這酒香,這類型的人,你高抬貴手,別害了自己也害了朋友。

(就像現在我寫下這篇問答,你們肯定又覺得我口水文,我肯定是個不良商家,因為這壓根就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問題。凡事都講究緣分)



菜刀關公


酒友你好

這個問題也一直是茅臺鎮一些酒商的問題,好好的糧食酒在這裡擺著,始終不能在市場上很好發揮,而反觀市場上的酒精酒橫行,酒友也是大吐苦水。

為什麼酒精酒有市場?

好看、便宜

不得不承認,我們人類是一個視覺動物,那些酒精酒由於造價低廉,把資金用在了包裝上,使得外面包裝十分惹人喜愛,而酒質價格還不如包裝成本高,這樣的酒能好麼,試問,一瓶是造型樸素,一瓶造型精美價格相差不多,選擇後者無可厚非。相同成本如果糧食酒再去追加包裝,既不能確立檔位,還加大了投入。

這個問題在改善

有一個很好的現象,隨著網絡時代的興起,人們能夠快速的通過各個渠道瞭解酒的知識,酒的好壞,並且購置到糧食白酒,雖說是一個起步,不能和傳統渠道相比,但這是一個好事情。

人們越來越懂酒,這就讓酒精酒的立身遭到了限制,假以時日,白酒市場一定會有良性改善。

由於我做酒,很多愛酒懂酒的朋友找到我,會和我討論醬酒問題,有很多都在為找一款糧食酒而發愁,而我會把我的自身所學知識告訴他們,讓他們明白什麼是糧食酒,什麼是酒精酒。

很榮幸,做酒多年得到了很多酒友的認可,這是我在酒行業做下去的動力,我也將繼續吧,糧食酒,坤沙酒,以及酒知識帶給大家分享。

當然了朋友,如果你也喜歡醬香型白酒,那就私信我,我們一起品醬酒,聊醬酒,


醬香白酒文化館


少荃來回答這個問題。

目前白酒市場大體上就是下面三個問題:

1.純糧食釀造品牌白酒,購買方便,但價格昂貴,且還有假冒偽劣品潛伏其中。

2.降低白酒品質,注重包裝和渠道滲透,購買方便,價格適中,但品質成為硬傷(固液法、液態法工藝)。

3.提高白酒品質,不注重包裝和渠道滲透,購買不方便,價格低廉,唯一優點是純糧釀造。

其實問題的癥結所在就一個點:宣傳和渠道。

白酒市場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困局,主要出在了“鏈接”上,從白酒品牌商到消費者之間的“鏈接”。

要知道,傳統品牌白酒打市場無外乎“三板斧”——傳統品牌文化挖掘,高空廣告轟炸和分銷渠道滲透。

先說文化。中國的幾大白酒品牌幾乎全都是在“往前”做文化,無論是汾酒的白酒之源,還是茅臺的久歷千年,以至四川濃香酒的古典傳承等等,都是在以“白酒技藝傳承”為最大的營銷賣點進行市場形象的建立。這在無形中就會對消費者潛移默化地進行“教育”——即老品牌的就是好酒,古法的才是正宗,陳釀的才是正統等。

(白酒的包裝決定了產品形象,也反映著消費者對白酒的認知)

因此消費者認為的優質白酒一定是以“老品牌”為基礎的。這對一些尚無釀酒歷史的中小白酒品牌企業無異於是一種“價值壁壘”,在形不成傳統文化優勢的情況下,便得不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這就是為何散裝的、沒聽過品牌的純糧食酒,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懷疑的原因)

對於消費者來說更是,白酒不僅僅是一款飲品,在中國人的社交生活裡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白酒多出現在酒桌、飯局、宴會等場所,因此白酒品牌將決定了賓客朋友對主人的印象,所以又從消費場景上決定了大多數人消費白酒的需求有很大的層面是在消費品牌和麵子,而不僅僅是內在的品質。

這就是為何中國的幾大白酒巨頭對外宣傳全都是全渠道的廣告信息轟炸,且主打全都是白酒的高檔消費場景而不是在家自飲,因為自飲白酒的品牌價值是發揮不出來的,白酒的品牌只有在對方的眼裡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

總結:

對於上述的“第三類”白酒來說,宣傳渠道就要遠遠落後於前兩者,在購買渠道上就更加不能與其抗衡,因此消費者購買此類酒就不會很方便。

其實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第三類白酒具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能在相對低成本的條件下實現產品的推廣與展示,逐漸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讓更多人熟知,更多人品嚐到純糧食酒。

現實規律

萬物總是按其規律在發展。白酒也一樣,當第三類白酒逐漸被世人熟知,品牌價值逐漸增強時,也會漫漫踏進第一類酒的市場做法中,即品質保證,價格提高,渠道滲透,而逐漸擺脫大眾消費人群,向著更高一級的消費層次挺進。

所以,規律是打不破的,變的只是具體到一個一個的品牌沉浮。

就想我們所熟知的小米手機一樣:從剛開始的價格爆款,到現在逐漸試探中高檔市場,也是同一個道理。


我是杏花村“戒”酒小編少荃。如果您喜歡清香型的白酒,尤其是汾酒,那我們就是同類愛好者,想品嚐“戒”酒的話請關注聯繫小編。


杏花村戒酒


說二句,純糧酒,是中華民族酒業之根。純糧酒,是中華人民精神之韻。它穿時不過期,穿腸更濃香。累了能解乏,苦了能消悶。酒九歸真傳世寶,來客酒畢道真言。在此說二句,在杭州下沙有家親戚,他釀得一生好酒,大麥燒。酒色橙韻,添杯掛柚,香濃可口。從前他每年釀上五十壇(每壇五十斤),全部叫親戚朋友定拿完,我和兒子,親家每年最少四壇。現在可能增加了量。不論釀多少壇,仍然一定搶而空。這就叫好酒不怕巷子深。朋友所說的,純糧酒,也不知產在何方?色香如何?真是香濃可口,相信大家是識貨的。小嘴就是試金石。希望能靜下來查找原因為上。出一聯,假酒多多多誰願喝誰喝,不喝不花錢看你能咋辦?橫批,肯定吾不喝。個人觀點,不足指正。

這兩壇就是″大麥燒",願品之來哎。

財源滾滾

一帆風順

銀積遍地。


手機用戶烏龍


山東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山東陽穀陳釀酒廠》53度_56度 醬香型 ,兼香型 白酒,傳統老工藝 固態發酵 100%純糧釀造! 這種酒的特徵是: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豐富醇厚,回味悠長,香而不豔,低而不淡、清澈透明,色澤微黃,且具有隔夜留香、飲後空杯留香猶存的特點。還是老味道!


用戶6920213391


現在的社會缺信任,誰的真誰的假無從考證,造成這樣的現象是賣假貨結下的惡果,要想扭轉這樣的現象必須重懲賣假造假者才行!


王哥161125


好漢不提當年勇啊!

現在喝酒不多,也不關心有關酒的事情了。

當然,如果要是“真正純糧釀造”的酒,我覺得總歸是不愁銷路的,你應該愁的是生產成本的問題才對。

以現在的生產成本來釀造純糧食造的酒,價格肯定是低不了的。而一個不知名的品牌,卻怎麼也是賣不上好價錢的。你說是吧?


屈建雲397


真正懂糧食酒的不多,你給他喝糧食酒,他覺得有曲味,喝不慣,純糧酒口感不如勾兌酒協調,好多人喝勾兌酒習慣了,反而覺得純糧酒不好喝,呵呵,真正的純糧酒反而不太好銷售,除非懂得人。


純糧白酒做私人定製酒


不是廣告,不良商家,讓大家都分不清啥是真糧食酒?那個價位不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