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癌症多發於60歲左右?

大夫山民


我是小影大夫。癌症多發生於60歲左右?癌症的發生與年齡有很大的關係,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好發年齡。總得來說,中老年人更好發癌症。常見的直腸癌、肺癌、乳腺癌、肝癌等等,都好發於中老年人,以40-70歲好發。癌症的發生和發展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需要一定的時間進展的,所以很多都以中老人人多見。

為什麼說,現在癌症這麼多見,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目前人均壽命在不斷的延長,越到老人年,人的各種機體的功能都開始下降,免疫力也下降,正常細胞更容易變異為癌細胞,免疫功能無法檢測,不能及時的殺滅,導致癌症的發生。所以癌症也更加多見於中老人。

但是並不是說年輕人和兒童不會得癌症。目前癌症的發生由年輕化的趨勢,我見過17歲胃癌全身轉移的,也見過20歲肺癌晚期的。

年輕跟癌症也有很大的關係,兒童和青少年也有好發的惡性腫瘤。比如2歲的孩子,肝臟的佔位就診,肯定要首先考慮肝母細胞瘤,這是惡性程度很高的惡性腫瘤。但是如果是一個50歲中年人,發現肝臟佔位,肯定要首先考慮肝癌可能。
上圖為一個同事的侄子,一歲很聰明伶俐的小孩,無意中洗澡發現腹部變硬,摸著有腫塊就診,卻發現是肝臟長了一個10cm大的腫瘤,小孩子肝臟的佔位,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最好發的就是肝母細胞瘤,很可惜已經出現了雙肺多發轉移,半年後,寶寶走了,還沒來得及體驗世間的酸甜苦辣,還沒來得及說話識字,還沒來得及被父母好好愛,就已經離開了。

再比如,年輕人好發的骨肉瘤,這是年輕人最好發的骨惡性腫瘤,惡性程度非常高,生存率很低。但是中老年人,60歲的人,就不怎麼長骨肉瘤了。

所以說,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好發年齡,常見的肝癌、直腸癌、肺癌、卵巢癌、宮頸癌等等好發中老年人,兒童好發胚胎性的惡性腫瘤,年輕人好發骨肉瘤等等。


小影大夫


我們經常會聽說,某某剛退休,就查出了癌症,言語中滿是惋惜,那為什麼癌症在60歲以上會爆發呢?

有文獻記載,有62種主要癌症的高發年齡,是60-70歲。比如佔男性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肺癌,發病年齡高峰在60~79歲之間。我國食管癌男女合計平均年齡為63歲,80%發病在50歲以後。人過40歲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顯著上升,60~65歲是高峰期。

我們知道癌症的發病是一個長期的慢性過程,在某種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正常細胞發生異變,變成癌細胞,變成的癌細胞並不是都能成氣候,有的只是曇花一現,被機體的免疫系統所清除,而即便那些有機會繼續留存下來的癌細胞。從接觸致癌因素,正常細胞癌變成癌細胞,然後一個癌細胞分裂增殖出10億個癌細胞,得十多年,幾十年。所以腫瘤一般發生在年齡大的人身上。

而且許多人在上班時忙於工作,並不重視體檢,一旦退休,時間閒了,對自身關注多了,才想起來去體檢,這讓腫瘤的檢出率提高了,相應發病率也提高了。隨著現在檢查手段的日益先進,CT在體檢中的普遍應用,腫瘤檢出率有年輕化趨勢。

所以隨著人均壽命的不斷提高,為了避免腫瘤的發生,我們現在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戒菸戒酒,適當運動,保持樂觀的心態,定期體檢,祝大家都能遠離癌症,過上幸福的退休生活!


胡洋


癌症好發於中老年人,例如我們常見的肺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食管癌等癌症,都是從40歲至50歲左右,發病率逐漸增加,到了60至70歲左右,發病率達到高峰。然而,這也不是絕對的,有一些腫瘤好發於兒童或者青少年,例如骨肉瘤,生殖細胞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尤文氏肉瘤,白血病等等。

對於大部分癌症來說,為什麼到了中老年之後,發病率到達最高水平呢?

主要是因為致癌因素作用於每一個人,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才能導致身體癌變,大部分致癌物引起癌症,都是需要一定劑量和時間的,常見的致癌物,例如x射線,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紫外線,乙肝病毒,幽門螺桿菌等等,這些致癌物需要長期作用於人體,慢慢的引起異常的增生,最後導致癌症。

以肝癌為例,先是乙肝感染,然後引起肝纖維化,肝硬化,最後導致肝癌,需要較為漫長的時間。

當然,不是絕對的,正如我們前面所講的,有一些癌症或者腫瘤,好發於兒童,這些腫瘤與基因異常有較為明確的關係,基因突變或者基因異常的患者,更容易發生腫瘤,得癌的時間往往早於一般的發病年齡。

這些就是癌症發生的一般規律,最後,曾醫生要提醒大家,不要以為癌症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是有可能患癌的,而且年輕人患癌的人數不在少數,我們經常見到二三十歲的青年人,患上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等。所以,年輕人也要定期體檢,如果身體出現不適,一定要及早的就醫。


普外科曾醫生


癌症確實多發於中老年人,為什麼有人說癌症多發於60歲左右?這先得了解癌症發生的時間過程,從接觸或暴露於致癌原環境中,比如吸菸,不是說你吸菸一支兩支,或者吸了幾個月的煙,就得肺癌了,沒那麼快,你如果從二十歲開始吸菸,那麼幾十年年後,也就是四五十歲以後進入肺癌高發時期,所以,你年輕時“作”,年輕時的任性,到了中老年後就開始為自己年輕時的任性買單了。

年齡與癌症的發生有明確的關係。兒童患癌更多和遺傳基因有一定的關係,更多的患腎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等、淋巴造血組織的腫瘤(如急粒白血病、急淋白血病、淋巴瘤等),而成年人則更多見上皮來源的癌,如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多數跟環境因素有關聯,總體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癌症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長,甚至可以說,年齡是癌症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癌症總體上可以說是老年病,慢性病。但你不要一聽我這樣說,就舉出例子來反駁我,說60歲前也有得癌症的啊,廢話,又沒有說年輕就不得癌,是說概率,癌症多數還是中老年人,年輕人更少,但不是沒有,而且癌症發病似乎有年輕化趨勢,這可能跟現在人有更多的機會從一出生就接觸到致癌物,如果一個人一出生就感染乙肝,那麼二三十後後也考二三十歲就進入肝癌發病高峰危險期,這就還是年輕就得癌嗎?如果他從年幼時就開始吸二手菸,那麼幾十年後也還算是年輕人,他仍然有較高的風險得癌是吧。


腫瘤專科醫生


癌症多發於60歲左右?有依據嗎?有!請看下圖,來自2019年國家癌症中心的癌症統計報告!

看上面這個圖👆👆👆不管男女,40歲以下的人群惡性腫瘤的發病率還算少。但是,報告指出40歲之後癌症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特別是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你看曲線的斜率最大(哈哈哈,數學沒忘)。80歲以後峰迴路轉,開始往下掉了!所以,60左右癌症多發,沒毛病!

那麼哪些癌症最多呢?我國目前排名前十的癌症哪些入榜了呢?看下圖,2014年和2015年的全國癌症發病率榜單!(最新的了,統計有個過程,畢竟我國幅員遼闊嘛)
這裡我們看到肺癌這個老大哥長年累月佔著冠軍寶座不讓位啊!報告指出,15年我們整個國家肺癌新發78.7萬例。其發病率為57.26/10萬。而63.1萬人死亡,死亡概率為45.87/10萬!

60歲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這麼高!如何防癌?

第一,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病從口入,許多癌症與飲食也有關係!比如消化道腫瘤!少吃高脂,高熱量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膳食平衡很重要!

第二,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僅要管住嘴還得邁開腿!適當的運動對加強身體機能和免疫力都很重要!加班熬夜這些,我想60歲了,你也扛不住,就別幹這些事情了。心情放愉悅點,少操心,多放鬆放鬆。

第三,身體健康需要管理。你的身體你做主!你不管它,它也不會管你!定期給身體做做體檢,很多早癌就是體檢發現的。另外,小病抓緊治療,不要一直拖,最後拖成癌症。


腫瘤探索者


成人惡性腫瘤常可分為兩類:

一類:隨年齡增長髮病率增高的腫瘤,如食管、胃、結直腸、胰腺、前列腺惡性腫瘤和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多

二類:與一類相似,但在50歲後發病率有所減緩,如女性乳腺癌、子宮頸癌和肺癌等。

不同年齡的組織對致癌原的敏感性亦不同。

乳腺癌:乳腺癌的發病率在50 歲左右人群中有所降低,其後呈現一緩慢上升趨勢。

結腸癌:一類腫瘤的代表,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這與結腸粘膜持續暴露於致癌原有關。

這裡所說的60歲以上癌症爆發,應該和身體機能的減退,免疫調節變弱,和身體致癌毒素的積累,身體各項功能表現狀態都與疾病相關。不只是癌症,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都較為常見。年齡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腫瘤健康管理


近年來,全球癌症發病形勢嚴峻,發病率和病死率呈持續上升趨勢,不僅影響個人和家庭,對社會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我們知道,導致癌症的危險因素很多,包括老齡化、環境汙染、吸菸、不健康飲食、活動不足、肥胖和超重等因素。其中,年齡是惡性腫瘤發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癌症的發病隨年齡增加而迅速上升。有人說,癌症多發於60歲左右。真的是這樣嗎?

筆者認為癌症多發於60歲左右,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在近十幾年來呈持續上升的趨勢,大於60歲人群癌症發病約佔全部癌症發病的大部分。癌症之所以多發於60歲左右的老年人,筆者分析認為這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其一,癌症的罹患需要一個較長的潛伏期,當癌症的危險因素作用於人體後並不會立即導致癌症,而是在體內逐漸積累,當超過一定年限後才發展成為為癌症。比如既往有研究表明吸菸可導致肺癌,菸草中的尼古丁可導致細胞分子機制發生變化從而引起細胞癌變。而這一機制的變化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才能表現出臨床症狀。

第二,60歲左右的老年人,全身機能衰退、免疫力大幅降低,人體對腫瘤細胞的免疫監視和清除能力進一步降低,容易受環境汙染等各種外界致癌因素的影響,也更容易罹患癌症。

第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癌症的早期症狀掉以輕心、因誤診而延誤治療,也是導致60左右的老年人癌症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的主因。比如酗酒和熬夜,開始短期內身體似乎沒有什麼異常,但時間長了就可能量變到質變,產生癌症。

總結

其實,癌症的發生不分年齡大小。近年來,關於年輕人患癌症的例子、新聞,也不勝枚舉。但是大量研究證明,老年人確實更容易罹患癌症。所以建議老年人最好每半年就進行一次體檢。對處於高發年齡段並具備致癌危險因素的老年患者而言,身體一旦出現嚥下困難或異物感、腹部脹痛、咯血、發熱、胸痛、血尿、便血等症狀時,一定不可以掉以輕心,務必要儘快去正規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此外,老年癌症病人的治療,需要進行綜合評估,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儘可能達到延長生命、改善生活質量的目的。


藥師方健


也許是生活的壓力,也許是飲食不規律、睡眠不充足以及缺乏運動鍛鍊等等原因吧,一些癌症是有些年輕化傾向,比如乳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但統計數據顯示40歲以前常見癌症所佔比例還是很少的,癌症高發於60歲以上人群。


細胞分裂延續過程中,DNA就好像是電腦文件一樣複製、粘貼,一次、幾次、幾十次可能不會有問題,但幾百次、幾千次就有可能數據丟失。DNA有了錯誤信息、或者沒有受到調控,基因突變了,這就是癌細胞形成基因層面的機制。複製次數越多這種幾率越大,也就是年齡越大基因越有可能突變,也就是60歲以後癌症高發原因之一。

原癌基因突變、抑癌基因失活其大多有外環境因素的刺激,目前認為致癌因素持續15-25年的時間才可能有結果。比如有人抽菸,每天吸菸支數×煙齡≥400就處於肺癌圍追對象,這樣算來60歲以上肺癌高發是自然;結直腸癌大多是腺瘤途徑而來,腸壁粘膜受刺激許多年才可能形成腺瘤,腺瘤5-15年才有可能轉變至癌。癌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許多也是有因有果,外源性因素刺激需要過程,也是60歲以後癌症高發的原因。

腫瘤形成必要條件還得逃脫免疫系統的識別、追殺。年齡大其免疫系統的戰鬥力也是大不如從前了,潛在地存在敵強我弱的情況,這也是年齡大癌症高發的客觀因素。

癌症,年齡是客觀原因,沒辦法去改變,能做的就是減少各種各樣的外環境刺激,避免長時間、大量的刺激。40歲以上也要做一些防癌篩查,也是有用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效果相對也要好些麼。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有個有趣的說法:只要人類壽命足夠長,就一定會得癌症!因為人的細胞不斷增殖裂變,經過足夠多的次數,一定會發生癌變。

隨著年齡增長,裂變發生異常的細胞次數會逐步增加,免疫監控能力下降,不能及時清除,發生癌症的機會就會逐漸增加。

癌症多見於60歲左右的中老人嗎?

是的,這個有官方證據支持!

這是一位70多歲的老人,因為不愛吃飯來住院,結果胸部檢查發現肺癌轉移了。

按照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統計,惡性腫瘤的發病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40歲以下比較少見,從40歲以後開始快速升高,主要集中在60歲以上,到80歲年齡組達到高峰。不同惡性腫瘤的年皊分佈均有差異。

還有一些老菸民、酗酒者、慢性阻塞性肺炎病人,隨著年齡增長,有害因素積累,細胞癌變的幾率就會增加。

這位93歲的老壽星,發現右肺小結節,兩年後長大了:

已經這麼大年紀了,隨訪觀察就很好,不急於處理。


影像科豪大夫


首先我不認可這個說法。根據最近幾年統計的數據來看,癌症的爆發期應該是40歲。在40歲之前,癌症的患病率是很低的,而超過了40歲後,癌症的發病率直線上升,根據最新的2017年國家發佈的數據,癌症患病率在85歲才是達到了最高值。

之所以是這種情況跟癌症的形成原因有很大關係。癌症本質是細胞的變異。一般細胞每分裂一次,就增加一次的幾率。而且隨著細胞分裂的增多,甘細胞的活性一般都會有所下降,導致變異的幾率增大。

而且形成癌細胞其實也不要著急,我們人體還有警察在巡邏,抓壞細胞。這個警察就是人體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只要免疫系統發現有異於正常細胞的,他就會去努力殺死對方,從而保護我們免於癌症。年輕時細胞活力強,基礎代謝高,殺死癌細胞分裂的速度發育它分裂的速度就會消滅癌細胞,只有癌細胞的或是不被免疫系統識別,或是我上文說的那樣,生成速度大於消滅速度時才預示著你得癌症了。這是原發性癌症在40歲前很低的重要原因。

還有一點不能忽視,癌症其實不是一天形成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代醫學檢查出癌症,需要癌細胞達到一定的數量。大概有10億癌細胞聚在一起才能夠被確診得和癌症。而這可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

所以我的文章當中經常鼓勵年過40的人要適當的去做癌症篩查。要多瞭解一些癌症的早期反應。畢竟1大部分癌症期或是2期的治癒率還是可以的。

營養海賊團船長~肖雲濤(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營養學會會員、大連營養師俱樂部講師、營養大使,擅長上班族營養、癌症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