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最需要的是什麼?

心語星願4961


以前年輕時感覺不太清楚,現在隨著年齡增長和孩子結婚生子後,強烈感覺到老人需要的是老窩老伴兒還有養老錢。

現在兩代人之間的生活習慣和思想觀念差別太大,所以最好是住的地方分開,但也不要太遠,這樣方便照顧,但是各自保留自己習慣和隱私。那麼這時一個相知相惜的老伴兒就是老人的精神支柱,平時互相扶助說說話,誰不舒服了端個茶倒個水,一起出去溜溜彎啥的。

最後說的就是一定要留點養老錢,雖然現在都有醫保,但是自己手裡也要有機動的錢,咱給孩子或者孩子給咱要錢是正常的,誰讓我們沒經過人家同意就生了呢,但是一旦我們手心向上給孩子們要錢花的時候就難受了,他們過得好願意給主動給還行,否則誰難受誰知道。

所以,老窩老伴兒養老本最需要。


我的房子我做主


人老了最需要"四有”

人老了,進入晚年,需要的挺多。我覺得最需要的"四有“。缺了這"四有",生存就難了。

1.首先,最需要的是老伴。少年夫妻老來伴。人老了,身體差了,更需要有老伴互相關照。如果一方有病,需要護理。只有老伴最貼心,照顧最周到。而老伴先走一步,留下的這一伴,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覺得是一種缺失。

2.其次,需要的是"老窩"。不要寬敞高檔,住的舒適就行。不是借的租的,不是和兒女住在一起的房。也不是輪流到兒女家住的房,住這樣房,自己不舒心,不自由。住的是自已產權的房。到老了,有自已的房,就有安身之處。心情寬敞明亮。

3.再次,需要的是"老本"。神志清醒,腿腳利索的時候,自已掌管銀行存摺。退休金取回自主支配。不需要兒女干涉,兒女或兒媳更不得強行扣押退休金領取存摺或其它銀行卡、折、證。老人要有尊嚴地活著。在糊塗之前把銀行卡丶折,證上的密碼告知最可靠的人。防止死後繼承給兒女添麻煩。

4.最後,需要兒女孝順。平時,兒女忙於家庭,忙於孩子,忙於工作,壓力也大,打個電話,回家看看。年節生日兒女來家聚一聚。兒女對父母的孝順,不僅孝,而且要順。老人患病,兒女安排好護理,沒人陪在床前,讓人寒心。老人也要體諒兒女。對不治之症,老人放棄治療應得到尊重,對身後事的安排,兒女應該順著老人的心願。


用戶6096一帆風順


任何人都有年老的時候,人老了就會感覺很孤單。那麼年老的時候需要什麼呢?金錢?物質?不對,老人更需要的是兒女們的關懷,兒女們的陪伴。

當然,兒女們都有自己的工作或事業。現實中兒女們都比較難安排到很多時間陪伴老人,除了工作,還有自己的家庭甚至孩子。

如果與老人一起生活的兒女每天還有可能在工作之餘陪伴在老人身邊,最起碼晚餐時間是一起的。但隨著家庭經濟的寬裕,很多兒女都沒有同老人住在一起,這時候只能節假日才能與老人團聚,所以造成老人感覺比較孤單。

兒女們的關懷與陪伴

人老了,已經退休在家,不用上班,自然見到的人也減少了很多。除了飯後出去溜達或適當運動一下,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要做了,所以說人老了就會感覺到比較孤單。家裡人都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基本上每個工作日,家裡只剩下老人在家。

其實人老了沒有什麼太多的要求,大多數老人都是想兒女們能多點時間陪伴一下自己。老人心裡其實很矛盾,過多的要求兒女們陪伴,又怕妨礙兒女們工作,也不好說給兒女聽。

作為兒女,也必須儘量在工作之餘多抽時間陪伴老人。日常生活中,應該多點關懷老人的生活,並且多留意老人的身體,一個人年齡大了,身體或多或少也會有點小毛病。

現實生活中,年輕人都比較忙碌,沒有耐心瞭解老人的需要,總以為物質上滿足老人就是對老人的關心。其實物質對老人家來說己經不是最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經常能見到自己的兒女或小孫兒。

總結

為人子女,必須花多點時間在老人身上,留意老人的身體狀況,儘量滿足老人的需求。工作之餘要多點陪伴老人,如果有條件的還應該多點帶老人出外旅遊,讓老人過上幸福的老年生活。

- END -


與你聊情感


人老了最需要什麼?

人老了最需要老夫妻雙雙健在,有一個安樂的家,有一些足夠養老看病的存款。

有自理生活獨立能力,身邊有一幫子朋友,經常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培養一些自己的愛好,適當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鍛鍊,培養一些愛好豐富自己的生活,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好心態,生活有規律。每年去醫院做一次體檢,有病治病無病防病,希望兒女們,能經常回家看看老人,關心他/她的生活,能經常陪伴和老人聊聊天。

人老了都希望,兒女各家生活和工作平穩安定,孫輩們學業上進,這就是人老了最大的心願,和最想要過的生活。





靠山4


人老了最需要什麼??很多人可能說需要錢,但是我不那麼認為,因為幾乎所有家庭都不缺錢,溫飽都沒問題。 什麼時候最要錢?一定是自己不能自理,或者的重病的時候,有錢才能有人願意伺候你。

如果身體很好,要那麼多錢幹什麼用?如果你老了身體很好還想要那麼多錢,那我恭喜你你的慾望太大了,你還沒有活明白,吃飽,穿暖,自由,快樂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其它都是多餘的,如果你的精力旺盛追求一下也可以,但很多人會迷失方向,追求成了習慣,忘了正確的方向,以為的追求幻想,習慣成自然惡性循環。

現在的社會環境就像是一個溫室大棚,裡面有點熱,待在裡面的人都很煩躁,安靜不下來,老是有情緒,都有種不安全感,都感覺沒錢怎麼活呀??等等等等的情緒。

如果人有不安全感那麼就容易發慌,人在發慌的情況下做事結果往往是錯的,因為沒有理智的分析問題,都是在慌慌張張中做出的決定。如何在煩躁的社會當中讓自己安靜下來,外在的環境我們改變不了,但是自己的家裡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看法,勁量讓自己的家乾淨整潔,乾淨整潔可以使我們的心情舒暢,髒亂的環境誰的心情都不會好到哪去,吃飯勁量不要吃刺激性強的食物,刺激性強的食物會讓你的心情大起大落,身體很容易出問題,那麼情緒會更多。 說的簡單,做到太難,沒有行動就沒有結果,祝大家開心快樂。





魏行者


人老了最需要什麼?其實,這和人最需要什麼是同一個問題。

哲學中,人需要回答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何處去?當人到老年,何處是歸處,我想那時會越來越清晰。人無法選擇歸與不歸,但如何歸去,確實每個人老時都會思考的問題。

物質還是精神?

人老了,會看淡一切,對物質要求不高,但對於基本需求卻重視到苛刻的地步。俗話說,老人貪吃怕死沒瞌睡。雖有點粗鄙,但也說的通透。人老了,會對生活的保障看的很重!同時,老人們更重視健康,當然長壽是原因之一,我想更重要的是能少受一點病痛的折磨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綜上,人老了最需要什麼?我認為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有尊嚴安詳的離去是不少老人最需要的吧!


漁人愚己在西安


陪伴。

年齡大了,很多事情都經歷過了,很多東西也就看淡了。這個時候,最怕孤獨。老年人睡不著,因為身體的原因也沒事情可做,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就想有人多陪陪他們,講講話,哪怕不說話聽他們吹吹牛,講講以前的事情也好。

人老了,基本啥都不在乎了,身邊的朋友一個一個去世,唯一值得留戀的也就只有親情了。這個時候他們想被關注,所以會做一些搗亂的事,老小孩老小孩就是這樣。(不排除一些老年人疾病而導致的智力問題)

父母老了,多陪陪吧。帶上孩子,即使孩子吵吵鬧鬧的,聽著他們也開心。


笑著逃亡1


城裡老人都有:

A.退休金,或高或低,夠用了!

B.醫保。

C.自住房,起碼一套。

硬件齊全,提升軟件。

人老了,最重要的是心態:心寬一寸,病退一丈。

心態好,身體好!

身體好,不住ICU,就是賺到。





桔紅蘋果


人老了最需要的是什麼?步入老年,也許經歷的太多太多了,什麼風霜雨雪和甜酸苦辣都是一生的過程的驗證。到了人老了這個時候,過多的東西已經不再是奢求,而這三樣確實如命的重要。是哪三樣重要的東西呢?



其一、相濡以沫的老伴:歲月流逝而不曾失去的是老伴,才是自己最美的那道風景線 。記得有人說過 ” 老婆是別人家的好 ” ,可到老了那一天才發現 ,老婆還是自己家的好。不是嗎,夫妻幾十年的相伴,那一天不都是在彼此間的理解和原諒中度過。打也好,罵也罷都沒有緣飛緣散,難道還有什麼比好老伴更重要嗎!




其二、健康的身體:有個健康的身體才有老年的快樂,否則沒有任何資本談什生活質量。人老了,就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作息規律,而不要自以為是的陋習纏身,那樣只能是給自己的身體帶來不可避免的傷害。吃飽了,睡好了就要多動一動,找棋友酣暢淋漓地博弈一場,不在乎我輸你贏,只求修身養性和身心健康,這不是更好一些嗎。



其三,不可缺少的 “過河錢”:人老了似乎看淡了一切,但是,有一樣東西可不要看淡,那就是必備的 “過河錢”。常言說 “人吃五穀雜糧 , 誰又敢說不得個感冒發燒啥的。再說了人老了身體上的零部件都已經老化了,如果哪一天身上的哪個 “零部件”真得不好使了,你不得收拾收拾啊,但是,收拾就得要錢,這個時候沒有錢能行嗎?能指望上誰呀,俗話說的好 “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讓子女為自己掏錢治病呢?想好了,自己攢些 “過河錢”,有病了誰也不麻煩,這叫做 “手裡有糧心不慌”,這麼說,一點不過分吧!



結語:人老了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給自己鋪好後路,而去想怎麼過份的指望兒女。兒女孝道固然好,如果事與願違又該怎麼辦呢?這不是應該好好地籌劃嗎?


蜥蜴小哥有話說


因為是最需要,所以回答是唯一的

最需要的是:活明白的思想和心態

兒女陪伴當然好,可沒這條件,也可以自己找樂子,自已安排好生活

身體不夠健康,沒關係,想辦法鍛鍊,安排一下小時工配合

錢不太夠用,自己想辦法賺啊,這個人人自媒體的時代,有不少老人都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網紅方法,有一千個擁躉,養活自己就沒問題了。

愛好,心態好的人,很容易找到愛好,乾點啥都開心

所以,有個活明白的心態和思想,好多問題迎刃而解,無非就是讓心不要老去。心不老,生活就不會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