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快成熟時把穂以上秸稈砍掉能使玉米籽粒長的飽滿,是真的嗎?

農人肖倉柱


眼下玉米已經長出喇叭口,即將拔節生長,只要再來一場及時雨,今年玉米一定是大豐收的一年。我們皖北,主要以小麥,玉米,花生,大豆為主要農作物。夏季則主要種植玉米,花生,大豆,而去年因為大雨淹死了許多黃豆,今年種玉米的特別多。

玉米是一種抗旱,抗病蟲的農作物,產量也比較高,一般畝產1000到1200斤左右,只要管理得當,就能收穫頗豐。農民也有很多方法經驗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產量。


一,在農村,很多農民會在玉米快成熟的時候,把玉米穗以上的部分割掉。小時候很奇怪,不知道農民為何會這樣做?現在終於明白,在玉米快成熟的時候,把上部割掉,就可以讓玉米穗充分享受陽光照射,還有利於通風,玉米也會把最後的營養都供給給玉米穗,這樣玉米就能長得顆粒飽滿,穗大喜人了。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產量,不得不佩服農民的生活經驗。

想讓玉米收成增加,其實還有其他方法可以促進玉米產量。

二,在玉米拔穗後,如果玉米生長過旺,可以給玉米噴灑矮大壯,抑制玉米旺長,徒長。如果玉米秸稈生長過旺,會導致營養被莖葉過度吸收,這樣玉米就無法吸收足夠養分,就會影響產量。所以,在玉米出現旺長的時候,需要對其噴灑農藥,來抑制過度生長。


三,在玉米快要成熟的時候,除了可以把頂部割掉,還可以把玉米大葉打掉,這樣也可以有效促進玉米地通風,採光,讓玉米穗吸收更多養分。而打下來的玉米葉,還可以拿來餵羊等動物,也是一種合理利用。

總結,農村人在種植土地的過程中,總結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經驗,有些小技巧是農藥或者新科技都不一定能媲美的,所以農民的智慧真的是樸實實用的,對農產品的種植很有幫助。


牧野小志


玉米快成熟時,把玉米穗以上的秸稈砍掉能使玉米籽粒長的飽滿,是真的嗎?答案是真的!這個措施對玉米生產和高產效果非常好。
沒有實際試驗過,或者不懂玉米種植的人,很容易訛傳訛認為這是無稽之談。但是我是經過多次的試驗和對比後,發現這樣做的效果對於玉米的豐產是非常明顯的。我分別於2006年,2007年,2009年做了三次試驗,每次試驗選取的是同一地塊的,十平米見方的同一品種。試驗後的增產效果能達到10%以上。


那麼為什麼能夠增產呢?原因有三個:

一、減少病蟲害發生。

首先我們種植玉米的老鄉都知道,玉米的天穗是玉米的雄花,一般授完粉後最容易發生一種蟲害,也就是蚜蟲。發生蚜蟲危害之後,往往天數變成黑褐色,然後大量的蚜蟲糞便會讓天穗變成黑色,產生黴斑,落到玉米的莖葉上面,黑色的黴斑嚴重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另外,因為蚜蟲的蜜露帶有甜味,容易吸引各種害蟲和細菌繁殖,對玉米後期的生長極為不利,而通過砍掉或者隔行抽雄這一措施,可以減少發生蚜蟲的幾率。

二、減少營養消耗。

大家知道,玉米的營養主要來自於根部吸收的養分,玉米在授粉結束之後,上部的葉片和雄穗已經毫無意義,也不能夠產生任何玉米所需的營養物質,這時候砍掉這部分莖杆和葉片,可以減少對肥水的浪費,讓有效的肥水最大限度的對玉米籽粒進行營養補充,讓玉米的籽粒更加飽滿。

三、減輕倒伏危害。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玉米大多都是密植型,授粉結束後,砍除上面的秸稈,對於玉米田的通風透光,減少田間鬱蔽有極大的好處。有效的通風透光可以很好地促進玉米後期的籽粒灌漿,實現籽粒的飽滿。

四、如何正確操作。

這個辦法很好,那麼該如何操作呢?其實一種辦法是在玉米沒有完全抽出雄花的時候,可以採取隔行剪除的辦法,這樣可以促進玉米雌花的加速分化,減少養分損耗;第二就是在玉米授粉結束,將玉米穗上部莖杆砍出。


說了這麼多,估計朋友們可能要問了,既然這一措施這麼好,那麼為什麼不會大面積的推廣呢?主要原因是,這一措施目前還不能有效地採用機械化進行,而如果完全採用人工的,人工成本過高,相對於增產而言,並不能彌補工人工資,所以雖然該技術對於玉米產量和籽粒飽滿有很大的好處,目前依然沒有進行推廣。不過,在最近兩年有關科研部門已經在開發這種機械設備,並在新疆、甘肅等玉米主產區進行小範圍試驗示範,相信很快這一設備就能得到大範圍的推廣。


燕趙農業


玉米補苗是沒有問題的,種上玉米2天補苗是和原來的沒有多少差別的,現在都是機器播種,難免會有出不齊苗的現象,還有就是地頭播不到邊也是要補的,還有就是天氣旱也出不齊苗,我老頭兩天剛播完種子,等2天去看一下也有缺苗的,就趕緊補上了,補的時候每個坑裡澆一碗水,因為地幹害怕出不來,2天補苗是沒有問題的,和2天前播好的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的,補的晚的就不行了,就能看出來了,到時候多少就影響了,高低不齊了,而且成熟的時間也不一樣了,所以要播種好2天就補苗是最好的




銘順的生活


是真的!

你所說的方法應該是“玉米割頭法”。也就是在玉米授粉過程全部完成以後將“穗位”以上的莖幹全部割掉的方法。


經試驗表明,採用“玉米割頭法”可以使玉米籽粒更飽滿,每畝地可以增產10%左右。

不過,在玉米割頭時應該注意這些問題。

第一個問題,要使用鋒利的鐮刀割頭,因為鋒利的鐮刀可以一次性、很乾脆地將玉米頭割掉;如果使用比較鈍的鐮刀,往往一次性割不掉玉米頭,需要反覆幾次。這樣既容易使玉米莖幹“劈裂”,也容易使玉米根系鬆動。玉米莖幹劈裂會使玉米增加癒合傷口的時間,進而加大感染病害的風險;玉米根系鬆動會影響根系對土壤中營養成分的吸收。

第二個問題,要把握好玉米割頭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在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4點之後割頭比較合適。因為上午10點之前氣溫還不是太高,玉米割頭後的“體液”揮發較慢,有利於傷口癒合。下午4點以後氣溫在走“下坡路”,也有利於玉米傷口的癒合。所以,把握這兩個時間點很關鍵。

玉米割頭為什麼可以增產呢?

專家介紹說,玉米割頭之後,玉米行間和株間的通風透光性增強,可以使植株更健壯;另外,有利於玉米植株“集聚能量”、更好地為玉米穗提供營養。



那麼,玉米割頭既然能增產那為什麼許多人都不採用玉米割頭的方法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太麻煩”!並且也不能產生非常多的經濟效益。


關於“麻煩”的問題,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一畝地幾千株玉米,一個男勞力也得“操作”幾個小時,並且累得腰痠背痛地;關於經濟效益問題大家也可以想象得到,按照一畝地產玉米1000斤計算的話,增產10%也就是100斤,100斤玉米會有多少經濟效益?幾十元而已。就是基於這兩點,所以人們才不去運用玉米割頭的方法呢!

綜上所述,玉米割頭使可以增產的,同時也可以使玉米的籽粒更飽滿。不過,運用這種方法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不是太高,所以,沒有必有采用這種方法去“受罪”或受累,還是讓玉米莖幹自然生長為好。你說是不是?


老胡說三農


題主說的這種現象,我見過,因為我的爸爸給生產隊餵過牲口,種植的苜蓿肯定有不夠用的時候,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剛好是曬苜蓿的時候,為了補充青草料,在玉米快要成熟時,會提前把棒子靠上的尖子用鐮刀割去,這個時間玉米接近成熟,多餘的枝幹也還會吸取養分的,這樣做不影響玉米穗生長,相反還會有好處。

到了秋季玉米快要成熟的季節,太陽光沒有夏天強烈,這樣做可以增強通風透光的效果。


在最後成熟的時間裡玉米穗會充分吸收養分,籽粒會更飽滿的。


黃曉紅果果


我很榮幸參與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要分地方而論,有些地方是可以的,有些地方是不可以的。有些地方如果把穗以上的桔杆砍掉,不但不能增產,反而還會減產。

玉米雖然是我國第三大糧食作物,但是玉米特別不耐旱,秸稈粗高,吸水量大,所以必須要足夠的水分。比如像太乾旱的地區,玉米就無法種植,尤其到了抽穗期和拔苗期,玉米則需要大量的水分。題主說的玉米快成熟時,把穗以上的秸稈全部砍掉,就能讓玉米更加飽滿,這個要分地區,不能一概而論。再者,這種做法,對玉米也有一定的損害,所以得一分為二的看待。在西北地區,就沒有這樣的做法坎去玉米的一部分,必然會留下傷疤,而在西北地區,有時候會連續半個月甚至一個月的乾旱不降雨。這樣只會加快水分的蒸發,從刀口玉米會幹下來,不但不會使玉米籽飽滿,而且加劇玉米的死亡。因為玉米不像樹一樣,裡面特別實心,玉米秸稈裡面空隙比較大,如果敞開,會加速水分和養分的流失。我們為保溼,保水,用地膜種植,高投入,如果輕易砍去玉米頭部,不但會降低產量,而且可能加劇玉米的死亡和老化。當然,在南方,或許這個方法可以試一下,必然哪裡降水量多,土壤溼度大,而且經常陰天,蒸發量小。這樣做,可以加速水分的散發,減少因為玉米根部太溼,而導致玉米根部壞掉。還有就是讓玉米的通風好,更有效的進行光合作用。所以,砍去玉米穗以上的部分的做法,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水分,土壤各方面的綜合,不能一刀切。因地制宜,合理發展。


被遺忘角落


我認為是不切合實際的,問題是玉米後期的光合作用是從玉米棒以上的嫩葉傳導至玉米顆粒中,你把玉米棒以上的葉子取完了,雖然改善了光照,但玉米失去了光合作用,也不能取得什麼高產!

以前我家種地也養有幾頭奶牛,到玉米棒大一點之後,就把棒已上的部分取掉回家鍘給牛吃,結果發現,取了頭的玉米棒子和沒取頭的玉米棒明顯輕一些,且沒有不取頭的玉米籽粒飽滿,從這以後就再沒有取過玉米棒以上的部分。



任何事情只有你實踐過才能得處正確結論,有個偉人的一句話我一直記在心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說玉米取了穗以上能增產,哪國家為什麼不大力推廣呢?難道農業方面的專家對這個都不懂嗎?

個任何莊稼的生長都有它的特性,我們且不可以以自已的田地來做試驗田,種地要相信科學,只有科學種田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其它傳言就不要隨便去相信了!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再者,有取玉米穗以上的部分,費時費力又沒有益處,有這閒功夫還不如你出去打幾天工,我想比這強多了吧?


三秦莊稼漢


首先,這個方法是可行的,但要注意操作的時機,授粉完成就可以去頭,太晚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該方法理論上有增產效果,實踐當中也是有效果的,但不是特別明顯,跟投入不成正比,

但其還有另外兩個好處,

1、增強植株抗倒伏能力,玉米去頭以後,遇風災時玉米植株受力面明顯減少,重心明顯下移,能更好的減少玉米的倒折的發生,特別是對於一些倒折率比較高的白軸品種,效果尤其明顯。

2、減少蚜蟲的發生,特別是一些大雄穗品種,後期雄穗易生蚜蟲,

還有就是玉米授粉前(抽雄時)間行去雄穗,但近年黃淮海生態區連年高溫,花粉本來就捉襟見肘,再去掉一行雄穗就更加不夠用了,所以這個方法在黃淮海地區有巨大的風險性,既不經濟,又不實惠,還有風險,不建議操作。

即使是玉米授粉後,實際操作價值也不大,關鍵是太費事,田間溫度正高,玉米又剛授完粉,又熱又剌又癢,除非個別試驗地塊,一般沒人去搞這個,

還有,正確的使用化控,一樣可以減少玉米的倒伏及倒折,而且方便省事的多,

另外,促進籽粒飽滿也得有籽粒才成,如果由於前期授粉不好,玉米雌穗頂端根本就沒有籽粒,也是無從飽起。





玉米真棒


本博士從純學術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不考慮經濟效益)。

葉片和人一樣,有青春期和衰老期。一般來說一個葉片只需要三四天時間就全面展開了,就可以“自食其力”了。如下圖: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大約七八十天到了一個臨界點。過了這個臨界點它的消耗大於合成,屬於廢物了,可以去掉。我下面這張圖是在距離成熟20天左右,果穗下部的葉片就進入了消耗大於營養合成的階段。



而對於果穗以上的葉片,它的功能期仍然很長。看下面這張圖,到了距離成熟還有七八天的時間,葉子仍然是綠的,你能忍心把它去掉嗎?



而這張圖離成熟只剩兩三天了,你不去掉它也不會浪費多少營養,你去掉了,它也不會節約多少營養,就不值得花人工“干預”一次了。



很多品種都是“活稈成熟”品種,直到玉米完全成熟,葉片還是有功能的,沒有必要去掉。

個別的品種在玉米成熟之前,即使是果穗上邊的葉片也已經早衰了,這時候將果穗上面的莖杆連同葉片去掉也可以,但實際上這種措施並不能提高籽粒的飽滿度(葉片枯黃了,但莖杆中還是有些營養有待向籽粒中轉移),充其量也只能是提早成熟,加速降水而已。

希望我的分析對你能有所幫助,也歡迎同行們討論。


種田博士後


玉米在快熟時,剪掉穗以上的秸稈,玉米粒會更加飽滿,是真的。這叫“玉米的割頭去頂法”,可以提高畝產10%到20%左右。

一,玉米割頭去頂可以增產的原因。

1,玉米在包漿後期,對水分,養分的需求量巨大,而玉米的頂在玉米包漿後期用處不大,還會跟果實爭奪養分,為了把所有的養分充分供給玉米果實,讓玉米更好的發育成熟,顆粒飽滿,把玉米頭割掉是更好的。玉米割頭去頂後,田間空隙加大,通風換氣良好,光照充足,也會促使玉米早日完成包漿坐果階段。

2,玉米割頭可以防倒伏,俗話說“樹大招風”,玉米也一樣,玉米杆又高又細,加上蒲扇的葉子,抗風能力非常差,玉米割頭以後,風的阻力變小,抗風能力變強。玉米如果倒伏,曬不到太陽,難以完成光和作用,顆粒縮水,基本會大量減產。以前玉米倒伏後,我們都會去扶起來圍上泥巴,不過下次還會倒伏,這次倒到西,扶起來,下次又會倒到東,來回幾次,基本就徹底斷掉,只能砍回家餵豬了。


二,玉米割頭去頂時必須注意的事項。

玉米割頭的時間把握很重要,不能早,不能晚。早了可能得不償失,嚴重會死掉。晚了起不到作用,基本做了無用功。沒有經驗的人最好選擇玉米地裡不同區域的幾棵玉米,剝開來看,用手指甲掐玉米,沒有什麼汁液出來最宜。老農民基本就是觀察玉米的鬍鬚,看到完全變黑之後,就可以割頭了。

三,為什麼“玉米割頭去頂法”沒有大規模運用。

因為需要人工來完成巨大的工作,費力耗時,而做的好也就能提高畝產20%,所以很多人覺得不成比例,“玉米割頭去頂”提高產量的方法也就得不到大力推廣應用。


玉米想要提高產量有很多省力的方式方法。土壤,水肥,田間管理好都是可以提高玉米產量的,所以大部分人都選擇了這些增產方法,而選擇了放棄“玉米割頭去頂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