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论》:郭德纲,万事留一线,江湖好再见

《郭论》:郭德纲,万事留一线,江湖好再见

《郭论》:郭德纲,万事留一线,江湖好再见


首先要声明的是,本人对于郭德纲本人并没有什么异议,尽管这些年老郭忙着扩展商业版图、捧新人、上综艺、拍电影,真正投入到相声创作的精力并不多,并且相声也比不了京剧这种程式化很强的艺术形式,但是这些都并不妨碍观众对他的喜爱和追捧。

《郭论》:郭德纲,万事留一线,江湖好再见


我想,他应该是伟大的,至于他的伟大之处,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让观众形成了听相声要买票的观念;用孔庆东的话说,他是拯救了传统文化的民族英雄。老郭那些年,靠着皈依主流起家,又靠对抗主流走红,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似乎已经变得成熟练达起来,尝试着与主流保持着微妙的距离,娴熟地平衡着“名”与“利”的关系,比如上春晚。再比如,写本书。

《郭论》:郭德纲,万事留一线,江湖好再见


这是郭德纲的第二本书。其实,相比起第一本《过得刚好》,这本《郭论》多少是有进步的。可是很显然,从“演员郭德纲”到“作家郭德纲”的转型多少还欠点火候。《过得刚好》是一种自传性的笔触,从年少学艺到三进北京,各种酸甜苦辣尽在其中。但是一个四十几岁的人,再怎样颠簸坎坷的前半生,恐怕也难以撑起一部自传应有的篇幅。

《郭论》:郭德纲,万事留一线,江湖好再见


如果真的要把《过得刚好》中的干活抽出来,篇幅恐怕是比较寒碜的,所以全书中的“注水”现场随处可见,甚至还用上了“字不够,照片凑”的套路。的确,对于郭老板本人,这种方式既是一种深入内心的自我总结,更是一种面向公众的自我呈现,让公众看到一个迥然于舞台上插科打诨抖机灵的文人形象。


《郭论》:郭德纲,万事留一线,江湖好再见


《郭论》脱胎于郭德纲自己在喜马拉雅的付费知识节目,这种出版模式源于梁冬、吴伯凡的《冬吴相对论》。《冬吴相对论》是国内起步较早且质量较高的知识对话类节目,如果当时的商业环境再成熟一点,在付费知识领域开风气之先的可能就不是罗振宇和脱不花了。

《郭论》:郭德纲,万事留一线,江湖好再见


作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郭老板的确是一位底蕴十足的杂家,历史、曲艺、民俗涉猎范围极广,漫道古往今来事,善断痴男怨女情。也是因为如此,全书跳跃感很强,缺乏一本书应用的系统性:给人的阅读体验是杂乱失序的。老郭说过很多话,是否身体力行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在“隔行不取利”这一点上,他是口是而心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