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鴿與耐力鴿的真正差異(上)

搜鴿網為鴿友們帶來養鴿賽鴿小常識以及鴿界趣事,關注搜鴿網微信公眾號

,下載搜鴿網APP(各大應用市場可以搜索到),為您帶來實用養鴿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共同學習,如有問題更可留言,有問必答。

速度與耐力是現代賽鴿運動的兩項十分重要的指標,一般來講,速度與名次有關,而耐力則與歸巢率有關。因此有人將賽鴿分為速度鴿與耐力鴿,把300公里~500公里賽有優勢的賽鴿品系稱為速度鴿,而將1000公里以上的賽鴿品系稱為耐力鴿。這種以單純空距來分鴿種,似是而非,雖為大家所認同,但若能重新認識這兩個概念及其關係,則具另一番優勢。

速度快慢的因素

速度乃指信鴿在單位時間內所飛行的距離。在田徑運動上我們常用的時間單位是秒,而賽鴿運動則常用分來計算,以“分秒必爭”來形容比賽的劇烈性絕不為過。

影響賽鴿飛行速度有諸多因素,首先賽鴿的飛行速度同賽距有關,不同的賽距有不同的分速。200公里~300公里分速可高達1700米;400公里~500公里分速可高達1500米,600公里~700公里分速可高達1300米~1400米,而1000公里分速可達1200米~1300米。當然這並不是實際記錄,而是說在等同的條件下,賽距愈短,速度愈快;賽距愈長,速度愈慢;但兩者並不成等比,因為絕對等同的條件是不存在的。

賽鴿的飛行速度和賽域有關,一望無際的平原為賽鴿提供展翅競翔的大賽場,同樣的,高往低飛的賽線有利於賽鴿的發揮,但如果是山巒、丘陵、彎彎曲曲的賽線或者由低海拔往高海拔地區飛行的賽線則不利賽鴿的發揮。

賽鴿的飛行速度和比賽時的氣候有關,特別是會受到風向、風速影響,因為氣候的好壞和賽鴿起飛的定向、狀態有很大的關係。順風飛速是自身速度加上平均風速,而逆風飛速則是自身的速度扣除平均風速,這點在賽鴿競翔中頗為重要,這和風帆比賽的道理是一樣的。

耐力發揮的條件

耐力則是指賽鴿的體能對抗運動侷限的能力,表現在賽鴿競翔中吃苦耐勞持續飛行的能力。和速度一樣,賽鴿的耐力發揮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耐力的發揮和賽距有關,在單關比賽中短距離賽看不出耐力指標的影響,例如300公里內的比賽,賽鴿歸巢往往是一窩蜂地抵達,非得百分之一秒的電子鴿鍾方能分辨出快慢。在中國上海的八關賽、五關賽,這種賽事表現出來的耐力便有很大的影響力,有的鴿子能適應這種賽制,愈飛愈快,有的鴿子忍受不了這種高節奏的短程比賽,連續作戰後體力恢復不起來便落敗了。當然在長距離賽中(600公里以上)賽鴿的耐力指標對其奪魁產生影響,因為600公里~800公里能否當日歸,在那最後一口氣上與鴿子的耐力有關,而千公里以上賽事則更為明顯了,因為賽鴿在競翔中的吃苦耐勞持續飛行的特性表露無遺。

耐力對難度大的比賽的影響最為明顯。賽線不好的比賽,耐力好的鴿種往往能取勝,因為它們的體型和肌肉都能適應這種比賽;反之,沒有持續作戰本領的、脾氣急躁的鴿種往往會在這種彎彎繞繞的賽線上飛得頭昏腦脹,迷失方向或飛過頭而吃大虧。

耐力對於惡劣氣候的比賽影響也很大,惡劣氣候或弱逆風飛行中能取勝的,不是那些速度快、爆發力強的品系,而是那些在惡劣條件下能持續飛翔到最後的耐力型鴿子。

速度和耐力的關係

速度和耐力是賽鴿運動兩個獨立的標準,排除其他因素,兩者互為極限。速度的發揮是以其體能的耐力為極限,而自身的耐力也是以其飛速為極限,但兩者間卻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第一,速度和耐力都取決於賽鴿自身的血統,因為一個品種或種系所形成的特色都經過幾十年到幾百年的飛行實驗,篩選淘汰、適者生存才逐漸培育出來的。不論是短程快速、中程快速或者是長程、超長程,都是逐年累積逐漸形成的。換句話說,每一個品種的賽鴿在耐力和速度上都形成了獨自特點。例如詹森系及由詹森系延伸出的凡龍、克拉克、羅曼、範得佛拉斯都是短程、中短程快速鴿。而楊阿騰系延伸出凡.王路易及由此再延伸萬德維根、亨得利、古柏兄弟、彼得艾頓、詹巴斯、凡吉爾等,都是長程、超長程快速鴿。

第二,速度和耐力能否超水準的發揮和賽鴿自身的素質和臨戰狀態有直接的關係。現代賽鴿活動必然要立足於賽,賽字當頭,一切從實戰出發,因此鴿子自身的品種、血統決定該鴿的飛行表現是速度型或者是耐力型。選手鴿臨戰狀態優秀直接影響其爆發力的發揮,其飛翔速度,也就可能達到最佳狀態而奪取最佳賽績。特別在中短距離比賽裡,必須強調選手鴿的臨戰狀態,只有狀態良好的鴿子,才能在飛行中得到充分的表現。同樣也只有在身體素質十分良好的條件下,賽鴿對抗運動極限的能力才能達到最大,表現出吃苦耐勞、持續飛行的體能,因此選手鴿狀態好,表現出來的耐力也是最為可靠。

第三,在有利的外界環境條件下,包括賽距、賽線、賽季、賽制等,賽鴿的速度和耐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歸巢穩定,賽績令人欣喜,基本體現了各品系鴿種的飛行特性。但在外界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就不一樣了,例如賽線不好(山區)、氣候惡劣(雨霧天氣或強逆風)、賽距長(600公里、700公里賽以上)等等,經常是那些慢速鴿搶先歸巢而奪取名次,其主要有下面幾種情況:

1.在惡劣條件下,當速度的發揮超出了耐力的極限時,那些高分速的選手鴿忍受不了而中途落敗。而山區道路旁、豬圈邊常撿到那些已飛得精疲力盡的參賽鴿,趕它飛也飛不動。這些鴿子中有些是迷路飛不出去的,但很多卻是因為它有一股衝勁,飛久了就體力透支,結果就造成精力殆盡,就像短跑運動員參加馬拉松那樣,起跑時一路領先,最後就跌跌撞撞地舉步艱難。中國臺灣的多關冠軍鴿或者海翔冠軍鴿,與西歐的短距離冠軍鴿有很大的區別,雖然只有二三百公里遠,但忍受不了惡劣氣候的海上氣流或是多關的磨難,紛紛折翅疆場,而能歸巢的往往是那些瞧不起眼的小不點兒,因為它們身上的耐性、韌性使它們能戰勝最後的艱難險阻而獲得榮譽。

2.放飛地很正常,但途中遭逢暴雨或其它惡劣氣候,這時當飛在前面的快速鴿受阻迫降,待雨過天晴時,飛在後面的選手鴿趕超上來了,反而取得勝利。這種天候在南方夏季經常遇到,類似的雷雨、陣雨,比賽的結果經常會出現耐力鴿反超快速鴿的情況。

類似的情況在各地的比賽中經常會出現,但這種快速鴿勝不了耐力鴿的現象決不是賽鴿本能的改變,也不是耐力向速度轉換,精通此道的教練員,比賽中總是選定兩類選手鴿,以適應臨時發生的特殊情況,使之成為贏的策略。例如東北地區的順風北線500公里~700公里賽中,你所選用中短距離優秀參賽,同時必須用中長距離的鴿子參賽,以備不測風雲。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