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鎖仙原創:天天讀屏的我,一次次被霸屏的鐘老感動……


趙鎖仙原創:天天讀屏的我,一次次被霸屏的鐘老感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1月初,聽說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爆出肺炎這件事,一直到1月19日,看到消息都說是“有限的人傳人”,接著聽到有八個人因散佈謠言被依法查處的消息,所以沒當回事。

1月20日,鍾南山院士接受白巖松的釆訪,他說武漢疫情的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發病的人去過武漢,或從武漢來。第二個特點廣東有2個病例沒去過武漢,但家人去過武漢。第三個特點有醫務人員感染。結論:肯定人傳人。

“人傳人”三個字如重石千斤猛然喝醒了我,驚悚萬分!

出門戴口罩、人人自危、人不敢見人的非典記憶一下子重現眼簾,痛心疾首啊!人生不過幾十年,經歷過一次這樣的災難不夠嗎?僅僅過去17年,為什麼要重蹈覆撤?

憂心忡忡、足不出戶的我能做什麼呢?天天讀屏,別無選擇!

採訪鍾南山的視頻數不勝數,不肯有半點疏漏;撰寫鍾南山的文章鋪天蓋地,一字不拉收讀。

趙鎖仙原創:天天讀屏的我,一次次被霸屏的鐘老感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天天讀屏的我,一次次被覇屏的鐘南山院士感動。

隨著我對他越來越多的瞭解,對他的敬意象幾何級數攀升,崇敬、摯愛,象神一樣存在!

2003年4月12日,非典肆虐之時,北京召開了一場國際關注的新聞發佈會,會前鍾南山被告知“不要講太多”。面對記者的追問,鍾南山忍不住回答:“現在病源不知道,怎麼預防不清楚,怎麼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方法,病情還在傳染,怎麼能說是控制了?我們頂多叫遏制,不叫控制!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還沒有到位。”

他的回答擲地有聲,在座皆驚,舉世譁然。我第一次記住鍾南山這個名字!

67歲的他始終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的驚天之舉感天動地!在傳染性最強的SARS病房,他俯身查看患者的口腔,積極救治病人,呼吸研究所的sars病人致死率最低。

中央臺面對面記者王志問他:您喜歡政治嗎?他脫口而出:每個人的政治是不一樣的,作為醫生的我,治好病人就是我最大的政治!

鍾南山是非典時期一面高揚人道主義大旗的標誌性人物,他是戰勝非典疫情的首席功臣,他是那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英猛無雙的戰士,人們被他氣蓋山河的英雄氣概所感動,譽為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他實至名歸!

我無數次問過自己:非典沒有鍾南山,中國可能怎樣?這個答案永遠是迷,這個答案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裡!

趙鎖仙原創:天天讀屏的我,一次次被霸屏的鐘老感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誰能想到,僅僅17年之別,又一場劫難從天而降,看其勢頭,比非典還非典!

熱愛鍾南山,卻不願意他二度梅開!

每一箇中國人都經不起那樣的灼痛:300多條生命的煙飛灰滅,5000多個患者的煉獄掙扎,幾百億人民幣的席捲一空,13億人半年之久的惶惶不安!這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84歲高齡的他,該是含怡弄孫頤養天年的年紀了,武漢冠狀肺炎爆發之時,他又一次披掛出征:

又是他第一次宣佈了武漢冠性肺炎“人傳人”的真相!

他明明知道武漢是瘟疫之源,他勸大家儘量不要去武漢,而他自己卻“食言”了,1月18號,他坐高鐵到武漢了!

鍾南山建議:“請大家不要到處跑,不要出行,特別是武漢一帶的人,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也是全社會的事情。”這個建議是鎮疫之寶,降魔之劍,很專業,很精準!

趙鎖仙原創:天天讀屏的我,一次次被霸屏的鐘老感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他的病人知道:鍾大夫只看病情,不看背景。

他的同仁說他是捂熱了聽診器才聽診的。

他永遠忘不了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那個女孩是結核方面的病,他的診斷和給藥惡化了孩子的結核,儘管後來那個孩子好了,但他常常會想起她。面對鏡頭,他的臉上寫滿自責和內疚,用情之真令人感動!

他的父親鍾世藩是我國著名的兒科專家,在70歲身體多病、眼睛幾乎失明的情況下編寫了50多萬字的《兒科疾病鑑別診斷》。父親告訴他:“一個人要在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那麼他這輩子就算沒白活。”

他的媽媽廖月琴是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不僅醫術精湛,生活中樂施好善。他考上北京醫學院那年,他的同學也考上北京大學,可那家十分貧窮湊不起路費。鍾南山的媽媽還是擠出十元錢給了他的同學,這件事對鍾南山影響很深。

鍾南山的父母是了不起的醫生,他的兒子鍾惟德也是醫生,父傳他,他傳子,子承父業,良醫三代,可敬可佩的一家人!

在他的記憶裡,父親對他永遠是批評和鞭策。36歲那年,他從北京回到廣州,父親說他已經36歲了,真可怕。他一夜無眠反覆思考父親的意思,恍然徹悟自己36歲仍舊一事無成、全無貢獻,當真可悲。

他不止一次對別人說,他的醫學事業是從36歲開始的。

1978年他公派英國倫敦留學。

1981年,英國愛丁堡大學極力挽留他在皇家醫院工作,他決意回國,婉言謝絕!

導師弗蘭裡特意給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寫去一封熱情摯誠的信:“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曾與許多國家的學者合作過,但我坦率地說,從未遇到過一個學者,像鍾醫生這樣勤奮,合作得這樣好,這樣卓有成效。”

鍾南山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有一個學生,昨天晚上給我一個信息,他說他家在武漢,夜幕降臨時,所有的窗戶都打開,大家齊聲高唱國歌,他很感動,淚眼盈盈說:“這個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在2003年非典沒有哭的鐘南山,在2020年卻為武漢哭了。

面對鏡頭,鍾老對廣大醫護人員說:“你們是去最艱苦的地方,最前線的地方,最困難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來進行戰鬥,我向你們致敬,現在的情況是在不斷地改變,我們大家最重要的,一個是盡我們的責任,更重要的是保護你們自己。什麼事情,保護好自己才能夠救別人,希望你們更加註意,所以最後,祝你們身體健康,

我們等你們勝利回家。”

趙鎖仙原創:天天讀屏的我,一次次被霸屏的鐘老感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他對錢沒有概念,不知道自己每月的工資是多少。他和他的團隊向武漢捐贈l00臺呼吸儀。

……

他把父親最寶貴的精神傳承了下來,敬畏生命。的工作動力源自於疾病對人的生命的威脅。

《人民日報》這樣評價他:“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北宋黃庭堅《書幽芳亭》中有言:“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鍾南山當得起這份稱譽!

2003年春天,鍾南山這個響亮的名字在非典戰場上一戰成名;2020年春節,84歲日夜穿行在武漢冠狀病毒前線的鐘南山焠火成金,永放光芒!

鍾南山說不動咱不動成為全國人民共同的守則!

北京開會研究、武漢查看疫情,廣州遠程會診,還頻頻接受新聞媒體的採訪,如此連軸轉,鍾夫人既心疼又無奈,她說:勸也勸不住,他在乎病人了!知夫莫若妻!他的心中只有病人,沒有自己!

看著疲憊的鐘老,全國人民心疼啊,他太累了,畢竟84歲,而不是48歲,請放緩腳步,好好休息,祈願鍾老南山不老,四季常青!

趙鎖仙原創:天天讀屏的我,一次次被霸屏的鐘老感動……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