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處,奶花芬芳

草原深處,奶花芬芳

2018年當增加一家被共和縣評為“脫貧光榮戶”。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月13日,冬日陽光尚好,迎面即使有風,也絲毫感覺不到寒冷,彷彿每一絲每一縷風裡,都在傳遞著一個村莊、一戶人家脫貧的消息,訴說著經過雨雪風霜後即將到來的暖意融融的春日。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決戰脫貧攻堅要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

來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倒淌河鎮東衛村村民當增加開的一間名叫阿媽索的便利商店裡,小店不大,被當增加的妻子英措吉打理得井井有條。看那各歸各類且擺放整齊的小零食、飲品;看那在冰箱裡展示著的夫妻倆親手製作的酥油、犛牛酸奶;看那被擺放在藏式桌子上且紅火的裝飾花,都能感受到這一家人在新年來臨之時那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記得那時他們家住的是危房,還有兩個上學的孩子。夫妻倆缺技術,全家靠著6頭犛牛、20只羊為生。”東衛村“第一書記”公保才讓回憶。2015年,當增加被識別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

公保才讓說:“他們夫妻倆身體健康,只是缺少技術,我們告訴他們‘政府的幫扶是一時的,而自己的努力是一世的’。動員夫妻倆參加共和縣就業服務局組織的各類技能培訓,讓他們打點零工或者做點小生意,這樣遠比守著幾頭牛、幾隻羊掙錢多。”

“我們多次與當增加溝通,為他們提供產業發展方面的建議。漸漸地,他們有了目標和方向。”東衛村黨支部書記華旦說。

當增加說:“公保才讓幫我分析,說我家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去龍羊峽鎮、貴德縣、青海湖景區的必經之路,告訴我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做點事情。2017年,我向共和縣農商銀行貸了5萬元的‘ 530 ’小額無息貸款,又在村裡的互助協會借款1萬元,自籌了4萬元,開辦了一個‘家庭牧場’,經營銷售酸奶、曲拉、酥油、糌粑等畜產品和日用百貨。”2017年,當增加用25600元的產業到戶資金購買了8頭犛牛。他又進一步想把小店做大做強,賣了原來20只羊,買了10頭犛牛。經過幾年的滾動發展,今年他又購買了60頭犛牛。

現在當增加慢慢“回過味來”:“以前只是傳統的放牧,確實掙不了幾個錢。現在我在加工奶製品上做文章,將犛牛奶製作成酸奶、曲拉、酥油等,這就相當於延伸了產業鏈。在旅遊旺季,我的酸奶、酥油也就變成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旅遊產品,被遊客們紛紛搶購。”他的產品除了面向遊客,還銷售給本村以及黑科村、蒙古村等鄰村的村民。

當增加的腦子越轉越活,他以高於市場價收購貧困戶家的乳製品,並安排了6名貧困戶在家庭牧場裡務工,每個人一天有100元的工資。2018年,他的家庭牧場一年最低收入在6000元,加之政策性收入,他達到了脫貧標準。現在,當增加和妻子用技能培訓學來的烹飪技術拓展他們的經營範圍,在小店裡經營餐飲,做些餃子、鍋貼等美食。

“為了加快脫貧進程,我們村積極發展村集體經濟。2019年,我們依託倒淌河景點,在犛牛廣場西側修建了一處集商鋪、展廳、餐飲、住宿為一體的扶貧產業基地,預計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這個基地建成後,可以解決貧困戶就業問題,同時也為村民們提供銷售特色產品的渠道。年終按股份給村民分紅。”華旦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