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相爭中,呂雉的兄弟們有哪些功績?

妖鬼雜談錄


呂雉有兩位兄長,長兄呂澤,次兄呂釋之。作為外戚的呂氏家族,在劉邦創立漢室的過程中功績很大。但這些功績主要是呂后的長兄呂澤建立的。而呂釋之,比較慚愧,就是因著外戚的身份才得以封侯的。所以,就功績而言,主要是呂澤的功勞。

1.起義造反的合夥股東

楚漢爭霸前,劉邦在豐起兵,而呂澤在單父起兵,而後合兵於沛。可以說,呂澤以及呂氏家族是以原始股東的身份加入劉邦集團,而且是帶著兵、帶著糧來的。所以,呂澤以及呂氏家族是合夥人的角色。這與蕭何、韓信以及張良這些職業經理人,是完全不一樣的。

2.劉邦集團的獨立戰團

而後,劉邦和呂澤各自成軍,雙方各自發展。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的記載說劉邦和呂澤分兵略地。但從一些線索中可以分析出來,一是劉邦曾兄侍王陵,所以劉邦起兵,王陵根本瞧不上他,不太可能加入劉邦部,而可能是加入了呂澤部;二是反叛劉邦的雍齒,後來在趙地又加入劉邦集團,但卻是加入的呂澤部,而不會是劉邦部;三是陽都侯丁覆在河北加入劉邦集團,但劉邦所部根本沒去過河北,所以只能加入呂澤部。因此可以推理出,在西征關中之前,劉邦集團有兩支主力部隊,一支是劉邦部;另一支就是呂澤部。

3.楚漢爭霸的戰績武功

劉邦西征至陳留一帶後,呂澤部應該就是在這個時候與劉邦部會師的。因為此時,王陵等人出現在了劉邦軍中。這時候,一個完整的劉邦集團才結成一個軍團,勠力攻秦。

平定關中

暗度陳倉後,實際上就拉開了楚漢爭霸的大戰。而首戰就是還定三秦。很明確的一點,就是呂澤的部將丁復攻下了董翼的翟國。劉邦直奔彭城的時候,關中三秦尚未平復,章邯的雍國還在,所以就由丁復留守關中。可見,呂澤勢力,在平定關中的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共守滎陽

彭城一戰,楚霸王項羽三萬潰五十六萬,把劉邦打得潰不成軍。這個時候,劉邦首先找的就是自己的大舅哥,位於下邑的呂澤部。而後,劉邦和呂澤兩個人就共同主持了成皋之戰,與項羽集團展開連續數年的攻防拉鋸。在成皋之戰的過程中,劉邦要麼回關中幫著平定三秦或組織後方,要麼就兵出一下趙地,策應韓信的北上兵團。所以,呂澤應該是這一線作戰的常務副司令,劉邦不在就由他全權負責。為什麼說他是副司令?不是因為劉邦是主公、呂澤是部將,而是因為呂澤的能力跟劉邦是有差距的,確實難堪司令之職。凡是項羽展開攻勢,戰事吃緊之時,都是劉邦親自主持。而且,成皋罵陣而半渡擊潰楚軍、逼死楚將曹咎這樣的漂亮仗,都是劉邦親自策劃的。

參與定齊

齊國是韓信打下來的。但是參與對齊作戰以及吃掉援齊的龍且部,並不是僅有韓信一支部隊。可以明確的是,呂澤的部將丁復部和陳涓部都參與了定齊之戰,而且丁復部參與了攻打楚援龍且部的作戰。

楚漢決戰

此外,還有曲成侯蠱逢,“以都尉破項羽軍陳下”;汾陽侯靳彊,“以中尉破鍾離眛”。而蠱逢和靳彊皆是呂澤的重要部將。由此可知,在楚漢爭霸的大決戰之時,呂澤及其部將都參與了進來,而且發揮了重要作用。

自西征會師之後,呂澤便與劉邦合兵一處,之後就很少分開。所以,呂澤的功績便掩蓋在劉邦偉岸之下。但是,從呂澤部的部將中,如靳彊、蠱逢、丁復等人的戰場表現,還是能夠分析出呂澤的武功戰績的。

陳豨、靳歙、丁復、傅寬、蠱逢、郭亭、郭蒙以及朱軫等一眾漢初將軍皆是呂澤部將,大多被稱為二隊將。足見,呂澤不是一個人在作戰,而是劉邦集團的一股勢力。所以,呂澤應當可以與漢初三大名將,韓信、彭越以及英布並列。但僅是因為身份特殊,作為劉邦外戚,才沒有被封王。

也正是呂澤實力深厚,所以劉邦才不能輕易更換太子。為了來之不易的天下和平,張良等一眾朝臣也才會堅定地站在呂氏家族一方。因為更換太子的結果,一是呂氏叛亂,戰火重燃;二是屠戮呂氏功臣,朝堂分裂。這兩個結果都是不能接受的。


減水書生


楚漢相爭主要是漢高祖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兩大集團的爭鬥。

爭鬥的最後以劉邦獲勝,項羽則烏江自刎。

那麼劉邦獲勝的原因有哪些呢?

其運用正確的戰術,分化收買項羽的部下,切斷項羽的後路;劉邦善於用人,把各地反對項羽的勢力聯合起來,做到守有賢相,某有良臣,戰有猛將,力量由弱變強,終於戰勝項羽;劉邦有比較穩定的關中做後方,無後顧之憂。

至於良臣猛將中則有我們的主人公呂雉的兄弟呂澤

先來看看呂澤的出身:呂澤乃沛縣大家族中的長子,在沛縣也算是個人物。恰逢當時劉邦遊歷四方,兩人一相見,大有惺惺相惜之感。自然劉邦的造反之心被呂澤看在眼裡,奈何劉邦當時人數過少只有幾十號人,這時呂澤便伸出了援助之手。可以說呂澤及呂家乃是劉邦的啟動資金合夥人。至於後來史書上並無呂澤的太多記載,可能也是因為功高震主,使得漢高祖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呂澤的痕跡。即使這樣,司馬遷一句"發兵佐高祖定天下"足以窺探端倪。

綜上,呂澤的功績不可謂不大。


有趣的學哥


呂氏集團在漢朝的建立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僅次於劉邦所代表的劉氏集團。但是隨著政治鬥爭的失敗,呂氏被滅,甚至於他們在史書上的痕跡也被逐漸隱去,最後到《漢書·外戚傳》中只剩下了一句話:

呂后為人剛毅,佐高帝定天下,兄二人皆為列將,從征伐。長兄澤為周呂侯,次兄釋之為建成侯,逮高祖而侯者三人。高祖四年,臨泗侯呂公薨。

但是政治鬥爭何其殘酷,呂后能夠在劉邦死後垂簾聽政,執掌朝政,又在漢惠帝死後,成為實際意義上的皇帝,前後控制大漢帝國十五年之久,難道僅僅只是依靠外戚的身份嗎?

如果真是這樣,呂氏只會被如狼似虎的功臣們撕成碎片!實際情況是,隨著呂氏相關的歷史被隱去,呂氏的真實實力也被人忽視了。

在劉邦起兵初期,呂氏有不少人從徵成為將領,最後族中封侯者共有三人,作為呂雉的父親呂公被封為臨泗侯自不必多說。而呂雉共有兩位兄弟,長兄呂澤被封為周呂侯,次兄呂釋之被封為建成侯。

先說說呂釋之,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他在建立漢朝過程中留下的痕跡了,只有《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記載:

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擊三秦。漢王入漢,而釋之還豐沛,奉衛呂宣王、太上皇。天下已平,封釋之為建成侯。

記載了呂釋之曾參與了滅秦的戰鬥,在劉邦被封為漢中王,前往封地後,呂釋之回到了家鄉豐邑,負責保護呂公、劉太公等家小的安全。到天下平定後,呂釋之被封為建成侯,封邑在今河南永城縣東南一帶。呂釋之之前的建成侯先後分別是曹參和彭越,史書中建成侯一般也指他們。

呂釋之的事蹟比較簡單,即使被隱去了細節,大致事蹟應該如上所說。但是呂雉長兄呂澤身上卻有很多的謎團,首先便是他的爵位——周呂侯。漢代封侯都是以封地為名,如留侯的封地是劉邦和張良最初相遇的留地(今屬江蘇沛縣),酇侯蕭何的封地在酇縣(今河南省永城市酇城鎮),但只有呂澤的周呂,在漢代並沒有這個地方。

更有意思的是,高帝八年,呂澤死後,其子呂臺竟然不是按常理繼承周呂侯的爵位,而是被封為酈侯。並是呂后掌權後所封的第一個諸侯王,呂王,封地為今天的山東濟南。

這種情況是極不尋常的,作為呂雉的長兄,呂澤為什麼沒有明確的封地?呂臺為什麼沒有繼承周呂侯的爵位,反而是被封為酈侯。其比較合理的解釋,我認為就是,周呂侯的沒有固定的封地,或者其封地範圍比較大,難以用一個地名來代表。

換言之,周呂很可能是專門為呂澤而設立的一個諸侯國,位於現在的山東濟南,也就是呂臺被封為呂王之後的封地。而周呂兩個字,不僅讓人聯想到周朝的姜子牙,他的封地就是呂,因此他又名呂望,後人以呂為姓。而山東濟南在過去也正是屬於姜子牙的封國齊。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韓信是在漢高帝五年正月被改封為楚王,而劉邦長子劉肥是在漢高帝六年正月被封為齊王。這中間的一年時間,齊地又是誰管理呢?合理的猜測就是呂澤帶領本部管轄“呂國”一代的領地,順便防備韓信的舊部,而曹參則帶領韓信的舊部繼續平定齊國其他地方。《史記·曹相國世家》:

韓信為齊王,引兵詣陳,與漢王共破項羽,而參留平齊未服者。
項籍已死,天下定,漢王為皇帝,韓信徙為楚王,齊為郡。參歸漢相印。高帝以長子肥為齊王,而以參為齊相國。

參考之後非劉姓不可封王的“白馬之盟”,除了那些形成實際獨立的諸侯王,劉邦是不願意再封諸侯王了的。所以就可能創造出了這種“名侯實王”的周呂侯來安撫自己那個手握重兵的大舅子。或者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呂澤當時實際是被封王了,只是被後世奪去,改為侯爵。

劉肥被封為齊王后,呂澤可能被轉封,也可能繼續保留呂國,反正到了高帝八年,呂澤就不明不白的死了。他死後國除,兒子也只是被封了一個酈侯。直到公元前187年,呂后恢復呂國,並封呂臺為呂王。

這樣看來,我們一直認為無足輕重的呂澤,其實是劉邦集團中一名非常重要的將領,只不過他的事蹟被後來的漢朝統治者有意的抹除了。

不過歷史從來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總會留下一些蛛絲馬跡來。距離諸呂時代比較近的司馬遷,就在自己的史記中留下了不少的私貨。首先在《高祖本紀》中記載了呂澤的一次大功:

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

講述了劉邦在經歷彭城慘敗後,呂澤在下邑為劉邦收攏殘兵敗將,後來劉邦投奔他,才得以東山再起。由此也可以看出呂澤在漢軍中比較高的地位。

至於《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隱藏的內容就更多了。

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為侯。還定三秦,將兵先入碭。漢王之解彭城,往從之,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

這裡面講的是呂澤在漢朝建立之前的經歷,內容很簡單,但關鍵的是“入漢為侯”四個字,講的是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封侯的這件事。劉邦稱帝后,有功者封侯143人,這時候列侯是“不值錢”的。但是劉邦被封漢王那次的封侯,份量則是重了很多,除了呂澤外,只有陳豨,曹參,周勃,樊噲,周緤,夏侯嬰,靳歙等七八個人而已。

陽都侯(丁復):

以趙將從起鄴,至霸上,為樓煩將,入漢,定三秦,別降翟王,屬悼武王,殺龍且彭城,為大司馬;破羽軍葉,拜為將軍,忠臣,侯,七千八百戶。

注:悼武王是呂雉時期,呂澤的追封。

《年表》中丁復的這段記載信息量就更大了,十八功侯之一,曾經斬殺項羽大將龍且,封戶七千八百戶的丁復竟然是呂澤的部下。要知道漢初封侯,除了周勃和曹參,丁復的封戶可以排到第三了,當時就連樊噲的封戶也只有五千戶。

曲城侯(蟲達,也作蠱逢):

以曲城戶將卒三十七人初從起碭,至霸上,為執珪,為二隊將,屬悼武王,入漢,定三秦,以都尉破項羽軍陳下,功侯,四千戶。

蟲達同為西漢十八功臣之一,從《年表》記載看,也是呂澤的部下。

注:十八功侯是西漢開國所封列侯中功勞最大的十八人。按《史記索隱》引姚氏的排名是: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酈商六,奚涓七,夏侯嬰八,灌嬰九,傅寬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柴武十三,王吸十四,薛歐十五,周昌十六,丁復十七,蠱逢十八。

博成侯(馮無擇):

以悼武王郎中,兵初起,從高祖起豐,攻雍丘,擊項籍,力戰,奉衛悼武王出滎陽,功侯。 
高後八年,侯代坐呂氏事誅,國除。

這說明呂澤曾經參加過滎陽之戰,並在馮無擇的保護下突圍成功。後來其子馮代因為忠於呂氏而被株連,自殺國除。

劉邦集團中重要的十八個將領,其中就有兩人歷史明確記載是呂澤的麾下,更不要說像馮無擇這樣的列侯,或者沒有記載的呂澤部下可能更多。而且從《年表》記載的這些細節中,不難判斷出呂澤在滅秦、平定三秦、彭城之戰、滎陽之戰以及平定齊國、垓下之戰中都有起到重要的作用。

可以說呂澤在漢朝建立過程中,所立的功勞恐怕是在143位列侯之上,地位、實力和漢初的諸侯王相當的,是呂氏集團真正的領軍人物。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記載:

長兄周呂侯【集解】:徐廣曰:“名澤,高祖八年卒,諡令武侯,追諡曰悼武王。”死事,封其子呂臺為酈侯,子產為交侯。

注:《史記·留侯世家》中在高帝十一年左右還會出現呂澤,並稱建成侯呂澤,我懷疑可能是司馬遷,或者後世的筆誤,有可能是建成侯呂釋之。

“死事”兩字,說明呂澤可能是戰死的,但當時天下大體已經平定,除了和北方的匈奴已經沒有太大的戰事,而如呂澤這樣地位的人戰死是很不尋常的。所以我一直對呂澤的死是保持懷疑的,其中恐怕有劉邦的作用在,目的就在於剪除呂氏勢力。

所以在呂澤死後,呂雉開始被排擠,劉邦也在呂澤死的次年,開始著手廢太子劉盈,立劉如意的事宜。一直到劉盈死後,呂雉才開始真正的掌權,但因為大封呂氏為王,侵害了功臣們的利益,於是便被功臣集團推翻。而呂澤等一切和呂氏相關內容的人與事,就都被隱去。


潘不安講究史


史記中,對於誅諸呂記載的十分詳細,而對於呂祿呂產怎麼當上大官,以及劉邦的幾個舅子似乎都是輕描淡寫,很少提及,這裡面究竟隱藏了什麼?

細想一下,劉邦為什麼對呂雉有所忌憚?跟呂雉這個家族應該是脫不開關係的,就是說劉邦的幾個舅子在這段歷史上為劉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是肯定的,但是由於後來的誅諸呂事件,把呂家的功勞一下子就抹掉了的可能性極大。

諸位想想看,除掉了呂氏一族,還有人為他們歌功頌德會怎麼樣?是不是會死的很難看?誰還敢再提這檔子事情?


乙丙丁6


他們在後面的權力鬥爭中徹底失敗了,就算之前有過什麼功績也被抹殺得乾乾淨淨


無風的秋季78678062


彭城大敗呂澤接應


文史漫讀


史書記載很少,但可以想象作用相當大。

一、呂家是碭郡大戶,劉邦曾經被任命為碭郡長,沒理由不借助岳父家的勢力,呂家兄弟都參加了劉邦的軍隊,其他不知名的呂氏親友應該不會少,這些人充斥劉邦軍政團隊,這也是呂后後來可以掌權的重要原因。

二、劉邦彭城敗後被周呂侯呂澤接應,這才回到本陣,這是為數不多的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