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舉辦一個相聲比賽,校方希望可以自己寫詞,可是我對相聲不太瞭解,所以想請教一下怎麼寫?


我也不是專業的相聲演員,但是平時喜歡聽相聲,從00年開始聽師勝傑老師的相聲,到後來聽郭德綱于謙,也有過自編相聲參演校園文藝比賽的經歷。

取材上:校園相聲當然不能太汙,以學習、宿舍生活趣事為主,平時多觀察,積累素材,看哪個哥們比較二,喜歡做傻事,多打聽記錄他的英雄事蹟;然再找一個比較能吐槽、會說俏皮話的記錄一下他的經典語錄。

編排:把上邊收集到的故事整理一下,全部寫成捧哏的故事,然後再夾雜著收集的俏皮話,基本上就成了。

包袱別太深,否則演員功力不到效果不好,儘量多一些形體模仿,這樣更直白。


書法老師楊浩


談“相聲”

一個好的相聲作品猶如一篇好的文章,有以下幾個特點。好的主題、整體性、層次性或遞進性、還有鋪墊性,當然有好的意義無疑是錦上添花,堪稱完美。

細看侯寶林大師、馬季大師,還有姜昆、牛群馮鞏的作品,尤其是幾個年輕人的作品,比如金霏、盧鑫的作品,基本都具備了上述特點。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主要因為作品符合了好作品的要求。相聲不外乎諷刺、歌頌,或是描述刻畫社會中的某些現象。

主題是最重要的,起著引領作用,一個沒有主題的相聲作品,當時可能也可以讓人笑,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會一笑而過,根本沒有印象。有主題的相聲作品會令人久久不能忘懷。比如馬季的賣香菸,岳雲鵬的環保題材的,盧鑫玉浩的創新題材的,姜昆、牛群馮鞏的很多作品。主題是作品完整性的總抓手。

完整性是相聲作品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沒有完整性的作品,就像是一個相聲小段,可以充場子湊時間,但難以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層次性和鋪墊都屬於相聲作品的技術部分,如果處理得當,會給相聲作品增分不少。寫文章也是如此,層次清晰轉成啟合流暢,讓人感覺到很舒服。

另外,相聲給觀眾送歡笑也是一個鮮明特點,相聲的歡笑主要通過一個個包袱完成的,所以在創作過程中,務必合理設計一個個好的包袱。

如果一個相聲作品有好的意義,傳播正能量,讓人歡樂的同時,也有意外收穫,無疑是錦上添花。這樣的作品可以長流傳,成為經典,讓人久久回味無窮。

對於沒有相聲創作經驗的來說,開始可以主題簡單一些,篇幅短一些,可以分成三步走。一是模仿別人說的一些段子,二是改編別人的作品,三是創作自己的一些初級作品。以後會慢慢提高的。











泰安碧玉


[玫瑰][玫瑰]學校要舉辦相聲晚會,對於一個從沒有接觸過相聲創作,沒有寫過相聲詞的學生來說是一件挺富有挑戰的任務。

[玫瑰][玫瑰]系統的學習相聲寫作知識,從頭探究掌握相聲的寫作方法恐怕來不及了。畢竟,相聲的創作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掌握的,相聲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枝,有很多相關專業知識,要有較長時間訓練學習過程。

[玫瑰][玫瑰]但是,領導交給的任務還要完成好,怎麼做呢?

[玫瑰][玫瑰]模仿是一個最直接,最快捷的方法。即把已知的,手頭可以找到的,較為熟悉的相聲詞記錄下來,然後,照葫蘆畫瓢模仿著寫一個。他說東,你就說西;他說甜,你就改成酸。

[玫瑰][玫瑰]在模仿的過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繞口令,歌曲演唱,舞蹈內容,小戲法,小魔術,模仿秀,舞臺走秀等等。把一個模仿的相聲詞寫活了。

[玫瑰][玫瑰]這樣做,就會在有限的時間裡,寫出相聲詞,完成領導安排的任務。


墨菲補愜


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寓莊於諧,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表演形式有單口、對口、群口三種。單口相聲由一個演員表演,講述笑話;對口相聲由兩個演員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頭沉"和"子母哏"兩類;群口相聲又叫"群活",由三個以上演員表演。曲目以諷刺舊社會各種醜惡現象和通過詼諧的敘述反映各種生活現象為主,解放後除繼續發揚諷刺傳統外,也有歌頌新人新事的作品。


奮鬥者的歲月


既然校方找到了你,說明你有這方面的優勢,既然是要說相聲,既然說不懂,那麼就從生活中的點滴找出比較經典的,嗯,故事吸引人,也可以到圖書室或者是網上,或者是今日頭條啊,都可以找一些關於相聲的素材,還有相關視頻從裡面。學習相關經驗,到最後搭檔非常的重要。素材學好了要啊,不斷的練習,然後兩個人要搭配的默契才能把這段相聲說得非常完美。


搖曳的小曹娛樂


一、從生活出發

“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泉”,這話我們聽得是再熟不過了。它對於相聲創作是否同樣合適呢?有的同志認為,相聲這玩藝兒,不過是找點噱頭講幾句俏皮話而已,不需要什麼深入生活也照樣能抓幾個包袱逗人一樂。果真如此嗎?不對。我在這方面就有切身的感受。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凡是從生活中汲取養料的作品,空命力就強些,群眾就喜歡些,成功的希望就大一些;否則,得到的往往是失敗。

這裡,有一個問題必須弄清楚,即:我們所說的從生活出發,並不僅僅是一個熟悉生活的問題。熟悉生活,只是創作過程中的一個最基本、最先決的條件,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分析生活,取捨從生活中搬取的素材、用什麼形式、什麼藝術手段來反映和表現生活的問題。

從生活出發,不僅關係到作品‘寫什麼’,而且關係到“怎麼寫”,關係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問題。這在我們的創作實踐中,是必須要擺到首位,萬萬不可忽視的。當然,生活有直接和間接之分,並非作品中所反映的內容非要自己親身經歷不可,這是很顯然的道理,就無須贅述了。

二、墊話、正活、底的關係

相聲一般分做墊話、正活、底三個部份。過去還有人在墊話與正活之間,加一個過渡的小段,叫做“瓢把”,這個“瓢把”因不甚明顯,便可以忽略不計。這三個部份,墊話好比頭部,正活好比身子,底好比尾巴。

正活,顧名思義,它在作品中是最主要最關鍵的部份。經常寫相聲的同志可能都有這個體會,在構思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往往不是墊話,而是正活。

墊話,都比較簡短,甲、乙幾句對白後就轉入正活。

底就是一段相聲的結尾。它的作用是使整段相聲達到高潮而結束。最後的一小段,從鋪墊到抖響包袱,都屬於底的範圍。


周先生時間


這工作量可大了,比賽需要很多篇相聲劇本,現寫恐怕來不及了,你可以網上徵集,同時多聽相聲,筆記臺詞,從中找出自己需要的知識和技巧。或直接請教相聲演員。


詩意龍飛雨


、從生活出發

“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泉”,這話我們聽得是再熟不過了。它對於相聲創作是否同樣合適呢?有的同志認為,相聲這玩藝兒,不過是找點噱頭講幾句俏皮話而已,不需要什麼深入生活也照樣能抓幾個包袱逗人一樂。果真如此嗎?不對。我在這方面就有切身的感受。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凡是從生活中汲取養料的作品,空命力就強些,群眾就喜歡些,成功的希望就大一些;否則,得到的往往是失敗。

這裡,有一個問題必須弄清楚,即:我們所說的從生活出發,並不僅僅是一個熟悉生活的問題。熟悉生活,只是創作過程中的一個最基本、最先決的條件,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分析生活,取捨從生活中搬取的素材、用什麼形式、什麼藝術手段來反映和表現生活的問題。

從生活出發,不僅關係到作品‘寫什麼’,而且關係到“怎麼寫”,關係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問題。這在我們的創作實踐中,是必須要擺到首位,萬萬不可忽視的。當然,生活有直接和間接之分,並非作品中所反映的內容非要自己親身經歷不可,這是很顯然的道理,就無須贅述了。


我的一輩子的每一天


1可以去網上看一些相聲段子,然後看從中能不能發現一些東西。發現其中的一些規律。

2去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可以在網上自學一些。

3可以向相聲的專業人員請教。請求他給你一些建議。

4輕鬆一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寫詞就好了。

5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相信自己



空白格的棒棒糖


請教博士夫妻最合適,他們的相聲起源於校園,好多段子說的學生課內課外的趣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