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熱映虐哭千萬人,問題小孩VS別人家孩子怎樣實現人生大逆轉?

用戶65969511


在這個不平凡的鼠年回個這個問題我想套一句星爺電影裡的臺詞:

我們雖然窮,但不亂說髒話,我們不去偷,我們不去搶,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我們不會拿。

努力學習,天天向上,健健康康長大,什麼逆不逆轉的……


陽臺宮主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催人淚下,主要是劇情深入人心,觀眾們都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感受。

作為父母應該如何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孩子一生需要經歷三種教育,第一,家庭教育。第二,學校教育。第三,社會教育。三種教育對孩子都是至關重要的。

說說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一個孩子後天的行為習慣,大部分因素都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以及生活中在孩子面前呈現出來的一舉一動,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舉動,都會在無形之中被孩子學會。

所以想要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

首先父母一定要有教育意識。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第二,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從正面去管教孩子。

第三,多帶孩子去體驗大自然,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范家斌欄目


有一句話說的好:媳婦總是別人的好,孩子還是自己的好。好的是自己沒有帶顏色的帽子,但是為什麼一說孩子就是別人家的有多懂事呢,因為每天的相處我們記住的都是孩子的缺點,缺點是最容易讓人記住的


影視資源新星


近日,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刷爆了各大社交媒體,引發廣泛討論。影片裡的哪吒不同於觀眾以往的印象,更貼近現實,更顯得充滿人味兒。在影片中,這個帶著魔丸降生的小孩,命中註定有躲不過去的天劫。因為天生神力,使他生來就被約束,受到不一般的苛責和管教,從小因世人的恐懼而被凌辱,受盡了冷眼和偏見。而與之對比的是,敖丙這個才貌雙全、乖巧伶俐的 " 別人家的孩子 ",儘管同樣帶著振興龍族的壓力與使命,但成長過程則與哪吒相比要平順得多。

透過電影,其實引起廣泛爭論的更在於角色所傳達的現實意義。孩子與父母與社會,在這樣的人類社會關係中," 問題小孩 " 和 " 別人家的小孩 " 從來都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本報特邀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科著名專家秦曉霞,深度剖析現實中的 " 哪吒 " 與 " 敖丙 "。

情節再現: " 問題孩子 " 哪吒受盡人世冷漠

生來為魔,天生神力。為了得到關注和重視,逆反的哪吒一次次搗蛋做壞事,不讓他做什麼,他就偏要去做。乃至後來努力學藝,無非也就是想要得到世人的認可。可他哪怕的確是降妖除魔,世人依然不予承認,並把所有的罪責都歸咎到他的身上。哪吒這個孩子,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卻又裝作無所謂,盼望被人接納,卻又在被傷害時破罐破摔索性讓大家都討厭,一旦被發現柔軟的真實感情,就惱羞成怒。

現實案例:時常被 " 拋棄 " 他開始自暴自棄

13 歲的明明 ( 化名 ) 是個非常愛動的孩子,好像一刻都停不下來。他無法完全規範自己的行為,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也不願意與他交朋友。明明變得越來越暴躁易怒。發起脾氣來,父母老師都無法管教他。因為不願意與別人交流,明明也越發不愛上學甚至變得越來越自閉。

專家解讀:問題小孩也應看到光明的未來

秦曉霞表示,其實所有的 " 問題小孩 " 身上一定有其獨特之處,甚至可以稱之為閃光點。" 比如著名的游泳健將菲爾普斯,他從小就是典型的多動症患者,但他卻有著超出常人的運動天賦。" 秦曉霞說。比如很多頑劣的小孩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善良的品質,正如電影裡的哪吒一樣。但在現實教育中,很多教育者往往採用 " 缺點取向 " 的方式來對這類孩子進行教導。

所謂的 " 缺點取向 ",說白了就是 " 要把缺點幹掉 ",把孩子身上的缺點矯正掉,這個孩子不就只剩下優點了嗎?但其實這是完全不正確的。秦曉霞表示,教育者更應該採取 " 資源取向 " 的方式,即 " 深入挖掘孩子的特點、優點並將其無限放大 ",所謂的揚長避短正是如此。" 一個人的短板、問題是挖不掉的,越想著挖掉缺點,其實是越會放大缺點,使這一點越來越強化,正確的方式是不斷放大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使孩子的人格在不斷的發揮優勢中趨於完善。" 秦曉霞表示。

現在都提倡 " 正面教養 " 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人無完人,倘若能夠揚長避短不斷髮揮自己的優勢,那麼在優勢的帶動下,人會向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正如影片中哪吒的父母始終帶著愛不離不棄,即便面對做了錯事的哪吒也沒有苛責,反而想方設法幫他改善與村民的關係,費盡心思希望哪吒得到快樂。秦曉霞表示,這個影片更多的是給父母的啟示,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來心理科問診,都是細數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醫生會問,孩子的優點是什麼?家長往往不能馬上答出來。當然青春期的問題是一過性的,與天性頑劣不同,但對家長來說,引導的方式都一樣,那就是通過不斷放大優點讓孩子看到自己一個光明的未來。

情節再現: " 別人家孩子 " 敖丙生來揹負命運重擔

敖丙雖是靈珠轉世,卻生下來不能見光,只能生活在黑暗中。他肩負著龍族復興的希望,活得小心翼翼。全族人把身上最堅硬的龍鱗給他做成了萬龍甲,於敖丙而言,這只是責任的枷鎖。當全族的人把命運交給了自己,自己還能做自己嗎?他已無其他選擇!

現實案例:始終優秀的她卻常感 " 呼吸困難 "

妍妍一直是個 " 別人家的孩子 "。人長得漂亮,又多才多藝,學習成績更是名列前茅,眼看馬上就要考高中了,妍妍卻開始成績下滑,老師說妍妍有時候會盯著卷子發呆,上課也有時候會走神。家長非常擔心,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裡。只有妍妍自己知道,她的身上揹負了太多人的期待與希望,不能失敗,她時常感覺 " 呼吸困難 "。

專家解讀:成長平順的孩子,要有 " 自我 " 的力量

秦曉霞表示,影片中的敖丙,是個典型的 " 別人家的孩子 ",才貌雙全,但卻肩負使命,因此也造成了他不能成為 " 自我 " 的壓力與痛苦。" 一般這類孩子的成長相對是平順的,他也不會出現什麼大的挫折和差錯之類,但他們始終是在別人期待的完美中成長,一直在順應社會家人的期待,在這種成長中,很多孩子往往會出現缺乏自我的表現,當成長中遇到問題或波瀾,能不能有力量找到自我,是他們成長中的課題。" 秦曉霞說。

妍妍就是典型的順應著社會主流期許的那種孩子,她的一切都是符合家人、社會對於她的角色期待的。但當面臨考試壓力,妍妍的內心很可能出現與大多數孩子一樣的焦慮,在 " 我累了我要歇一會 "、" 我能不能考得差一點 "、" 我不想起那麼早學習 " 等等 " 自我 " 的想法中掙扎。因為這麼做可能不會符合別人的期待,但卻可以使自己舒服,要不要 " 實現自我 ",怎麼樣去 " 實現自我 " 是這類孩子糾結的根本。所以,當一個孩子成長的一帆風順,往往家長更要注重孩子 " 自我 " 的塑造,使孩子可以有能力在面臨問題的時候做出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而家長也不要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逼著孩子去實現乃至肩負別人的夢想。尊重並欣賞孩子,讓他們成為應該成為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