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為什麼一出場就是名將?

槿汐詩詞


\t起點決定終點,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話,而是大多數成功者的經驗罷了。

霍去病的起點有多高呢?他的舅舅是大將軍衛青,他的姨媽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他的表兄弟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

這起點算高的了吧?所以霍去病從小就深得漢武帝的寵愛,一直養在皇宮之中,相當於漢武帝的兒子一樣。

這麼一來霍去病的眼界和見識,跟普通人家的孩子,自然是完全不同的。再加上姨夫漢武帝和舅舅衛青的輔導,霍去病對兵法可謂是瞭如指掌。

只需要稍加訓練,參加實戰,便有很大希望成為大漢朝的優秀將領。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霍去病晉升之路非常順利,而且很快,主要是因為背後有推手。

01漢武帝是霍去病成功的最大推手。

在那個時代,要是沒有漢武帝點頭,霍去病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在二十出頭就被任命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這就跟衛青年輕的時候一樣,都是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才會不斷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成長成才。漢武帝對衛青是夠好的,衛青前期打仗總是失敗,可是漢武帝並不氣餒,他想要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親信將領,所以衛青必須要感謝漢武帝。

而霍去病的晉升之路,其實也是一樣的。漢武帝想要讓霍去病成才,所以花了大力氣在霍去病年少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

冠軍侯去病既侯三歲,元狩二年春,以冠軍侯去病為驃騎將軍,將萬騎出隴西,有功。天子曰:“驃騎將軍率戎士逾烏盭,討遬濮,涉狐奴,歷五王國,輜重人眾懾慴者弗取,冀獲單于子。轉戰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裡,合短兵,殺折蘭王,斬盧胡王,誅全甲,執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餘級,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戶。”---《史記》

等到他十七八歲的時候,漢武帝便讓飽讀兵書的霍去病參加一些小規模的戰鬥。積累了一定的實戰經驗以後,漢武帝才敢把霍去病派上戰場,真刀真槍地跟匈奴人幹一場。

可以說霍去病就是那個時代的航天員,是漢武帝用錢一點點打造出來的天才少年。後來霍去病的表現,我們可以發現,漢武帝的培養是值得的。

霍去病成為了大漢朝乃至歷史上,少有的少年天才將領。他17歲被封票姚校尉,便帶著800人馬深入大漠,因功勞封為冠軍侯(老李廣哭暈在廁所)。19歲的霍去病兩度指揮河西之戰,殲滅10萬匈奴大軍,首次佔領河西走廊。

漠北之戰中,霍去病更是消滅7萬匈奴主力部隊,俘虜多數匈奴王侯將相,封狼居胥,使得匈奴徹底臣服。少年天才,天下無雙。

02漢武帝為什麼要培養霍去病?

霍去病的母親是衛少兒,她先是跟霍仲孺私通生下了霍去病,隨後她又跟陳平的曾孫陳掌私通,隨後嫁給了陳掌。

所以說霍去病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誰,不過他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誰,也知道姨母衛子夫是什麼人。

衛子夫得到漢武帝寵愛以後,衛家一族全都得到了寵幸,從而霍去病也就成為了當時最為榮耀的外戚成員之一。

渾邪王與休屠王等謀欲降漢,使人先要邊。是時大行李息將城河上,得渾邪王使,即馳傳以聞。天子聞之,於是恐其以詐降而襲邊,乃令驃騎將軍將兵往迎之。驃騎既渡河,與渾邪王眾相望。渾邪王裨將見漢軍而多欲不降者,頗遁去。驃騎乃馳入與渾邪王相見,斬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獨遣渾邪王乘傳先詣行在所,盡將其眾渡河,降者數萬,號稱十萬。---《史記》

所以漢武帝看中霍去病,最初是因為衛子夫和衛青的關係。漢武帝一定是覺得這個孩子比較機靈,所以打算自己來培養。

已經培養出了一位衛青,再培養一位出來,那又有多大的難處呢?漢武帝不會吝惜自己的資源,培養衛青是為了奪取權力,那麼培養霍去病當然另有他用。

衛青的成長,伴隨著漢武帝從外戚手中奪權的整個過程。而霍去病的成長,則是漢武帝用來剋制衛家外戚的重要力量。

漢武帝給了衛青和霍去病相同的職位,都是大司馬,這就代表,有人要跟衛青分權了。衛青看得透,早早就多次把軍權交給漢武帝,隨便他來分配。

這就是漢武帝的目的,培養霍去病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牢牢掌握住權力。任何一位臣子,想要獨掌大權,這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漢武帝看來是這樣。

所以衛青和霍去病並立,既是給衛青提個醒,也是為了自己好隨時分配權力。大權始終都要留在漢武帝手裡,這才是最終目的。

03霍去病的成長,果真一帆風順嗎?

很可惜地告訴各位看官,霍去病的一生真的非常順利。我們可以看看他的戰爭史,從來沒有打過一次敗仗,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當然,這跟他的年紀是有關係,他17歲出徵,23歲就死了。7年時光,為大漢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甚至用匈奴俘虜編成了一支保衛大漢邊境的部隊,實在是難以想象。

衛青是天才,但是他是用長期戰爭鍛造出來的天才,因為他前期不斷打敗仗,不斷積累經驗,到了後期,他才能夠一直打勝仗。

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驃騎將軍去病與青有親,射殺敢。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居歲餘,去病死。---《史記》

而霍去病就不同了,可以說他是天選之子吧,因為壓根就看不到他打過敗仗,不到20歲就被封為冠軍侯,這讓那些老將軍們真的是自慚形穢。

當然,霍去病的人生轉折點,要從一個人說起,那就是李敢。作為李廣的兒子,李敢覺得自己父親的死,跟大將軍衛青有關係。

所以李敢就刺傷了大將軍衛青,這件事衛青本是壓下來了,結果沒想到被霍去病給知道了。居然有人敢傷害他的舅舅,霍去病自然是不會放過李敢。

所以在狩獵的時候,霍去病故意一箭射死了李敢。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漢武帝對霍去病算是徹底失望了。為了保住霍去病的命,漢武帝只能把霍去病打發到了外地去帶兵。

可就是這麼一走,霍去病再也沒能回來。史書記載,霍去病是因為得病去世了,要知道那個時候的霍去病才不過23歲而已。

如果他一直留在漢武帝身邊,是不是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意外呢?這是他人生最大的不順利,也是唯一的不順利。年輕的霍去病去世以後,漢武帝非常傷心,自己一點點栽培出來的天才,就這麼沒了,他當然要傷心。

所以漢武帝給霍去病的葬禮是非常壯觀宏大的,他讓收編的匈奴士兵們排成長隊,形成祁連山脈的樣貌,為霍去病送葬,並且讓霍去病陪葬茂陵,以示恩寵。

04霍去病不愛士卒,為何偏偏能打勝仗?

跟李廣不同的是,霍去病對士卒十分嚴格,而且從來沒有給過什麼好臉色。因為他從小就在漢武帝身邊長大,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他對手下的士兵是比較怠慢的,可就這麼個態度,還能讓手下人對他言聽計從。

我很難想象,霍去病的軍規到底有多嚴格,他手下的這些人,又是如何被他訓練成為一個個不計仇怨的士兵。

他能夠百戰百勝,唯一的解釋就是因為他打造的這支軍隊,是一支鐵血軍團。正是因為霍去病的嚴格,才導致了手下人們一個個都比較敬畏。

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大將軍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然天下未有稱也。---《史記》

不過霍去病賞罰分明,這也是其他將軍很難做到的。因為霍去病跟漢武帝的距離非常近,能夠賞賜一切其他將軍無法給予的好處,所以這幫士兵即使再辛苦,也願意跟著霍去病打仗。

而且霍去病打仗是有方法的,縱然過程比較艱苦,可是結果卻總是勝利,這就是霍去病與其他人不同凡響的地方。

\t總結:一代天驕霍去病英年早逝,這是大漢王朝的悲哀。

我認為漢武帝一生中最大的損失,就是失去了一位好太子劉據。除此以外,那便是失去了戰神霍去病。

霍去病對匈奴的打擊,是其他將領做無法做到的事情。霍去病的戰鬥能力,也是其他將領不可企及的地方。

霍去病對兵法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見解,他能夠訓練出一支其他人訓練不出來的軍隊,這也是他獨一無二的本事。

可是霍去病離開了人世,也就造成了漢武帝后期,壓根就沒有像樣的將領帶兵打仗的無奈情形。這是漢武帝的損失,也是大漢王朝的損失。如果霍去病在的話,匈奴人可能會一直載歌載舞地歡迎大漢使臣吧。

《史記》

《漢書》


江湖小曉生


“匈奴未滅,何以為家。”霍去病的名言時刻激勵著後世的人們,他英勇善戰,無時無刻都在牽掛自己祖國的邊境,霍去病乃名族英雄也。


他一出場就是名將嗎?我們現在就來聊聊這個問題,首先,霍去病出場不是名將,雖然他是衛青的外甥,但是他的所有名望都是靠他自己一點一滴打下來的,而且霍去病本身就比較有能力,他天賦極好,衛青也幫了他不少,但很多時候還是要靠自己的,我們還是來看看他是怎樣當上名將的吧。

(蘭州五泉山下霍去病雕像)


霍去病的身世瞭解一下,霍去病是平陽縣小吏霍仲孺的兒子,霍仲孺當初在平陽候曹壽家做事,期間認識了衛青的姐姐衛少兒,他們在某一天的夜晚做了不該做的事情,於是生下了霍去病,嚴格的來說,霍去病是私生子。


霍去病從小對騎馬射箭很感興趣,只要有馬出現,他必定會上前騎一騎,所以後來霍去病的騎馬技術在當時算是最好的,這也為他在今後阻擊匈奴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也正因為小時候的這些愛好,使他被舅舅衛青看重。


霍去病經過衛青的栽培,18歲就做了侍中,公元前123年,衛青帶領霍去病參與征伐匈奴的戰役,在這整整一年的戰役中,霍去病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


在第二次出擊匈奴時,霍去病已經身為剽姚校尉了,他親自一人率領800名輕騎勇士到離開大軍幾百裡的後方尋找戰機,俘獲匈奴的相國、將軍數人,裡面還有單于的叔父輩,其戰功為例全軍第一名,霍去病英勇作戰,名冠全軍,以軍功被封為冠軍候,還得到了漢武帝的嘉獎。


參與河西走廊之戰

(河西走廊之戰示意圖)


這時霍去病已經升為驃騎大將軍了,而”河西走廊之戰 ”至關重要,此次戰役是由霍去病親自指揮的,也就是獨立完成。


霍去病率領一萬大軍從隴西出發遠征匈奴,沿著祁連山峽谷西進,深入匈奴王領地一千多里,大小戰事幾百餘場,殺敵數千餘人,並繳獲匈奴王祭天用的黃金人,此次出擊匈奴,漢軍大獲全勝,漢武帝很是高興,為紀念這場戰役的勝利,他把繳獲的黃金人當作大神供奉在了自己的宮殿裡。


這一戰使霍去病名聲大望,他不僅幫漢武帝奪回了河西走廊,還把匈奴趕到了降水量極少的苦寒之地,朝廷內外無不欽佩霍去病,漢武帝更是把霍去病當作當今英雄,漢武帝有了霍去病,再也不會害怕匈奴了。衛青有霍去病這個侄子,既驕傲又高興。


漠北之戰奠定了霍去病的成就

(漠北之戰示意圖)


這場戰役是由衛青和霍去病共同完成的,衛青帶領五萬餘人從北路出發,霍去病同樣帶領五萬餘人從東路出發,他們以夾擊之勢出擊匈奴。


霍去病在此次戰役中的表現可以說是名垂千古了,他深入敵軍兩千餘里,對匈奴王發起了有史以來最為猛烈的進攻,經過幾天幾夜的殊死拼搏,霍去病在最後關頭一舉拿下了對手,匈奴王大敗,棄軍而逃。


漠北之戰重創了匈奴勢力,從此“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危害了漢朝百餘年的邊境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


經過漠北之戰,漢武帝就更加看重霍去病了,但霍去病這個人屬於沉默寡言的那種,你不找他說話,他是絕對不會先找你說話的,漢武帝對此也並沒有什麼看法。


一次漢武帝親自上門拜訪霍去病,看見霍去病住的地方及其簡陋,於是就為霍去病修建了府第,修建好了讓他去觀看,可霍去病並不覺得現在住的地方有什麼不好,於是對漢武帝說“匈奴還沒有消滅完,現在要家幹什麼呢?”從此以後,漢武帝非常尊敬霍去病,免他以後無需君臣之禮。

(影視作品:霍去病)


霍去病一生短暫,但他留下了輝煌的歷史成就,他出場乃是一名小士兵,所有成就都是靠他自己打來下的,衛青在其中只是起到了一個小小的促進作用,即使衛青不發現他,霍去病也會靠著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的走向輝煌。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年僅24歲,漢武帝在自己的陵墓旁為他修建了一座壯如祁連山的墳墓,用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見解,如有不同,請留言探討。


(圖片源自網絡,侵必刪)


我是歷史天地人,歡迎點贊加關注,我會持續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優質歷史內容。


小梁動漫


漢武帝時期的帝國雙璧衛青與霍去病,而由於霍去病英年早逝加上他的封狼居胥,使他在後世的流傳中,名氣比衛青還要高一點。霍去病是少年英雄,17歲的的時候就率領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斬獲敵人兩千多人,奠定了他作為青年名將的基礎。那麼為什麼霍去病做到一出場就是名將呢?


首先是因為霍去病的有兩位好師傅,這兩位分別是漢武帝和衛青。由於霍去病是衛子夫和衛青的外甥,所以經常能接觸大漢武帝,經過幾次接觸漢武帝也很喜歡霍去病,所以將霍去病留在身邊做自己的近臣,並且親自教獲取兵法,其中就包括《孫子兵法》。漢武帝作為一代帝王,雖然沒有單獨領兵作戰的時候,但是他的整個戰略思維是很高超,霍去病有他的指點,自然會受益匪淺。衛青是霍去病的舅舅,成名早於霍去病,對霍去病的指導自然不再少數。霍去病有衛青和漢武帝兩位軍事大家作為師傅,其軍事理解自然很超群。



其次是霍去病身份特殊,具有贏在起跑線上的優勢。他17歲的時候就能領兵作戰,這也得益於他外戚身份,而且這兩次他都是隨著他舅舅衛青去攻打匈奴,衛青在調派兵力的時候,絕對不會將霍去病放到特別危險的境地,這樣也給力霍去病發揮的空間,使得霍去病熟悉戰爭。

最後是霍去病本身就是天才式人物,他當時之所以被漢武帝看上,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小時候就善騎射,這一點被漢武帝發現後加以培養。在軍事見解上,霍去病能做到長途跋涉,遠程出擊,這些都是他的天份。相比後來的李廣利,漢武帝也是重點栽培,但是戰績卻差的很。

霍去病有良師指點,自己又聰明,加上他的特殊身份,自然做到了出場就是名將。


帝國烽火


古人有句老話叫'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就是人的運氣使然。霍去病能成為世之名將,出生背景、運氣及謀略各居其三。

先說背景,霍去病的母親和大將軍衛青、皇后衛子夫是同母異父的姐弟、姨夫也位列三公,所以,得以時常出入宮禁,並且得到了漢武帝的格外青睞,當時年紀輕輕的霍去病的身份和地位已經極其顯赫。

自古為將者運氣特別重要,古代將軍出征打仗由於消息閉塞、環境惡劣、醫療後勤得不到保障,尤其與遊牧民族的騎兵作戰時往往是出其不意的遭遇戰,臨陣對敵瞬息萬變,勝負一線之間,後果很難預料。霍去病經常孤軍深入作戰,且屢戰屢勝,一直達到了古代將軍們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封狼居胥'!雖然他勇氣和智謀可圈可點,但不可否認他運氣也是出奇的好。

至於霍去病的謀略,到不如說他是閃電戰斬首戰方面的祖師爺,尤其擅長運用中長途奔襲流動作戰的戰術。漢初,對匈奴作戰基本處於守勢,他的舅舅衛青用兵保守謹慎,出征匈奴雖然也頗多斬獲,但基本上還屬於有限的自衛反擊戰,所以,到了後來由於衛青和漢武帝主張採取的主動出擊的戰略構想不合拍,衛青的軍事地位逐漸被霍去病所取代。

霍去病年輕新銳膽大心細,在漢武帝刻意栽培下,這時已經成了一把對匈作戰無堅不摧的寶刀,這把刀一但出鞘便寒光四射,懾敵膽破。


古董磊


霍去病一出場就是名將,我認為有兩點原因:一是出身好,跟皇帝是關係戶,二是他本來就是天才,而且足夠努力。

史記中記載:“大將軍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為天子侍中。善騎射,再從大將軍,受詔與壯士,為剽姚校尉”。意思是說,衛青大將軍姐姐的兒子霍去病十八歲就做了天子侍中。擅長騎射,衛青大將軍從軍,被封為嫖姚校尉。所以說霍去病的舅舅就是當朝大將軍,在他舅舅的教導下當然是從小就熟讀兵法,練習騎射,學習統兵之道,另外他還是皇后衛子夫的外甥,跟皇帝還有這層親戚關係。有舅舅的教導,又跟皇帝是親戚,他要是再不成才就說不過去了。

當然,即使出身再好,自身能力不行,那也是行不通的。例如戰國時期的趙括,他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從小熟讀兵法,談起排兵佈陣他爹都難不到他,上陣就是趙軍主將,卻落得個兵敗被殺的下場,也因此留下一個成語“紙上談兵”。再看霍去病,擔任嫖姚校尉首次出征就兩次功冠全軍,被皇帝封為“冠軍侯”,其後的戰役也說明霍去病是一個軍事天才。霍去病雖然出身好,又是一個軍事天才,但是最重要的原因還是他自己的努力,真的學了一身征戰沙場的本事,不然皇帝和大將軍衛青是不會讓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領兵的。


讀史明事


誰告訴題主霍去病一出場就是名將?

霍去病和漢武帝關係近,起點高。首次出征就是驃姚校尉,領800騎(相當於現在裝甲團團長),隨衛青征戰漠南戰功赫赫,勇冠三軍。

後封驃騎將軍,獨立領兵收復河西(此時才算是一代名將。)

之後又和衛青各領一路大軍出征漠北,封狼居胥(此時,一代名將實至名歸)。

霍去病是出身關係戶,可是功績確是實打實打出來的。


真誠地看著你


霍去病,

天生將才,從小興趣愛好,天份,不服不行,

出身起點高,皇家大院長大的,從小在劉徹眼皮底下,

衛青點撥指導薰陶,別人不瞭解的國情軍情,這小子從小天天聽舅舅講,那能比嗎?軍事地圖,平常人都見不著,人家當廢報紙疊飛機玩,

其實霍去病軍事才幹不如衛青,就是個毛頭小子,但架不住漢武帝英明,就用他奇兵打奔襲,別人有這機會嗎?

衛青就不說了,霍去病那真是天才趕上了英主,趕對了時候,


星輝650


兩個原因。

一,霍去病本人賦有卓越的軍事天分。也就是說,他天生就是名將的材料。這是主觀原因。

二,他的出身,為他準備了成為一代名將的客觀條件。他是皇后衛子夫和大將軍衛青的外甥,跟漢武帝自然也是親戚關係。十八歲一出仕,便做皇宮衛士。然後,便直接被任命為將軍,率軍出征。他也真爭氣,一出征便打了個大勝仗,被封為冠軍侯。

如果霍去病不是和漢武帝有親戚關係,那麼,他從軍半生,也未必就能獲得將軍職務並單獨率軍出征。而他如果是庸材,象戰國趙括和三國馬謖那樣,即使有條件單獨帶兵出征,也難免吃敗仗,弄不好還會把性命搭上。

所以,是天才加機會,成就了一代名將霍去病。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答:《一》年少成名,官方支持,所以迅速走紅。

霍去病是在還未成年(17歲)的時候,就跟著舅舅去大漠中殺敵去了。

而且在這一次漢武帝派出去的五支軍隊中,只有這個未成年的霍去病打了勝仗。

在看看其它將領,有投降的,有戰敗討回來的,還有沒找到匈奴的。

此刻的霍去病如同鶴立雞群。

在加上漢武帝發現他的軍事才能後,花了重金來打造他,招來各路媒體宣傳他。

《二》年少無畏,特殊的家庭背景以及兒時的英雄夢。

大家都知道霍去病是個黑戶,是老媽和別人的私生子。

不過幸運的是他的姨衛子夫是漢武帝最寵幸的女人,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霍去病也跟著住進了皇宮,在皇宮中他接觸的都是當時天下最一流的人才。

尤其是他舅舅衛青對他的影響深遠。

讓他從小就在內心種下了長大後打匈奴的夢。

再加上他膽大,行軍有素,打起匈奴來無所畏懼。

《三》名將的襯托,是他最為耀眼的根本所在。

三朝元老將領飛將軍李廣,雖然打匈奴的次數數不勝數。

可是,在打匈奴上,他的成就遠沒有霍去病的大。

霍去病看上去就如同站在巨人肩膀上那麼耀眼,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