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_

文匯街道嵩山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戰場”在小區、在路口,連日來,文匯街道嵩山社區一班人用他們的細心、耐心、恆心,交出了這樣一份答卷。

_

_

_

_

_

_

_

_

築牢支部堡壘

亮相黨員旗幟

_

_

_

_

嵩山社區位於西城商業密集區,春節期間人口流動量較大。疫情正值春節期間,為了切實把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社區書記帶領工作人員,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對轄區內由武漢返回的大學生小劉,每天定時隨訪,並叮囑小劉及家人居家隔離期間,勤洗手、戴口罩,注意保持室內衛生和空氣流通,同時鼓勵小劉面對疫情不恐懼、不慌亂。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防控、消毒物資出現緊缺狀況後,為了守好居民的生命健康線,社區書記多方聯繫駐區單位、共建單位,直到協商來一批應急的消毒物品,他趕緊讓物資緊缺的部門取走,他說:“防控工作,核心就是時間和速度!“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_

_

_

_

踐初心擔使命

凸顯巾幗風采

_

_

_

_

社區廣大黨員以身作則,放棄照顧孩子,奔波在防控第一線。何蓮、朱建紅是社區黨員中的一員,她們每天掛在嘴邊上的話就是:“大家在家裡面儘量不要出門,出門要帶上口罩,謝絕聚親訪友了。”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連日來,她們每天堅持通過微信群向社區群眾發佈疫情預防常識,每天做好重點對象排查臺賬和統計上報;她們堅守防控一線,與網格員們帶頭在各個樓道消毒、張貼有關通知。她們是母親也是女兒,在疫情來臨之時,她們只有一個身份,社區防控前線的工作者。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_

_

_

_

紅色物業責任共擔

築牢抗疫統一戰線

_

_

_

_

“師傅請把窗戶搖下,測下體溫,您是從哪裡回來的呢”,社區網格員們與物業人守土有責,在防守崗位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做著自己能做的小事、好事。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他們有的拿著體溫槍在小區入口一守就是10個小時;他們三步並作兩步奔走在樓道走訪住戶;為隔離戶採買生活用品……在嵩山社區裡總能看到劉飛、曲露露他們忙碌的身影。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在這個特殊時期,細小瑣碎的事情顯得不可或缺,檢查小區出入口、上門瞭解居家隔離戶的需求、辦公場所消毒、甚至是貼心地安慰居民。他們一會在掛宣傳橫幅、張貼宣傳資料,一會在小區門口協助小區門衛進行車輛管控及人員管控,哪裡需要他們就在哪裡。

_

_

_

_

多途徑多形式查詢

深挖每一個潛在信息

_

_

_

_

社區抗疫一線,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責任,20個人分散在辦公大廳,保持間離,頻繁地打電話落實戶信息、外來人員信息,他們不厭其煩地問著幾乎同樣的問題:“您好,請問您家中有從外地回鄉的人嗎?回東營的途中在哪裡停留過?”電話聲此起彼伏。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為了提高效率,他們進行第N輪社區排查,工作人員每天舉著手機打電話,一天下來胳膊痠痛,有時還會耳鳴。“雖然很累,但不少居民在電話中祝福我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讓人心裡非常溫暖。”網格員黃培說。還有社區志願者,身穿紅色馬甲,走街串巷勸導不戴口罩或聚集的居民。經過在社區密集“戴口罩、少出門、少聚集”,居民們都自覺戴上了口罩,減少了外出頻次。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_

_

_

_

不一樣的三萬步

入黨積極分子顯身手

_

_

_

_

2月1日正月初七晚上19:30分,為了堅決完成小區疫情防控工作,社區在28個小區內進行覆蓋式強化消毒,包括建築外圍、樓道內外、垃圾集中點、空地等等區域,時間緊任務重,為了按時完成任務,胡乃榮和消毒小組一起,協調小區物業備水、裝藥、消毒,一天下來,高強度連續的緊張工作,讓她汗溼衣襟,腳步沉重,大家都感到異常疲憊。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文匯街道:嵩山社區抗疫一線 故事暖人心

她說:“每當想到小區裡一棟棟樓房裡面,那一雙雙凝視著社區網格員的眼睛,他們看到的不僅是社區在抗疫一線的每個行動,更容易在此時發自內心的對社區工作產生信賴和認可,做為一名積極分子,我更應當恪盡職守,發揮好網格員的作用,讓居民放心。”

_

_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千千萬萬社區人在一線恪盡職守,牢記責任,他們身邊發生的每一個故事都傳遞著防控戰線上的能量聚集,每一次出發都是心繫社會助力他人,社區人正通過一行一動,守護好家園,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