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對英國社會和民眾思想觀念的影響

導讀

瘟疫可以說是與人類歷史並存的社會現象,不受種族、地域、國家、時代的限制,如影隨形一般伴隨著我們。在人類在與自然界的鬥爭中,與瘟疫的鬥爭成為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十四世紀中期爆發的黑死病,對整個歐洲歷史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英國作為歐洲重要的國家自然也不例外<strong>。英國社會在短時間內就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人口下降、經濟衰退,而且在長時間內得不到恢復。然而,在黑死病發生過程中和消失之後,英國出現了很多足以影響以後歷史發展進程的各種新的因素。今天千秋就和大家談談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對於英國社會和民眾的思想觀念的影響,希望有助於各位瞭解黑死病在英國社會向近代文明社會轉變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黑死病在英國的傳播

二、黑死病對英國社會的影響

三、黑死病對英國民眾思想觀念的影響


淺談: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對英國社會和民眾思想觀念的影響

歐洲黑死病


一、黑死病在英國的傳播

黑死病是一種細菌性疾病,引起黑死病的這種細菌被疑為耶爾森氏鼠疫桿菌。這種細菌存在於野生黑鼠的血液中,以及寄生的跳蚤身上。黑死病傳染到人體後主要的症狀有兩種: 一種是在腹股溝和腋窩下形成腫瘤,一種是頸部上有腫瘤。 通常還會伴隨著身體其他部位的小水泡以及突然發冷、發熱和針刺痛的感覺, 渾身倦怠。此外,有時還會引起肺部感染, 出現胸痛和呼吸困難的症狀。患病後期會出現皮下出血的狀況,全身青紫,皮膚上會出現許多黑斑,所以這種特殊瘟疫被人們叫做“黑死病”。

<strong>對於英國人而言,14世紀是一個十分悲慘的時期。英國人不但要面對英法百年戰爭所帶來的沉重賦稅,還要面對自然災害對不列顛群島的頻繁侵襲。更為嚴重的是,英國人同歐洲大陸居民一起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一場瘟疫——黑死病。

<strong>黑死病是一種傳播性極強的傳染性疾病,13世紀早期活躍於中亞地區,1347年下半年開始在歐洲傳染開來,並於1348年登陸到與歐洲大陸地區有頻繁貿易關係的邊陲島國——英國,並迅速蔓延開來。黑死病的侵襲給英國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人口銳減和勞動力短缺


淺談: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對英國社會和民眾思想觀念的影響

黑死病在歐洲的傳播


1348年10月份黑死病到達多賽特郡後。隨後與多賽特郡相鄰的威爾郡也受到瘟疫的襲擊,同時通過陸路傳播到德文和康沃爾郡。又通過水路向西繞過康沃爾半島,直插布里斯托爾灣,沿著多條內河傳播。此時黑死病也在西部、南部各郡逐漸氾濫開來,並且持續了三四個月之久。來自西南部的瘟疫通過陸路向北傳播到哈德福德郡和貝德福。黑死病於1348年的秋天,向西面和南面入侵首都倫敦。黑死病在英國肆虐的高潮期是1349年的春季和夏季。春季往往是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活躍期,隨著氣溫的轉暖,病菌和動物都開始頻繁的活動,黑死病在英國也進入了高發期。這可以從1349年英國國會一再推遲召開得到佐證。1349年1月1日,鑑於黑死病傳播速度的加快,為了避免傳染,英王愛德華三世寫信給溫徹斯特主教,決定把國會會議推遲到4月27日。但是,春季黑死病的肆虐,迫使英王又發出通知,國會會議被無限期推遲。而此時黑死病在英國東部地區發作,來自北部的瘟疫與從漢普郡和蘇塞克斯順著東南海岸線傳播的瘟疫匯合,衝向盎格利亞地區,順著陶爾河直達薩格伯裡。4月,來自西南方的瘟疫經過牛津直達北部的米德蘭地區。5月降臨英國北部,約克郡、蘭開夏郡都在劫難逃。7月黑死病在英國達到高峰,幾乎傳播到了英國的全境,各郡損失嚴重。死亡人數之多,使得舉行葬禮的次數已經落後於不斷增加的死亡者名單,許多死者只能草草地被埋到大坑之中。瘟疫在秋季慢慢回潮,1350年,蘇格蘭和愛爾蘭也受到侵襲。此後,黑死病在1361——1362年、1369年和1375年又間歇性的爆發了幾次 ,仍然給英國造成嚴重破壞。

二、黑死病對英國社會的影響

1、 黑死病後國家管理制度的完善

(1) 瘟疫過後,國家管理機制日漸加強


淺談: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對英國社會和民眾思想觀念的影響

治安法官審理案件


黑死病的流行給英國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社會關係變得十分緊張,勞動力的短缺使得封建領主與農民之間的衝突不斷。而此時,各郡原有的郡守的權力被其他郡內官吏分享,不能有效處理危機。面對困境,英國國王於1360年頒佈法令規定:各郡委派一名貴族並有三四個富有並懂得法律的人協助,來維持社會治安。這些治安人員擁有較大的權力,不僅可以按照王國的法律和習慣,審理與判決該郡發生的犯罪行為逮捕、監禁罪犯,而且在實行有關勞工的法令後,獲得了管理工資和物價以控制物價上漲的權力。因此,這些維持地方治安的官員被稱作“治安法官”。<strong>他們由國王所任命,可以監禁抓捕罪犯,並在每年4次的開庭期間審判被控告者。治安法官的權力範圍此後不斷地擴大,逐漸取得了郡法庭的司法權和行政權。到15世紀,治安法官組織已成為地方上最有效率、最有權力的司法和行政機關。因此,治安法官的設立,加之此後英國的議會制度的定型,使得英國的地方和中央機構都日趨完善

(2)瘟疫過後, 王權得到加強

黑死病使得所有形式的特權暫時性的衰落,這當然包括最具特權的貴族階層。黑死病引發的農業經濟危機,限制了舊貴族利用新機會的能力。在黑死病之前,貴族周圍聚集他們的一些家臣,形成委託關係,維繫貴族與家臣的紐帶是每年一次的現金付款,而不是傳統的所持有財產的捐贈。<strong>因此,在這種關係前提下,地主擁有的現金財產越多,實力也就越強大。但是,黑死病造成的農業危機,使得貴族在短期內財力不足,稅收也被阻斷。貴族財力的下降必將意味著貴族勢力的下降。在此前提下,王室和政府的特權便得待機會恢復,並且延展到新的地區。

(3) 加速了英國政府的官僚化與公務化

在王權加強的同時,英國政府也日趨官僚化和公務化。英國政府官僚化在12、13 世紀就已經開始了,黑死病過後,這種趨勢得以加速,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世俗機關部門不斷增加。第二、政府成員更多來自世俗學校,具備更多地專業化素質。第三、許多律師和公證人都希望能夠到政府中工作也加速了官僚化和公務化的趨勢。

綜合以上三點,黑死病後由於政府管理機制的加強、王權的上升以及政府日趨官僚化,英國政府管理得到了進一步完善,為英國結束中世紀邁入近代社會奠定政治基礎。

2、《勞工法案》出臺


淺談: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對英國社會和民眾思想觀念的影響

英國法官


黑死病前的12、13世紀,英國的法律制度得到了長足發展,陪審制度、國王大法官巡遊各郡等做法相繼制度化,《英格蘭法律與習慣》也以成書,這些都標誌著英國習慣法時代的到來。黑死病的爆發並沒有中斷英國法律發展的進程,反而進一步促使英國社會法律意識增長,促使國家處理社會問題時逐漸開始尋求以法律的方式來解決。黑死病引起的《勞工法案》的出臺,體現了英國法律在這一階段不斷向深層次發展的趨勢。1349 年與 1351 年的《勞工法案》的出臺,以及 1361 年對《勞工法案》的補充,目的是限制日益增長的工資以及農民階層的流動,從而維護僱主和地主的利益。它是統治階級憑藉國家權力,力圖對社會經濟、政治秩序做出調整的一種強制行為,決定著英國封建體系內各階級和各階層的利益分配。因此,<strong>勞工法的本質是一種帶有“輕微經濟色彩”的政府行政干預方式。同時,將《勞工法案》放在英國法律長期的發展趨勢中考察,可以看出,法案的頒佈雖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然而,政府採用立法的形式來解決社會問題,這也是社會法律制度趨向完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的一種體現。

3、黑死病與英國社會結構的變化

黑死病後,英國經濟經歷了從蕭條到復甦的變動過程,經濟的變動也引起了社會結構的變動。舊貴族開始衰落,而富裕農民、鄉紳興起,併成為新的階層。新的階層並不滿足於經濟地位的改善,一部分人通過各種渠道進入政府,轉變成新型的官僚階層,繼而成為新的貴族。與此同時,傳統的商人階層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成為黑死病後英國社會階層結構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1) 舊貴族的衰落和富裕農民、鄉紳階層的興起

14世紀後期,由於黑死病的高死亡率,造成人口減少,土地有餘,工資上漲,農產品價格低落,這對農村中無地少地的貧苦農民最為有利,他們因此變得富裕起來,而傳統貴族階級反而受到了嚴重的損失,封建領主大多入不敷出,常年虧損。15 世紀還見證了初生的農業貴族階級(鄉紳)隊伍的壯大。在領主出租自營時,很多情況下是集中出租給一兩個有實力的大戶。這些人通常是有技藝的較為成功的農夫,或是比較富裕的上層農民。他們與自耕農階級的區分在於對待能夠獲取利益的新機遇的開放程度和對待新生產方式的適應性。<strong>國王為了防止大貴族的權勢過大,曾採取扶植鄉紳的政策,不斷地將權利交與鄉紳之手,而鄉紳階層也在加強王權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以出任地方各郡治安法官和民團首領等方式,牢牢控制著地方統治事務,不斷擴充力量。同時,也以進入國會下院的途徑,躋身於國家事務決策層之中。鄉紳與貴族一樣都是大地主,屬於統治階層,他們是變革大潮中的受益者。


淺談: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對英國社會和民眾思想觀念的影響

愛德華三世


(2)官僚階層的興起與壯大

黑死病爆發後,死亡人口中也包括大量的官員。因此,黑死病過後,政府需要補充大量新的官員。雖然政府在其他方面的舉措看似很緩慢,但在這一方面確實迅速。大量的新的官員產生,而這些官員與以往官員的來源不同,所以也就誕生新的貴族階層——官僚階層。新興貴族在政治上得到了國王的扶植。<strong>14 世紀黑死病之前,英國的貴族制度等級是十分森嚴的,通常只允許大貴族參加國會的會議。但是在 14 世紀末,愛德華三世時期,一些新興的小貴族也被國王召集來參加會議。國王甚至還冊封了一批新的貴族,這些貴族或用舊日的頭銜男爵及伯爵,或是用新的頭銜公爵及侯爵。正是因為如此,到了中世紀晚期,英國的貴族體制越來越開放,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變得頻繁,甚至農奴幾代之後也有變成貴族的可能。

三、黑死病對英國民眾思想觀念的影響

1、 對民眾宗教觀的影響


淺談: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對英國社會和民眾思想觀念的影響

占星學


黑死病對英國民眾的宗教觀念有很大的衝擊力。瘟疫前很多人篤信基督,許久以來,教會成了他們強大的精神支柱。但經過這次死亡大災難的洗禮,教會的無能暴露無已,人們對宗教的傳統權威性產生了很深的、合乎情理的懷疑與動搖。社會各階層對基督教會所主導的傳統信仰方式產生了懷疑和反叛。在不信任傳統基督教會的同時,人們也沒有新的可供依靠的精神支柱,於是人們開始繞過教會,用自己的方式來感悟上帝,與上帝建立直接的關係。人們希望直接從上帝那裡獲得啟發,不再從教會那裡得到誘導。這時迷信滋生,後來在歐洲長期流行的巫術就是這個時候“發明”的。但有一點必須強調,<strong>對基督教會的信心喪失,並不是對基督教基本信條的懷疑與否定。而是在死亡迫近的情況下,使得自我拯救變得更加重要。這種個人進行自我拯救的盛行,導致了人們對教會的冷落。在黑死病過後的一個世紀裡,人們對高度神秘性的占星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巫術和魔鬼的崇拜開始流行。按照現代心理學的概念,這是人類在那個特殊的時期所遭受的種種苦難所引起的正常反應。隨著懷疑主義、批判主義的出現,異端、異教對正統神學的反抗,出現了經驗科學的萌芽,提倡面向自然,重視感性經驗,發展科學。這些思潮的出現,同時也為 16 世紀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

2、 對民眾生活觀的影響

黑死病使英國民眾的生活觀發生了從清心寡慾到享樂主義的巨大轉變。在瘟疫前,傳統的基督教生活觀佔據主導地位,大多數人都基本過著清心寡慾的生活。黑死病期間,教會無能的表現使得許多人對傳統的信仰產生了懷疑,人們對生活的看法和態度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strong>具體表現為:禁慾主義逐漸退出,人們把目光從對天國的期許轉向對現世的關注,追求安逸與愉悅,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生活的享樂主義生活觀逐漸萌生。這種對奢侈、豪華生活的追求,客觀上促進了手工業、商業以及服務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英國城市經濟恢復的腳步,隨著瘟疫的日漸離去,作為非常態的享樂主義也有所改觀,人們開始從新規劃自己長遠的生活。


淺談:十四世紀的黑死病對英國社會和民眾思想觀念的影響

黑死病


3、 黑死病後民眾死亡觀的變化

生活在黑死病爆發的時代,個體的情感過程無法避免的要經歷:恐懼、悲痛、氣、懺悔、心智勞累等過程<strong>。黑死病之後,英國民眾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關注死亡,消沉的生活,放縱自己的物慾,對傳統的信仰提出質疑。這一切意味著中世紀的社會精神已經徹底腐朽、衰落,一個嶄新的近代社會精神正在悄無聲息的被孕育著。正如施爾格繆勒所言:“死亡是作為把人引導到生命的最高峰,並使生命第一次具有充分意義的東西出現的。”人們時時面對死亡,人生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對生命產生新的渴求,人本主義、獨立自主和生活多樣化的意識逐漸增強。

結語

黑死病給英國社會帶來嚴重的危機,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社會生產遭到破壞,當時民眾遭受到難以想象痛苦,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黑死病不但沒有阻止英國社會繼續積聚促進社會變革的諸多因素,反而加速了這些因素的形成。黑死病造成的後果是莊園制、農奴制加速瓦解;政府的管理體制、社會法律制度在不斷完善、王權的地位也在上升;教會神權思想受到挑戰等等。然而這些後果恰恰直接或間接的推動了英國社會變遷的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