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阻擊當前,詩人應凝聚人心堅守信念

自從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民眾一夜間人人自危,讓一些文人知識分子踉踉蹌蹌被疫情埋沒,充滿無力感,心有不甘總想借文字詞彙表現一下自己。正當苦於無處發洩的階段,卻出現了全國各地文聯作協“防控阻擊疫戰,詩歌不能缺席”的招攬和發佈平臺,這恰好給一些刷存在感的文人鑽到了空子,以自娛自樂所謂“詩歌”語言在網絡中鋪天蓋地傳播。

當然,大家不希望以這種方式認識到一些這樣的人,但在信息時代裡,當這些偽裝所謂“真相”和各種分析、批評的標題、內容紛湧而至,難免讓深陷焦慮的人們更加恐慌。比如最近“紅”遍全國的中國作協會員陳衍強,以一首《仰望天空》聲名昭著。

在疫情防控阻擊當前,詩人應凝聚人心堅守信念

在疫情防控阻擊當前,詩人應凝聚人心堅守信念

在疫情防控阻擊當前,詩人應凝聚人心堅守信念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就像一把衡量人性的尺子,量出了一些人的劣根性、陰暗面。有些人喜歡以主觀臆想擴散放大負面信息,危言聳聽。特別是一些空洞無物,胡言亂語的乾嚎的所謂詩歌,2月3日光明日報公眾號就署名撰文批評了一首名曰“《“感謝”你,冠狀病毒君》”的詩。

在疫情防控阻擊當前,詩人應凝聚人心堅守信念

在疫情防控阻擊當前,詩人應凝聚人心堅守信念

還有一個網絡名“唐有訟”寫的一首《這是整個中國社會的一次急剎車》,這首詩歌相比“陳衍強”的《仰望天空》更惡劣,公然為這場新冠肺炎疫情歌功頌德,讚美疫情對中國的經濟剎車有功,殊不知作者這種思想將那些奔赴阻擊戰前線,奮不顧身鏖戰的醫護人員置於何地?將那些不幸染病的遇難者及親屬置於何地??將全國人民和黨中央竭盡全力的防控阻擊戰役置於何地???

驅逐“湖北人”、以防疫之名敵視疫區和歧視受難地方的人民、掀起所謂的“經濟放緩”陰謀論……這些看起來很“詩歌”的言論,經網絡擴散,已成為“網絡病毒”,以“文學創作”之名,行擾亂人心之事。勿怪民間文學鬥士鄭正西老先生憤然說道:“寫極品下流詩的,南有陳衍強,北有餘秀華。一個雲南,一個湖北。”①

文學作品的鑑賞,無疑應當用雙重審美標準來檢驗與衡量,一首好的詩歌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標準和政治標準(意識形態)兩個要素。而引發大眾批判和爭論的這幾個人的詩作都有了一些詩歌的藝術(技巧)性質,正因為有了一定的詩歌藝術特徵,但又缺失另外一個審美標準,造成的“半吊子”詩歌才會讓大眾讀後產生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感受。

這些年,一些詩人喧鬧、浮躁,耐不住寂寞,帶壞了詩歌風氣。還有更多人的所謂作品達不到一個藝術標準,也就不配稱為詩,更無法引起人們的關注。如此,文學正在成為一些人自我吹捧、相互吹捧的工具,詩歌圈子化、人情化、衙門化現象值得警惕。尤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防控阻擊戰役中,湧現出那麼多醫護專業人員奉獻熱血,頑強拼搏的高大英雄形象,讓我們許多躲藏在後方的詩人們顯得如此蒼白,自身沒有經歷過生死考驗如何寫得出好詩?

矛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得主,湖北省文聯主席,著名作家劉醒龍在防控阻擊戰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都說,面對重大疫情,寫什麼作品都感到蒼白,他說“做點文學之外的事情才踏實”。所以一些詩人別要想著在疫情期間寫出一首詩歌來一舉成名。

一個有擔當的詩人此時應當安靜下來,細心瞭解疫情全過程,積累充足的素材,充分醞釀後再寫也不晩。一首好的詩歌如同陳釀的酒,可讓每個人陶醉,上世紀食指創作的那首著名詩作《相信未來》,十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歷經半個世紀的時間長河檢驗,至今仍然慷鏘有力,流傳如新。

即便是線上助威的戰謠,為那些戰鬥在生死前線的醫務人員,那些不幸染病罹難者及親屬,那些暫時隔離等待和期盼疫情勝利的人們,謳歌他們的詩歌應該厚實穩重才相匹配。在疫情防控期間,一個合格的詩人絕不是揚一己之力,自我吹噓,自我標榜而損害詩歌的尊嚴。非常時期,更不容許有人借詩歌之名投機取巧,標新立異傳播歪理邪說。

在這非常時期,希望詩人們多轉發一些關於疫情防控的官方信息,關於醫學防疫的知識,一線醫務工作者的感人故事。面對當下防控阻擊要求,做到居家不出門,遵守法規,也更希望少些誇誇其談,豪言壯語,別把疫區當成秀場。這才是盡詩人之責,貢獻社會。

因為,好的詩歌應該承擔起歷史反思的責任。目前,疫情阻擊還沒取得完全勝利,許多因素尚未定論,現在急於寫詩反思,並不合適。

(2020.2.6)

註釋:①網絡詩選公眾號鄭正西《這位文聯主席寫歪詩,不是偶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