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真的有必要上嗎?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美麗王297


現在有關幼小銜接的問題,特別多,大家都很關心這個問題,說明現在的爸爸媽媽們對孩子上學後是否能適應小學生活學習還是很擔憂的。

我前一段也回答了類似的問題,現在我再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你提到這個問題就已經注意到了,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其實核心就是讓孩子能順利進入小學學習生活的準備工作。

從我兩個孩子的成長經歷來看,上幼小銜接是有必要的,我小女兒上大班時就有大部分孩子離園去上幼小銜接班。上一年級後瞭解到,她們班只有一兩個堅持孩子快樂成長的家長,讓孩子從幼兒園直接上一年級,這兩位家長在家也沒有教孩子拼音和簡單的書寫,孩子明顯跟不上班級進度。

其實孩子們的適應能力很強,能很快應該新環境的作息時間,但是新的知識學習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即使不上幼小銜接班,家長也應該在家裡讓孩子提前預習一下一年級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

幼兒園的體制與小學有本質的區別,尤其在課程上,幼兒園以啟蒙性為主,注重的是孩子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

雖然6歲前幼兒的學習方式主要以形象記憶、具象思維為主,6歲前是幼兒大腦開發、人際交往、想象力、創造力等快速發展的關鍵期,並不是知識內容學習的最佳時期。所以有的媽媽們會堅持孩子快樂成長。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許多媽媽們送孩子上學前班。我也和許多媽媽一樣送孩子上了半年學前班。

我為什麼讓孩子上了半年的幼小銜接班

那時小女兒已經過了六歲,孩子當時上的公立幼兒園,我擔心孩子上小學不適應,主要是擔心孩子漢語拼音跟不上。

因為我家的大女兒上小學前沒有上學前班,也沒有學習拼音。小學第一次開家長會留下五名家長,其中就有我,大女兒拼音考試在後五名。後來瞭解,老師教學拼音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對沒有拼音基礎的孩子來說真的很難消化,而且直接影響以後的語文學習。影響孩子學習上的自信心,經過孩子的不斷努力,一直到小學三年級孩子的各科成績才穩定下來。

所以到小女兒的時候,我提前瞭解了幾家學前班,從教學內容、生活作息、老師的教學質量、學前班環境最後選了一家比較滿意的學前班。孩子上學後很快適應了學校的學習生活。

選擇適合孩子的幼小銜接機構

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學前班課程均偏向學齡前系統知識的學習。比如:漢語拼音、識字、數學、英語。

真正的、優秀的幼小銜接班應該是同時注重孩子知識的儲備、行為能力的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健康心態的培育、身體素質的鍛鍊。

靜心育兒媽媽小建議

通過幼小銜接的學習對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生活是有幫助的。

媽媽們要選擇一個正規的銜接班,試聽一下,看看老師的教學是否滿意。

並瞭解一下學習教材,應該簡單一些就好,不要注重縱向深度,主要讓孩子多方面瞭解小學生活。

可以選擇半年班主要從作息時間,學習正確的握筆姿勢,學習簡單的漢字,數字,漢語拼音等,學習背誦古詩等。

要培養孩子上學後應該形成的好習慣,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的習慣;每天回家培養孩子看書學習半個小時的習慣。

總之家長在孩子們進入未知世界前,幫助孩子建立足夠的信心和勇氣,並掌握一些方法讓孩子們以後的生活學習中能更有主動權,能自信快樂的在新的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


我是靜心育兒媽媽育兒育己讓我們共同成長


靜心育兒mm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說說幼小銜接產生的大背景。全國教育系統要求給孩子們減負,一二年級孩子不能有書面作業,幼兒園孩子以玩為主,不能提前教授小學一年級課程。在這種情況下,公辦幼兒園嚴格遵守不給孩子提前教授學校的文化課,而一年級課程又安排的很緊,結果很多孩子就跟不上了,大家就開始回溯發現應該學習幼小銜接。

接下來,我們說說幼小銜接都學些什麼。主要是拼音和數數以及20以內的加減法。在這裡面拼音是最重要的,現在提倡"發語文",提倡培養孩子大量的閱讀,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他們的識字量是有限的,無論是學校課本,還是家長給購買的課外讀物都會選擇注音版,但是如果孩子拼音不好,那仍然無法完成閱讀,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因為閱讀障礙而討厭閱讀,如此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如果孩子上的是私立幼兒園,一般學校會給孩子教授數學知識及加減法和拼音,那麼家長只需要給孩子強化一下拼音,因為在一年級拼音的學習只是課本其中一個單元,學習時長一個月左右。如果孩子上的是公立幼兒園,學校什麼都沒有給孩子教授,也沒關係,家長只需要給孩子強化拼音,簡單的讓孩子會正反順序數數(一百以內),掌握10以內加減法就好,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主要就是學習數字的概念,會數數,掌握20以內加減法,所以對孩子來說進度不算快比較容易接受。

最後總結一下,幼小銜接重中之重就是拼音的學習。個人覺得是否需要上幼小銜接看家庭實際情況,如果家長有時間精力和能力給孩子補習,那麼沒有必要去上,如果不具備以上條件,就報名幼小銜接。


星宿793


幼小銜接真的有必要上嗎?很有必要。<strong>

為什麼這個話題,很多人在問,而且也是不間斷的在問這個問題,那就是因為,現在很多幼兒園開設了幼小銜接,主要以灌輸式的學習知識為主,這樣的幼小銜接,不是很理想。

幼小銜接有必要上,但是上的內容和形式,一定要遵循孩子的年齡特點。

上哪些內容呢?

一個就是孩子的學前書寫<strong>,握筆的姿勢,寫字的習慣要開始培養和養成。

學習習慣的培養,作息時間慢慢與小學接軌,比如說:學生的一堂課是45分鐘,那麼在幼兒園的大班末期,從30分鐘,慢慢增加到35分鐘,在最後過渡到45分鐘一堂課程。

幼兒園中午小朋友都要進行午休,小床躺著睡,上小學就沒有這個條件了,在大班末期幼小銜接的課程,在這一方面,就要跟小學接軌,中午儘可能的減少床上休息的時間,逐步過渡到不休息。

一日三餐的飲食和作息時間的培養。

幼小銜接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孩子的心理準備,要從幼兒園步入到小學了,讓孩子從心理上,就要接受自己成長了,長大了要上學了,上學跟幼兒園是不一樣的,要孩子接受這樣的一個過程併成長。

說幼小銜接有必要上嗎?有必要,它不是僅限於只教數學拼音知識性的灌輸,而是在心理上,習慣上,生活上的一些幼小銜接知識,技能的培養,這些是非常重要的。


李華園長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說說幼小銜接產生的大背景。全國教育系統要求給孩子們減負,一二年級孩子不能有書面作業,幼兒園孩子以玩為主,不能提前教授小學一年級課程。在這種情況下,公辦幼兒園嚴格遵守不給孩子提前教授學校的文化課,而一年級課程又安排的很緊,結果很多孩子就跟不上了,大家就開始回溯發現應該學習幼小銜接。

接下來,我們說說幼小銜接都學些什麼。主要是拼音和數數以及20以內的加減法。在這裡面拼音是最重要的,現在提倡"發語文",提倡培養孩子大量的閱讀,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他們的識字量是有限的,無論是學校課本,還是家長給購買的課外讀物都會選擇注音版,但是如果孩子拼音不好,那仍然無法完成閱讀,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因為閱讀障礙而討厭閱讀,如此惡性循環。

綜上所述,如果孩子上的是私立幼兒園,一般學校會給孩子教授數學知識及加減法和拼音,那麼家長只需要給孩子強化一下拼音,因為在一年級拼音的學習只是課本其中一個單元,學習時長一個月左右。如果孩子上的是公立幼兒園,學校什麼都沒有給孩子教授,也沒關係,家長只需要給孩子強化拼音,簡單的讓孩子會正反順序數數(一百以內),掌握10以內加減法就好,一年級第一學期數學主要就是學習數字的概念,會數數,掌握20以內加減法,所以對孩子來說進度不算快比較容易接受。

最後總結一下,幼小銜接重中之重就是拼音的學習。個人覺得是否需要上幼小銜接看家庭實際情況,如果家長有時間精力和能力給孩子補習,那麼沒有必要去上,如果不具備以上條件,就報名幼小銜接


拓新主




我是燕燕


個人認為幼小銜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請將幼小銜接當做一個過程來看待,並不是幾節課就能完成。所以,家長一定要走出幼小銜接的誤區。

所謂的幼小銜接並不是單指幾門課程,正確的幼小銜接是一個過程,尤其是孩子正確的學習習慣養成的過程。

從幼兒園到小學這一重要的階段,轉折點非常重要。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是否能夠很好的銜接起來,讓孩子儘快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更有效地獲得知識,才是銜接的目的。

現在的幼小銜接本末倒置,只求短期特效而忽略了整個過程。例如,學拼音之前該先學說話,學寫字之前該先會認字,過目不忘更是一字一句讀出來的。

那麼幼小銜接銜接的是什麼?拼音、算數、寫字?提前教,提前學?這種提前教會這些課程的觀點和學習方法目前普遍被認為不可取。

如果提前跑,能夠跑得快,那麼幼兒園階段完全可以學會這些基礎的課程知識。但是,為什麼幼兒園階段偏偏這些都不教了?既然幼兒園三年都不教這些,為什麼要在幼升小的暑假給孩子惡補?

通過上述發問,相信題主可以很清晰得到答案,幼小銜接有必要上嗎?

如果是課程,其實上不上的意義不大。

幼小銜接更注重的是孩子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或養成。幼小銜接不能當成課程來對待,而是應該從孩子進入幼兒園起,作為一種能力有意識地在培養。

1、獨立自主能力

幼小銜接能夠順利的前提,是基於孩子有獨立自主的學習和生活能力之上。在進入幼兒園起,父母要教導孩子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裡的事情幫著做。上小學後不難發現,那些在幼兒園就已經熟練地學會穿衣、穿鞋的孩子,時間觀念強,動作快,不依賴父母和老師。生活上能很容易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

2、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不少民辦幼兒園每年入學招生的時候,報名大班的孩子家長諮詢最多的問題就是:有沒有教拼音?寫字?算數?甚至還有問英語的。父母急於求成,最好幼兒園就學完這些。而忽略了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能力中又分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孩子是否能過集中注意力去觀察某件事物直接影響理解能力。小學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上課時的聽課效率,而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直接決定了效率。

3、豐富的知識面

在幼兒時期,孩子大腦處於飛速發展的階段。這時是培養記憶、閱讀能力、知識儲備的絕佳時期。這個階段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通過親子閱讀到高聲誦讀來培養記憶力。通過書籍、影視作品、接觸大自然擴大孩子的知識面。

如果家長在孩子入園後能夠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等於交給孩子最佳的學習方法,通過方法獲得到的結果才能根植在孩子身上,為他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果孩子目前還處在幼兒園階段,建議家長完全可以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把重點放在方法上,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果已經上了小學需更注重方法,為時不晚。


桃心柚子媽媽


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1.激發幼兒上小學的積極情感做好心理適應準備。

幼兒上小學的積極情緒對於幼兒入學後的順利過渡有著積極的作用。

2. 培養幼兒上小學所應具備的意識和能力做好社會適應準備  

培養幼兒自理、獨立的能力:讓孩子適當參與勞動,鼓勵和支持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自覺保持儀表的整潔和個人衛生的習慣,學習整理書包和學具。

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告知孩子在集體生活、社會生活中必須遵守規則可以給大家帶來方便和快樂。

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小學生活更加獨立和自主,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較快適應新的環境,融入新集體,而交往能力較差的孩子,往往會產生孤獨感或是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培養孩子學會關心、照顧同伴,增強幼兒的交往能力。

培養幼兒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開展趣味遊戲或競賽活動,培養幼兒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幼兒體驗成功,培養上進心。

3.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做好學習適應準備  

培養幼兒的時間觀念: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建立時間觀念,促使其合理性地運用時間。

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要讓幼兒明確任務的概念,激發完成任務的信心,多種途徑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

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首先,應提醒幼兒在平常的傾聽中注意做到:別人對自己說話時,能集中注意力,看著對方的眼睛,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勢,做出相應的反應;其次,在活動之前有意識地給孩子提出傾聽的任務,讓幼兒帶著任務去傾聽。

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俗話說:“愛閱讀的孩子,身心愉悅;會閱讀的孩子,知識豐富,語言感悟能力強,注意力集中,學習效率高,學習能力強。

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從幼兒的心理適應、社會適應和學習適應等方面進行有效的銜接和準備,為孩子儲備足夠的入學條件,從而讓孩子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小小思維家


學齡前階段,習慣的養成比知識的掌握更重要。因為有些幼兒園一節課就講一道題、一個字,孩子在幼兒園階段養成了拖沓的習慣,進入小學後不是不寫,只是習慣了拖沓。


學前教育不強調知識本身,更強調孩子在感知體驗中發現學習,從而培養創造性思維、創造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養。


提安tian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參加外面的幼小銜接班。

真正的幼小銜接應該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應該去為孩子做鋪墊,做準備。這樣就會了解到自己的孩子要不要參加這個幼小銜接了。

從幼兒園踏入小學是一個開始新的轉變。

1.又被動必須變為主動的

老師不會再追著尾巴讓孩子做這做那,完成這個完成那個。而是,任務直接下來,完成不了的直接接受懲罰,自己承擔後果。所以做父母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應該放手,讓她們學會獨立和主動了

2.由一個小班級變成一個小集體了

看到的不再是哇哇大叫的孩子同學們了,還有更多年紀相隔較大的哥哥姐姐了,約會和不熟悉的老師,領導,甚至陌生的哥哥姐姐打招呼了。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提前帶孩子出去多面對外面的人,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插手,觀察孩子的應變和處事能力了。

3.快樂的玩耍不再是無知的玩耍了

提倡快樂成長,殊不知在小學以後發現自己就是無知的玩耍,當很多孩子聚集一起,有知識力的那個孩子總是備受關注,而什麼都不懂的孩子總有種被排擠的感覺。就這樣,開朗的孩子也開始內向起來了……

所以,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多一些豐富孩子的知識,比如:識字,畫畫,舞蹈,科學……這樣會讓孩子更自信,學習自然也就不是個什麼事了

而對於悟性比較差的孩子,就可以在幼兒園大班的後正兒八經的去參加拼音課吧,畢竟我們都瞭解自己的孩子,笨鳥先飛也不是壞事。但不參加幼小銜接的也不用焦慮,因為老師會教得很好,孩子也會很認真的學的。我的小孩就沒有幼小銜接班,一樣學得很好。所以家長完全可以信任自己的孩子!


中山星星


幼小銜接問題是長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所關注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難題。孩子入學後產生厭學情緒、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粗心大意等問題,多是由於幼小銜接不當所致。在中國,很大一部分是4個老人,加上父母兩人帶一個孩子,這就導致了一代小皇帝的誕生。大家總是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但不知道孩子最應該擁有的不是溺愛,遷就;而是正確的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