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古詩故事:杜甫考砸了(唐·杜甫《望嶽》)

望 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註釋】

①岱宗:對泰山的尊稱;②造化:大自然;③鍾:聚集;④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⑤曾:同“層”,重疊;⑥決眥(zì):“眥”是眼角,“決眥”表示眼角要裂開;⑦凌:登上。

唐朝有一個跟李白一樣有名的詩人叫作杜甫,後人都稱他為“詩聖”。古人只把最崇高的人物叫作“聖”,可見杜甫有多厲害。

杜甫比李白要小十一歲,後來他們倆也成了特別好的朋友。杜甫小時候很聰明,他的爺爺是當時有名的大官,專門給皇帝撰寫文章。杜甫從小就由爺爺親自輔導教育,讀了許多書。杜甫七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寫詩了,他作的第一首詩是一首詠鳳凰的詩,可惜的是這首詩沒有流傳下來。大家可能認為杜甫是個好學生、乖小孩,其實他非常淘氣、頑皮,他說自己十五歲的時候還像個小孩子一樣到處跑跳玩耍,家裡的院子裡有一棵棗樹,每次大棗熟了,他就“一日上樹能千回”去摘棗子吃。


給孩子的古詩故事:杜甫考砸了(唐·杜甫《望嶽》)

因為從小就開始寫詩,杜甫十幾歲的時候,在家鄉河南省就很出名了,家鄉人都說他將來可不得了,一定會像班固和揚雄一樣才華橫溢。

班固是誰?他是東漢時候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九歲就開始寫文章,十六歲時已博覽群書,他最大的成就是創作了一部叫作《漢書》的史書。《漢書》記錄了從漢高祖一直到新朝共二百三十年的歷史故事。

那揚雄呢?他是西漢著名的辭賦家,文章也寫得特別棒。

杜甫二十四歲的時候,滿懷信心地去參加了全國考試,心想憑藉自己的學問肯定能考中。可是意外的是,在鄉親們眼裡這麼有才華的他卻落榜了。至於落榜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杜甫一上考場就緊張,沒有發揮好;也許是因為考試題目都不是杜甫擅長的。考試失敗後,杜甫的心情非常差,於是決定去山東旅遊一圈,放鬆放鬆心情。


給孩子的古詩故事:杜甫考砸了(唐·杜甫《望嶽》)

到了山東,最著名的旅遊景點就是泰山啊,杜甫當然不會錯過。泰山可是“五嶽”之首。五嶽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它們分別是東嶽泰山(位於山東)、西嶽華山(位於陝西)、南嶽衡山(位於湖南)、北嶽恆山(位於山西)和中嶽嵩山(位於河南)。有一個成語叫作“三山五嶽”,就是用來形容名山的。五嶽就是上面講的這五座山。“三山”呢?就是古時候傳說中海上有神仙居住的三座神山,它們的名字叫蓬萊、方丈和瀛洲。

杜甫還沒到泰山腳下,遠遠就望見一片長滿樹木、鬱鬱蔥蔥的山巒,層層疊疊,好像看不見盡頭。等走近了,杜甫抬起頭仰望著高不見頂的山峰,覺得大自然簡直太神奇了,竟然能塑造出這麼高大巍峨的山。等爬到了半山腰的時候,就看到雲霧圍繞在他的身邊。再往遠處看去,還能看見鳥兒在山林中飛舞。杜甫這時候準備休息一下,然後再向山頂爬去,他心想:“我一定要登上山頂,到那時候再俯瞰山下,我可就站在最高的地方了。其他的山和泰山比起來,那都要算小山坡了。”在半山腰休息的時候杜甫就寫了一首詩: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給孩子的古詩故事:杜甫考砸了(唐·杜甫《望嶽》)

“齊魯”指的是古時候的齊國和魯國,那個時候齊國和魯國是以泰山為國家分界線的,泰山北面是齊國,南面是魯國。所以現在的山東省又叫作齊魯大地。

“陰陽割昏曉”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說在山的北面曬不到太陽,黑暗又陰森,到了山的南面又是陽光燦爛,就好像一面是黃昏一面是早晨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