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戰爭觀,春秋爭霸邏輯下,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術思想

孫子兵法戰爭觀,春秋爭霸邏輯下,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術思想

春秋戰爭還不能明確區分戰略戰術。《孫子兵法》中的作戰原則,雖然側重有所不同,但總的來說,許多原則既可用於戰略,也可用於戰術。從戰術角度看,《孫子兵法》的戰術思想,歸根結底最主要的就是“致人而不致於人”,即掌握作戰主動權。

孫子兵法戰爭觀,春秋爭霸邏輯下,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術思想

《唐李問對》中李靖概括的用兵之法,“千章萬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於人而已”。所謂“致人”,就是調動敵人,使其聽從我的指揮;“致於人”就是被敵人調動,我被動地應付敵人,受敵人擺佈。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就有了行動自由權,這是取得作戰勝利的重要條件。《孫子兵法》強調“立於不敗之地”、“擇人而任事”、“先勝而後求戰”,都是掌握作戰主動權的關鍵性問題。

孫子兵法戰爭觀,春秋爭霸邏輯下,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術思想

為達到這一目的,它提出了大量作戰原則及運用這些原則的辯證方法,內容極為豐富、深刻。其中重要的有三條:

一是出奇制勝,即靈活地運用奇正。

雖然《孫子兵法》中的奇正,主要指當時具體的方陣戰術而言,但從其抽象意義上看,“按照通常的戰術原則,以正規的作戰方法進行戰鬥的,都可以叫做正兵;根據戰場情況,運用計謀,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打敵人措手不及,不是採用正規作戰方法,而是採取奇妙的辦法作戰的,都可以稱為奇兵”。

孫子兵法戰爭觀,春秋爭霸邏輯下,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術思想

《孫子兵法》說:“戰勢不過奇正”,“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三軍之眾可使受敵而無敗者,奇正也”。實質就是在兵力使用、作戰方法和作戰形式上,常法與變法結合運用,使奇正相生,變化無窮。

孫子兵法戰爭觀,春秋爭霸邏輯下,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術思想

二是因敵制勝。

這一條與出奇制勝有共同之處,都要求靈活善變,但又有所不同,前者側重於己方,後者側重於敵方。《孫子兵法》認為:“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孫子兵法戰爭觀,春秋爭霸邏輯下,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術思想

還說:“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不能戰前完全固定好)”,必須“踐墨(作戰計劃)隨敵以決戰事”,要做到“因利而制權(視情況是否有利而採取適當的戰術)”。只有這樣,才能始終處於主動地位,始終保持主客觀的一致。

孫子兵法戰爭觀,春秋爭霸邏輯下,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術思想

三是因地制宜。

古代的戰爭,都是在地面進行的,地理環境和地形千變萬化,作戰方法也必須因地制宜,採用不同的戰法,才能克敵制勝,立於不敗之地。《孫子兵法》說:“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易、遠近、利害,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

孫子兵法戰爭觀,春秋爭霸邏輯下,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戰術思想

《孫子兵法》十三篇,其中六篇都論及地形,而且其中兩篇是專門論述地理環境和地形的,由此可見《孫子兵法》是多麼地重視戰爭與地形的關係。它認為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才能確保作戰勝利。所以它說:“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你如何看待孫子兵法

評論區交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