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賽德勒:我這一生只為這一部電影

他出生在英國首都倫敦。小時候,曾是一名口吃者,性格非常孤僻,在公眾場合他很少說話。

幼年時,為躲避二戰,他們舉家遷往紐約。每天,父母都會通過收聽廣播瞭解大洋彼岸的局勢和動態。乖巧懂事的他坐在桌子的一旁,似懂非懂地聆聽著追蹤報道。

一天,電臺在播報愈演愈烈的二戰,但這次增添了不同於往常的內容。一種鏗鏘有力的聲音,霎時響徹每個人的心底,那是喬治六世在號召英國人民奮起抵抗納粹的精彩演說。

大衛·賽德勒:我這一生只為這一部電影


因為感受到希望,父親高興得手舞足蹈,母親在一旁鄭重其事地說:喬治六世,我們的國王,曾經患過和你一樣的病症。但今天,這場演說太精彩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自那以後,他開始認真地接受口吃治療,拼命地練習發音。有時,為了某一個重音,甚至會耗上幾個小時。但他始終堅信:我可以和喬治國王一樣。

一天、一月、一年。至16歲,他的口吃病才得以治癒,但年少的他已經知曉: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用時間和耐心去打磨,就會有收穫。

大衛·賽德勒:我這一生只為這一部電影


成年後,在朋友的引薦下,他進入好萊塢,開始了自己的編劇生涯。雖然擁有滿腔熱情,但所寫劇本根本沒什麼反響。不甘心平庸的他,決定打造部拿得出手的精品 。冥思苦想之後,他想到了自己幼年時的經歷,想起了喬治六世的那個精彩的演講,霎時,一個故事就在他的腦海中成形。

此時,他遇到了一個更大的難題:必須接受喬治六世遺孀伊麗莎白開出的條件,只有等她去世後,這個故事才被允許講述。

大衛·賽德勒:我這一生只為這一部電影


無奈,他只得等待,再等待。然而,這一等就是28年。但是,他的內心非常平靜。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他認真琢磨喬治六世的自卑、絕望和委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原稿,足足改了50遍,一個波瀾壯闊的故事在他的筆下被寫得雲淡風輕。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1年2月28日,依據此部劇本籌拍的電影《國王的演講》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典禮上,獲得最佳原創劇本獎。他就是該片74歲的編劇大衛·賽德勒。

大衛·賽德勒:我這一生只為這一部電影


成名後,大衛·賽德勒經常被記者們提問一個相同的問題:“你為什麼願意耗盡一生的精力只為等待一部戲? "他總會淡淡一笑,意味深長地說:“我是耗盡一生的精力只為打磨一部戲。”

其實,電影《國王的演講》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大獲全勝,是我們早已料到的結局。因為,我們相信,經過幾十年的耐心和堅持打磨,最終呈現出來的影片又怎麼會不敢發迷人的醇香呢?生活中的我們,如果能用這樣的耐心和堅持對待每一件事,那麼也會收穫屬於自己的那份美麗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