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遇到天花板,又該怎麼規劃?

Alen-阿路


一、先做一個自我整理

找張白紙,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我的優勢是什麼?(性格,工作能力,為人處世等方面);第二部分:我得劣勢是什麼?(性格,工作能力,為人處世等方面);第三部分:我過去三年做了什麼?(主要寫自己的工作經歷、生活經歷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第四部分:我未來三年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ps:這會是一個比較痛苦的過程,因為這是一個不斷自我肯定又自我否定的過程,一定要實事求是,仔細思考!

二、職業選擇

自我整理之後,對自己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那麼就要衡量目前的生活和想要的生活有多少差距?差在哪個方面?

想要的生活顯然是建立在一個好工作的基礎上,那麼自己列舉的職業優勢就能幫到你,鎖定目標。

我們所說的遇到天花板,無外乎就是兩種,一種是自己的能力停滯不前,還有一種就是在現有的企業中無法得到升職。

如果是第一種,那麼你需要充電,就目前工作中,比較吃力和欠缺的部分列出輕重緩急,進行學習。

如果是第二種,你要分析一下是企業沒有發展,還是隻有你沒有發展。

企業沒有發展的話,你需要換一家公司了;如果是隻有你沒有發展,那麼分析原因,是能力問題的話,就學習充電;如果是與領導關係的問題,那麼可以試著緩解,緩解不了的話,換一家公司吧。


麗晶queen


職業生涯遇到天花板,我個人認為有兩條途徑突破,一條是原位置突破,一條是另找方向突破。

原位置突破就是打破或挪開頭上的天花板。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要付出比常人多的心血,並不懈地堅持。我不太贊同這個方向,因為這個方向事倍功半,太挑戰人性。

另找方向突破就是大膽放棄自己已有優勢的領域平臺,找尋新的平臺。俗話說不破不立,賽翁失馬焉知非福,進入競爭力小的領域,會事半功倍,我贊同這條途徑。

當然在換方向時儘量結合自己的行業與已有優勢,這樣成功率會更高。


職場見證人


真正厲害的人,遇到職業天花板都不會一味的沉淪,而是不斷升級思考,打破常規,實現跨越式成長

四個方法,幫你度過瓶頸期,迎來事業新高度

01 引入“鯰魚”,合理設置假想敵,學會持續成長

鯰魚效應是指,在沙丁魚長途運輸中,如果放入幾條鯰魚,沙丁魚的存活率反而更高。因為鯰魚在擾動沙丁魚生存環境的同時,也激活了沙丁魚的求生能力。

我們在職場上,也需要鯰魚,而假想敵就是我們的鯰魚。如果合理設置假想敵,也會不斷刺激自己的求生能力,從而實現持續成長。

咱們國家的兵乓球在各種比賽上都幾乎包攬了前三名,可是在2000年馬來西亞吉隆坡世乒賽團體賽中,中國隊卻不敵瓦爾德內爾領軍的瑞典隊。

瓦爾德內爾可是“乒壇常青樹”,有著“游擊隊長”之稱。因為他耐力足、弧圈球功力深厚,而且深更乒壇20多年,一人對抗了中國6代國手。從蔡振華、劉國樑、孔令輝,再到馬林、王皓,中國選手一直把搶到的瓦爾德內爾當做假想敵,才保持了持續進步。

中國乒乓的假想敵-瑞士名將瓦爾德內爾

羅永浩在錘子科技冬季新品發佈會曾經說過,當你從事一個行業的時候,如果你有點出息,至少要把前三名當成假想敵,當成你要學習和超越的對象,而不是盯著第四、第五、第六……

在工作中,把優秀的同事當做“假想敵”,努力向他們學習,同時還要注意不要讓嫉妒心矇蔽雙眼,做出有違職業道德的事情。合理設置假想敵,就是為自己引入了“鯰魚”,這樣會促進自己持續成長。

02 克服約拿情結,學會主動成長

我們一直以來受的教育就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無論是上學時面對老師的誇獎,還是工作後面對老闆的賞識,我們都感覺自己只是做了分內之事,沒什麼特別值得驕傲的。久而久之,就患上了約拿情結。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除了提出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還有一個理論非常重要,但是名氣略小,那就是約拿情結。

約拿情結是指人們不禁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這種心理障礙會阻礙自我實現。

也就是說,職場人士有時明明自己有實力,但是沒有勇氣去進一步發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電影《心靈捕手》裡面的主人公。他明明智商超群,卻一直在麻省理工學院做一名清潔工。雖然能夠一次又一次輕易解決出教授留在黑板上的難題,但是卻由於“約拿情結”始終不肯繼續深造。當他勇敢面對自己的時候,就是實現自我,走向成功能的時刻。

職場士亦是如此,明明有的人有能力、有抱負,但是偏偏不肯努力。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強化信心,學會主動成長。職場上,很少遇到人帶你成長,只有自己主動,才不會原地踏步。

03 把目標記在心裡,學會低調成長

剛才我們知道了持續成長、主動成長,是不是有些動力滿滿,恨不得昭告天下自己要努力工作死磕瓶頸期,儘快升職加薪了?千萬不要!

把目標告訴別人,就失敗了一半,我們更需要的是低調成長。

在TED公開課《不要公開個人目標》中,科學家指出宣佈個人目標與目標達成呈負相關。

原來,心理學家分析:當別人對你的目標表示鼓勵、支持的時候,會給你造成一種“意境實現”的錯覺,這時你會滿足感上升,動力下降。更別提,如果有人打擊你的目標時,你會變得沮喪,畢竟“越挫越勇”只是少數人的狀態。

《韓非子·說難》中有一句話“事以密成,語以洩敗”。要成功,先閉嘴,把自己的目標記在心裡,默默低調成長,方是職場正解。

把目標公開就失敗了一半

04 警惕個人產能曲線,實現跨越發展

有時候,我們默默努力、持續成長,但是仍然毫無成績,依然在瓶頸期內苦苦徘徊。這時,我們陷入了個人產能曲線的陷阱。

個人產能曲線是指我們沿著某一路徑持續努力,但是在不同階段,努力帶來的效能是不同的。

在第一階段,個人產能飛速增長,職場人士每天都會感覺收穫很多新技能;第二階段,我們會覺得付出、收穫不成正比,有時候很努力,但是帶來的收益卻很少;但是到了的第三階段-效益遞減階段,在這個階段,即使再努力也無法產生質變,這時我們需要的是及時轉變方向,實現跨界發展。

個人產能曲線

NBA巨星科比,如果堅持不退役選擇繼續 打球的話,很可能隨著年紀變大、體能更不上,職業生涯會逐步暗淡。於是,他選擇了退役。

但是,科比卻轉行做了編劇,他配音的《親愛的籃球》,甚至在2018年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從籃球到編劇,科比通過跨界發展走出了個人成長的瓶頸期。

科比跨界發展,拿到了奧斯卡小金人

瓶頸人人都有,跨過去就會變得卓越,停滯不前只會一生平庸。只要你講方法、肯努力、敢面對,就不怕瓶頸期





湖南老實哥哥


在職場中,有太多的人一路狂奔,努力向上。但跑著跑著,奔著奔著,卻突然發現前面已然是方向全無,路無向前。就如抬頭向上,卻總是被天花板碰得生痛。於是源於天花板的疼痛就產生了„„坦誠地說,升職、加薪固然是職場上不能不追求的東西,但“天花板”所擋住的更本質的,其實是對個人自身能力的提升、眼界的開拓以及工作內容往更高層次上的發展。黃老師建議我們的職場人士:與其去想“天花板”是不是在級別上限制了你,不如想一想在工作內容上是否還有向縱深發展的拓展空間。

白領精英面臨的一個職業上的主要困惑:當職業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見識有了,能力有了,也有了一定的管理職位,可卻發現,再往上升的可能性卻小了,抬頭就碰到了職業的“天花板”。著名企管專家黃老師表示,相對來說,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面臨職場天花板,而在國際化大公司裡,亞裔人比歐美人遭遇職場天花板的機會也更多。

總體而言,會遭遇職場天花板的那類人群工作經驗很豐富,工作能力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認可,職位和薪酬在待遇上也有了一定的回報。固守現狀並非絕對不能接受,但如果有較嚴格的自我要求,或者有較激進的職業理想,想要更進一步,獲得更大的事業發展卻也具有相當的難度。

雖然說職場上的每一個層級都會遇到晉升的壁壘——三個前臺小妹,也只有一個能升成秘書文員。但不可否認的是,越往高層發展,人群的組成就越趨向於精英化,能發揮的空間相對越小,競爭的壓力也就更大。很多時候,中層以上的職位提升,並不完全取決於一個人工作能力,還取決於各種方方面面的機會和關係。而大多數行政構架都是金字塔式的,能夠得到提升機會的永遠是少數人。

因此,最容易陷入職場天花板困境的人群當屬35歲到40歲,在公司擔任總經理、總監這類職位的人群。特別是35歲到40歲這個年齡段的,職位在總監、高級經理左右的,這種感覺會更強烈些。這個年齡的人,生活上基本上都定下來了,如果再重新找一個機會的話,機會成本特別大,所以對於選擇就會感到猶豫。

但不管是基層員工、還是中層幹部,每個人在職場裡都努力奮鬥,希望能攀上事業的高峰。可是,當我們走到某個位置的時候就難以再往上走,這個位置被喻為“職場天花板”




打工仔小祥


打破職業天花板的方法:
1、要想突破職業天花板,那麼就要有開拓進取的精神,所以要時刻學習新的事物,懂得創新,不能墨守成規。

2、做好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不能走一步算一步,職業要有方向和計劃,不要輕易轉行,人到中年,工作經驗已經非常豐富了,如果這時候轉行,等於從零開始,而且還要和比自己年輕的人競爭,如果想轉行,那麼就要思考自己性格到底是否適合這個行業。



3、明確了職業規劃,那麼就要有高超的執行力,向著自己制定的目標前進,堅持不懈,不要輕言放棄。

4、要突破自己的職業天花板,就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不斷挑戰高難度的任務和工作項目,並且越挫越勇。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32eab49ec84045d78fd7c064d53aeba5\

中國魏鵬


因為不大瞭解別人情況,只從本身出發。

體制內的工作基本上都有天花板,除非你根正苗紅或者上面有人[捂臉]。我覺得就是從工作相關角度出發,學習有關聯的國家認證的資格考試,也許有的短期沒用,但長久來看總會有用的。

如果在企業,遇到天花板,建議可以試著嘗試有難度較高的入門資格考試的職業,例如司法考試。


紅日1984


一般而言,不是職業遇到天花板,而是自己停止了學習,缺乏對自我職業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任何一個正當職業,只要充滿激情的熱愛,就會發現有各種問題需要學習瞭解,你的學習瞭解回促使你在這個職位上越來越重要,越來越不可取代。所以,當感覺自己遇到職業天花板的時候,想好好想一想,自己自己你有多久沒有學習了,自己對這個職業還有學習計劃,對自己的人生還有長遠規劃嗎


旭日恆魯


遇到天花板無法再提升了的時候,需要走出這間屋子,到更廣闊的天地裡去歷練,謀求更大的發展。這樣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職場斌子哥


提問的朋友遇到的問題,其實是很多職場人遇到的問題。

在工作時候總感覺自己遇到天花板?

其實不盡然。

也許是職位上的限制

也許是公司業務限制

也許是行業限制

也許,最大的問題是自己心態限制

這個時候應該冷靜下來,仔細想想,你所謂的天花板是自己能力沒有辦法再突破,還是沒有多少職位供你選擇?還是收入已經不能保證?

希望自己靜心,好好想想,我們再溝通。


張小米


垂直領域遇到瓶頸可以理解為頂層知識及閱歷滿負荷了。最簡單的辦法橫向開展業務領域。最後行程圓形閉環,也就突破垂直瓶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