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有這樣一群人,衝鋒在戰“疫”最前線,無懼風險,搶救病患,成為“最美逆行者”。

可是,他們也有父母,有子女,有兄弟姐妹需要照看,他們也是血肉之軀,也會有害怕,有恐懼,有孤單。

但他們還是告別親人,轉過身去,義無反顧地衝鋒在火線。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1.鍾南山

前不久,一位老人在火車餐廳座位上閉目休息的照片,上了熱搜。

他叫鍾南山,已是耄耋之年。

在疫情面前,他告訴人們儘量不要去武漢,

可他自己去了疫情最重的前線。

也是他,1月20日晚,在央視的節目直播中,向全國人民宣佈:

病毒肯定是人傳人的。

從2003年的SARS,到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

17年前是他,17年後還是他。

一個兩次疫情的領軍人物,用膽識和氣魄,救無數人於生死攸關。

面對那麼多病患身處水深火熱,

他含淚為武漢加油,說這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世界上從來不缺有能力的人,也不缺有勇氣的人,

缺的是既有能力又有勇氣的人。

都說時勢造英雄,

希望在國家危難之時,像鍾老這樣的英雄,

能在多一些。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有網友說,對於鍾老,只有仰望。有的人真如同絢爛的遠在天上的明火,追不上的。

鍾老,您是全中國的驕傲。請保護好自己!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2.李蘭娟

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線不停奔波的,還有一位73歲的老人。

她叫李蘭娟,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

除夕當天,放棄和親人團聚,她為疫情往返京杭,簡單地吃了一餐外賣餃子,開始奮戰在工作一線。

有人說,她是可以和鍾南山院士媲美的人物。

她是國內唯一一個傳染病學科院士;

在她執掌浙江省衛生廳時,面對SARS疫情,果斷決策,

創造了“二次感染率為零”的奇蹟。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襲來時,

也是她,向國家提出武漢必須嚴格“封城”建議。

帶領團隊研究疫苗、親赴武漢、怒懟謠言……

與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研討救治方案。

為了和病魔爭奪時間,她每天只睡3個小時,不分晝夜。

她說,一個有良知的科學家,應該有社會擔當的勇氣。

本可安享晚年,卻在關鍵時刻衝向前,不畏艱險。

有網友說,有她在,便覺心安。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3.陳薇

她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員,

已在武漢抗“疫”十幾天,

她帶領團隊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

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

大大縮短核酸檢測時間,

加快了確認速度,

為病患獲得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

這位女院士到底有多牛?

她是電影《戰狼2》中的doctor chen的原型,

中國首個埃博拉疫苗研製工作第一完成人,

被稱為“埃博拉終結者”。

SARS期間,

她牽頭研製出新型干擾素,成為首個“阻擊”SARS的藥物,

1.4萬名預防性使用這一藥物的醫護人員,無一例感染。

她說,穿上這身軍裝就意味著這一切都是你該做的,

我願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為受困疫區的生命打開希望之門。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陳院士,願平安!願凱旋!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4.張繼先

她是最早判斷出武漢疫情並上報的醫生。

作為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

54歲的她說,在去年12月底陸續接診7位患有同樣病症的患者後,

職業的敏感讓她意識到,這不是一般的病情,

這位溫和的女醫生,一個月前最早發現這場疫情苗頭,並和院方一起堅持上報。

疫情發現越早越有利於控制。她說,“我們現在感覺自己做對了!”

從最早發現異常起,她隔離出相對獨立的地方,作為隔離病房,

還要求所有呼吸科的醫護人員進入隔離區域時帶上專業防護口罩,

並從網上訂購了30套細帆布的白色工作服,讓科室醫護人員穿到白大褂裡面。

曾作為專家防控過SARS的她,

使所在的科室做到醫護人員零感染,無病人交叉感染。

可面對突然爆發的疫情,看著那麼多病人湧入醫院,

她說:“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病人太多,醫護人員太苦,是她悲傷的根源。

可即便如此,哭過之後,她又轉身去救治醫患。

有網友說,看慣生死的專家,一般都寵辱不驚,能讓她們崩潰痛哭的,

只能說醫護人員太苦太難了,病人也太難。

誰都不是金剛不壞之軀,

張醫生,您的苦,您的難,我們懂!

請保重好自己!不哭!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5.鄭先念

44歲的鄭先念,是武漢市第五醫院急診科主任。

他就是那段電話裡崩潰咆哮的刷屏視頻的主人公。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說:“沒有勇氣看。我想要2020年重來一遍。”

在病人一波又一波湧進來時,1400平方米門診大廳甚至無立足之地,

他科室的所有醫護人員,工作量已遠超負荷,

有的醫生從早上8點開始坐診,到晚上8點。12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

病人和家屬的無助,科室醫護人員的連軸轉,生死交替帶來的殘酷和衝突,

讓連續5天幾乎不眠不休的鄭先念,感到從未有過的無力感。

他打出的那個刷屏1000萬次的電話:

“我們還不是想回家,我們不想回家過年?你們過來把躺著的弄走……我們不想活?”

有網友謾罵,曲解,說他想撂挑子。

可他說:“從1月中旬到現在,我這幫兄弟沒一個人喊撤。”

鄭醫生,你的崩潰,我們也理解。

扶危渡厄,醫者擔當!願安好!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6.張文宏

他是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

他叫張文宏。他的“火”,源於一段1分40秒的視頻。

在視頻裡,他的“不能欺負聽話的人”“黨員先上”刷爆網絡。

誰都知道,防控疫情一線,隨時面臨著生命安全,

但他說:“一線崗位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我帶頭上!”

作為全國聞名的華山醫院感染科當家人,他不但要坐鎮科室,打好上海的疫情保衛戰,

還要到外省參加防疫指導工作。

“從1月15日上海發現首例病例,過去10多天,我們第一批進隔離病房的人已經非常疲憊了,

是到‘換防’的時候了。但這個時候我派誰上?只有黨員上。”

“前面的人太累了,我要重新組織隊伍,要去替換他們。”

有網友評價他,講真話,敢擔當,這才是教科書式的領導幹部。

一個敢說真話,拿自己“下刀”,為員工撐腰,不怕得罪人的醫生和管理者,是值得信任的,

更不會辜負患者的生命之託。

張醫生,向您致敬!

擔得起生死之重,也配得上最高的敬意。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7.張定宇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

他叫張定宇。

作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

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症患者。

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余天。

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

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

“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

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

別人眼裡風風火火的鐵血男兒,害怕失去摯愛的繾綣,溼了他的淚眼。

一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的張定宇,正在和病魔爭奪時間。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為什麼不多做一點?”

張院長,您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英雄硬漢形象彰顯。

願好人一生平安!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8.蔡毅

他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疼痛科主任、發熱病區一線醫生。

當得知自己的戰友被感染,他感到很難過:

“接到一個小護士電話,電話那邊在哭……

(我)匆匆脫了防護服下去……

看了她剛拍的CT,該死的肺部白塊……

一篇發佈在朋友圈的長文,讓很多人感同身受。

“我知道按照制度,我也應該繞開她,但我真做不到。

沒有不怕的,我加了層口罩,開著玩笑想讓她情緒穩定。”

醫生同樣為人,也有脆弱的時候,

此刻的他,內心翻江倒海:

“鼓勵他們衝上前線,甚至輕傷不下火線,都不知道自己是為了患者,還是在害他們”。

“當你昨天的戰友,馬上就有可能變成自己患者群的群友,箇中滋味如何形容? ”

他能做的,就是不繞開她,開車送她回住處,為她買藥,讓她的家人做檢查。

有人說,大是大非面前,最考驗人性。

而人性,是最經不住考驗的。

蔡醫生,你不顧個人安危,對同事傾心相助。

你是最棒的!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9.章聰

他是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90後醫生。

媽媽和外婆先後查出被感染,他始終與同事奮戰在一線。

科室讓他休息去照顧家人,這位90後的小夥子拒絕了,

“是戰士總要上戰場,我們是白衣戰士,不到戰鬥的一線,會終身遺憾。”

每天穿隔離服,戴帽子、口罩,檢查病人等工作之前必須洗手,

因為洗手過勤,戴著手套的手不透氣,他的手長滿了佈滿了道道血絲:

“沒事!漢子糙一點不怕!”

而就是這樣一雙手,卻拯救了一個個寶貴的生命。

朋友圈曾流傳過這樣幾句話:

非典那年,全世界都在保護90後,

這次換我們90後保護世界。”

90後的章醫生,新時代的熱血青年,好樣的!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10.宋英傑

他是湖南衡陽衡山縣東湖鎮馬跡衛生院藥劑組副組長。

他叫宋英傑。28歲的他,因連續多日超負荷工作,

倒在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線。

從大年初一起,作為高速路口排查團隊成員,堅持值班,

還獨自負責衛生院倉庫醫療物資分發,連續10天9夜奮鬥在防控一線。

這位在同事眼中“大有前途”的90後醫生,因過度勞累引發心源性猝死。

而他,本來原計劃等疫情結束,去看望在湖北的姐姐。

而這一夙願,再也無法實現。

致敬英雄!一路走好!

致敬每一位,

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

感謝你們用堅守,

為我們帶來春暖花開的希望!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11.毛樣洪

他是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仙陽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

他叫毛樣洪,在駐守高速檢查站為過往車輛乘員檢查體溫時,

一輛轎車誤將油門當剎車將他撞傷,經搶救無效死亡。

作為衛生院職稱最高的醫務工作者,他的離去讓同事惋惜:

“已經50多歲了,如果沒有疫情的話,他應該會在家好好過年。”

而他的兒子說,大年初一那天,本來不是他父親值班:

3年來,我們家人第一次團聚,他卻連年夜飯都沒來得及吃上。”

毛院長,你不是一個好父親,也不是一個好丈夫。

但你是一位好同事,好院長,好醫生。

一路走好!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12.李文亮

李文亮醫生今日凌晨不幸逝世。

這位34歲的醫生,就這麼走了。

他沒等來喜歡的《慶餘年2》,

沒等到陪妻子到長城看美麗的秋天。

多希望這是一個假消息。

這個被稱為武漢“疫情吹哨人”的醫生,

曾和我們每個人一樣,憧憬著美好的生活,

可病魔,還是讓的生命,停留在了英年。

沒有哪位醫生的離世,

李文亮醫生,我們懷念你!

我們將永遠記得你曾經帶給這個世界的溫暖!

向你致以深深的痛惜和哀悼!

一路走好!

文亮已逝,戰鬥未止!


疫情中的這群人,溫和,堅定,一次次擋在病魔前,護佑我們平安


​而此刻,在疫情前線、在全國各地,

還有許多和病魔賽跑的醫護人員,

一個個身穿防護服的背影給人力量,予人溫暖。

我們分不清你們是誰,

但我們卻知道你們為了誰。

你們的無畏、堅韌、奉獻與堅守;

為我們擎出歲月靜好、國泰民安!


(以上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將刪除)

[1]知乎:《怎麼評價鍾南山院士》

[2]網易熱點新聞:《請大家不要再神化鍾南山了》

[3]新民週刊:《73歲的她向國家建議武漢必須嚴格“封城” 》

[4]錢江晚報:《李蘭娟院士除夕再進京!》

[5]世界華人週刊:《李蘭娟發佈重大抗病毒成果:建議封城、媲美鍾南山,她有多厲害?》

[6]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軍事醫學專家陳薇院士武漢戰“疫”,她有多牛?》

[7]長江日報、武漢晚報:《最早上報疫情的她,怎樣發現這種不一樣的肺炎》

[8]《婚姻與家庭》《院士陳薇:疫情阻擊戰一線女先鋒》

[9]長江日報:《“我們不想活?”電話裡崩潰咆哮的武漢醫生,到底經歷了什麼》

[10]新民晚報:《張文宏:我們一定要跑在病毒前頭!》

[11]荊楚網:《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絕症、妻子被感染,抗擊疫情最前線奮戰30余天》

[12]澎湃新聞:《武漢中心醫院蔡毅:我們科室沒退縮的 該上就要上》

[13]楚天都市報:《95後醫生駐紮醫院20多天,自己家人還有兩位新冠肺炎患者》

[14]新京報:《90後醫生宋英傑:等疫情結束去湖北看姐姐》

[15]福州新聞網:《南平一衛生院副院長倒在抗擊新型肺炎占城第一線》

[16]央視:《戰勝疫情魔鬼,告慰李文亮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