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是啥?

閒雲野鶴貓貓迷


古代傳說一種動物介於虎和豹之間,其名為“彪”。從來沒有人親眼見過他,但是它卻像麒麟這樣的動物一樣,被存在各種典籍中。在民間小說中,常常用“龍虎彪豹”來形容兄弟間的排行。

明朝的時候,把這種動物的臆想,秀在六品官員的官服之上。東北發言裡邊也用彪來形容人兇狠但是沒有真正的實力,只是傻愣粗魯。彪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動物呢?

《癸辛雜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如果雌虎生出三個幼崽,那麼必定有一個是彪。沒錯,它就是老虎的孩子。不僅如此,還是三個幼崽當中最兇猛殘忍的一個,會趁著母虎的不注意,吃掉自己的兄弟。所以,母虎對此十分的忌憚。

據說,如果一隻老虎要帶三隻幼崽過河的話,會擔心如果帶著一個幼崽過河的話,剩下得人另一隻幼崽,會被彪吃掉。

所以,母虎會像將彪叼到河的對岸,再將其中一隻幼崽叼過去。然後將這隻幼崽獨自放在對岸,再見彪叼回來。之後再將另一隻幼崽叼過去,最後,再將這難搞得彪叼到對岸。

在唐代,有一位叫高彥休的人在《唐國史補》中記載過一個關於彪的故事。一位自稱劍聖的人叫裴旻,他的劍術十分厲害。曾今一次射殺三十一隻老虎。有一位老人不相信,說他射的不是老虎,而是彪,如果是真的老虎,他就沒有這麼厲害了。

裴旻不相信,便向老人大聽到真老虎的地方。裴旻在前去射殺的時候,被真老虎的叫聲嚇的心驚膽戰,便回來了。從此,承認自己以前射殺的是彪,而不是老虎。

從這兩個故事,可以看出,彪是老虎多餘生出來的幼崽,兇猛異常。但是長大之後,真實實力是比不過老虎的。所以排在老虎之後,豹子之前。

不過,現在有人認為,老虎生彪的故事,其實是一種隱喻。說明,即使在普通家庭也可以培養出厲害的孩子。《增廣賢文》裡說過“蒿草之下,或有蘭香。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每個人的生長環境是不一樣的,出身我們無法選擇,但是出生環境並不能成為一個人發展的障礙,只要有奮進的心理,不論環境怎樣惡略,經過後天的女裡,一定可以改變命運。

同時,也在提醒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的與眾不同,而埋沒個性,應該,因材施教,讓孩子做出屬於自己的發展。


任英才天地


有人家有三個兒,若有一個突出給老人添亂,有時把老人氣個半死,老人好說三虎出一彪,我三個弟,夲來我家男孩很老實,老人說我家閨女是閻王,男孩是綿羊,沒想到三叔三個兒,最小把他媽氣死,後來在外邊,我媽說三虎出一彪,我爸說老虎不吃回頭食,四十多歲自己找媳婦,他生活的很好。


用戶6749300950


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起了讀小六年級那會的一個故事,這個情節我至今記憶尤新。教我們的班主任是個“老先生",看到他都有點怕人,太嚴肅了;誰要是不認真聽課,他絕對會點起來好一頓訓斥。

有一天上午在課間,一個叫吳三山的同學打野偷玩"魔方",被老師發現後點他站起來;“老先生”開腔了:“三山呀三山?你是家中的老三吧?你知道成績在班裡如果按上、中、下分等級,你屬於那一等呢?”三山不加思索的回答屬下等吧!老師接著說:“不僅是下等,而且是下下等,我看你就是一隻"彪”,既然知道成績差為什麼還這麼貪玩呢?"這時同學們都不知道"彪"是何意思?……

最後,"老先生"給我們全班完整的講述了一個"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的典故。

原而使全班同學們都明白了老師講這個故事的意思,同時亦弄懂了"彪"的含義原來是一隻最蠢的、最傻的、最楞的、最笨的、最憨的、最無能的那隻虎仔;也就是說母老虎生產的三仔中,必定有一隻是最弱的後生!……







賢省


農村俗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是啥?

彪在古代文學中出現的多些,比如《水滸傳》中祝家莊三兄弟,就是祝龍,祝虎,祝彪,排行就是龍虎彪,意思就是老大,老二,老三。可以看出彪是排在虎的後面,由此可以推斷在古人中心彪是比不上虎的。

那麼諺語為什麼會說”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呢?這句話的主要來源是宋末元初周密所著的《癸辛雜識》,裡面提到:

諺雲:”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餘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以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後始挈彪以去。蓋極意關防,惟恐食其子故也。“

從文中能看出,彪是種很兇悍的動物,能吃小老虎。但用此和文字使用習慣來比較,就會產生疑問:

古人常用龍虎彪豹來給四兄弟排名,若彪比虎兇猛,應排在虎的前面,而不是後面,由此來看,彪可能只能襲擊未成年的小老虎,若遇上成年虎,估計彪不是虎的對手。

那麼彪到底是中什麼動物呢?

我覺得彪應該是另一種動物,這種動物和虎長的很像,加上公虎有時會咬死小老虎,但古人不知道小老虎是公虎咬死的,他們認為父母天性是不會咬死自己孩子的,後來見到了這種類似老虎的動物,就把這兩件事聯繫到了一起,得出“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的結論。

到了清朝,彪這種動物跟在排在了豹的後面,清朝六品、七品武官官府圖案就是彪,而一、二品是獅,三品虎,四品豹,五品熊。由此可以推斷,清朝人已經把虎彪區分出來了,而且對彪有了一定的認識,至少認為彪兇猛不及豹和熊。

縱觀動物界,有一種動物和彪最像,就是亞洲金貓,臉有花紋,且身體比虎瘦小。亞洲金貓也是貓科動物,且性情兇猛,一般獨居,所以古人極有可能被金貓攻擊過,由於缺乏認識,那時的科普讀物也不多,所以把金貓認作了虎,又因為金貓的習性和虎的習性有區別,所以得出了“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的結論。

最後附上亞洲金貓圖,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像老虎?


榴蓮暈倒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每個人的性格和作風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在幼年時候的經歷對一個人的成長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彪是一隻老虎的名字,它就是因為在幼年的時候沒有得到母愛,所以自己在野外猛獸的口中求生存。

時間久了,彪不懂得什麼是感情,非常殘忍。彪的出生有一個傳說,一隻老虎已經生了兩隻小老虎。彪是第3只,但母老虎一直覺得它是多餘的。

再者,彪生下來的時候只有一身褐色的絨毛,因為沒有黑條斑,所以讓母老虎更加不喜歡它。

因為母老虎不喜歡彪,所以從小就讓彪在野外自生自滅,甚至把它叼到餓狼出沒的地方。彪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所以他為了生存眼中只有仇恨。因為如果他不與猛獸搏鬥,那它就會被其他的猛獸吃掉。

後來,母老虎因為聞到了獵人的氣息,必須將這三個孩子轉移到其他的地方去。當它們來到河邊,一次只能帶一隻孩子渡河,母老虎考慮到彪的性格非常怪異和兇殘,如果單獨把它留下,那麼它會把其他的兩個孩子都吃掉。

所以母老虎就先把彪要帶過去,然後再將另一個孩子帶過去,又將彪帶回來。一直這樣反覆,直到兩個孩子都到了對岸,他才將彪再次渡河帶過去。

這也讓我們想到,現在社會上有許多父母偏心厲害,重男輕女。得不到父母關愛的那部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心裡就會受到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千萬不能夠有偏心的心態。


cute大叔


俗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什麼意思?“彪”是什麼?

文|小崔來說歷史

我們以前經常玩一個遊戲,在額頭上畫一個王字,然後拜他為大王,也就是森林之王。而這就是模仿老虎的,老虎在森林中稱王,額頭上的白毛剛好像是一個王字。但是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個“彪”又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其實這也包含了一個人生哲理。

從表面的意思理解,就是一隻老虎一胎生了三個小老虎,那這三個小老虎中肯定有一個是“彪”。彪又是什麼呢?根據一些資料記載,彪是一種介於老虎和豹子之間的動物,有老虎的兇猛和豹子的迅捷,是一種更加厲害的動物。但是這也只是傳說,並沒有人見過。在這句俗語裡,彪就被引申了為厲害,彪悍的意思。也就是說老虎生的三個兒子裡,必定有一個是非常彪悍的。那這句諺語又有什麼深意呢?

其實說的就是一種競爭的關係。一山不容二虎,三個老虎兒子裡,肯定只有一個能繼承地盤,那麼這個就是最強悍的一個,他就會在小時候就開始攻擊自己的兄弟。老虎過河這個腦筋急轉彎不知道有人聽過沒。也就是三隻小老虎有一個比較厲害,如果母親不在身邊就要吃了兄弟,於是母老虎過河總會把小老虎帶著。先把這隻彪叼到對岸,然後回來把另一個小兄弟叼過去,再把彪叼回來,然後讓彪自己待在一起,再把第三隻叼過去,最後在回來把彪叼過去。這其實就是兄弟相爭的故事。

在我國古代的皇位競爭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多個皇子裡,肯定只有一個能繼承皇位,所以就會出現一隻彪,而這隻彪就會奪得最後的皇位。但這畢竟是古代的活著動物世界的法則,在現代這個社會,家裡面也沒有什麼爭的,兄弟之間即便厲害了,也不會出現相互競爭的關係。親兄弟就應該相互扶持,不能相互爭鬥,家和萬事興嘛!

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句話還是一種基因遺傳的問題,老虎的基因是比較強大的,那他兒子中總有一個厲害的,可以繼承優秀的基因。放在生活中,幾個兒子終有一個會有出息的。不知道小編這樣解釋,你們能聽懂嗎?


大君記錄


大家好我是老王,在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的俗話,這些俗話都是祖輩根據生活的經驗總結而來。

以“虎生三子,必有一彪”來說,從字面上看,說的是老虎生三個小老虎,這三隻小老虎必然有一隻非常的彪悍。

但是在生活中,這句俗話用來意指的人。意思是一家人有三個兒子,那麼肯定有一個兒子性情桀驁不馴,不讓家裡人省心。

而農村還有一句俗話,剛好與這句話類似。那就是:老大憨老二奸家裡還有一個壞老三。說的是家裡三個三個兒子,大兒子一般憨厚,二兒子往往奸滑,老三則是幹著容易惹事生非。

實際生活中並不一定就是這麼個順序,但兒子多的話總有一個會性情很壞容易招惹是非。

這與家庭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兒子多的家庭家裡條件一般很差,老大年紀大懂事養成了很好的憨厚脾氣。而下面的年紀小,加上有父母和兄長照顧,容易養成不良的習慣。

總之,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句俗話,用在人身上也是非常的恰當,各位朋友你們認為呢?喜歡的話請點贊關注老王,謝謝大家!


鄉知老王


大家好!我是湘西九哥!針對題主的問題,說說個人的觀點:


古書記載:《癸辛雜識》中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予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


白話翻譯:彪的性格很彪悍,會吃自己的其它同胞兄弟。聽老獵人講,母老虎帶著三個小老虎過河的時候,總是擔心其它小老虎被彪所吃,總是先把彪送到對面,然後再將另一個孩子帶過去,又將彪帶回,當另兩個孩子都到了對岸,最後再帶彪過河。


虎生三子 必有一彪

彪之原義:由於彪的強悍,連同胞兄弟姐妹都要吃掉,在老虎族群裡非常不受待見,經常在它們幼小的時候,就被丟在荒山野嶺中自生自滅,在各類猛獸的口中和惡劣的自然環境裡求生。由於彪從小生性強悍,加上在那種得不到任何關愛的環境下成長,性格會變得更加兇猛、殘忍,沒有絲毫感情可言,它們殺虎的絕招,一般是:跳上虎背,將虎的脖子咬斷。

彪的原型

現代引申:虎生三子,必有一彪。經過多年演繹,流傳到現代,基本變成了一箇中性詞,可以用在“褒”的方面,也可以用在“貶”的方面:

“褒”的方面:與“蒿草之下,或有蘭香。 茅茨之屋,或有侯王”意思很相近,在眾多蒿草生長的地方,也許會偶爾長出一兩株高貴的蘭草來;在一個破敗的窮苦人家裡,也可能會從中走出王侯將相來。比喻在眾多的子女當中,一定會有個把能力非常出眾的人物。

“貶”的方面:在眾多優秀子女當中,也會出現一兩個性格乖張、惹事生非、不學無術的低能兒和敗家兒。


湘西九哥自媒體


先來看看什麼是“彪”吧。彪有兩重意思,一種是傻子的意思,一種是兇猛的意思。

在我們老家,如果有傻乎乎的那種人,會被說成真是個彪子。

那麼題主這裡所說的彪,是指老虎來說的,即是說兇猛彪悍的老虎。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意思就是說這三個小老虎當中,必定有一個厲害的,而且厲害到甚至能和其他老虎撕咬的地步。

老虎當中有這樣的情況,其實我們人類當中這有這種現象,兄弟好幾個的,有的性格綿軟,有的性格暴躁,有的仁義,有的自私狹隘,再有那種混蛋的甚至都能殺父殺母,難怪有句古話說:一娘生下幾樣子,一窯燒下幾樣磚,人和老虎都有它共性的一面。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這是句古老的諺語。古到什麼程度,最起碼宋朝就有這種說法了。根據古諺來說,彪就是老虎的兒子。可是到底是誰見過彪?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的多。真正見過的少。還有一個問題,在宋朝之前,或者說在這條諺語之前,是否出現過“彪”呢?有了這個小疑問?我就開始找。發現在西周時期就有這個字了。

一、最早的“彪”。

西周時期,姬發的弟弟姬叔鄭封到毛邑,稱為毛叔鄭,簡稱毛叔,毛叔給女兒彪氏一件陪嫁,叫毛叔盤,盤子上有這麼個金文:“彪”。

從字形看,這是個會意字。左邊是隻老虎的樣子,右邊是三撇。那就有意思了。古人也是腦洞大開。三撇是花紋呀,文采呀。於是就有了彪炳史冊這樣的詞兒。再有就更離奇了。三撇嘛,就是老虎有三個寶寶。<strong><strong>老虎一年只生一胎,一胎兩隻或三隻,還養不活,得死一隻,生個四隻、五隻的特別少見。所以呢,就衍生出一個離奇的故事。

二、“彪”的傳說。

虎引彪渡水。<strong>

南宋的周密說,一個獵人給他講過一個故事:說一隻母老虎帶著三個兒子過河。其中一個就是彪。表很厲害的,他會咬死他的哥哥大虎和二虎。所以,掌握一定數學知識的虎媽媽就一趟一趟地帶虎娃過河。先是帶彪過去,然後過來帶大虎過去,帶彪回來,放下彪,再帶二虎過去,最後再回來把彪帶過去。這是老虎家族的超強大腦呀。佩服佩服!不過,這個故事有一個小瑕疵,老虎游泳是本能呀。

還有一個更邪乎的傳說。<strong>

說彪是老虎最弱的孩子,由於奶水不足,可能養不活,就只能留下老大和老二。因為有那麼句老話,叫虎毒不食子。老三就得給遺棄了。這種遺棄還不是悄悄丟到醫院門口,或讓好心人抱走那種,而是連踢帶咬,特別嫌棄地把他扔到深山裡區,讓它自生自滅。這樣一來,彪就可憐了。要麼被別的動物咬死,吃掉,畢竟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如果僥倖,彪千辛萬苦,大難不死,活過來了。他肯定是要復仇的,首先要幹掉的是那些沒把他咬死的敵人,像惡狼之類的,其次,就是找虎媽媽和哥哥報仇。為什麼,生了我,不養我,還拋棄我?我要繼承權。然後,幹掉虎媽和大虎、二虎,雄霸一方。

可是,這兩個傳說好像並不怎麼吃香。

三、作為人名,差不多就是老三的意思。

古代人們一般只把彪當做三虎來看,或許優秀些?也不見得。比如黃飛虎、黃飛豹、黃飛彪;比如祝龍、祝虎、祝彪;像曹彪這個名字就感覺起的很隨意,曹操二十五個兒子,能和他一樣屬於動物序列的曹熊,還不是一個媽生的。

(曹彪)

總之,彪的含義來自那三撇,一般理解成老虎;用作人名,一般就是老三的意思。

好玩的故事和你分享。我是月淡風青。歡迎大家閱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