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用“父”,“姨夫”卻用“夫”,究竟有什麼原因?

記得小時候,幾個孩子常常一起唸叨著“臭姑父,壞舅媽,沒味的姨夫”,雖是一句俗語,卻也體現了人們口中常說的三不親“姑父、舅媽和姨夫”。

當然,現實生活中,姑父、舅媽和姨夫也有很多對孩子疼愛有加,關係很好的,但在古時候人們的思維中,可能這三位親戚因為與自己沒有血緣,所以與自己關係相對就會疏遠一些。疏遠也就罷了,為啥同時不親近的親戚,舅媽用“媽”,姑父用“父”,而姨夫偏偏是用“夫”呢?

“姑父”用“父”,“姨夫”却用“夫”,究竟有什么原因?

這還得從古時候人們的封建思想說起,古時候講究“內親外戚”,爸爸這邊的算“親”,媽媽那邊的就算“戚”。為啥麼會這樣呢?因為古代男人的地位比女人高,女人嫁到一個家庭,連自己的姓氏都要改隨夫家,所以可見家庭地位很是低下,也就是有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說法。

正因為女人家庭中沒有話語權,也沒有控制權,所以父親這邊的親戚就顯得比母親這邊的親戚地位要高一些。所以,和父親同輩的姑姑的丈夫稱為“姑父”,而姨夫是母親那邊的親戚,就不再尊稱了,直接稱為“姨夫”。

“姑父”用“父”,“姨夫”却用“夫”,究竟有什么原因?

當然,在古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們在人情禮往和感情中,因為父親的地位高於母親,所以父親的姐妹就顯得比母親的姐妹重要。久而久之,也確實,在古代人們的認知裡,姑姑要比姨親近,姑姑擔當的責任和對侄子侄女的疼愛也比姨要多。特別是如果孩子父母患病或身亡,一般都是伯伯、叔叔收養,再或者是姑姑收養,而被姨媽收留養育的幾乎沒有。這也是姑姑的丈夫被稱為“姑父”的緣由吧。

“姑父”用“父”,“姨夫”却用“夫”,究竟有什么原因?

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女性的社會地位和家庭地位都提高了。在大家的心中,父親的兄弟姐妹和母親的兄弟姐們都是自己的至親長輩,親疏遠近都是一樣的, “姨夫”和“姨父”也就是可以通用的了。

《漢語大詞典》中解釋,姑父:姑母的丈夫。姑夫:(1)姑母的丈夫;(2)丈夫的姐妹夫;(3)岳家稱女婿。姨父:姨母的丈夫。姨夫:(1)姨母的丈夫;(2)妻的姐妹夫;(3)女子稱其姐妹之夫。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出,“父”所含意思較為狹窄,只用於對男性長輩稱呼,而“夫”則含義廣泛,可用於所有成年男性稱呼。因此,“姑父、姑夫”、“姨父、姨夫”在稱呼自己姑母、姨母的丈夫時是可以通用的,只不過“姑父”、“姨父”顯得更加合理一些,因為畢竟是我們的長輩,用“父”符合我們漢語對人們的稱呼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