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對新冠病人進行心理護理?

用戶2872439662390


這是我最近為新型冠狀病毒有關人群做的危機干預方案,下面截取你要的一部分供你參考。



曉晨心理


新型冠狀病毒突如其來,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強烈的應激情境,我們需要對環境威脅和挑戰有一個適應過程。當人遇到嚴重內外環境干擾性刺激時,人體內外環境穩定性被打破,比如人的角色突然發生了變化,由普通的健康人變成了“患者”,除了忍受軀體方面的痛苦之外,還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

一、情緒反應

患者出現何種情緒反應及強烈程度如何,會受很多因素影響,差異很大。

焦慮:是最常出現的情緒性應激反應,是人們預期將要發生危險或不良後果時所表現的緊張、恐懼、擔心等情緒狀態。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人們的警覺水平,伴隨焦慮產生的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可以提高人們對環境的適應和應對能力,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但如果過度或不恰當,就是有害的心理反應。

恐懼:是一種遇到災難時驚慌害怕、惶惶不安的情緒反應,沒有信心和能力戰勝危險,欲迴避或逃跑。過度或持久的恐懼會對人產生嚴重不利影響。

抑鬱:表現為情緒低落、消極悲觀、孤獨、無助、無望等情緒狀態,伴有失眠、食慾減退、性慾下降等身體不適感,嚴重時甚至有悲觀厭世的想法。

憤怒:是與挫折和威脅有關的情緒狀態,由於目標受到阻礙,自尊心受到打擊,為排除阻礙或恢復自尊而引發,多伴有攻擊性行為。

二、認知改變

輕度應激可以使人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增強,以適應和應對外界環境變化,這是積極的心理應激反應。但強烈的應激卻會使人出現意識矇矓、意識範圍狹小,注意力受損,記憶、思維、想象力減退等負面的心理應激反應。下面是幾種常見的負面心理應激反應。

偏執:

看問題狹窄、偏激、認死理,平時理智的人變得固執、鑽牛角尖,蠻不講理。也可表現為過分自我關注,注重自身感受、想法、觀念等內部世界,而不是外部世界。

災難化:表現為過度誇大應激事件的潛在和消極後果。

強迫思維:腦子裡反覆回想與疫情相關的事情,越想擺脫,越難以控制,導致自己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此外,還可能出現絕對化思維(非黑即白),選擇性關注消極信息,敏感多疑,選擇性遺忘等。

三、行為變化

伴隨心理應激反應,人們的外在行為也會發生變化,這是機體為了緩衝應激帶來的影響,擺脫身心緊張狀態而採取的應對行為,以適應環境的需要。

逃避與迴避:患者可能出現逃避檢查與治療,甚至想要離開醫院,擺脫隔離環境等情況。

退化與依賴:患者時時處處依靠別人的照顧而放棄自己的努力,希望獲得別人的同情、支持和照顧,以減輕心理壓力和痛苦。

敵對與攻擊行為:患者可能出現憤怒、敵意、謾罵、憎恨或羞辱他人,也可能出現拒絕服藥、拒絕治療,拔輸液管、引流管、氧氣面罩等情況。

無助與自憐:患者表現為聽天由命、被動的行為狀態,獨自哀嘆,缺乏安全感和自尊心。

四、軀體症狀

在原有症狀的基礎上可能出現更多的症狀或原有症狀加重,如噁心、嘔吐、尿頻、失眠、厭食等。

以上都是在患病之後可能會出現的比較常見的反應,但如果持續出現,就會影響到疾病的治療與康復。

如果心理疏導

一.正視疫情信息

理性、客觀認識疫情的信息,可以幫助穩定你的情緒狀態,避免因片面、不實、情緒化的疫情信息引起情緒的波動。

(1)回顧自己近1天內接觸到的疫情信息,是否關注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危重症病例比例、死亡率、治癒率,死亡或危重病例的軀體狀況,治癒患者的軀體狀況。

(2)回顧自己近1天內接觸到的疫情信息,是否關注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具體危害,對誇大風險、渲染威脅的信息保持一定的質疑,將接收到的信息與國家媒體、醫生宣傳的信息進行對比。

二.適度活動、情緒宣洩

儘管你的生活空間受到了限制,但你仍然需要通過安排一些活動來獲得對生活的掌控和愉悅的感受。當你悲傷、低落時,或者因為恐慌而時刻關注著疫情的發展和自己病情的變化時,就需要通過安排更加豐富的活動來防止情緒的進一步惡化,這也可以改變消極的情緒。

(1)回顧自己近期的日常生活,是否存在活動較少的情況,比如:每天臥床時間多於8小時(特殊的醫療要求除外),活動次數少於3次,長時間看手機等,這時可以安排比如每天走2000步、打太極拳或八段錦、完成三項家務、讀書、聽音樂等活動。

(2)如果覺察到自己的情緒變化時,就需要尋找合理的途徑宣洩情緒,允許自己表達脆弱。可以每天用5~10分鐘,將當下腦子裡的想法和感受寫下來;給家人、朋友發微信、語音、視頻傾訴;聽喜歡的音樂、畫畫等,如果感到難過、悲傷、絕望,也要允許自己通過哭泣的方式來撫慰心靈。

三.營造安全感

儘管疫情依然很嚴峻,存在很多未知的風險,但是通過積極關注,可以幫助自己重建安全感,可以更有力量地面對與疾病的這場“戰鬥”,緩解疾病帶給自己的心理壓力。

(1)第一步:當你被隔離在家或者住院的時候,可以嘗試觀察和關注所處環境中能夠帶給你安全感的信息,比如:嚴格防控的住院環境、積極響應的醫護人員、自己實施的防護措施、國家和社會對疫病治療的物質支持、症狀所得到的部分改善、心理壓力的減輕。

(2)第二步:重複告知自己這些已經找到客觀存在的安全信息,不斷地暗示能夠調整我們災難化、絕對化的消極認知。

(3)第三步:注意體會當自己完成前面兩個步驟的時候,自己體會到的安全感所發生的變化,這種變化可以是很輕微的,也可能是強烈的。

四.保持放鬆

如果你想使自己保持平靜,請使用簡單的方式,例如:深呼吸,從1數到4,然後緩慢地呼出氣。正念冥想被證實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促進康復。手機裡有關於冥想的APP,可以每天花點時間練習,回到當下,關注呼吸,將注意力錨定在腹部、鼻腔,或者雙腳與地面的接觸,進行自然而緩慢的腹式呼吸,疏解壓力,改善情緒。

具體的步驟:

(1)第一步:合上雙眼,用一個舒服的姿勢平躺或者坐著,輕輕閉上嘴,用鼻子緩緩吸氣,心裡默唸“吸”。吸氣的時候不要讓胸部感到過度的擴張和壓力。

(2)第二步:用鼻子緩緩的呼氣,心裡默唸“呼”,呼氣的過程不宜過快。

(3)第三步:在反覆的呼吸過程中,嘗試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面,感受氣流與鼻腔之間摩擦的感覺、鼻腔內溫度的變化。

(4)第四步:重複前三步,保持5~15分鐘,如果這個過程中注意力無法一直集中到呼吸上,這是很正常的,不必為此勉強或自責。

五.接納心理反應

人們對於突如其來的未知會感到焦慮、恐懼、憤怒、無助等,甚至有的人會出現心慌、頭昏、胸悶、出汗、顫抖等生理反應,這些都是人們面對重大危機事件時的正常心理反應。當你開始嘗試監測和識別自己心理反應的時候,嘗試著接納自己的情緒、生理反應,允許這些反應的出現,而不是否認和排斥。接納當下發生的一切,積極的改變自然就會發生。如果急於擺脫自己的焦慮,比如:要求醫生重新檢查,反覆上網查閱資料,反覆的洗手和清潔,甚至酗酒或者抽菸,雖然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暫時的“安定”,但無助於真實地改善焦慮的情緒,反而容易形成“依賴”,建議當你出現了焦慮情緒的時候,可以選擇耐受這種焦慮,並等待其自然的平復,當反覆耐受焦慮之後,同樣的情境誘發的焦慮水平就會減輕。此外,也可以選擇採用放鬆技術來緩解焦慮。

六.保持人際聯繫、激發內在力量

雖然接受治療時,被隔離在有限的空間內,但是內心要和外界保持連接。

(1)回顧自己近期與親友的聯繫頻率,是否少於每天1次。建議每天至少保持1次與家人或朋友打電話或發微信,從他們那裡獲取支持,汲取溫暖和力量,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即使是5分鐘的問候,也有支持的作用。

(2)回想自己以往是否遇到過類似的困境或挑戰。思考當時是如何成功應對的,是否有一些策略可以應用到現在,調動內在資源,增進積極情緒,提升心理彈性。

提示:

如果監測到心理狀況持續惡化,如嚴重的失眠、焦慮、抑鬱等,而且無法通過自我調適得到改善和緩解,可以儘快向專業的精神科醫生或心理治療師尋求幫助。如果經過專業心理評估,需要轉診者,應及時進行精神科干預,必要時進行精神科藥物治療。

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同仁們!!!!



毛澤東主席說一個心態我認為好,從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當人內心強大,自信 ,樂觀,體內會分泌不可思議的好東西。

信為道源功德母。不但要信,還要有信心,有信心才有力量,生命的道才能往下走。願患者早生信心 。

恐懼,害怕,不安,焦慮,擔心,憂愁,這是病毒最喜歡的內環境,是病毒想要的結果。這樣的狀態正好是助紂為虐。


藝林生活


應站在他(她)的角度思考,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換位思考,如果我們得了這樣的病,我們又如何,如果我們心中有了答案,才能進行疏導。從人性出發,才能解決根本。我會這樣開導他(她):人生有很多意外,有些東西我們無法掌控,既然意外落在我們身上,我們就要勇敢面對,一定要相信自己,給自己點信心,每天都有這麼多治癒率,相信奇蹟一定會發生在你身上。該吃就吃,該睡就熟,不要想太多,既然事實已經成立,想也沒用,隨其自然。


火山雅歌


應該自我隔離,可以去做下檢查。人與人之間就是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