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說到佛爺,
自然聯想到佛法無邊,普渡眾生這類的詞彙,


然而誰又能想到歷史上佛也曾遭受過法難,
而且不止一次,今天先聊聊這殺僧滅佛之事
以及唯一皇家建造的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歷史上總共四次大的滅佛運動,由於時間久遠,只能藉助史書洞窺一二,
但離我們最近的當屬WG破四舊,砸爛舊世界的那次運動。
據說這十年裡對佛教的破壞是全面的、持久的
佛教在這次浩劫中又一次遭到了無比慘痛的打擊
成為第五次滅佛法難


照片為作者實地探訪雲岡石窟拍攝
黑白照為百年前最早的雲岡石窟影像
新老輝映,不過百年之隔,相差巨大
更突顯出運動之厲,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先上一張最經典的雲岡石窟主佛經典照。應該很多朋友都在這裡打過卡吧。


“三武一宗”,是指北魏太武帝(拓拔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後周世宗(柴榮)。“三武滅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這些在位者的諡號或廟號都帶有個武字。若加上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之厄”。在中國歷史上,這幾位皇帝曾經發動過毀滅佛法的事件,使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受到很大打擊,因此在佛教史上被稱為“法難”。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這張則是百年前的雲岡石窟主佛影像。和現在的區別很大。

接著聊。前四次滅佛為什麼要滅佛?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一百多年前的雲岡石窟影像,那時候的地上建築遠比現在多。

佛教傳入中國中原地區一般認為是於漢明帝時。佛教自傳入中土以來,曾幾度輝煌。佛教最興盛的時候是在南北朝時期和中唐、晚唐時期。起初佛教極度瘋狂,貪奢淫慾,大肆宣傳割肉飼鷹、鐵鉤掛體、剝皮書經、燒身供佛等殘忍行為,當時人們對佛教極端狂熱,如有人當著大眾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鳥,遍體流血卻顏色不變,又有僧人自以鐵鉤掛體,燃點千燈,一日一夜,端坐不動。

在這樣的狂熱下,唐朝的僧尼道眾、廟宇寺院也是遠多於今天。然而盛極必反,佛教的發展,給寺廟和僧人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加上佛教寺廟往往享有免稅,田地,女婢,奴隸等特權,這造成了社會財富向佛寺的極大集中,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唐朝會昌滅佛時就說“十分天下財,而佛有七八”。另外,由於僧侶不事生產不服勞役,還擁有大量僕役,女婢。在人力資源匱乏的古代這一現象對社會經濟和軍事造成的影響更加明顯。寺院經濟力量的過分發展,終於引起了世俗統治階級的強烈不滿,而僧侶不守戒律霸佔田產魚肉百姓的行為更積累了大量社會矛盾,種種交織在一起的矛盾激烈時,導致通過政治手段加以解決。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東側地面建築掠影。

繼續聊聊第一次滅佛運動,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佛,正是這次運動,直接導致了後期的興佛運動雲岡石窟的建造。


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親率鐵騎踏平四國,一統北方。當時佛法廣傳,很多人出家修行。他438年下詔,令50歲以下僧侶還俗,以解決兵源;444年,又以佛法搞“迷信活動”為由(詔曰:“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孽”),下詔驅逐僧侶。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同時他還聽信宰相崔浩的好言勸諫,改信寇謙之的天師道,排斥佛教,並漸次發展為滅佛的行動。
崔浩出身於著名世族,博覽經史,善於陰陽五行及術數之學,歷仕魏道武帝、魏明元帝、魏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經常參與軍政機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結識寇謙之之後,信奉道教,受其法術。寇謙之早年就熱衷仙道,修持漢末張陵、張衡、張魯創立傳承的五斗米道,隨方士入華山、嵩山學道修煉,自詡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及《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謙之從嵩山入平城,結交崔浩,常通宵達旦聽崔浩談論古代治亂史,為之嘆美。後來,寇謙之把儒家學說和佛教經律論及齋戒祭祀儀式吸收到道教中來,重新改造五斗米道,以期使後魏帝王容易接納。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魏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謙之獻上道書,但當時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於是上書勸諫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並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東南建立天師道場,自稱太平真君,並親受符籙,興建靜輪天宮,奉祀太平真君,改年號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魏太武帝的廢佛行動,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彈壓沙門,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養沙門,並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門,若有隱瞞,誅滅全門。翌年,盧水的胡人蓋吳在杏城(陝西黃陵)起義,有眾十餘萬人。七年,太武帝親自率兵前去鎮壓,到達長安時,在一所寺院發現兵器,懷疑沙門與蓋吳通謀,大為震怒,下令誅殺全寺僧眾。崔浩趁機勸魏太武帝滅佛,於是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誅戮長安的沙門,焚燬天下一切經像。一時之間,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也許應了“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的規律,不聽同僚苦勸,極力推動滅佛運動的崔浩,走上了悽慘的結局。崔浩是漢人,自恃功高藐視鮮卑族貴族,他動用巨資把他的書和他主編的國史刻成碑林顯揚,暴露國醜,觸怒了權貴。帝親自審問,才華自比張良的崔浩除了承認貪汙,竟惶惑不能應對。450年,這位三朝老臣和他三家姻親被滅族,他死前受刑、受辱,號呼一路,當時人們都說他滅佛遭了報應。


兩年後,如日中天的太武帝,竟被宦官殺死,年僅44歲。他兩個兒子(太子和恭宗)也相繼死於宦官之手。452年文成帝繼位後,即挽回祖父的錯誤,再興佛法,雲岡石窟就是他下詔建造的。從此國泰民安。

下面帶您遊覽一下如今的雲岡石窟。也算作是雲旅遊吧。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曇曜是北魏高僧。
早年出家,在涼州修習,在《魏書·釋老志》中記載:公元453年,佛教高僧曇曜奉旨來到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一天,風塵僕僕的法師在大路上巧遇文成帝拓跋浚的車隊,導行的御馬竟然走到高僧的面前,將他的袈裟用嘴銜起。文成帝細詢其人,對曇曜以師待之。這就是《馬識善人》的故事。也許傳說中故事的真偽已經無從考證,但是佛教的這段佳話卻開啟了營造雲岡石窟的序幕。。當時是北魏武帝滅佛之後,拓跋晃很禮重他,下令於平城(今大同市)西的武周山上開鑿雲岡石窟,後人稱為曇曜五窟。曇曜本人是石窟寺的創始者。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第一窟、第二窟兩窟為雙窟,位於雲岡石窟東端。一窟中央雕出兩層方形塔柱,後壁立像為彌勒,四壁佛像大多風化剝蝕,南壁窟門兩側雕維摩、文殊,東壁後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較完整。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突然看到巨大的佛像,內心的震撼是無以言表的,看左下的遊客可知佛像的巨大。這是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壁高約25米,傳為曇曜譯經樓,窟分前後室,前室上部中間鑿出一個彌勒窟室,左右鑿出一對三層方塔。後室南面西側雕刻有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花冠精細、衣紋流暢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約10米,兩菩薩立像各高6.2米。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太多這種被風化的不成樣子的佛像。
雲岡石窟的佛像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使許多佛像損壞相當嚴重,現在很多都看不清楚了。
回來查史料得知原因有三:佛像本身的材質:當年為了雕刻的便利性,選在石頭硬度相對較低的雲岡,使得佛像較不耐風吹雨打。滅佛運動,盜佛等人為因素。不適當的維護:清朝時為了保護佛像,曾大規模的重新泥塑。工匠將木樁打入佛像並繞上繩子,以類似今日的鋼筋混凝土工程的方式進行維修。但當泥層脫落時,木樁就外露,使得佛像千瘡百孔。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雲岡石窟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於世,顯示出複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兩層方形塔柱,高約15米。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迦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塔柱四面大龕兩側和窟東、南、兩三壁以及明窗兩側,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煉,是雲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個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五次滅佛後的皇家石窟,千年雲岡石窟的前世今生

一個民族的悠遠記憶,
一個王朝的顯赫背影,
時光抹去了工匠們的名字,
但創作的藝術早已成為了永恆。
希望借一縷佛爺的慧光,
照亮今生,走向坦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