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妻之恨,被唐玄宗搶了媳婦的壽王李瑁是如何反擊的?


唐玄宗在武惠妃去世後,居然荒唐地愛上了自己的兒媳婦壽王妃楊玉環,並且巧立名目把她據為己有,後來又冊封為貴妃。面對這種驚世駭俗的醜聞,壽王李瑁最終選擇了乖乖獻上妻子,隱忍終生。他這種選擇對很多有個性的人來說比較窩囊,那麼,壽王真的是沒有血性的人嗎?我們評價歷史人物的選擇不能脫離當時社會的環境來孤立地看待問題,壽王當時的抉擇是有深刻的現實原因的,而且事實也證明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1、皇權社會和儒家理論的倫理綱常要求壽王隱忍皇室醜聞

我國古代貫穿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社會的儒家思想綱領就是所謂的“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君臣父子”。壽王與唐玄宗既有君臣大義、又有父子人倫,在名分上處於臣子和人子地位的壽王相對玄宗是弱勢一方,他必須無條件地服從父親和君主。

而且儒家還有個理論叫做“親親互隱”,意思是如果父親幹了什麼壞事,做兒子的要幫忙隱瞞和遮掩,而不是曝光揭露。受這種觀念影響的壽王,當然只能努力配合身為父親和君主的玄宗演戲。

2、武惠妃死後,壽王失去靠山。面對能一日殺三子的冷酷玄宗,他只能隱忍

壽王之母武惠妃曾是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壽王也子以母貴,在眾多皇子中最被玄宗喜愛。充滿野心的武惠妃為了替壽王謀得太子之位,拉攏宰輔,收買人心,最終挑唆玄宗廢黜了太子李瑛,並以謀反罪為名一日之內同時殺了太子李瑛、光王和鄂王這三個自己的兒子。

雖然武惠妃後來自作自受把自己嚇死,太子之位也沒落到壽王身上,她精心挑選的兒媳楊玉環也被自己丈夫玄宗奪走為愛人,但一日殺三子的玄宗又是何等的冷酷和涼薄。因為武惠妃不得人心,壽王也在輿論上陷入被動。母親死後,壽王失去了在玄宗面前的最大靠山,從此也失去了在玄宗那裡的獨特地位,又因惠妃奪嫡之事揹負原罪,可謂眾叛親離,在這種危局之下,他還能有什麼反抗和不平之心?

3、唐玄宗吸取了前代教訓,打壓皇子地位,不給他們實際權力,壽王無能為力

唐朝初年在皇子政策上實行分藩制,即皇子們成年後,會分派到地方擔任官職鎮守一方作為藩國來拱衛中央政權。雖然藩王在實際權力、土地、兵力和封戶等各方面都受到中央全面的制約和限制,但他們作為地方行政長官,仍然享有很大的自由活動空間。在玄宗之前,唐朝皇室發生的歷次激烈政鬥中,都有藩王作亂的身影。

而唐玄宗本人出身只是庶出小王,他就是利用分藩地方的機會結交豪傑和勢力為自己所用,最終發動了唐隆政變推翻了中宗韋后。因此唐玄宗即位後,為了政權鞏固,不再把皇子分派到地方,而是建了十王院、百孫院等,把這些皇室成員用榮華富貴的牢籠給變相圈禁了起來。壽王作為其中一員,手中沒有任何政治權力,他用什麼去反抗玄宗呢?

總的來說,提問者這種想法太現代化了,古代講究“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壽王與唐玄宗既有君臣大義、又有父子人倫,在名分上處於臣子和人子地位的壽王相對玄宗是弱勢一方;從現實生存角度來說,玄宗是代表皇權掌握生殺大權的強勢帝王,壽王只是富貴悠閒度日的閒散皇子,他也不可能有力量形成對玄宗的反擊。


春和九如


關於壽王李瑁被父親李隆基奪妻之事,我想很多人都會覺得李瑁就這樣算了,其實根據歷史記載以及各種碎片,我發現真實情況並非如此,李瑁不僅反抗報復了,而且還非常狠。

也許你會有很多疑惑,那接下來我就跟你分析解開這些疑惑吧。


一、奪妻之痛

我們所熟知的楊玉環楊貴妃,其實原本是壽王李瑁的老婆,並且楊玉環14歲的時候就已經嫁給李瑁,只是五年之後,李隆基看上楊玉環,才橫刀奪愛,將楊玉環搶走,這個時候楊玉環19歲,李隆基53歲。


李隆基搶奪楊玉環的方法很是不要臉,因為先輩李治已經開過這種先河,李隆基照樣模仿一下,就可以瞬間有質的飛躍。

他具體怎麼操作的呢?一開始李隆基只是叫太監高力士去到李瑁家裡,然後把楊玉環帶去寢宮兩個人談心,他覺得楊玉環十分孝順,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剛好與擁有良好藝術天分的李隆基趣味相投。

估計也就是這個時候,李隆基產生搶奪兒媳婦的想法。他逐漸不滿足僅僅與楊玉環聊天,他還想與楊玉環一起泡溫泉,驪山溫泉感覺很棒,一個人泡沒有意思。他與楊玉環泡溫泉,李瑁也沒有說什麼,你泡完送回來就好。

李隆基心太大,泡完溫泉他不想把楊玉環送回家,於是想出一個好辦法,假借替自己母親竇皇后祈福的名義,他告訴李瑁,楊玉環從此以後要出家做道士,從此也就不是你媳婦了,楊玉環將成為道士四處祈福。

李瑁聽說是給自己奶奶祈福,也就沒有辦法只能答應。可是沒有多久,李隆基就把楊玉環接回去宮裡,只是沒有名分,李瑁看到心裡實在不是滋味。當然按照道理來說,如今楊玉環成為道士再還俗,也是單身可撩,跟李瑁一點關係沒有。


李隆基看出來李瑁心裡的不快,就為李瑁再找了一個老婆韋氏,讓他回家好好生兒育女,這一點李瑁確實沒有辜負,後來他與韋氏生了5個兒子,2個女兒。

李隆基呢,給李瑁娶完老婆,很快自己也把楊玉環娶了,並且封為楊貴妃,從此李瑁的老婆變成後媽,實在難以面對。但是這時候李瑁沒辦法,無權無勢,根本不敢與李隆基對抗,他把這個深仇大恨深深記在心裡,尋求機會報復。


二、痛快報復李隆基

李瑁這一等,就是九年,等到安史之亂,等到長安失守,等到馬嵬坡之變,他看著李隆基被自己的哥哥李亨發動馬嵬坡兵變逼的實在無奈並且將楊玉環處死。李瑁知道報仇的機會來了,如今李隆基大勢已去,危險係數極低,可以為之。


李瑁表面上還是裝作若無其事,繼續為李隆基效勞,心裡卻裝著這個仇恨,等到李亨帶領軍隊和李隆基分道揚鑣,李瑁知道李亨成為皇帝已經指日可待。但是李隆基並不想李亨很快成為皇帝,李瑁覺得報復李隆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失去權利。

機會終於到了,李隆基叫陳玄禮去傳聖旨告訴李亨登基以及皇權的事宜,可是陳玄禮沒空,就叫李瑁前往送這個聖旨,至於聖旨具體內容我們也無從知曉,只知道李亨登基的時候詔書寫著說李隆基自己覺得年事已高,處理國事力不從心,所以禪位給李亨。

至於具體是什麼,我想必然不是這樣的,李隆基愛權利如命,怎麼可能輕易禪位給李亨,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李瑁這個中間傳話人經過添油加醋,把原本聖旨的意思改變,告訴李亨說李隆基同意登基。

從而才會有史書中記載的李亨再三強調是李隆基自己主動禪位,而不是自己篡位,這樣才顯得合理,大臣也會毫無顧慮支持李亨。


綜上所述,其實李亨登基這件事,就是李瑁對李隆基最大的報復,當李亨已經登基成為皇帝,民心所向,李隆基也無能為力,只能空嘆息,這就是李瑁最後的報復。


結語

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李瑁等了九年,終於報仇成功,也算把自己的奪妻之恨給了自己一個交代!



嗔痴歷史觀


老婆變後媽,如果沒有如此驚豔的綠帽子,李瑁可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不會被人記起。

李瑁娶了17歲的楊玉環

李瑁的父親唐玄宗李隆基生育能力太強大了,一輩子生了三十個兒子,三十一個女兒,李瑁在兒子中排名十八,被稱為十八子。

她母親武惠妃之前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公主都夭折了,李瑁出生後怕養不大,按民間習俗,就送給伯父寧王李憲,由其妻元氏撫養,假稱是元氏的兒子,騙過鬼神以求長命。

長到十幾歲壯實後,李瑁才入宮封為壽王。開元廿三年(735)年,李瑁的母親武惠妃為兒子張羅婚事,楊玉環被選納為壽王妃,當時年齡還不到17歲。

爭奪太子無果

李瑁生性軟弱無能,缺乏自信。但母親武惠妃不但長的嫵媚動人,而且繼承了姑祖母武則天的優點,爭強好勝,對皇帝體貼入微,成為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她很想讓兒子成為太子,自己就可以當皇后,於是誣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要謀反,將他們害死。

但是李瑁資質平平,爛泥扶上不牆,並沒有贏得李隆基的喜愛,而武惠妃卻因害死三個小王子,內心不得安寧,總看到他們的鬼魂向她討公道,38歲就受驚而死。

老婆變後媽

母親死後,李瑁太子之夢徹底破碎。更悲催的是老爸看上了他漂亮的老婆——楊玉環。

當年李隆基最寵愛武惠妃,可惜早逝,雖然後宮佳麗三千,唐玄宗一個也看不上,寢食難安,無心料理朝政。有大臣就向唐玄宗推薦太子妃楊玉環姿色絕代,估計這個大臣是為了給死去的三位小王子出口氣,故意噁心一下李瑁和武惠妃的魂靈。

沒想到的是,李隆基一見楊玉環眼都直了,我這兒子治理國家屁事不懂,找媳婦可真有一套,娶了個天仙一樣的老婆,簡直是暴殄天物!不如給孝敬給老爸享用。但張不開口啊,揹著兒子抱楊玉環上龍床又有背倫理,李隆基百爪撓心,猛的想起了爺爺李治娶武則天的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立馬宣旨:楊玉環為竇太后祈福,入玉虛宮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這樣做,就是像當年李治讓武則天到寺院出家,超凡股俗,脫胎換骨,與之前的俗世生活沒有了瓜葛,重新洗白身份。

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新唐書》

當然李隆基也覺得對不起這個老實兒子,就張羅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安頓好兒子的婚事,心裡少了些愧疚,心安理得的把兒媳婦楊玉環抱上龍床,立為貴妃。

李瑁無力的抗爭

一起生活了5年的發媳婦突然變成了後媽,在一個宮廷裡生活,李瑁怎麼對面?怎麼稱呼?怎麼嚥下這口氣?但搶走老婆的是皇帝,給自己戴綠帽的是老爸,況且老婆變母妃後,三千寵愛集一身,活得風生水起,楊家勢力也日益壯大。而自從母親去世後,李瑁就失去了抗爭的資本。

恰在此時,撫養李瑁長大的伯父李憲去世了,李瑁向李隆基請求,以孝子身份給李憲守孝三年,他要把伯父當父親孝敬。他以這種方式暗示對李隆基非常失望,親生父親在他心中已死,伯父才是他值得孝敬的親人,這是無聲的抗爭,也是示威,對軟弱無援的李瑁來說,他只能做到這些。


聾王異史


唐玄宗李隆基曾經最寵愛的女人是武惠妃,壽王李瑁則正是李隆基和武惠妃所生的兒子。

不過,武惠妃恐怕做夢也想不到,她才死了沒多久,李隆基便打起了自己兒子李瑁的王妃的主意。

武惠妃原本想讓李瑁取李瑛而代之,成為李唐的皇太子——將來的皇帝,可是她萬萬沒想到這才鬥垮了李瑛,她自己卻也撐不下去了。

她還沒來得及利用李隆基對自己的寵愛,讓李隆基冊立李瑁為皇太子,便一命嗚呼了,從而便宜了躲在一旁瑟瑟發抖的李亨。

武惠妃一死,李瑁傷心之餘,也知道自己沒了倚仗,再想覬覦儲位恐怕已是難如登天了。

武惠妃一死,李隆基也很傷心,傷心得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傷心了好一陣之後,他想起來自己是皇帝呀,可不能為了一個女人一直頹廢下去,所以決定另找一個可以取代武惠妃在他心中的位置的女人。

找了誰呢?

李隆基的兒媳婦,李瑁的王妃——楊玉環。

李隆基乃是一國之君,坐擁萬里河山,何況天下佳人無數,他為什麼偏偏卻看上了李瑁的王妃呢?

這事恐怕還得怪武惠妃,她活著的時候為了爭寵,為了打垮李瑛、李琚、李瑤等人可沒少得罪人,她深受李隆基的寵愛,所以沒人敢找她的不痛快。

可是,她死了,她的仇家自然便敢找她兒子李瑁的不痛快了。

所以呀,李隆基明明沒見過壽王妃楊玉環生得如何,偏偏有人在他耳邊嚼舌頭:“皇上,我聽說呀,壽王妃不僅模樣生得美麗動人,身段妖嬈嫵媚,歌也唱得極好聽,舞也跳得極好看,嘖嘖,不如召她入宮為皇上唱一曲、跳一段?”

後宮雖有佳麗三千,奈何李隆基一個也瞧不上,他又急於從傷心中掙脫出來,這會兒壽王妃被描述得如此動人,所以猶豫片刻之後,也就點頭召見了壽王妃。

這一見可不得了,楊玉環的風姿,瞬間讓李隆基驚為天人,此女那是李瑁這樣的小子能擁有的?肯定得讓朕來疼呀!

所以,李隆基後來就將楊玉環從李瑁的身邊給奪走了。

李瑁被李隆基奪走了自己的心愛的王妃之後,心中是何感受呢?

雖然出於為李隆基隱藏這不堪入目的“奪妻”一幕,史書並沒有記載李瑁當時的反應,更沒有記載李瑁和楊玉環之間的事,但是李瑁當時的感受是可想而知的,必然是又無奈,又心酸,當然更多的想必是羞憤。

只不過,他對此卻沒有任何的辦法。

因為李隆基不僅是他的父親,更是皇帝,皇帝坐擁江山,這片土地是皇帝,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是皇帝的,這片土地上的人當然也是皇帝的!

所以,即便明知李隆基是要奪走李瑁的王妃,李瑁也不敢不給。

李隆基也挺有意思,也知道這麼明目張膽地搶自己兒子的王妃是一件很不體面的事,所以讓楊玉環扮成女道士入宮,當所有人慢慢地接受了這個事實之後,他又重新給李瑁找了一個王妃——左衛勳二府右郎將軍韋昭訓的三女兒。

李瑁這邊重新冊封了王妃,李隆基那邊也迫不及待地冊封楊玉環為貴妃了。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李隆基不顧一切地逃出了長安,李瑁一路陪同,那麼他到底有沒有對李隆基此前的“奪妻”之舉展開反擊呢?

實際上,史書對李瑁的記載少之又少,但是他在馬嵬兵變之中扮演著怎樣一個角色,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這事卻值得揣摩。

李瑁到底是站在李隆基這一邊,還是站在李亨那一邊?

眾將士請誅楊國忠和楊玉環之後,李隆基卻讓高力士和李瑁去給皇太子李亨傳口諭,為何讓李瑁一塊去,高力士一個人去不行?更何況,李瑁此前早已遙領益州都督、劍南節度使二職,更應該繼續和李隆基一起入蜀穩定局面才對,這恐怕也是李隆基出逃時帶上李瑁的用意。

可是,此時李瑁卻被叫去給李亨傳口諭了,是李隆基自己決定的,還是李瑁自請,又或是李亨暗中推動?

馬嵬兵變發生還沒到一個月的時間,李亨便在靈武宣佈即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帝,從這一點來看李瑁在和高力士去傳口諭之後很可能給了李亨暗示,李隆基已失人心,李亨這才敢先斬後奏的稱帝。

如果說李瑁對李隆基有所反擊的話,最有可能的就是在這次傳口諭的過程中,暗中給李亨透露消息,並且支持李亨奪位。


寧糊塗


反擊?李瑁被搶了媳婦以後最希望的就是唐玄宗忘了這事,過的惶惶不可終日,反擊是不用想了。

說起來李瑁的人生簡直就是茶几,充滿了悲劇,他是唐玄宗的第18子,母親是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因為武惠妃所生之子大多夭折,只有李瑁一人成年,所以武惠妃對他格外重視,唐玄宗也是愛屋及烏。李瑁後來被封為壽王,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加開府儀同三司,又娶了美女楊玉環,可謂春風得意。

李瑁一度還成為皇位的熱門競爭人選,武惠妃和李林甫等人聯手,想把他推為太子。然而就在太子李瑛被廢自殺以後,李瑁最有力的支持者武惠妃也因病去世了。所以太子之位雖然空出,但是李瑁卻沒有得到。

更糟糕的是失去武惠妃,唐玄宗一直沒有找到合心的后妃,精神鬱郁。李瑁帶著妻子楊玉環去安慰老爹,沒想到唐玄宗卻一眼看中了楊玉環。很快楊玉環被安排出家,再嫁給了唐玄宗,李瑁失去太子之位以後又失去了妻子,悲劇連連。

雖然奪妻之恨不共戴天,然後奪走自己妻子的是皇帝那就麻煩大了。此時李瑁不僅不想報仇,反而怕自己老爹覺得自己有怨望,被一刀殺了,過的惶惶不可終日。

萬幸的是大概唐玄宗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也可能是楊玉環也念著舊情,幫忙說了好話。總之最後唐玄宗並沒有難為李瑁,還給他重新找了一個王妃,把左衛勳二府右郎將韋昭訓的女兒韋氏嫁給了他。

李瑁此時的心情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但是不管對這樁婚事是否滿意,他也只能接受。此後李瑁就乖乖的做著他的壽王,安分守己,倒也安享晚年,活到了唐代宗時期才去世,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了。


不沉的經遠


人生有四大恨,分別是:亡國、滅門、奪妻、殺父,皆是不共戴天之仇,古人甚至發誓要與敵人同歸於盡,也不要共同生活在人世上。我們的題主壽王李瑁就遭遇了奪妻之恨,而且是被自己的老爸唐玄宗李隆基奪的妻,那麼,他最終是怎麼反抗的呢?

抱著疑問,編者再次查閱了新舊《唐書》,發現壽王李瑁這一生成也女人、敗也女人,最後於到大曆十年(775年)正月十二才正常去世。此時的皇帝已侄子唐代宗李豫,從自己的老爸唐玄宗李隆基之後,已經經歷了兩任皇帝了,分別是哥哥唐肅宗李亨、侄子唐代宗李豫。


成也女人

壽王李瑁的親生母親是武惠妃。武惠妃是恆安王武攸止之女,從小父親就病逝,就一直被姑姑母武則天收養在後宮之中。後來唐玄宗李隆基繼位登基,看上了從小在深宮修煉長大的武氏,就納為妃子,甚至為了武氏將王皇后廢除準備立武氏為皇后。由於出身武氏,遭到群臣的反對,唐玄宗只好改立為惠妃,禮節等同皇后。

武惠妃在唐玄宗李隆基的恩寵之下,權傾後宮,為玄宗生育四子三女。奈何武氏所生子女都不容易成活,其中長子李一不到兩年就夭折了,次子李敏不到週歲也夭折了。壽王李瑁是第三個兒子,這次玄宗夫婦都特別重視,李瑁一出生就直接送到寧王李憲家,由寧王妻元氏撫養,並假稱為元氏所生。直到李瑁長到十幾歲,才被接入宮中,被封為壽王,成為玄宗的兒子中封王最晚的一位。

武惠妃就特別寵愛自己的這位最大的兒子。為自己兒子先後向唐玄宗李隆基討封,李瑁先後被封為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使。在李瑁17歲的時候,又親自為兒子挑選名門楊氏之女(楊玉環)為妻。


敗也女人

在為自己兒子爭取到許多之後,武惠妃還是不滿足,要為兒子積極爭取太子之位。於是武惠妃就開始誣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謀反,唐玄宗李隆基果然震怒,將三位王子直接廢為庶人,不久又進行賜死。由於所有人都認為三王死的冤枉,武惠妃還沒有來得及給自己兒子壽王李瑁爭取太子之位,也開始疑神疑鬼,擔心三王來向自己索命。不久,武惠妃也得病不起,最終就被嚇死了,年僅38歲。據說,武惠妃死後,唐玄宗李隆基特別傷心,追封其為皇后,併發誓自己一生不會再愛上別的女人。

武惠妃死後,唐玄宗李隆基陷入傷心之中。壽王李瑁作為兒子,也就和壽王妃楊玉環進宮為自己老爸請安。誰知老爸李隆基看到兒媳婦楊玉環後,馬上將武惠妃的死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深深被自己的兒媳婦吸引住了。於是,壽王妃楊玉環就這樣被留在宮中,壽王李瑁進宮時還是夫妻二人,出來時就成為自己一人。不但死了老孃,而且丟了老婆,這心裡怎能一個苦字了得。

楊玉環被留入後宮之後,唐玄宗李隆基估計認為有點太直接,面子過不去。就以為自己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敕書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道號“太真”。(大唐皇帝,為了女人,自己老媽也可以拿出來利用滴。)隨後,唐玄宗立忠王李亨為太子,在失去老媽和老婆之後,壽王李瑁再次失去成為帝國未來儲君的希望。

壽王李瑁在失去楊玉環後的第二年,寧王李憲去世,於是玄宗藉機讓壽王李瑁為養父寧王李憲守孝三年。後來,唐玄宗李隆基估計想到作為皇帝直接搶兒子的老婆有點不地道,後來親自做主為壽王李瑁挑選了了一位姓韋的王妃。可是過了沒有10天,玄宗就跟著為楊玉環賜封了“貴妃”稱號。


壽王李瑁之後與另娶的韋妃相依為命,生有5個兒子,其中3人封王。李瑁本人到大曆十年正月十二才溘然長眠。


安定郡小書生


在古代,皇權至上,整個天下都是皇帝的,整個天下的女人皇帝想要誰沒有人敢說不,即便是壽王李瑁也不例外,對於唐玄宗搶了自己的媳婦一事,李瑁肯定內心是不痛快的,變相做了一定的反擊,但終究扭轉不了任何局面。



子憑母貴,前半生榮光

壽王李瑁是唐玄宗第十八子,其母是武惠妃,武惠妃當時也是得到玄宗獨寵的寵妃,其享受的禮儀相當於皇后,只不過礙於武則天的例子,唐玄宗才沒有把她封為皇后。

當時武惠妃獨得聖寵遭後宮嫉妒恨,所以武惠妃先後生下的兒子一女都不幸夭折了,至李瑁出生,唐玄宗特別珍惜這個孩子,害怕這個孩子無法在明爭暗鬥的後宮中順利長大,所以悄悄把李瑁送出宮交由寧王李憲撫養,李瑁這才活下來。

唐玄宗對李瑁永了這番心思足以說明他真的是特別珍愛這個孩子,連封他為壽王,也是希望他健康成長,壽比南山。

李瑁14歲時初見楊玉環就一見鍾情,李瑁當下就找母妃說情,武惠妃向唐玄宗提及後,唐玄宗當年就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

可以說當時的李瑁是子憑母貴,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日子算是很逍遙的。

武惠妃死,唐玄宗召楊玉環

本來李瑁壽王的日子過得安安穩穩的,但無奈武惠妃骨子裡也渴望權勢,自己沒法當皇后就把希望寄託在李瑁身上,希望李瑁能夠當上太子。

於是武惠妃勾結李林甫等大臣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據謀反,唐玄宗一怒之下將三個兒子都殺了,眼看李瑁距離太子之位越來越近了,但做了虧心事的武惠妃開始心神不寧,常夢見三個皇子來找自己索命,最後驚嚇過度死了。

武惠妃死了,李瑁失去了得天獨厚的臂力,再也與太子之位無緣了。

失去寵妃武惠妃後,唐玄宗很是傷心難過,一眼望去,後宮佳麗三千無人能取代武惠妃,縱然有大臣不間斷獻上美人,也難以討得玄宗歡心,最後有人就提到了楊玉環,說楊玉環是難得一見的絕色佳人或可一見,唐玄宗聽後顧不得楊玉環是自己的兒媳婦,當天就召見了楊玉環。

見了楊玉環,唐玄宗如獲新生,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下了決心要把楊玉環收入宮中。


楊玉環出家

可楊玉環畢竟是自己的兒媳婦,大張旗鼓將其弄進宮有為倫理,要被說閒話的,於是唐玄宗就耍了個小把戲,下旨讓楊玉環出家,名以上是為竇太后祈福,賜號“太真”,其實就是為了讓楊玉環和壽王脫離關係,斬斷情緣,等出家後再還俗,楊玉環就是自由之身了。

這件事要完美解決還必須要給李瑁再弄一個壽王妃,填補了壽王妃的空白,楊玉環入宮阻力才會更小一點,唐玄宗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不過他剛打算這樣做的時候,寧王李憲死了,李瑁便趁機上奏要以養子的身份為寧王守孝三年,古代最重孝義,唐玄宗不得不允諾。

這樣一來,就要三年之後才能給李瑁賜妃,也就是楊玉環至少要三年才能入宮了,這也算是李瑁作出的一個反擊了吧,雖然最後得結局也是一樣,但也讓唐玄宗和楊玉環煎熬了三年。


煮酒溫史


這算得上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桃色新聞了,被人戴了綠帽子,這事可以說是個男人都忍不了,可給他戴綠帽子的恰恰是他那個一代明君的老爹,可謂是打落牙齒和血吞,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就算李瑁想報復他父親怕是也沒有那個實力。李瑁是唐玄宗寵妃武惠妃的第三子,但由於武惠妃前兩個兒子都早亡,因此李瑁從小就被送出宮交由寧王李憲撫養,對外稱是寧王妻子元氏所生,直到開元十三年才被封為壽王,他的這些經歷註定他只能是個閒散王爺,手中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在一夜殺死三個兒子的玄宗面前可以忽略不計。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失去權力,被尊為太上皇,但即使此時李瑁也沒有走到政治舞臺的中央,再說楊貴妃已死,玄宗也垂垂老矣,以李瑁的性格也不會對自己的父親做什麼報復性舉動。

李瑁的性格來看還是比較平和,後來與妻子韋氏生育了五個兒子,自己也得以善終,算是因禍得福了。




歷史的蝸牛


在中國的詞彙中,"仇恨"一詞,大者國仇家恨,小者涉及到個人: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可謂不共戴天!

"髒唐亂宋"是人們對兩個朝代特點的評價。而盛唐為何又冠以一個"髒"字來形容,皆因出現了兩個奇葩。

一是做為太宗李世民九年才人的武則天,後來卻做了兒子高宗李治的皇后,實屬亂倫。

二是開創了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因寵愛的武惠妃去世,鬱鬱寡歡,在太監高力士的攛掇下,強納兒子一一武惠妃親生兒子代王李瑁的王妃一一楊玉環為妃,老公公強奪兒媳婦,這叫"扒灰頭"!在民間也屬大忌!

一個三十不到的兒媳和一個近六十歲的老公公哪來那麼多的愛情故事?皇權至上,御用文人媚上,多屬編造而已。

什麼,七月七日長生殿……,什麼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也只能騙一下尚不諳世的少男少女而已。

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說的一點沒錯。李隆基可曾考慮到兒子李瑁的感受?父皇的荒唐也只能去忍,苦水自已往下嚥。

題中質疑李瑁為何不反擊之問,缺乏歷史常識!除非求死,別無二路。

這種現象其他朝代少有出現,而唐朝出現過兩次,尤其是李隆基,三千佳麗都不愛,獨寵兒媳為一身,真不知他是咋想的。毀了大半世英名,至今遭人非議。


晚亭與落霞同暉


俗話說“醜妻近地家中寶”,“老婆漂亮有人惦記,地離的遠,日子過的不安心”,李瑁因為娶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結果老婆被人惦記上了,給他戴了頂綠帽子,而給他戴綠帽子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親爹唐玄宗李隆基!


據記載,李瑁是在姐姐咸宜公主的婚禮上認識的楊玉環,僅一面之緣李瑁便對楊玉環一見鍾情,隨後李瑁央求李隆基私母親武惠妃進行賜婚,之後自然水到渠成,李瑁跟楊玉環結成連理!

對於皇位之爭,李隆基的寵妃武惠妃自然想讓自己的兒子李瑁成為太子。於是作局,誣陷當時的太子李瑛和他兩個兄弟企圖造反,結果李隆基把太子李瑛和另外兩個兒子全都給殺了。之後隨著李瑛被廢殺,太子之位的人選就落到了李瑁的身上。



“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李隆基要下詔確立李瑁為太子時,武惠妃卻暴斃而亡,此時風流成性的李隆基看上了李瑁的老婆楊玉環,而李瑁的太子之位也因此落空。為了得到楊玉環,李隆基讓楊玉環出家成為道士為竇太后祈福,一年後李隆基接回楊玉環並讓她成為了自己的貴妃!


面對這樣的變故,李瑁也是無奈,父親讓自己戴了頂綠帽子,這讓李瑁這個作兒子的無法面對現實,而李隆基為了安撫李瑁,為他娶了一位姓韋的王妃,而李瑁也只得認命,誰讓他爹是皇帝呢!

一年後,李瑁假託為死去的伯父寧王李憲守孝為由,遠離了令他傷心之地,跟韋妃相依為命,並生育了五個子女,一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

對於奪妻之恨,李瑁也想反擊,但是由於給他戴綠帽子的是他父皇,李瑁也是無可奈何,忍了吧,忍了吧!最後李瑁55歲含恨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