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魯迅是如何過春節的?

辛亥革命後民國臨時政府通令廢除舊曆新年,可老百姓卻不買賬,儘管當局三令五申,終究未能改變這一古老的民間習俗。但當時也有不少像魯迅這樣接受了新知識新思想的文化人,對過年興趣不大,魯迅曾經說過:“舍間是向不過年的,無論新舊。”翻翻魯迅日記,歷年春節這段時間的確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活動,最熱鬧的節目也無非就是同道雅聚或互相拜訪。

當年魯迅是如何過春節的?

魯迅

買書

1901年春節,當時正在南京路礦學堂就讀的魯迅放假回家,看到周圍鄉鄰都大放鞭炮祭神祭祖迎接財神,酷愛讀書的魯迅便作了騷體詩《祭書神文》以祭書神,表達了自己讀書的志向與求購“異籍”的願望,這一志向和願望影響了魯迅一生,此後每年春節他都去書店淘書,直至去世。

據《魯迅日記》記載,1913年春節,他曾四去書市購書66冊;1915年正月初二,買《說文系統第一圖》拓本;1925年除夕“往琉璃廠買石印《王荊公百家唐詩選》一部六本”;1933年春節到內山書店買書8本;1934年春節買《日本廿六聖人殉教記》和《東方學報》各一本。每年年終歲末時節,魯迅除了去書店購書外,還喜歡記一篇買書賬,對自己當年所買所讀之書進行一番梳理和回顧,這也算得上是他別開生面的一種過年方式。這樣的書賬,魯迅從1912年去北京教育部任職開始,到1936年於上海逝世為止,數十年間一以貫之從未中斷。

避難

1931年1月17日,“左聯”青年作家柔石等被捕,魯迅處境危險,1月20日,在內山書店老闆內山完造幫助下,魯迅全家移至花園莊旅館暫避。花園莊旅館位於上海黃陸路30號(今黃渡路49弄5號),由日本人與田豐蕃經營,旅館是一幢二層小洋房,有南北兩條走廊和正副樓梯,旅客大部分是日本人,魯迅和家人居住的房間緊鄰著浴室。就是在這家小巧的旅館裡,魯迅度過了1931年的春節,期間先生寫下悼念左聯五烈士的《無題》詩,抒發了對戰友的思念之情:“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當年魯迅是如何過春節的?

魯迅在上海家中

1932年1月28日,淞滬戰事爆發。29日“終日在槍炮聲中”,“血刀塞途,飛丸入室”,魯迅感到“真有命在旦夕之概”。30日“下午全寓中人俱遷避內山書店,只攜衣被數事”,和周建人家小“擠在書店的一間樓上”,“過著幾個人擠在一起大被同眠的生活,窗戶是用厚棉被遮住的,在暗黑沉悶的時日裡,度過了整整一星期”。2月4日(除夕前一日),魯迅和茅盾、葉聖陶等43人發表了《上海文化界告世界書》,強烈譴責日本帝國主義,呼籲世界革命人民援助中國人民。6日(春節)下午,魯迅和周建人兩家老小又“遷避英租界內山書店支店,十人一室,席地而臥。”和當時的普通上海市民一樣,魯迅一家的1932年春節籠罩著一股淒涼的戰亂氣氛。

放鞭炮

1931年和1932年的春節,魯迅都是在避難中度過的,1933年終於可以在自己家中過年,所以格外珍視,特地邀來共住拉摩斯公寓的好友馮雪峰,和自己一家人同吃年夜飯。在1月25日(除夕)的日記中,魯迅先生這樣記道:“舊曆除夕也,治少許餚,邀雪峰夜飯,又買花爆十餘,與海嬰同登屋頂燃放之,蓋如此度歲,不能得者已二年矣。”

當年魯迅是如何過春節的?

魯迅一家(木版畫)

這一年除夕魯迅特別興奮,居然帶著海嬰爬上公寓樓頂,一連放了十多種煙花爆竹,這種孩子般的狂歡在魯迅多災多難的一生中實屬罕見。這大概是因為,接連兩年海嬰都隨父母在逃難中過年,幼小的心靈飽嘗了驚恐和不安,此番帶孩子盡情盡興燃放花炮,算是父親的一種補償,因為對孩子來說,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自然要數除夕了。

1934年農曆正月初二,魯迅寫了一篇《過年》,對過年及其習俗有了某種認同和肯定,文中說:“我不過舊曆年已經二十三年了,這回卻連放了三夜的花爆,使隔壁的外國人也‘噓’了起來:這卻和花爆都成了我一年中僅有的高興。” 1935年春節,魯迅更上一層樓,除夕之夜他寫信對友人說:“十多年前,我看見人家過舊曆年,是反對的,現在卻心平氣和,覺得倒還熱鬧,還買了一批花炮,明夜要放了。”年初一又寫信給另一位友人,說自己“今年卻亦藉口新年(即春節),烹酒煮肉,且買花炮,夜則放之,蓋終年被迫被困,苦得夠了,人亦何苦不暫時吃一通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