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見過真正喜歡學習的學生嗎?什麼樣子的??

athenacool


真正喜歡學習的學生確實有,但是是位數不多,這些學生特點主要是:愛學習,也習慣在家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說話少些,天真聰明,成績突出,雖說話少,但內心快樂,學習勁頭十足,政確按時完成作業視為自己的首要任務,哪麼這些學生的快樂來自哪裡呢?由於成績突出,深受老師同學們的愛戴,這樣一來,老師高興,自己高興,家長放心高興,所以自己由然的就產生了說不出的快樂,快樂也激發學習的熱情。


霍三虎


肯定有,可以說學習狂。在我讀中學時,班裡就有一位女學霸,學習成績在年級每次考試裡,長期霸佔第一位置,語數外政史地沒有偏科目。由於處在同一個班裡,她的學習方法也略知一二。一是她有很好的學習習慣。一般不是班級特別的活動,她一般不會參加,要麼在家、要麼在教室看書,就是高中儘量不寄宿學校宿舍;二是特別珍惜時間和利用時間。由於她家離學校近,每次預備鈴響才從家到教室,下晚自習後,還回家對知識點鞏固消化,初中時,經常見到她晚自習回家後,要學習近一個小時,才看到她的房間熄燈。中午確保天天午休一個小時左右。三是愛看書和名著。對於輔導資料不在於多,在於精,在八九十年代,輔導書相當匱乏時代,一次,我有一本好的地理輔導資料,由於我地理單科成績一次考了第一,她連忙找到我,要我借給她看一天,特別善於捕捉學習,進行查漏補缺。十年磨一劍,後來,她考上了武漢大學新聞系。一句話,學習不光要吃苦,還要講方法,否則,不一定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藍色心情19730312


我見過真正喜歡讀書的學生,她是我的一個侄女,這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算是遇上貴人了,為今後的人生道路掃除不少障礙。

鄰居有個小女孩與她同班,奶奶是小學教師,休息日會時常到兒子家啟蒙孫女,乖巧聰明的侄女有幸成為陪讀生。一年時間下來,侄女在鄰居家學到了不少東西,從拼音到漢字再到算數加減法,一、二年級的學習內容被輕鬆拿下,更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和愛學習的好習慣。

上學讀書以後,侄女從來不需要父母提醒督促學習,一回家就主動把作業全部做完,有時間還會看些課外讀物。她小學、初中、高中期間均沒上過任何課外輔導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初中和高中重點中學,順利進入全國重點大學學府。畢業後那年,在獨自承擔照顧生病的外公外婆情況下,時間相隔不久,先後獲得律師資格A照和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暢遊在文字海洋中的魚


真正喜歡學習的應該是他們能明白學習的意義能夠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就比如我學習不好大專畢業建築行業,然後自己報了專升本今年剛好畢業夠四年報了一建,每天晚上學習到十二點,上廁所的時候都要拿出來手機刷幾道練習題,今年一次考過,我感覺我也不是愛學習的人,只是明白了學這個能夠讓自己過的更好,增加收入所以努力去學習,記得上學時候老師家長總說你要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才能找個好工作,可是他們沒在社會上經歷過不知道自己好好學習能夠讓自己在社會上更好的立足,就像這次疫情在抖音上的一條視頻說的是護士哪有什麼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孩子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而已,只有在那個位置明白了身上的責任才能更好的學習。


念琪7


對於真正喜歡學習的學生,從我當學生時一直到現在從教近三十年來,見過的真正喜歡學習的好學生很多很多,我感到他(她)們有共同的特點:

【1】特別珍惜時間

【2】有獨特的學習方法

【3】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記得我在上小學時(40年前),有位同學一直受到老師的表揚、誇張。令我們後面的同學羨慕不已,望塵莫及。原因就他愛學習,其中一點就是能提前學習新課,提前完成作業。當老師剛講完新課,佈置作業,他就已經把作業交給了老師,然後老師不得不開個小灶,再讓他多吃點。後來這位同學就他一個考上了縣一中(初中)。

後來我進入鄉辦初中學習,在三年的艱苦的學習生活中,有一位同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也是和我一個村的,在小學時還沒發現他這麼用功。可在初中,他的用功學習全校是出了名的。

那時候,國家還沒有實現中小學義務教育。學生家庭大多非常貧困。初一初二學生大多上不起灶,下午下課就回本村去了,也不上早自習,趕上第二天上課就行,這就叫跑堂生。那時,我家離他家較近,上學時叫他一起相跟上,再跑到五里外的鄉初中去上學。早上我去他家叫他時,一直髮現他起得很早,在他家老槐樹底下背書呢!我就催他趕快吃飯去趕學,後來幾次考試都比我考得好,我也打心眼裡開始佩服他。

到了初三,學習緊張了,我們就都上了學校的灶。這樣早晚就需上自習,那時下了晚自習學校熄燈了,同學們都點著蠟燭、煤油燈開始加班加點,幾乎每個晚上,都是我那位同學最後一個離開教室。

這位同學還有個特點就是愛問老師問題,在課餘同學們老是發現他在問老師問題。記得有一次晚上12點已過了,他還在老師辦公室和老師討論、研究。

初三畢業前夕,這位同學因用功過度生病了,在家休息了三天,第四天來學校參加了畢業考試,嗨!考試成績出來後,他仍然是全班第一名,其他同學無不刮目相看,真的再也不敢和他較勁了!

後來我參加了教育工作,再也不沒有發現像這樣拼命學習的學生了。也許是時代變了,學生也變了。

在現階段,當然也有一些學習好的學生,據我觀察,他們的學習習慣比較好,比如:提前預習、按時按量按質完成作業、課堂精力集中、自律性強(不需要家長老師督促)、合理安排學習計劃、該玩玩該學學等等,

學習差的學生主要就是學習習慣、態度不好、不端正。自律性差,需要家長老師督察。這樣差距就拉開了。

朋友們,你們心中真正喜歡學習的學生是怎樣的呢?歡迎交流、歡迎分享!


太行晨曦1


因為自己夫妻文化水平不高,特別注重孩子的培養,每天一首古詩、每星期一篇日記,孩子都能夠堅持,最讓我欣慰的是他特別喜歡看書!記憶力也很好,看過的書可以當故事講給我們聽!今年8歲,二年級學生,這下面是他寫的日記。







漢中能工巧匠



戴老師高中物理


以前教過一個學生,他每天好像有很多問題要問,有數不清的疑問要解決。我們這是大辦公室集體備課辦公,一到課間他就來了,老師們就笑了,這個愛提問的孩子又來了。

他的自覺性特好,只要老師提到的需要注意的地方,他都想辦法去找一找,看一看。後來,他考到外地的一所學校,回家時還專門來看過我,我也為有這樣的學生而驕傲。可惜,現在很多孩子好像都處於被動學習狀態,真正表現出那種特喜歡學習的學生不多。


愛小豬的媽媽


我見過的孩子是江西九江的王悅為,興趣自學級的,家長都為初中級水平,孩子今年8歲,5歲時曾被上海一家ABC(姚明參股的那家)測評為7級,現今英語單詞量超千,日常中英互譯,能隨手指出地球儀的任一一個島國,能連續說出美國的50個州,能用中文和英文背出化學元素週期表,會日語50音圖。有書就不知吃零食的特性,曾被一家英文培訓校認為是混血兒。



德仁施教


好讀書,不求甚解,我是淺書百物語。

我見過許多喜歡學習的人,但是這道題目說的是“喜歡學習的學生”。也就是說,是要在學生時期喜歡學習的。

僅以中小學生論,有學習能力強的,有學習成績好的,但如果說“喜歡”,那真的是太少了。

我們國家的教育一向是應試教育佔主導,現在雖然也強調了素質教育,但是各種考級、評比,也讓素質教育走上了應試化的道路。

應試的本質是對立,雙方持有完全相反的立場,這種情況下還能“喜歡”的上,那就只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陸抗和羊祜了。

不過這樣的人我似乎也見過一個,那就是我表哥。

喜歡是沒有目的性的,喜歡一個人或是一個東西,最大的原因是這個人或是這個東西能讓自己產生愉悅感。

我覺得我表哥就是那種人。能從學習這件事中找到樂趣並喜歡上它,我覺得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原生家庭影響

出生和成長的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外公當年好像就是知識分子投身革命,家裡泛黃的老版書成箱成箱的;舅舅和舅媽都是78年恢復高考後不久就考上了大學。因此,表哥也算是在書香門第里長大的,深受家裡長輩的薰陶。

特別是看書的習慣,更是從小就養成的。(其實吧,我小時候也喜歡看書的,只不過看的都是閒書……)

二、個人性格使然

不比其他兄弟姐妹的外向,更不比我的叛逆,表哥從小就是個性格內向到近乎孤僻的人。我印象裡,除了看書,他似乎就沒有別的愛好。

或許有,但也被壓抑住了,

但無論如何,這種性格能夠讓他沉得下心來,學得進去。這也大大延展了他的學習深度。

舉個簡單的例子,剛才說到看書,我記得表哥在初中時,就已經開始讀《資本路》了,而我在初中時,在看《挪威的森林》《少年維特之煩惱》……

層次不一樣吶

三、外界積極反饋

哲學上有個概念叫生活世界,意思是每個人都需要自己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而這個世界是否能夠得到擴展,就取決於這個人的種種行為能不能得到積極反饋。

所謂的積極反饋,並不僅僅是誇獎,而是所有具有促進作用的統稱。就好像我們在網上發表一個言論,一群鍵盤俠突然跳了出來破口大罵。這雖然不是正面反饋,但卻屬於積極反饋。

積極反饋最大的效果是,他真的能通過外界對他的一些評價,去更加堅定地做這件事。

在表哥中小學的那些年,並不是所有人都誇獎他的,也有很多人覺得他不合群、是個書呆子。但這種擔憂和質疑,從根本上是出於對他的關心,是很積極的反饋。

當這些負面的觀點得到消化之後,批評和質疑,反而會成為進階的踏腳石。

四、應試教育規則

人是受環境影響的,表哥能一直對學習保持喜歡的態度,在客觀上是因為這個社會對於“愛學習”的孩子真的是厚愛一層。

從小學到大學,表哥一直是學霸級的人物,受到的讚許和榮譽就不必說了。而不得不承認的是,這些讚許和榮譽,讓他真真正正受益了。

畢業之後,無論是考研、讀博,還是考公務員,作為學霸的他都是受益者。

實實在在得到好處,又怎麼會不喜歡呢?

記得《老友記》有這樣一個場景:

錢德勒憤慨地說,“誰TM會喜歡自己的工作啊?!”

而其他幾個人卻都瞠目結舌地說:“我們都喜歡自己的工作啊。”古生物學家羅斯甚至說,“一天看不到恐龍我就活不下去。”

這也是讓人快樂的最大原因:把“不得不”,變成了“yes I do。”


分享到:


相關文章: